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散落在新疆的哪些古城遗址值得打卡?

[复制链接]
91343 1
L_咖啡先生 发表于 2022-6-24 21:05:15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散落在新疆的哪些古城遗址值得打卡?


上一篇:美国最高法院裁决纽约州限枪法案违宪,将带来哪些影响 ...
下一篇:想要长寿,泻肝火很重要:5大妙方能泻火疏肝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powwow 发表于 2022-6-24 21:05:38 | 只看该作者
 
新疆古城遗址都值得打卡,古城遗址里面沙子都是历史味道。单从古城遗址打卡没有那么全面。把新疆古长城、烽燧、卡伦遗址。新疆国保古寺古庙遗址。新疆国保古墓遗址这样会更全面些。有些去过,有些没有,你把这样古城,古长城,烽燧、卡伦,古寺,古庙,古墓联起来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文章有点长,希望您有时间看完。
一、新疆古城遗址
1、4A巴里坤古城遗址(汉城、满城)
巴里坤古城景区,东疆的门户、丝路重镇、草原明珠,新疆历史文化名城--巴里坤。由汉、满两城组成,汉城建于清雍正9年,满城建于清乾隆37年,距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汉满两城首尾衔接,登高俯视,苍茫草地一碧如海,而两座城如海中游动的两条扬子锷。此景触动文人诗情,使获"瀚海鼍城"之美称。

 第1张图片

 第2张图片
2、巴里坤大河古城(唐.国五)
大河古城位于巴里坤县,系唐景龙年间驻屯于此的伊吾军所筑。是目前哈密地区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一处唐代遗址。城址为方形,有主城和附城之分。两座城东西并列,相互间仅一墙之隔,城墙中部有门道相通。均为夯土筑,主城仅西墙开有一门,门宽4米。城门北端置马面一个,南端置马面两个。城墙的四角设有角楼,现仅西北角和西南角保存较好。城内建筑遗迹均已不存。

 第3张图片

 第4张图片
3、巴里坤县石人子沟遗址群
石人子沟遗址群,分布有广泛的保存完整的岩画区、墓葬区、建筑遗址区。岩画区内的岩画分布较广,内容丰富,较完整地记录了在该遗址区生活过的游牧民族的生活、生产过程,都较完整地记录在了岩石上,是研究游牧民族发展、迁移、变化较好的历史佐证。石人子沟遗址中的墓葬保存较为完整,没有遭到人为的破坏的现象。 这个遗址是以军事为主,具有隐秘性。

 第5张图片
4、巴里坤岳公台一西黑沟遗址群
黑沟遗址西北草原地区古代游牧文化考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遗迹是古代游牧民族高等级祭祀活动重要遗存。
5、库车苏巴什古城
苏巴什古城,又称昭怙厘大寺,在维吾尔语中“苏巴什”是“水的源头”或“龙口”的意思,因其正处于北山龙口,所以当地人便习惯地称它为“苏巴什古城”。位于新疆库车城郊的北山龙口,古城前方,三山对峙,地势险要。并 有山泉由龙口喷薄而出,汇入蜿蜒曲折的库车河。古代,苏巴什是有名的女儿国。苏巴什古城傍山而建,面积约五千平方米。虽历尽沧桑,但旧城堡的墙垛、 台墩、烽火台、辽望孔仍依稀可辩。

 第6张图片

 第7张图片
6、巴楚县托库孜萨来遗址(汉至唐.国五)
托库孜萨来遗址位于新疆巴楚县托库孜萨来依村。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处于汉唐西域的南、北道间,是该地区晋唐佛教文化繁荣的证明,也是古丝绸之路上极具历史、考古价值的文化遗址。 遗址包括托库孜萨来古城、 托库孜萨来佛寺和图木休克佛寺等。在北山和南山山脚均有寺庙遗址。古城依山而建,城墙为三重,南北开门,系夯土筑成。分内城、外城、大外城三部分。

 第8张图片
7、霍城县惠远古城景区
惠远古城(惠远城),历史上伊犁是新疆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清代乾隆为了加强在伊犁地区的治理,在此设伊犁将军,建惠远城,并陆续在其周围建起八座卫星城,统称为“伊犁九城”。 被称为“伊犁九城”之首的惠远城,城内还保留着将军府旧址。 将军府的主要建筑为四合院式,土木结构的飞檐式“人”字梁平房,房檐朴素淡雅,无画梁雕刻。

 第9张图片
8、塔什库尔干石头城
塔什库尔干“石头城”为唐代遗存。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石头城之一,它与辽宁石城、南京石城并称“三大著名石城”。 塔什库尔干的维吾尔语意为“石头城堡”。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原名蒲犁,又名羯盘陀,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石头城位于县城北侧,是新疆境内古道上一个著名的古城遗址。城堡建在高丘上,形势极为险峻。城外建有多层或断或续的城垣,隔墙之间石丘重叠,乱石成堆,构成独特的石头城风光。

 第10张图片
9、喀什噶尔古城
喀什噶尔古城,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疏勒国都改称“盘橐城”,前身即西汉时疏勒城。老街巷的名称都沿用维吾尔语旧名,且各有含意。像恰萨街道办事处的亚格巴扎,意为食油市场;阔孜其亚贝希,为土陶工;而再格来巷,原意是金银匠聚居处。如果按街巷名一一访去,喀什古城已毁建筑的原有位置以及古代市场布局。属亚瓦格街道办事处的“布拉克贝希”巷,“布拉克”,维吾尔语意思为“泉”。这条巷子呈环形,中心因为有九股泉眼,人称九龙泉。又有人依“疏勒拜泉退匈奴”的千古佳话,称其为“耿恭泉。

 第11张图片
10、博乐达勒特古城遗之址
达勒特古城又称达勒特破城子,位于博乐博尔塔拉河与大河沿子河交江之处的黄土台地段上。整个古城被一条东南—西北向的干枯河分为两部分。在历史上地处唐代西域丝绸之路北路的中段,其东北与阿拉山口遥遥相望,可通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及中国境内的塔城、阿尔泰,西南可逾金山、本岭沿赛里木湖穿果子沟可通月城和伊犁河,直达中亚,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为兵家必争之地。

 第12张图片
11、策勒县丹丹乌依里克遗址
位于策勒县克里雅河。现有居址,佛寺,果园,田园遗迹,曾出土有精美的木版画,壁画,汉文,梵文,于阗文文书。是一处北朝至唐代的遗址。从佛像和壁画反映的内容来看当时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信奉的大乘佛教。是一处北朝至唐代的遗址。丹丹乌依里克,其意为“象牙之屋”,是位于新疆丝路南道的和阗古国一个不明身份的古城,与赫定后来发现的罗布泊楼兰古城和斯坦因发现的尼雅精绝遗址同属南疆三大重要遗址。
12、策勒县斯皮尔古城
斯皮尔古城距离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其发现之一被认为该古城是沙漠中最早的园林城市。是一个四重城墙结构的古城,内城带一个瓮城,内二城也带一个瓮城,主要用红柳枝和胡杨树干结构起来,内三层是一个林荫道。初步估算四重城的总面积超过8万平方米。“像这样一个规模,又明确属于汉代的四重城,在塔克拉玛干南部区域是很少见的。”二牛抬杠犁相对完整地保存下来。

 第13张图片

 第14张图片
13、塔什库尔干县公主堡遗址
公主堡景区位于塔什库尔干城南古丝绸之路咽喉地段卡拉其古峡谷的一座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是我国目前所知的最高的古代城堡之一。是丝路南道上的咽喉。这座古城遗址南面为一东西向土墙,长150米,高约10米。堡墙以土石与树枝相间垒筑。由城垣、重门、地穴和石室等建筑组成,高危险峻,攀登不易。垣墙依山势的起伏筑成,西面的垣墙突出部呈现出“马面”状(俗成炮台)。城堡内有居住遗迹13处。堡墙内有从古堡所处地势分析,主要是一处军事性质的工程,与保卫古代丝路交通安全有关。

 第15张图片
14、哈密拉甫却克古城遗址
焉不拉克古墓群是新疆境内最重要的一处早期铁器时代遗存。距今2500-3000多年,焉不拉克古墓群范围较大,总面积8000多平方米。墓葬排列密集,出土文物中陶器较多,常见有单耳豆,腹耳壶,双耳罐等,彩陶纹饰多S纹,竖线纹,云雷纹,双钩纹。
15、禾丰县骆驼石旧石器遗址
和布克赛尔和什托洛盖骆驼石高台位于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和什托洛盖镇以北15公里处。和布克赛尔和什托洛盖骆驼石高台是新疆迄今发现的一处最古老的人类活动地点,成为新疆历史的起笔之处。为和布克赛尔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再添璀璨一页。这是新疆迄今发现的一处最古老的人类活动地点。

 第16张图片

 第17张图片
16、和丰通天洞遗址
通天洞遗址是新疆境内发现的第一个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同时也首次提供了本地区旧石器-铜石并用-青铜-早铁时代的连续地层剖面。遗址堆积序列清楚,年代跨度大,不仅填补了新疆史前洞穴考古的空白,也是中国旧石器考古的重大发现。通天洞遗址对了解新疆地区四万多年以来古人类演化发展过程、确立区域文化发展的编年框架有非常重要意义。通天洞遗址还可能是新疆目前最早的铜石并用时代遗址,并且在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多次使用;遗址中发现了最早的小麦,但确切的相关问题,还需要今后进一步详细的考古发掘研究来印证,即便如此,也至说明这里很早就出现了小麦,极有可能存在一条小麦传播的通道。
17、和丰县道尔本厄鲁特森木古城遗址
道尔本厄鲁特森木古城遗址位于和布克赛尔县,又称准葛尔古城,被誉为“准噶尔汗国第一城”、“和布克赛尔第一城”、“江格尔故乡第一城”。古城史料中称为“道尔本厄鲁特古森木” 蒙古语的意思是“四个厄鲁特奇”,即四个厄鲁特部落之庙。现在习惯上称之为准葛尔古城。为准噶尔汗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是准噶尔汗国时期新疆和中亚具有影响力的城市。

 第18张图片

 第19张图片
18、民丰县安迪尔古城遗址
安迪尔古城遗址是丝绸之路南道一处汉唐时期重要遗存。这里为玄奘所记的吐火罗故国;也有的认为是唐代的兰城镇。遗址主要由夏羊塔克、道孜勒克古城,阿其克考其克热克古城以及周围的佛塔、墓葬、冶练作坊和窑址等组成。夏羊塔克古城大致呈方形,城墙残高约8米,城门在南侧,城内街道、房屋遗迹保存基本完好,但多已被流沙掩埋。道孜勒克古城,为一圆形城堡,直径约130米,城墙残高7米,城内分布有多处寺院和其它建筑遗址。

 第20张图片

 第21张图片
19、于田喀拉墩古城
喀拉墩遗址位于田县,又名喀拉墩古城,为汉至南北朝遗址,是中国最早的佛寺遗迹。称为“喀拉墩”,意思是“黑沙丘”。喀拉墩古城内有中国最早的佛寺遗迹,它们是经典的“回”字形,佛像在回形的中央,信徒们沿走廊旋转礼拜,回形的墙壁上绘满了壁画。沙漠里的曷劳落迦城,是佛法初传的地方,那里有最早的佛教遗迹。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佛寺,其中的佛像也是中国最早的佛像。
20、吉木萨尔县西寺北庭故城
北庭故城遗址为唐代北庭大都护府治所遗址,位于吉木萨尔县城,古时为西域城池,是北疆的重要交通枢纽和贸易中转站,古代丝绸之路北道必经之地。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此地为车师后部王庭所在地金满城。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戊巳校尉耿恭屯田车师后部金满城,屯田士卒数百人。两汉时,金满城(吉木萨尔)一带成为车师后国。

 第22张图片
21、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遗址
吉仁台沟口遗址位于尼勒克县科蒙乡恰勒格尔村,地处伊犁河三大支流之一的喀什河北岸。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使用燃煤的遗存,这将人类对燃煤的使用历史上推了千余年。通过对遗址的考古发掘,发现了新疆史前时期面积最大、保存完整的高台遗存以及灶(火塘)、灰坑、冶炼遗迹、煤堆等200多座,采集遗物标本1000多件,证明了史前时期伊犁河流域是新疆多元文化交流汇聚的主要地区。
22、柯坪县阔纳齐兰遗址
阔纳齐兰遗址位于柯坪县阿恰勒乡。遗址由西北角驿站和南北区住宅建筑组成。驿站分布有西北方向的平台(亦称炮台)、官邸和较完整的城楼城墙。阔纳齐兰遗址官邸位于城搂之西30米处,残存墙基为青砖砌筑。城墙呈南北向一道,长约80米。北端为一角楼,平面长方形,南端为一平台,夯土筑。城墙上建有十几个雉碟,城门设于城墙的中断。东南处住宅遗址分布范围150×500米,现残存有残垣败壁,相互毗连,均为黄土坯砌筑,分为南北两区。

 第23张图片
23、库车龟兹故城
龟兹古城位于库车县城,龟兹古城保存着包含古代印度犍陀罗、龟兹、吐番、中原汉地文明的大量文化遗存,对研究、发掘龟兹石窟的文化艺术内涵,以及对中亚、西亚乃至东亚古代文化渊源有着重要的意义。龟兹国,古西域国之一,居民擅长音乐。古城位于库车县城西约两公里的皮朗村。我国汉唐时期,中央政府都以 龟兹为政治中心,设立政权机构,管理西域地区。龟兹古国,中国唐代安西四镇之一。又称丘慈、邱兹、丘兹。古代居民属印欧种。古龟兹国曾被誉为“西域佛都”、“西域乐都”,孕育出的龟兹石窟艺术、龟兹乐舞曾广泛影响了中原和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其中龟兹石窟被誉为“中国四大佛教”石窟之一。
24、轮台县阔纳协海尔古城遗址
25、轮台县汉卓尔库特古城遗址
位于轮台县城东南约25公里的克孜勒河西岸沼泽苇湖间,在仓头古城遗址向东4公里处。古城是一个每边长300余米的略圆城池,现已沦为一圈约3米高的土埂,由于靠近克孜勒河沟,城中和四周全为沼泽水沟。城中有一环形小湖,湖心高台上有古建筑遗址。南面是两个土坯,左面的似仓库,右面的似官署遗址。东南角有一高约9米的土墩,似原来的戍保遗址。古城东西两边不远处有两座小黄土堆。各占地40平方米,一方一圆。是古城的附属建筑再向东还有一小土墩,系旧时营垒。古城以西、以北的戈壁怪柳丛中、还能找到田埂、旧渠的残迹和大小均匀、划分整齐的田块,是汉代“田卒”集体屯垦的纪实。
26、玛纳斯县古城遗址
玛纳斯古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附近。在唐代前后曾盛极一时 。坐落在古代丝绸之路内地与西域通路的中心,从长安往西域各处,或从国外到唐代长安都要经过此地。当时的城中有居民区、商业区及官府。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逐渐冷落,玛纳斯古城日益荒芜,终至废弃。城垣残存,城垣为土筑,有土夯痕迹。城呈正方形,有东西相对的两座城门,旁边有高大的烽火台遗址。在这座古城遗址上曾出土过砖刻、柱石、石磨、碗、罐等石器和陶器。
27、达坂城嘉德城城墙遗址
位于达坂城镇内,东南距达坂城山口约4公里,从这里北行可至准噶尔盆地,南行人白杨河谷可达吐鲁番盆地,自古以来为南北疆之交通要道,据《新疆图志》记载,嘉德城建于1782年,城周二里五分(华里),高1.2丈,有四个城门,现在此城仅存几段残垣,保存较长的一段为北墙,高3.2米,基宽2.3米,上宽1.7米。夯筑,夯层厚8~17厘米,夯土中常可见芨芨草等物。城东北角有角楼痕迹,由角楼向西,见马面。马面东西长10米,南北宽5米,其他三面城墙仅存很少几段。根据城墙走向,测得此城东西长407米,南北宽305米。
28、民丰尼雅古城
尼雅遗址是汉晋时期西域"丝绸之路"南道上的一处东西交通要塞,位于民丰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其间散落房屋居址、佛塔、寺院、城址、冶铸遗址、陶窑、墓葬、果园、水渠、涝坝等各种遗迹约百余处,是新疆古文化遗址中规模最大且保存状况良好又极具学术研究价值的大型遗址之一.遗址中心标识物是一座佛塔,塔周围流散分布着组成的聚落、冶作坊遗址群、墓葬等。该遗址是塔克拉玛干现存最大的遗址群,它对汉晋时期丝路南道邦国以及丝路的人文地理变迁的研究,有着重要价值。遗址内有渠道和古河道的痕迹。

 第24张图片

 第25张图片

 第26张图片
29、民丰唐兰城遗址
唐兰城遗址位于民丰县安迪尔牧场西南25公里。建于唐代。城垣呈圆形,直径约200余米,残高3—4米,有城门一,面向东南,两扇木制城门尚残存,一开一闭,仍完整无缺,城内房屋整齐排列,街衢犹清晰可辨。城中心有一巨室,坐北朝南,墙垣及房顶仍保存相当完好。在此曾发现一只镶有宝石的戒指和一只金耳环。城中出土有毛布、棉布、棉花、毡片、纺轮、纺锭、木器、耳环、戒指、玉片、铜环、铁块、增埚、麦穗、糜子等。传为唐代西域毗沙都督府所属的兰城镇遗址。
30、墨玉县麻扎塔格戍堡址
麻扎塔格戍堡址位于墨玉县,麻扎塔格戍堡为唐代古城堡遗址。是和田历史上重要的古城之一。戍堡依山势建筑,呈长方形,分内外三重,下筑地仓,堡墙用砂岩板块垒筑,其间又用柽柳树干捆扎,堡侧有佛寺遗址。为古代于阗国戍守和田河绿色通道的要堡。古戍堡属于古代古堡遗址,遗址分为三重,第一重为复合型,由主墙和女墙或里壁与外壁构成,墙体中夹杂红柳枝、芦苇等材料,夹层厚40厘米;第二重在第一重基础上扩建,由土块和生泥块构成;第三重亦由土块构成,属于附属建筑。
31、昭苏夏塔古城遗址
夏塔古城遗址位于昭苏北临特克斯河,东濒夏塔河支流。 这座古城遗址是特克斯河流域大且保存完整的一处历史文化遗址,对研究古代伊犁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史及政治军事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城池略显方形,不是很规整,城墙仅残存三面,城墙为夯筑,个别地段可见土块和石块补筑的痕迹。城西南角有角楼遗迹,城内有三处台基遗迹,明显高于周围。夏塔古城外有护城壕与夏塔河相通,壕沟宽20米至40米,深约5米。在西墙南端和南墙分别有一残损口,应为城门。
32、尉犁蒲昌城
蒲昌城,可见城门和垛楼等,是新疆保存最完整、未经现代修缮的古城。铁干里克地区位于塔里木河与孔雀河流域之间,自古以来都有人类从事农渔,加之此地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商道之一,此城东侧距小河墓地和楼兰古城不远,人文历史有延续的可能。
33、奇台石城子遗址
石城子遗址位于半截沟镇。因城内有露出地表的岩石,俗称“石城子”。该城呈不规则状,并不见一般概念上的完整的封闭的城墙,只是依自然地势而因地制宜建造。古城位于山坡上,北高南低,东西长240米,南北长200米,古城东面为麻沟河绝壁深渊,古城三面筑城墙,东面依绝壁为天然屏障,城墙宽一丈,有角楼、马面,城内有一洼地,史学界断定石城子为汉疏勒城。
34、奇台县唐朝墩古城遗址
唐朝墩古城位于奇台县史学家将这古老县城遗址称为唐朝墩古城遗址。奇台县城北部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城遗址,这就是坐落在水磨河中游西岸的唐代古城,因古城北城墙中段有一个高大的土墩,当地人称之为唐朝墩。据考证,该陶管系等级较高的城镇建筑中使用的排水管道。这种陶制的排水管目前在新疆仅发现于北庭古城和唐朝墩古城。此外,笔者还从当地居民手中收集到红陶摩羯鱼水盂、绿釉陶瓶、邢窑双系盘口壶、海兽葡萄纹铜镜、大历元宝、建中通宝等唐代遗物。
35、尉犁营盘古城
营盘古城,位于巴音郭楞东南部、孔雀河北岸,距库尔勒市137公里,距尉犁县170公里,在库鲁克山支脉兴地山以南的戈壁滩上,营盘古城周围地势平坦,它背靠库鲁克山,面对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接龙城雅丹奇观,西连塔里木绿色走廊,是丝绸之路上一座名扬中外的古城,被历史学家称为“第二楼兰”。营盘古城分为四部分,一是城郭,二是大佛塔,三是烽火台,四是营盘古墓地。
36、且末古城遗址
且末古城位于且末县城老车尔臣河岸台地上,遗址地表无植被,已沙化,且末古城是古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由于诸多原因,且末古城如同楼兰、尼雅古城一样,成为世人神往和渴求探险之地,所不同的是且末古城却鲜为人知,更具神秘色彩。
37、巴里坤县青铜时代大月氏王庭遗址
大月氏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古族。匈奴发迹、汉通西域、佛教东传,都与大月氏有密切的关系。秦时,中国北方为三大族所分据,史记匈奴列传称:“东胡强而月氏盛”,匈奴介乎其中,东西皆臣事惟谨。大月氏是古代一个民族名称,月氏族一支。为游牧民族,生活风俗习惯与匈奴相同。秦汉时期游牧于敦煌到祁连山一带,西汉文帝六年(前174)前后,被匈奴冒顿单于攻破。
38、若羌楼兰古城
楼兰古国,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位于罗布泊西部,处于西域的枢纽,王国的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现今只留下了一片废墟遗迹。楼兰古国在公元前176年前建国,公元630年却突然神秘消失,共有800多年的历史。

 第27张图片

 第28张图片

 第29张图片
39、若羌米兰古城
米兰古城遗址位于若羌县米兰镇,是自敦煌沿疏勒河通楼兰、沿昆仑山北麓西行的“丝绸之路”南道上的要冲。遗址由唐代吐蕃古戍堡和周围分布的魏晋时期的古建筑群遗址,以及汉代屯田水利工程设施和伊循城遗址所组成。米兰古城遗址曾因“有翼天使”壁画的发现而震惊世界. 米兰遗址地处古罗布泊之南,为丝绸之路南道的咽喉。遗址共有佛寺、佛塔、烽火台、灌溉渠道等保存较完整遗址15处。

 第30张图片

 第31张图片

 第32张图片

 第33张图片
40、若羌县罗布泊南古城遗址(汉至晋.国五)
罗布泊南古城遗址(即斯坦因编号LK和LL古城)位于罗布泊西南荒漠中,由LK、LL古城和住宅址组成。分布范围约64平方公里。以LK古城为中心,西北3公里是LL古城、8公里接住宅房址。城址城墙为夯土(间红柳和胡杨枝)建筑。住宅址主要为木柱框架编排红柳枝外抹草泥的“木骨泥墙”式建筑。自然破坏严重,大部分遗址半埋在沙漠。这两处遗址是丝绸之路楼兰道上著名城址。
41、沙雅县唐小央达克协海尔古城遗址
42、善鄯县阿萨古城遗址
鄯善县阿萨古城遗址位于鄯善县。大阿萨是一座古堡遗址“阿萨”是波斯语,意思是“城堡”。整个古城遗址为土坯砌筑,由围墙、烽燧和若干居址组成,平面呈不规则矩形,城墙大都倒塌。东部稍偏东北隔沙漠相距约2公里是一处佛教遗址,人们习惯称其为小阿萨。大阿萨是戍守丝绸之路大海道的要隘关口,相当于今天的海关。其戍守兵丁均来自高昌国百姓,实行的是抽丁轮班制,其役名就叫“守海”,即守大海道。
43、鄯善县鲁克沁镇柳中古城遗址
柳中城遗址位于鄯善县鲁克沁镇。鲁克沁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吐鲁番十二木卡姆艺术的发源地、吐鲁番郡王府遗址所在地。在清代曾一度成为吐鲁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它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著名古城。柳中城自古以来,曾以柳色而闻名,以至有“绿柳城郭”之称,曾有“城廓日日柳年年,火焰山下杨柳春”的诗句歌吟柳色。
44、图木舒克市唐王城遗址
唐王城即唐代尉头州城遗址,唐王城是汉化的叫法,维吾尔语称为“托库孜萨来”。翻译成汉语就是九座驿站或九座烽燧之意。城墙用泥土,石头筑成,分内城,外城,大外城几个部分。南北各有一道城门,大外城的城墙已风化为一道土梁,城东北延伸至约两公里处的唐王村。唐王城为新疆境内古丝绸之路中道上的一个重要古城遗址,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
45、吐鲁高昌古城
高昌郡时期高昌城已经有了现存的内城。外城墙是麴氏高昌时期所建。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西州图经》中记:“圣人塔,在子城东北角”,表明唐代西州城是有子城的。早期的宫城在今“可汗堡”内。麴氏高昌时期随着外城的修建,宫城遂迁移到北部,南面而王,与隋唐时长安城的布局相似。回鹘高昌时期宫城内又曾大兴土木。

 第34张图片

 第35张图片

 第36张图片

 第37张图片
46、吐鲁番交河古城
交河城址,吐鲁番市西郊牙尔乃孜沟两条河交汇黄土台上,呈柳叶形半岛。这里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城郭诸国之一的车师前国都城,是该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得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

 第38张图片

 第39张图片

 第40张图片

 第41张图片
47、乌拉泊古城
乌拉泊古城位于乌拉泊湖畔,又称“轮台城”(现存争议),即乌拉泊古城是现已发现的乌鲁木齐市辖境内时代最早和保存最好的一座古城。遗址略呈方形,南北长550米,东西宽450米,城周长逾为2公里,城垣高大宽厚,残高达4米,底基宽5米,城墙的四角及城门均向外突出。乌拉泊古城的存在,不但证明乌鲁木齐的历史和丝绸之路的商业文化交流史,同时表明,早在一千多年前,当时的中央政府就在新疆乌拉泊古城驻军屯守。它是现已发现的乌鲁木齐市辖境内时代最早和保存最好的一座古城。
48、于田圆沙古城
圆沙古城又名尤木拉克库木古城,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几乎全被沙丘覆盖。外侧有护墙坡,南墙中部和东墙北部各有一门,其门道、门柱、门板遗迹尚存。城内有暴露于地表的建筑遗迹六处,出土陶、石、金属、料器等。该城始建于汉代,社会经济以饲养业、畜牧业为主。
49、于田喀拉墩遗址
喀拉墩遗址位于田县,又名喀拉墩古城,为汉至南北朝遗址,是中国最早的佛寺遗迹。称为“喀拉墩”,意思是“黑沙丘”。喀拉墩古城内有中国最早的佛寺遗迹,它们是经典的“回”字形,佛像在回形的中央,信徒们沿走廊旋转礼拜,回形的墙壁上绘满了壁画。沙漠里的曷劳落迦城,是佛法初传的地方,那里有最早的佛教遗迹。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佛寺,其中的佛像也是中国最早的佛像。
50、新和县乌什喀特古城遗址
乌什喀特古城即“三重城”之意,在新和县西约20公里处,为汉代遗址,被认为是汉代龟兹国的大城市之一。城三重,有外城、内城、中心城。为夯土筑,外城已毁,内城保存较好。东西408米,南北451米,残墙高厚各5米。遗址曾出土有“汉归义羌长”阴文卧羊纽铜印一枚,颇为珍贵。
51、乌什吐尔和夏合吐尔遗址
乌什吐尔位于库车县三道桥乡西北渭干河出龙口处东岸,东南距县城约23公里。地处却勒塔格山南麓山坡上,西临河床断崖。与夏克吐尔隔河相望,南距库木吐拉遗址的1.7公里。乌什吐尔遗址呈南北向坐落,东西长约60~100米,南北长约210米。遗址城墙保存较好,墙基宽约3~6米,高约2.5~7米,顶部宽约0.7~3米。局部墙上有马面,转角处有角楼。夏克吐尔遗址破坏严重,原形制无法可考。现今东部、北部及靠北部尚有部分遗迹。
52、新和通古斯巴西城址
通古斯巴西城址位于新和县境内,为唐安西都护府下的军事重镇,是古代龟兹较大的古城堡之一。通古斯巴西古城是新疆重要的土城遗址之一,曾是唐时龟兹驻兵的安西都护府所在地,通古斯巴西古城规模宏大,保存较为完整,是古代龟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军事建筑之一。

 第42张图片

 第43张图片
二、新疆古长城、烽燧、卡伦遗址

 第44张图片
新疆长城
新疆的长城资源是中国长城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唐及其他时代中央政府保障西域各族人民生产生活繁荣、保障欧亚丝绸之路大通道通畅、保障国家及边疆安全的重要防卫体系。它以广泛分布的烽火台、戍堡为主要形式,形成了新疆长城资源独有的特点。
文献记载和长城资源调查显示,新疆长城主要分为汉晋和唐两个历史时期。
汉代的长城基于两个原因建设,一是保护丝绸之路贸易;二是防范和预警匈奴。
唐代在西域建长城的根本原因主要为丝绸之路贸易提供方便和安全。
清代在西域修长城的目的主要是联络各绿洲城市,以防边患及牵制准噶尔蒙古势力。清代长城遗址以戍堡和卡伦居多,且主要分布于天山以南吐鲁番、阿克苏、乌什、喀什、和田一线的山口和通道。
新疆长城主要以烽火台和戍堡两种形式为主,分布于全疆40个县。新疆文物所考古数据,新疆境内已发现的长城遗址有六百多处。其中,烽燧二百多,城池三百七十多(多是建于清代戍堡),还有多建于清代的卡伦近四十处,驿站三十多处。新疆境内长城,由于地广人稀,并没有华北式墙体,但其建制仍基本是依据“五里一燧,十里一墩,卅里一堡,百里一城” 。
新疆的长城可分为北、中、南三线,这三线起于汉,盛于唐,终于清,现存遗迹更多的是清代建设的。
南线,东起若羌,西达塔什库尔干,中间经民丰,于田,和田,莎车。
北线,东起伊吾,西至绥远(今玛纳斯),中间经巴里坤,奇台、阜康,昌吉、玛纳斯县;
中线,东起哈密,西至疏附(今喀什)中间经吐鲁番、和静、焉耆,库车,轮台县,沙雅县,拜城县,新和县,温宿县,阿瓦提县,乌什县,柯坪县,巴楚县,伽师县,西迄疏附县。

 第45张图片
继续阅读:古代根据烽燧报警派遣军队
烽燧又称烽火台、烽台、烟墩等,是古代传递军事信号最快最有效的方法,长城体系中设置有大量烽火台作为情报传递系统。
烽燧早在商周时期就已产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居延烽燧遗址发掘中获得的《塞上蓬火品约》记载,古代使用烽燧传递信息时,若有百余人来犯,举一烽(燧)。千余人来犯,举三烽(燧)。或三千多人来犯,举四烽(燧)。以此类推,千里之外的敌情信息,很快就会沿着座座烽(燧)传递下去。
唐朝制度曾规定,大凡每30里置一烽燧,如有山冈阻隔,可于适宜、近便之处设置,以能够相互望见为宜。唐朝每烽置帅一人,副一人,还有烽子若干人。其放烽有1炬、2炬、3炬、4炬的规定,烽炬的多少根据入侵敌军的多少决定。接到烽燧报警以后,朝廷将据此决定派遣多少人的抵御部队。另外,没有敌情时,还须在每日初夜,放烽一炬,报告平安,故“谓之平安火”。

 第46张图片
新疆国保烽燧遗址、卡伦遗址
一、阿克苏烽燧(56处)
1、柯坪县齐兰烽燧
2、克孜尔尕哈烽燧
是西域丝路古道上幸存下来的极为罕见的实物遗存,是新疆境内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位置最靠西部的古代烽燧遗址,为研究古代烽燧选址、分布、结构形式、建造技术特点等提供了珍贵的历史实物,对于研究古代丝路交通史、军事史、建筑史等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克孜尔尕哈烽燧在古突厥语中是"红色哨卡"的意思。位于新疆库车县,却勒塔格山南麓盐水沟沟口的冲击台地上。烽燧雄伟挺拔,建于汉代。

 第47张图片

 第48张图片

 第49张图片
3、关垒遗址

 第50张图片

 第51张图片

 第52张图片
4、克日希戍堡
5、麻扎巴格烽燧
6、墩买力吐尔烽燧
7、科实吐尔塔烽燧
8、阿克吐尔烽燧
9、塔孜墩烽燧
10、伊西哈拉吐尔烽燧
11、阔空巴孜烽燧
2、克黑墩烽燧
13、沙卡乌烽燧
14、克黑墩烽燧
二、巴州烽燧(35处)
1、和静查汗通古烽燧遗址

 第53张图片

 第54张图片
2、和硕马兰烽燧
3、和硕四十里大墩烽燧

 第55张图片
4、和硕塔哈其烽燧
5、孔雀河烽燧群(汉至晋.国五)

 第56张图片

 第57张图片

 第58张图片
6、轮台喀拉亚烽燧
7、轮台廷木墩烽火台
8、轮台县拉依苏烽燧两处(唐汉)
9、且末布滚鲁克烽燧
10、且末坚达铁日木烽燧
11、若羌墩里克烽燧
12、若羌米兰东北烽燧

 第59张图片

 第60张图片
13、若羌米兰戍堡
14、若羌吾塔木烽燧
15、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
16、尉犁唐代脱西克烽燧
17、尉犁营盘古城烽燧
18、兴地山烽燧
19、焉耆哈曼沟路烽火台

 第61张图片

 第62张图片
20、焉耆千间房峰遂
三、昌吉州境内烽燧群
1、木垒县色皮口烽火台(色皮口驿站遗址)
2、木垒县三十里墩烽火台(三十里墩驿站遗址)
3、木垒县一碗泉烽火台(一碗泉驿站遗址)
4、木垒县三个泉子烽火台(三个泉子驿站遗址)
5、木垒县沙河子驿站遗址
6、奇台县西坎儿孜青疙瘩烽火台遗址
7、奇台县东地唐疙瘩烽火台遗址
8、吉木萨尔县老台烽火台
9、吉木萨尔县城北烽火台
10、吉木萨尔县下叶家湖遗址
11、阜康市唐朝路
12、阜康市土墩子烽火台
13、阜康市西泉烽火台
14、阜康市阿克木那拉烽火台

 第63张图片
15、昌吉市三十里大墩烽火台
16、呼图壁县三十里墩烽火台
17、呼图壁县五工台烽火台
18、玛纳斯县塔西河古堡烽火台
19、玛纳斯县塔西河烽火台
20、玛纳斯县头墩台子烽火台
21、玛纳斯县十里墩烽火台
22、玛纳斯县烽火台村烽火台
23、玛纳斯县楼南古城烽火台
24、阜康市西泉七队烽火台
25、吉木萨尔县八家地烽火台
26、吉木萨尔县冯洛守捉遗址
27、吉木萨尔县沙钵守捉遗址
28、吉木萨尔县老台烽燧
四、察布查尔县多兰图卡伦遗址
清代在新疆分南北两路共设立250多座卡伦。北路卡伦分布在斋桑湖以北、额尔齐斯河西岸的辉迈拉扈卡伦以南、天山以北、巴里坤以西、伊寥克湖以东的广袤区域。南路卡伦分布在天山以南、和田河两岸、哈密以西的喀什噶尔、乌什、英吉沙尔、叶尔羌、阿克苏、喀喇沙尔、吐鲁番等地。

 第64张图片

 第65张图片

 第66张图片

 第67张图片

 第68张图片

 第69张图片
五、哈密境内烽隧遗址(17处)
1、拉克苏木烽燧

 第70张图片
2、墩墩湾烽燧
3、墩墩山烽燧
4、大泉村烽燧
5、尤库日巴格烽火台
6、白墩烽燧
7、大红山北烽燧
8、马王庙东山顶烽燧
9、岔哈泉烽燧
10、东庄子烽燧
11、三塘泉烽燧
12、石板墩烽燧
13、四塘泉烽燧
14、中湖村烽燧
15、石板墩烽燧(大红柳峡乡)
16、阔吐尔烽燧
17、尤勒滚鲁克烽燧

 第71张图片
六、和田烽燧遗址(10处)
七、喀什地区烽燧遗址(16处)
八、克州烽燧遗址(10处)
九、图木舒克市烽燧(7处)

 第72张图片
十、吐鲁番盆地军事防御遗址(43处)
1、阿拉沟烽燧(鸲鹆镇、鸲鹆烽)

 第73张图片
2、乌斯提沟烽燧
3、怕莱克烽燧
4、乔拉克烽燧
5、撒依坎儿烽燧
6、布干烽燧
7、大墩烽燧
8、考克烽燧
9、阿萨墩烽燧
10、二二一团烽燧
11、雅儿湖烽燧
12、盐山烽燧(神山烽)
13、土尔退维烽燧遗址
14、艾J湖塔什烽燧
15、毕占土拉烽燧
16、乌盘土拉烽燧
17、庄子坎烽燧
18、洋海厄格勒塔木戌堡
19、恰特卡勒烽燧
20、干沟烽燧
21、阿奇克墩烽燧
22、阿萨协亥尔烽燧
23、迪坎尔烽燧
24、苏贝希烽燧

 第74张图片

 第75张图片
25、土尔买来烽燧
26、煤窑沟烽燧
27、七泉湖萨依烽燧

 第76张图片
28、木尔吐克萨依戌堡
29、胜金烽燧e
30、胜金烽燧d
31、乌江布拉克烽燧
32、胜金烽燧a
33、七康湖胜金烽燧
34、胜金烽燧b
35、胜金烽燧c
36、二塘沟烽燧
37、土尔坎儿孜烽燧
38、汉都夏木大墩烽燧
39、汉墩阿克墩烽燧
40、三十里大墩烽燧
41、赛克散土墩烽燧.
42、东湖烽燧
43、七克台烽燧
十一、乌鲁木齐市烽燧(6处)
三、新疆国保古寺古庙遗址
1、4A和静巴仑台黄庙
巴仑台黄庙位于和静县是一座规模宏伟的喇嘛寺院。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宗教法名“夏尔布达尔杰楞”,意为“黄教圣地”,为1887年满汗王的父亲布彦蒙库在位时的建筑。巴仑台黄庙始建于乾隆年间,落成于光绪十四年,修庙的能工巧匠远从内蒙、西藏请来,共花费了500两黄金。建成百余年来,一直是土尔扈特、和硕特喇嘛教徒朝觐圣地,也是新疆喇嘛教四大庙宇之一。黄庙建筑群由27座庙宇组成,东西绵延2.5公里。

 第77张图片

 第78张图片
2、 4A昭苏圣佑庙
昭苏圣佑寺藏语称“金吉铃”,蒙古语为“博格达夏格松”,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清代庙宇建筑群,也是新疆现存最完整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坐北朝南,布局严整。中轴在线依次陈列有照壁、山门、前殿、大殿和后殿,东西两侧各有硬山顶的配殿,并有东楼、西楼与之相对应。院中还修建有八角形平面的两层两檐楼亭。 大殿的平面为方形,有七开间。二层为歇山顶,出檐深远,举折高。

 第79张图片

 第80张图片
3、哈密白杨沟佛寺遗址
白杨沟佛寺遗址,称为“台藏”。此系唐代佛教兴盛时期的大型佛教遗址,是哈密地区年代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寺院。根据史籍记载,白杨沟佛寺在魏晋时期就有了。寺院主要遗存在白杨河西岸,构筑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断崖立面上凿出窟体后,再用土坯砌筑,并在窟前接砌前室;二是利用断崖直接开凿成窟;三是在与断崖相接的台面上用土坯砌建成窟。此三种建窟形式,与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大同小异。洞窟的平面大致有两类,以长方形居多,方形次之。有单窟,也有两窟和三窟相连。内壁均抹草泥,现依稀可见彩色壁画。

 第81张图片

 第82张图片
4、察布查尔靖远寺
靖远寺位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城,是锡伯营八旗军民捐资而建成的,是清代伊犁八大喇嘛庙中较有影响的寺庙之一。“靖远寺”规模宏伟壮观,四周筑有高大围墙,山门前有砖雕影壁,正门上方刻有锡、汉文“靖远寺”大金字,笔法工整,苍劲有力。靖远寺整个建筑都采用砖雕、木雕艺术,配有彩绘、泥塑。靖远寺对于研究锡伯族从东北西迁伊犁后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建筑工艺美术和各民族文化交流有一定意义。

 第83张图片

 第84张图片
5、策勒县达玛沟小佛寺(普鲁克墩佛寺)
这个仅有4平方米的“袖珍佛寺”堪称举世罕见,不仅小得出奇,其保存之完整、壁画之优美、雕塑之精湛、佛堂之典雅,亦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境界。成为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迄今所发现佛寺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佛堂建筑形式佛殿。“达玛”的音是“达摩”,而“达摩”就是“佛法”的意思,达玛沟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 “佛法很多的地方”,或者是“佛法会聚之地”,它的汉语音译则应该改为“达摩沟”。

 第85张图片

 第86张图片
6、察布查尔纳达齐牛录关帝庙
纳达齐牛录关帝庙:我国最西部保存较为完整的关帝庙,庙堂系土木结构单体建筑,庙内原供奉关帝坐像,左右两则关平周仓侍立,现塑像已不存,只留下空空神龛。神龛背景屏风绘制“火龙戏珠”,神龛两侧绘“苏武牧羊”、“东方朔偷桃”壁画,仍清晰可见。正殿东西两壁上,绘制三国演义壁画24幅,有“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夜读春秋”、“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等,且每幅画面右上方都有锡伯文说明。

 第87张图片

 第88张图片
7、洛甫热瓦克佛寺遗址(南北朝.国五)
热瓦克佛寺位于和田是一座以佛塔为中心的佛寺建筑群。热瓦克,翻译成汉语意思是“楼阁”、“凉台”。是和田地区保存较好的唯一具有犍陀罗风格的佛寺遗址。整个佛塔分三层,第一层为正方形的佛基,第二层也是正方形,第三层为圆形,中间是空心的。院墙内有大量壁画、泥塑、佛像。壁画中的故事都是佛教故事。泥塑佛像靠贴在院墙内外两壁。佛教在于阗大行其道之时,也是于阗建筑史上最兴盛的时期。热瓦克佛寺就是那一时期寺庙建筑的代表。

 第89张图片

 第90张图片
8、焉耆霍拉山佛寺遗址
霍拉山佛寺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回族自治县七个星乡霍拉山村东南的山梁和山前坡地上,是佛教文化东传的一个重要枢纽,也是焉耆国的佛教中心。遗址出土了吐火罗文书写的纸质文书《弥勒会见记》等一批罕见文物。霍拉山佛寺遗址,由地面寺院建筑和洞窟建筑两部分组成。地面寺院遗址分布于山梁和坡地上,依山势布局修建。一条自然泉沟将建筑群分为南北两大区,即今所命名的南大寺和北大寺,寺院残存大小建筑九十三处。

 第91张图片

 第92张图片
9、策勒丹丹乌里克佛寺
丹丹乌里克佛寺,位于策勒县达玛沟乡北90公里的沙漠中,时代:唐。佛寺平面呈“回”形,中央土台塑有佛像,土台四周有回廊,在回廊的墙壁上绘有壁画,壁画中绘有佛、菩萨、小千佛、供养人、动物等,以及有婆罗谜文题记。从佛像和壁画的内容来看当时居住在此的居民是信奉大乘教。

 第93张图片

 第94张图片
10、柯坪县克斯勒塔格佛寺
克斯勒塔格佛寺位于柯坪县西北约10公里处,佛寺东为苏巴什河,南为生长茂密的胡杨林。整个佛寺建筑利用克斯勒塔山体的走势依次构建了三个高低错落的平台。然后在平台上利用夯筑与大土坯垒砌筑的方式修建了高大的佛堂、禅房、僧房及佛塔。整个佛寺建筑依山体走势高低错落,层次分明,排列有序。在佛寺南面修筑了一条通往顶层佛殿的台阶。

 第95张图片

 第96张图片
11、库车大寺
库车大清真寺是信奉伊斯兰教的人民群众做礼拜的宗教场所。大寺坐落在新疆库车县城黑墩巴扎最高处。是新疆境内仅次于喀什艾提尕清真寺的第二大寺。主体建筑有两部分,一是大寺院主体,内有旋转楼梯至寺顶,供阿喊“乃玛孜”之有。全为砖木结构。二是供信徒礼拜时使用的大殿。大殿分前厅和后室两部分,面积约65平方米。在寺内庭院东南角保留了一处伊斯兰宗教法庭的遗址。

 第97张图片
12、库车苏巴什古城遗址
苏巴什古城,又称昭怙厘大寺,在维吾尔语中“苏巴什”是“水的源头”或“龙口”的意思,因其正处于北山龙口,所以当地人便习惯地称它为“苏巴什古城”。遗址建筑群体依山傍水,隔河东西岸相望,据历史文献所载,称为东西“昭怙厘大寺”,现存遗址主要为佛教建筑,由宏大的寺院、塔庙、僧房、禅室等组成。河口东区遗址,主要建筑由佛殿、僧房、北塔、中塔、南塔等组成,其中南塔院建筑规模最为宏观,尚保存残高9米的覆钵式土塔。河口西区遗址,地面建筑遗址分布较集中。其中建筑规模最为宏伟壮观者是南端筑有高大围墙的佛寺建筑,以往称之为“古城”。尚保存登临塔庙的斜坡形梯道。塔顶部保存有中心柱式的佛殿建筑,低狭的甬道和残存的佛像壁画。

 第98张图片

 第99张图片
13、和田布盖乌衣里克佛寺遗址
布盖乌衣里克佛寺遗址,位于和阗县城北色格孜库勒乡东的沙漠中,东经79°57"46",北纬37°25"08",海拔1296米。时代:唐。遗址地表散布着石膏模制残件和建筑构件,采集有影塑飞天等。殿堂内保存高1米以上的墙壁上描绘着与真人等高的大型立佛像。其中的一身佛像,现仅存小腿和脚。佛身着袈裟,两脚分别踏在两朵莲花上,下方跪着合掌致敬的女性1人。身穿紧袖,束腰上衣,接百褶裙,外著披风,是研究于阗服饰的珍贵资料。画面以墨线打底,用深红色细线勾勒莲蓬、佛脚、女供养者的轮廓和衣纹。线条遒劲有力,粗细相当,如“屈铁盘丝”,是于阗尉迟画派画风的体现。
14、莎车加满清真寺
莎车加满清真寺位于新疆莎车县城东北1.5公里处,占地面积40亩,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整个建筑系土木结构,分内外讲经殿,在立柱、拱梁门窗上均雕刻着各种图案,天棚上描绘各种彩色花草,鲜艳夺目,走廊墙壁全是青砖,绿瓦砌成。

 第100张图片
15、疏附县莫尔寺遗址(汉至唐.国五)
莫尔寺遗址位于疏附县。“莫尔”,维吾尔语意为“烟囱”,因遗址内保存了高大的形似“烟囱”的佛塔得名,是留存至今的古疏勒国境内一所规模较大的佛教寺院。这是中国最西部的、保存较好的佛塔。是罕诺依古城标志性建筑物。遗址包括寺院和佛塔遗迹。莫尔寺遗址是中国最西部佛教遗址之一,此外还留存了佛寺及僧房遗迹。
16、吐鲁番市台藏塔遗址(唐至宋.国五)
台藏塔位于吐鲁番市,为高昌王国时期的佛教建筑。塔东面与北面均有佛教洞龛。西面塔壁中有洞,贯穿墙壁,作用不明,南壁已毁。由于距高昌故城较近,又是高昌王国佛教建筑,充分反映了高昌时期佛教的兴盛。

 第101张图片

 第102张图片
17、焉耆县七个星佛寺遗址
七个星(柒格星、锡克沁)亦称明屋遗址。明屋,维吾尔语一千间房子意,故此地亦名千间房佛寺遗址。佛寺遗址地处古丝绸之路北道,是佛教文化东传的一个重要枢纽,也是焉耆国的佛教中心。是佛教东传西渐过程中重要的一处佛教遗存,也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焉耆国中最大的一处佛教遗址寺,整个佛寺遗址占地面积逾4万平方米,寺院遗址分南、北两大部分,以遗址中部的泉沟为界,由地面寺院建筑和洞窟建筑两部分组成。

 第103张图片

 第104张图片
18、乌鲁木齐陕西大寺(国保)
陕西大寺,位于天山区和平南路永和正巷,因光绪32年主要由陕西籍的回民捐资重建而成,故名。它是乌鲁木齐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清真寺,平时有几百人作礼拜,在一年一度的规模较大的开斋节和“古尔邦”节期间,参加的穆斯林可达千人左右。大寺的大殿,砖木结构,风格以中国汉式为主,前部为单檐歇山式,屋顶铺嵌着绿色琉璃瓦,周围走廊有36根红圆木柱,规模宏伟。大殿后部为上八下四的重檐式的“八角楼”,即望月楼。
19、乌苏夏尔苏木喇嘛庙
 夏尔苏木-庙又称普庆寺,原夏尔苏木-庙遗址位于我市白杨沟镇境内,曾是北疆最大的佛寺,寺院座落于乌苏市白杨沟镇内的夏尔苏木度假区北侧山坡,面向东方,依山而建,山前是夏尔苏木牧场,河水缠绕,林带交错,风景优美,寺庙建于光绪五年(1879年),由东归土尔扈特部落黄教信奉者所建,属土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80万平方米,整个建筑仿西藏的布达拉宫而建,建于阶梯状排列的山坡平台上,主殿建在平台最高处,山势的高低不同使建筑群错落有致,气势恢弘,曾被誉为“新疆的布达拉宫”。
20、伊宁回族清真大寺
伊宁回族清真大寺,原名宁固寺,并有凤凰寺、金顶寺、陕西大寺、陕甘 大寺等名称。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境 内的一座著名大寺。这座大寺始建于清乾隆计五年(1760年),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增建,完成了大寺建筑。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21、于田艾提卡清真寺
于田县艾提卡尔大清真寺建于公元1200年前,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总面积13449平方米。其中:寺内面积3066平方米,院内面积10439平方米,大清真寺共由11层,153个大立柱建成,面积比新疆最大的喀什艾提卡尔大清寺还要大,是和田地区规模较大的一座穆斯林群众的一座大型宗教活动场所。
22、北庭高昌回鹘大佛寺遗址
位于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北庭乡北庭故城西700米处,俗称:“大墩”,也称:“北庭西寺”或“北庭西大寺”,是北庭故城附属建筑之一。这座佛寺是高昌回鹘王国在其陪都北庭建造的王家寺院。自唐以来,北庭不仅是东部天山北麓地区的政治和军事中心,而且也是佛教中心。
23、若羌楼兰佛寺佛塔遗址
位于罗布泊西岸楼兰古城东部。时代:汉、晋。佛塔,塔基方形,塔身为圆柱形,用土坯夹木料垒砌而成,中间填土,它外形与古代印度的佛塔“窣堵波”一致,印度佛教徒所建窣堵波是供奉和安置佛舍利(是指佛死后留下的尸骨或牙齿)和经卷,以及各种法物,佛塔反映了当年古楼兰地区居民信仰佛教。在佛塔南面有一大型佛寺遗址,遗址区地面上散置许多粗大木料,在此还发现有一段装饰木柱,柱头、柱身都被旋成很漂亮的圆弧形。在古楼兰城北郊,离城四、五公里处还有一座佛塔遗址,塔身残高7~8米,圆柱形。佛塔有用砖铺的台基,塔顶为一平台,平台中部有一圆台基,在基下部可见有彩色壁画残迹,台基四周为围廊,曾拾到彩色佛塑像残手指块。

 第105张图片

 第106张图片
24、若羌米兰佛寺遗址
米兰的8座佛塔分布在米兰戌堡的周围,其中5座在戌堡西南约1.8公里处,彼此相距几十米到几百米。戌堡南约300米处有两座,另一座在戌堡东北约2公里处,佛塔的建筑方式分土坯砌筑和夯土堆筑两种,佛塔残高约3~6米,基底宽约4~10米,塔顶为圆拱形,大都已经残破。在米兰佛塔和佛寺周围曾出土过一批珍贵文物。1906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此处盗去许多精美的佛头像、婆罗米文残纸等珍贵文物,尤其是他在一处佛塔(斯坦因编号M3)的回廊外壁盗走的"有翼飞天像"壁画尤为珍贵。1989年,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王炳华等人组成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考察队考古组在米兰佛寺(编号M2)中又发现两幅与前者相类似的"有翼飞天像"壁画,这些文物的发现为研究西域古代民族宗教、绘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第107张图片

 第108张图片

25、民丰尼雅中心佛塔、佛寺遗址
位于民丰县北沙漠中的尼雅遗址区中,处尼雅河尾闾,周围是大沙漠、古河道,古胡杨林、风蚀地。佛塔在尼雅遗址的中心地带,佛塔,土坯砌筑,外表抹泥,破坏严重,其建筑是下方上圆,即下部为两层方形台基,下层现存高约2米,边长约6米,上层残高约2.5米,边长约4米;上部为一圆柱体的塔身,残高约2米。其形制与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一些遗址中的佛塔有很强的相似性,具有早期佛塔的特征。尼雅佛寺,位于尼雅佛塔的偏北处,处于尼雅河河床中靠左岸一弧岛状台地之上。佛寺平面布局基本呈正方形“回”字状,为木框架建筑,建筑材料为木料、芦苇、红柳和泥土。

 第109张图片

 第110张图片
26、尉犁营盘佛寺、佛塔遗址
又称因半佛寺。沙丘上地势高低不平,遗址上的建筑物则选择在高起的地点之上,建筑物均为土块砌成,残坏严重,大多数原貌不清。遗址上残存有四、五个圆形土坯建筑,其直径大小不一,此圆形土坯建筑是为佛塔,其中间的一座保存尚好,房基内地面平,是为佛寺建筑。
27、吐鲁番高昌故城大佛寺遗址
位于吐鲁番市东约50公里处的高昌故城西南处。西南大佛寺,其建筑面积约近一万平方米,佛寺的寺门、广场、殿堂、禅室仍历历可见,正面殿堂的中心为一高耸的方塔,方塔四面保存有多层佛龛,龛内还依稀可见有佛像残迹和彩色壁画。寺院外,还有两排纵卷顶长筒形房屋遗址,此或为僧房,或为手工业作坊。

 第111张图片

 第112张图片
28、吐鲁番交河故城佛寺
交河故城中分布有相当数量的佛寺和佛堂,但其中位于故城中央大道北端的佛寺规模最大,在城中的地位也正当冲要。院门向南偏东,寺院主殿殿基平面呈凸字形,殿基前部凸出部分为前厦,沿前厦西墙有土阶梯,可以由此上至屋顶,厦前的月台作东西两阶,墙是用版筑泥法筑起的,表面抹着草抹泥的墙皮,殿中央是一个夯土筑成的塔柱,塔柱的须弥座高1.1米,座以上四面开龛,龛内泥塑佛像已被风沙剥露,彩绘壁画也已剥落尽了,殿左右到院墙之间用版筑泥墙隔成若干小室,沿着院墙东、西、南三面都有廊庑建筑,相邻的房间在隔墙上有门相通,西、南两面廊庑俱向院中开门,东墙开有五个门,与院墙外面的建筑相通。院中有对峙的两个方形土台基,可能是塔式亭的遗址。主殿前面有一个水井,寺院地面上散布有许多瓦片,还发现一片莲花纹瓦当,这是城中所见唯一用瓦的建筑。

 第113张图片

 第114张图片
29、吐鲁番交河故城塔林
位于吐鲁番市西10公里的雅尔湖乡雅尔乃孜沟村干河床中土崖上的交河故城的北部。交河故城北部有一组十分壮观的塔群,中央是一座大佛塔,四角各有25个小塔,分四组,每组排列成纵横各5个的方阵,总计有101个。佛塔的形制,塔基呈方形,塔身是圆柱形,与印度早期佛塔“窣堵波”的外形类似。

 第115张图片
30、吐鲁番交河故城地下寺院
在故城西北墓葬区考察中发现地下寺院。经组织清理发掘,称:地下寺院发掘前,内部淤土未满,露出有1米多的建筑上端残壁,考古队即沿遗迹向下发掘清理,在地下发现一寺院,其完好的遗迹有:佛堂、西、北僧房、西北龛室和阶梯。除佛堂外,其余各部分的堆积比较单一,均为风积沙土,少量的地层中发现有灰陶片,在最下层堆积中发现有大量泥塑和壁画残块。
31、吐鲁番胜金口佛寺
位于吐鲁番市东约40公里的胜金乡木头沟口,到了北边胜金口谷地,在谷地左边,发现了一排寺庙,在右边,发现了一些佛塔“率堵波”遗迹,这就是胜金口佛寺。称:“胜金口”为突厥语和汉语合名,突厥语‘口’为‘额格子’,胜金额格子,即胜金口也,为克子尔塔格各山口之一,有胜金水流於其间。
32、鄯善色尔克普厄格孜塔木和塔什佛教刻石及佛塔
佛教刻石和佛塔分别位于鄯善县连木沁乡与鲁克沁乡交界处的色尔克普厄格孜沟中。在刻石上现存7个佛龛,采用阴刻或浮雕法,残存画面分别有结跏跌佛坐一须弥座上,有佛之项光和身光、交脚弥勒坐佛、佛涅槃像和弟子举哀图等,还刻有“Ж”字符号。从刻石画面的形式和风格来看属晚唐以后的作品。
33、鄯善克其克阿萨佛寺
位于鄯善县达浪坎儿乡拜什塔木村西南,佛教遗址均为土坯建筑,共由七组互不相连的建筑群组成,有从事佛事活动的塔,穹庐顶和卷顶的佛寺建筑,也存在一些供居住的房址建筑。保存的少量壁画中,有千佛、莲花瓣等图案。在遗址内分布许多陶片,主要是大型储存器的生活饮食器有关的陶器残片。从佛塔形制和绘千佛风格推测,其年代应属回鹘高昌时期。
34、巴楚图木秀克佛寺遗址
位于巴楚县兵团51团1营英买里村,为古寺庙遗址,分布在路南东西两山头,在路东南山上有废寺一排,中间有废塔,有台阶三层。在废塔东南山脚下有古僧坟。在路西南山,亦有南北行废寺遗址,在遗址上采集到的陶片大多数为红陶,有夹细砂陶,也有泥质陶,基本手制,有的口沿部分有轮制痕迹。口沿有直口和平沿方唇两种,有压印成窝状的附加堆纹。
35、巴楚克克勒玛佛寺遗址
位于巴楚县兵团51团1连西北约3公里的包拉希塔格的南端,遗址建在石质较硬的山体之上。遗址沿山体的北高南低之地势而建,较为集中地分布在山的东西两侧,现遗址南部的遗迹已基本无存,在北部尚可看见断续的房屋遗存,房屋有单间,双间,有的尚在一侧留有围墙。在遗址上可采集到陶片,大部分为泥质陶,陶色有红及赭色,手制,器形已不清。
36、巴楚脱库孜萨来佛寺遗址
位于巴楚县脱库孜萨来村西约600米处,在脱库孜萨来山南部山脚下及坡地上。遗址分布在南坡地势比较平坦之上,现有大约30余间土块垒砌的房屋,有的房屋存有墙基,遗址中房墙均敷草拌泥,有的墙皮上残留有黄或白色涂料。据当地文管部门人员介绍,本世纪初曾有外国人在此拿走过佛像头,现在遗址上还不断有泥塑佛像残片出土。
37、伽师卡玛洞佛寺遗址
位于伽师县喀勒乎其农场东北3.8公里。遗址坍塌得很厉害,现平面呈圆形,直径12米、残高4米。为夯土筑成。从残存现状分析可能是座佛塔。遗址处喀拉乎其比纳木垄沙地边缘,东临古河道。在其周围还有喀拉乎其遗址、阿勒吐尼墩遗址等。
38、伽师喀勒呼其佛塔
位于伽师县喀勒乎其农场场部北4.6公里。佛塔坐落在喀勒呼其遗址附近,下基为正方形,底边长、宽各为7.3米,残高5米,有三层台,每层台高1~1.2米,上有圆柱状塔身,塔外敷着草拌泥。
39、皮山杜瓦佛寺
位于皮山县杜瓦乡克孜勒堆村南侧。南北朝一唐代。地处杜瓦乡政府驻地北8.5公里 的克孜勒堆村旁的红砂岩山上。山丘下即为农田、民居、道路等。遗址面积100余平方米,山丘的山脊很窄,宽度不过5米。遗址东南侧有一挖出的坑,坑内有石膏饰件的残片,采集 到一批残损的石膏花纹图案范,有一件精致佛头陶范,周围有堆积物,厚约0.5米左右。
40、皮山布特列克佛寺遗址
布特列克佛寺遗址,位于皮山县城东藏桂乡北约7公里的沙漠边缘,遍地散布着陶片、饰件、雕塑残块等,其中有佛、菩萨等的及饰、佛寺的建筑装饰等。这里发现有三处佛寺遗址,可见有千佛、交脚弥勒、动物画、供养人等壁画,出土了一批泥塑像残块。遗址北部有4处废弃的窑址,遗址上还出土“五铢”钱币和唐“开元通宝”。
41、疏附托库孜卡孜那克寺院遗址
位于疏附县乌帕尔乡西北,遗址在七十年代发现,处在艾孜热提毛拉塔格山东部山腰至山坡一带,面积约23平方米。在山腰是以片石构筑的寺院房屋,房屋分布为一组组互不相连,由于坍塌和人为破坏,寺院布局已不清楚。山坡上有以石膏抹面的居住面,面积约2500平方米,居住面厚7~8厘米,为较大建筑的地面。
在遗址地上发现有贝叶梵文经,采集到一个小陶杯,斜沿广口,小平底,手制,泥质红陶,外敷紫红色陶衣。还采集到一些陶片,其中有一块泥质黄色陶片上刻有联珠纹圈内塑戴冠人首像,制作非常精致。
42、于田克里雅喀拉墩佛寺遗址
位于于田县大河沿政府驻地西北,遗址以喀拉墩城堡为中心,城堡呈正方形,城堡中有民居、寺庙、佛塔。中法克里雅河考察队曾对佛寺遗址进行了清理发掘,城堡遗址地表散布有夹砂红、灰陶片、残木器、石磨残片、玻璃残片和钱币等,考察队还曾采集到写有古于阗文的木板,佛寺遗址中心,还出土了10余平方米的壁画。
43、于田长孜纳克佛寺
长孜纳克佛寺(也写作喀孜勒克佛寺),佛寺为木框架式结构建筑,呈“回”字形,门向南开,开口西侧有一枯死的干树桩,寺庙平面为回廊,共有两道回廊,正中有一土台座为正方形,从门口进入寺庙的前厅,东、西两侧各有三个大型的莲花座,座有交脚座的佛像残躯。
44、焉耆霍拉山古寺遗址
霍拉山佛寺遗址,由地面寺院建筑和洞窟建筑两部分组成。地面寺院遗址分布于山梁和坡地上,依山势布局修建。一条自然泉沟将建筑群分为南北两大区,即今所命名的南大寺和北大寺,寺院残存大小建筑九十三处。总面积约四万多平方米。各建筑坐西朝东,主要建筑有殿堂、僧房、佛塔等。僧房大致呈方形或长方形,面积约四至六平方米。大殿边长达二十四米。佛塔为圆或方形或八角形基座,圆柱塔身,穹窿顶,有的有正方形的围墙或内部空心。

 第116张图片

 第117张图片
45、哈密甲朗聚龙佛寺
位于哈密市五堡乡四堡村北约300米,东北距央打克佛寺约1公里,东南距拉不却克古城400米,地处白杨河西岸的黄土丘地,是一处唐代佛教兴盛时期的寺院遗址。寺院现存两处建筑遗迹,因通往四堡的便道从遗址中穿过,故将其分成东西两部分,其构筑形式与央打克、库木吐鲁佛寺大体相同。也是由下部的土墩基座和上部的土坯建筑组成。在遗址周围采集有陶片和一枚唐“开元通宝”钱币,陶片均为夹砂灰陶,胎体厚重,器形为贮藏器,与邻近古城中的部分器物基本相同。

 第118张图片

 第119张图片
46、哈密托玛佛寺
位于哈密市五堡乡四堡村是一处唐代佛教寺院遗址。佛寺分别建在南北排列的四座红色土山丘上,均系土坯结构,有些在土坯间夹筑麦草、树枝等。除一座建筑保存较好外,其余三座主体结构已不存在。保存较好者为从北向南顺序之第三座,修筑在一高约3米的土丘上,整个外观因风雨侵蚀极不规则。现墙残高3.7米,厚约7米,门向东南开且较低矮。内呈长方形,南北长2米,东西宽1米。穹隆顶,高3.5米,为一小型禅室,墙壁表面用草泥抹平,然后又以红颜料绘画。因墙皮剥落严重,壁画内容已不可辨。第四座外观为四方柱形,四壁中部均有龛、弓形顶,龛表面以草泥抹平,为中心柱建筑,是专供僧徒作功用的佛寺。
47、哈密央打克佛寺
位于哈密市五堡乡四堡村北约1.3公里,西北距库木吐鲁佛寺约700米。地处白杨河东岸平坦地带。是一处唐代佛教兴盛时期的小型寺院遗址。遗址系土坯垒砌,建筑形式与库木吐鲁佛寺相似,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为东西9.5米、南北13米,高近3米的土墩基座,上部为两间南北相连的房屋,墙残高4米左右。在北间墙外又筑有一墙,南间北墙中部现尚有高2.7米,宽1米的佛龛存在。在其附近还采集到少许陶片,均为夹粗砂灰陶。
48、哈密恰普佛教禅室
位于哈密市五堡乡四堡村北4.5公里,地处白杨河西岸台地上,是一座唐代佛教兴盛时期的禅房遗址。该遗址系平地起建,土坯构筑。平面是正方形,边长2.9米,高2.2米,墙壁厚0.55米。穹隆形,门向东南开,内壁以草泥抹墙,白灰粉底,并绘满小千佛像。壁画绘制以线描为主,具有高昌回鹘时期的佛教艺术特点。

 第120张图片
49、和田牛头山佛教圣地
50、策勒达玛沟乌宗塔提佛教遗址
乌宗塔提遗址位于策勒县达玛沟乡北,可分为七个群体,前三处当地人称为特特格拉木。第一处有一东西长43米,南北宽38米的方形院址。第四处称为卡勒玛克苏喀西康,该地陶片和玻璃片甚多;第五处无名;第六处为平面呈菱形的多角佛塔;第七处为同样形制的佛塔,地名为尕孜亚依昂。在沿途可以不断地看到房屋废墟,残破严重,文化层最厚处可达0.5米,内夹有灰烬土、陶片等。房屋为土木结构,墙为篱笆抹泥墙,有的墙柱,门框尚存。

 第121张图片

 第122张图片
51、洛浦热瓦克佛寺遗址
热瓦克佛寺位于和田是一座以佛塔为中心的佛寺建筑群。热瓦克,翻译成汉语意思是“楼阁”、“凉台”。是和田地区保存较好的唯一具有犍陀罗风格的佛寺遗址。整个佛塔分三层,第一层为正方形的佛基,第二层也是正方形,第三层为圆形,中间是空心的。院墙内有大量壁画、泥塑、佛像。壁画中的故事都是佛教故事。泥塑佛像靠贴在院墙内外两壁。佛教在于阗大行其道之时,也是于阗建筑史上最兴盛的时期。热瓦克佛寺就是那一时期寺庙建筑的代表。
四、新疆国保古墓遗址
1、3A莎车叶尔羌汗国王陵
叶尔羌汗国王陵位于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是叶尔羌汗国时期的王陵,它最早是在1533年为悼念赛义德王朝第一个汗王苏里唐赛义德而修建的。叶尔羌汗国王陵又称阿勒屯麻扎,“阿勒屯”汉语意为“金子”,“麻扎”则为“坟墓”。 叶尔羌汗国王陵在布局和图案装饰等方面,别具风格,是伊斯兰教优秀建筑艺术,为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埋葬方式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第123张图片
2、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
切木尔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位于新疆阿勒泰市.其年代上限可达青铜时代,下限晚至汉魏时期。石雕人像及墓葬群,全都分布在切木尔切克乡境内,以乡政府为中心,形成四条遗址分布线,即:北线,提依尔敏、科克舍木老克木齐、阿克托别、阔克托别古墓点;北偏西线,谢天尔德、海依那尔、喀腊希力克古墓点;西线,阿克希古墓点;西南线,喀腊塔斯、喀腊希力克别特古墓地。遗址中墓葬形制多样,以大型茔院制石棺墓和石围石堆墓、石棺墓最具代表性,石雕人像的数量及类型居阿勒泰之首。

 第124张图片

 第125张图片
3、阿图什市艾比甫艾洁木麻扎
艾比甫·艾洁木麻扎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上阿图什乡依克萨克村,距离阿图什市区30公里。陵墓最早修建于公元19世纪60年代,外形平面呈方形,砖木结构,顶部圆拱形,四隅和门两侧修建有塔楼。陵墓最早修建于公元19世纪60年代,外形平面呈方形,砖木结构,顶部圆拱形,四隅和门两侧修建有塔楼。建筑物顶部用彩色琉璃砖装饰。琉璃砖是当地所造,规格和标准在当时都是一流的,色彩至今未褪,依然鲜亮,对于研究清朝时期琉璃制造工艺着很高价值。
4、博乐赛里木湖古墓群
该处古墓群位于新疆博乐市赛里木湖西边开阔的草原上,其地表为半荒漠草原植被,墓葬地表形式多样,保存完好,蔚为壮观。经文物勘探,大部分墓葬均呈南北向排列,约有50余座,墓葬地表封堆形制多样,有土墩墓、石堆墓、方形石围石碓墓、圆形单层石围墓、圆形双层石围石堆墓。还有一处有不规整的砾石堆积的呈“山”字形遗迹。方形石围石堆墓东西14.7米,南北14米,圆形石封堆直径9米,高0.3米。石堆墓均为河卵石和砾石堆积而成,封堆呈丘状。 据悉,新疆博乐市赛里木湖具有重要的科学考察价值,赛里木湖形成于7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地质学称为“地堑湖”。由于丝绸之路北道经过此湖,因此湖区文化遗存和底蕴丰厚,历史遗存有岩画、乌孙国古墓群、寺庙遗址、鄂博、碑刻、古代驿站遗址等。

 第126张图片

 第127张图片
5、布尔津县阔科克古墓群
阔科克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冲乎尔乡阔拉克木尔村东北山区18公里,墓地主要由阔科克Ⅰ号、Ⅱ号、Ⅲ号、阔科克Ⅳ号墓地组成。墓葬分布面积80000平方米,相对集中,墓葬达135座以上,墓葬形制包括石堆墓、石棺墓、石围墓、石圈墓,其中有2座石圈墓形制较为特殊,共分为内外三圈。墓地还发现石人2尊、鹿石8通,均保存完好,其中1尊石人被定为国家三级文物。
6、布尔津大喀纳斯景区墓葬群
喀纳斯下湖口景区墓葬群由8处不可移动文物组成,由北向南依次是吐鲁克岩画、图瓦新村古墓群、鸭泽湖III号墓地、鸭泽湖II号墓地、鸭泽湖I号墓地、鸭泽湖岩画、神仙湾墓地、肯吐别克墓地。海流滩墓葬群由海流滩I号墓地、海流滩Ⅱ号墓地组成。
7、哈密市焉不拉克古墓群
焉不拉克古墓群是新疆境内最重要的一处早期铁器时代遗存.墓地表面为沙砾层,第二层为饶乱层,墓地开口多在第二层下。有竖穴二层台墓,竖穴土坑墓,有单人葬,多人葬,据墓葬形制,叠压打破关系,墓葬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大约相当于西周早,中期,上溯可能到商晚期,中期相当于西周晚期和春秋中晚期,晚期可能相当于春秋中晚期。焉不拉克古墓地出土的铁器在我国是较早的,反映出的考古学文化与甘、青地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与五堡古墓地相距30多公里,年代相差300年左右,文化特征上也有较大的联系,这些都为研究新疆东部青铜文化发展序列提供了重要线索。

 第128张图片
8、哈密五堡墓群
五堡墓群位于哈密市屋堡乡西北约2公里的戈壁深处,距今3200多年,是个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原始社会晚期的氏族公社墓群。墓地分布在一土包上,平面呈半圆形,墓葬排列密集,在地表不见封土,出土有木器、陶器、石器、骨器、铜器、毛纺织品、皮革制品、干尸等。墓区于1978年发现,经三次发掘共清理墓葬113座。
9、和静县 察吾乎古墓群(青铜时代至春秋.国五)
察吾乎古墓群位于和静县,"察吾乎"蒙古语意为"悬崖的沟"。是新疆目前发现的最大一处氏族公共墓地。墓葬密集,排列有序,规模宏大,石围墓、屈肢葬和带流彩陶器是其文化的主要特征。除3号墓地为东汉早期外,主要墓葬的年代大概在公元前1000至公元前500年,墓葬的形制、出土遗物及文化内涵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已被命名为"察吾乎文化"。

 第129张图片

 第130张图片
10、霍城县 吐虎鲁克·铁木尔汗麻扎
吐虎鲁克·铁木尔汗麻扎,依阿力麻里故城遗址,占地22亩,是一座具有浓郁的伊斯兰教风格的古代砖木结构建筑。吐虎鲁克·铁木尔汗麻札陵墓坐西朝东,墓室南北长度为10.7米,东西长度为15米,墓室方形建筑体的高度7.9米,墓室拱顶高度为5.45米。建筑面积为160平方米。吐虎鲁克·铁木尔汗麻札顶部为穹庐形,无立柱横梁,室内有暗梯可登临其顶;正面墙壁用紫、白、蓝三色硫璃砖镶成各种美术图案,精致华丽,装饰面积为85平方米。

 第131张图片
11、喀什阿巴和加麻札(香妃墓)
阿巴和加麻札在国保名录里叫“阿巴和加麻札(墓)”,但在喀什的国保牌上却写成“阿巴克霍加麻札”,而历史书中的“大小和卓木叛乱”的“和卓木”与“和加”“霍加”为共意,就是依据音译而翻译出的汉字不同,它是“圣裔”的意思。真是有点云里雾里,剪不断,理还乱。这里是“和加”家族墓,第一代是伊斯兰传教士玉素甫,二代阿巴夺得了叶尔羌王朝的政权,统治了喀什、库车、吐鲁番等6地,成为17世纪的白山派伊斯兰教的首领,因其名声隆显,所以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片家族墓。这一片区域里,葬有5代72人,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香妃”,故此地亦称“香妃墓”。

 第132张图片
12、库车默拉纳额什丁麻扎
默拉纳额什丁麻扎:亦称默拉纳和卓墓,年代是明代,默拉纳是圣人后商的意思。额什丁相传为伊斯兰教之始祖,在宋理宗时来库车传布伊斯兰教,死后葬此。建有祠宇、分祠门、祠堂、墓门和墓室四部门、全部以绿色琉砖装饰,是曲型的伊斯兰教建筑,颇为壮丽。祠西廊下有匾额,上书“天方列圣”四个大字。两旁有题记,为清光绪7年李蕃所题。
13、库车友谊路墓群
墓葬位于库车县墓葬系在原戈壁沙砾层上下挖而成。发现的砖室墓,数量较多,规格高,分布密集,表明是一处规模较大的墓地,墓群可能有茔区的区划。从墓葬形制、布局并结合出土随葬品(陶器、五铢钱、铜带钩等)情况看,墓葬所反映的丧葬文化受汉晋时期中原汉文化传统的直接影响,同时还有一些显著的地域特点。2007年考古发掘时,我们已提出,墓葬的葬者有可能是长期居住在龟兹地区的汉地吏民、屯戍军吏或河西豪族移民,抑或就是深受传统汉晋文化影响下的龟兹国贵族墓葬。
14、洛浦县 山普拉古墓群(汉晋.国五)
山普拉古墓群“山普拉”老乡称做“沙依巴”,维吾尔语,即“河床、果园”之意。位于和田洛浦县墓葬分东、西两部分,分布在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1公里,面积6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已发掘墓葬38座,马坑2座。出土文物丰富,除大量生活用具外,精美的丝织品、汉代铜镜和带有异域风格图案的毛织品俱为东西文化交流的典型例证。"山普拉"一词,学者多认为可能是古和田语而非维吾尔语。在墓葬群中还发现了公元4、5世纪的佛教遗址和现代墓葬,采集到墨书古和田文的残片。

 第133张图片
15、且末县扎滚鲁克墓地
扎滚鲁克墓地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定为“世界最多人数的家族丛葬干尸陈列室”。扎滚鲁克古墓葬是在昆仑山北麓发现的规模较大的墓葬之一,是古代且末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墓地出土的干尸是目前新疆考古发现中保存最好的古墓之一。墓葬出土的两件木质乐器——箜篌,今天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定为世界最早年代的出土拨弦古乐器。中国内地的箜篌原型应来自新疆。
16、青河三道海子古墓
三道海子石构遗址群在整个欧亚草原地区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价值,建立和使用这些遗址的古代游牧王国是公元前9至前6世纪联系俄罗斯南西伯利亚、蒙古中西部、哈萨克斯坦东部和中国北方山地草原地区游牧人群和文化的核心,是早期草原丝绸之路的积极开拓者,他们的文化影响跨越欧亚,他们留下的文化遗存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和社会价值。

 第134张图片

 第135张图片

 第136张图片
17、若羌县小河墓地
小河墓地位于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下游河谷南,小河墓地整体由数层上下叠压的墓葬及其它遗存构成,外观为在沙丘比较平缓的沙漠中突兀而起的一个椭圆形沙山。据考古学者初步判断,“上千口棺材的坟墓”——小河五号墓地封存了至少3000年历史。它曾被世界考古学界认为是楼兰探险史、西域探险史上最神秘难解的古迹,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最难被解释的墓葬形式。被世界考古学界认为是楼兰探险史、西域探险史上最神秘难解的古迹。

 第137张图片

 第138张图片

 第139张图片
18、鄯善县洋海墓群
洋海古墓群位于鄯善县,墓地主要分布,可分为东西两片墓地。墓葬形制有长方形竖穴墓、土坏墓室或二层台、墓斜坡土洞墓。东片墓群为竖穴墓及竖穴偏室墓,属青铜时代后期至早期铁器时代。出土文物丰富,主要有石器、陶器、木器、毛织等生活用品及狩猎工具,晚期墓葬中有壁画、文书等物品,是吐鲁番史前最具有代表性的古墓地之一。
19、疏附县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是11世纪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于1076年用阿拉伯文著成了第一部《突厥语大辞典》。这部巨著结构严谨,条目清晰,收进的辞汇极为丰富,堪称一部关于突厥民族的百科全书,对研究中亚各国的历史、地理、民俗风情、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等有很高的价值,而且为研究突厥语诸部族的历史,地理,物产和民俗提供了宝贵资料。这部巨著被许多国家用十多种文字出版发行,成为中国和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20、塔县吉尔赞喀勒,帕米尔高原·黑白石条古墓群
在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临近塔什库尔干河谷的台地上,正在主持吉尔赞喀勒黑白石条古墓群发掘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队队长巫新华研究员说,发掘队伍已在台地上认定了47处疑似遗迹,并对其中6座石堆墓葬进行了发掘。巫新华研究员说:“吉尔赞喀勒黑白石条古墓群,这个在中国独一无二的墓葬遗址,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拜火教的文化遗存;在已发掘出土的文物中,既有来自中国南方的竹篦(竹质的梳子)、丝绸,也有来自西方两河流域(今伊朗、伊拉克区域)的玻璃或玛瑙的料珠,证明了这片‘世界屋脊’所在的帕米尔高原至少在2500年前就是东西方物质和精神文明交流的十字路口”。

 第140张图片
21、吐鲁番阿斯塔娜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素有“高昌的历史活档案,是吐鲁番地区的地下博物馆”。以葬汉人为主,同时葬有车师、突厥、匈奴、高车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数民族居民,这说明当时高昌王国的主体民族是汉族,各民族之间是平等的。阿斯塔那旁边还有哈拉和卓古墓群,二者合称“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阿斯塔那”为维吾尔语“京都”之意;“哈拉和卓”为传说中怒斩恶龙为民除害的维吾尔古国一位勇士的名字。

 第141张图片

 第142张图片
22、温泉县阿敦乔鲁石栅古墓群
阿敦乔鲁遗址群位于温泉县查干乌苏山口南麓山前台地草原。方圆7公里范围内,数十座形制相近、规模不等的石栅墓葬点缀在茵茵绿草间;查干乌苏山口处形制巨大的石堆建筑更展示了一个约4000年前居住在这里的先人留下的“石头迷宫”。“阿敦乔鲁”是蒙古语,意为“像马群一样的石头”。这里的石头,据说是冰川时期的遗存,石棺及石栅所用石材,有的重约1吨,且均为片状,以当时人力、畜力,如何搬运就位,如何将不规则的巨石破解成片状,使用什么工具,令人费解。
23、温泉县阿日夏特石人墓
阿日夏特石人墓从其造型及石块的排列看,似一军事阵图,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从墓葬出土器具等看,时代特征比较明显,部分墓葬在新疆其他地区的石人石堆墓中颇为罕见,对研究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的民俗风情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内考古学家曾经对阿日夏特石人墓进行过发掘,出土了一批春秋战国时期的衣饰、兵器等,各种器物制作之精巧,令人叹为观止。

 第143张图片

 第144张图片

 第145张图片
24、伊宁县速檀歪思汗麻扎
速檀·歪思汗麻扎又名苏里唐·歪思汗麻扎,是一座古老的中国亭阁式建筑。位于阿布热勒山北坡下伊宁县麻扎乡。速檀是阿拉伯文音译,意为“君主”或“统治者”。“麻扎”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思是“圣地”、“圣徒墓”。新疆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所说的“麻扎”,通常泛指坟墓。有些地方历史上的宗教名人或汗王的坟墓常被后人神化,成为具有宗教意义的麻扎和一方信教群众朝拜的圣地。速檀·歪思汗麻扎就是其中闻名遐迩的麻扎之一。
25、伊吾拜其尔墓地
拜其尔古墓群位于伊吾县城东是与甘肃河西走廊四坝文化有密切关联的墓葬群,拜其尔古墓群的分布面积较大,大约有三万多平方米。该墓地自西向东可分为三部分,共有古墓葬近百座。其墓形制有圆形石堆墓、圆形石围墓和石棺墓等三种,石棺皆以片石垒砌。曾出土一只青铜北山羊,更是一件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现收藏于伊吾县博物馆。

 第146张图片
26、巩留阿克塔木古墓群
位于阿尕尔森乡阿克塔木牧业村村西土岗两侧,有众多小型土墩墓.有的几如平地.当地人称加勒托别,意为马鬃一样众多的土堆.推测可能为塞人至乌孙时期古墓.
27、巩留县伊力格代古墓群
位于塔斯托别乡伊力格代村伊力格代沟东西两侧.有100余座乌孙古墓.其中有30余座石头封顶墓,墓顶石头均为鹅卵石,大者有1立米米之巨.此地无卵石,巨石从何而来,如何搬运至此,成为不解之迷.
28、吐鲁番台藏塔
台藏塔位于吐鲁番市以东,为高昌王国时期的佛教建筑。塔高20米,塔东面与北面均有佛教洞龛。西面塔壁中有洞,贯穿墙壁,作用不明,南壁已毁。由于距高昌故城较近,又是高昌王国佛教建筑,充分反映了高昌时期佛教的兴盛。察合台汗国统治者强迫高昌地区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之后,台藏塔逐渐毁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22 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