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分享] 你的抑郁,或许是一种自我保护

[复制链接]
33490 0
一剑只为孤魂 发表于 2022-8-1 18:42:42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咨询师看来,来访者走进心理咨询代表或多或少感受到了症状带来的困扰
这些症状有些体现在情绪里,有些体现在行为和关系里。
据部分咨询师们反馈,大部分来访者最想知道的是:如何快速消除症状。
面对咨询师的第一句话,或许就是:
“我抑郁了,我该怎么办。”
一个很隐秘且很难被接受的事实是,或许症状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我们需要它。
被抑郁情绪“淹没”,或许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

你的抑郁,或许是一种自我保护 第1张图片

来源:Eugene,pexels

01. 症状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需要症状,但这并不是在批判我们的痛苦是自找的。
内在的冲突困境,如果仅仅给出一个行为矫正的答案。
或许可以短暂的平复,但未被处理的困境会变换面孔不断重现。
渴望去除症状的最终的目是消减冲突。
如果把症状看作是一个对手,也要知己知彼才能有更大的赢面。
想象一个小婴儿,不会说话,无法行动,难受不适了唯一的表达就是哭。
我们会无意识的用症状表达无法言语化的感受。
一个社恐有点严重的女陔,碍于人情参加公司聚会,无法融入氛围显得格格不入。
最尴尬的是时不时有人会cue她,劝她喝酒,劝她像其他人一样放开一点。

你的抑郁,或许是一种自我保护 第2张图片

来源:pexels

这对她来说,仿佛四面八方伸过来很多手要“摆弄”她,她紧张的大汗淋漓。
看起来像是生病了,同事们赶紧让她先回家。
后来,同事都知道她是真社恐,不是看上去内向那么简单。
虽然是一次难受的体验,但这次症状的外显替这位女孩表达了她对社交的边界。
而这个女孩也深刻记住了对“被摆弄”的不适。

你的抑郁,或许是一种自我保护 第3张图片

来源:pexels

她模糊地感受到自己的社恐应该是对关系里的“失控感”的害怕。
于是不再像此前那么渴望要消除社恐这个症状。
很多时候我们的症状会说话,会向外界宣告一些个人的习惯和边界。
例如你知道你的好朋友有轻微的洁癖,你就会在相处中下意识地配合;
如果朋友有一些强迫倾向,不喜欢物品被打乱,与其相处时会注意不要弄乱他的东西。
从这个角度来看,症状不仅会说话,更是形成了我们人格的一部分。

你的抑郁,或许是一种自我保护 第4张图片

来源:Daria,pexels

02. 如果说症状是一种保护

一种症状,能长成让我们感觉到它的存在,是花了相当久的时间。
如果冒然希望给自己动个手术切除它,很可能会让人更痛苦。
曾听过一个案例:
有位中年女性来到咨询室,主诉是她觉得自己很胆小,害怕很多东西。
不仅会怕黑、怕安静,还会害怕一些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东西,例如她会害怕烟囱。
她对自己害怕的东西非常敏感。
一次出差住酒店,一到酒店她就浑身不舒服。
最后四处探查发现隔了一栋楼房后面有两个大烟囱。
随后换了一家远离烟囱的酒店后不舒服的感受就消失了。
咨询师对此很好奇,针对她的“胆小”工作了一段时间后。
发现她害怕的物品都有一些共性,和她已故的外婆的家有关。

你的抑郁,或许是一种自我保护 第5张图片

来源:pexels

外婆家光线比较暗,外公去世的早家里经常只有她和外婆,而外婆不经常说话,并且屋后有只大烟囱。
工作到这里,咨询师没有继续往下挖掘。
因为来访者和外婆的关系非常深厚,外婆的去世对她形成了创伤,伤口一直未处理。
因此她通过害怕这些物品来保持和外婆的链接。
如果冒然戳破,治好了她奇奇怪怪的恐惧,被堵住的洪水就会泄闸而出淹没她。
只有在她准备好了,自己意识到可以去面对这个议题时,这个伤口才能被触及和包扎。

你的抑郁,或许是一种自我保护 第6张图片

来源:Louw,pexels

03. 症状隐形好处:继发性获益

我们对症状的需要,还有一种隐藏很深的,需要给予一些警惕和关注的动因。
那就是症状带来的继发性获益。
继发性获益是指以症状来摆布、操纵或影响他人而获得利益。 
举一个有些伤感的例子。
家中父母关系不和谐,常有激烈争吵,孩子往往会生病或者出现学习及行为问题。
孩子的症状转移了注意力,父母将目光转向孩子后就停止了争吵。
于是孩子习得了借助症状来平复家庭冲突,从症状里获得的好处就是让爸妈不再吵架。

你的抑郁,或许是一种自我保护 第7张图片

来源:pexels

这种习得可能会在成年后继续重复,当面对关系中的冲突时或许会让自己生病或出现症状。
1、识别继发性获益

女朋友身体虚弱,自理能力也不是很好,于是男朋友就承担了照顾者的角色。
女朋友从虚弱里获得了被照顾的利益,很可能在潜意识里是不希望自己的虚弱被治好的。
继发性获益也并非是全坏的,但需要具有识别能力。
识别他人的继发性获益可以避免被对方的症状摆布和操控。
当然这个前提是这样的摆布和操控对自己造成了困扰。

你的抑郁,或许是一种自我保护 第8张图片

来源:Eugene,pexels

假如那位扮演照顾者的男朋友对此乐在其中。
两个人的症状刚好像齿轮一样严丝合缝的扣住,倒也没什么问题。
不冲突就不产生问题。
识别自己的继发性获益可以避免无意识的对症状上瘾,同时能避免真正的问题被掩盖起来,使症状成为逃避的手段。
例如当症状能解决冲突时,每一次冲突都采用同样的策略,冲突背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会被掩盖起来。
并且,如果放不下症状带来的好处,也就难以真正去面对症状和困扰本身了。

你的抑郁,或许是一种自我保护 第9张图片

来源:Lisa,pexels

04. 如何正确理解症状?

1、首先,关注表达而非表现

孩子不知道如何表达才能让爸妈停止争吵,于是让自己生病。
如果我们能看到症状背后的需要是“停止争吵”,或许可以减少使用症状来达到这一目的。
同时,我们需要症状来替自己表达、获益,并非是错误和羞耻的事。
需要对自己给予更多理解,不自责,不强迫自己从当下的状态立刻改变。
说一句很套娃的话:
急于摆脱症状,本身也是一种症状。
或许我们在幻想着某种缺陷被消除或补足后,我们可以变得焕然一新。

你的抑郁,或许是一种自我保护 第10张图片

来源:pexels

2、其次,认清一个现实

弗洛伊德曾在1928年给费伦齐的回信里表达过:
绝对的心理正常是不存在的。
任何治疗手段、即使持续终生,也无法达到绝对的心理正常。
也就是说,症状会始终存在,并且是我们的一部分。
令人痛苦的常常是由症状引发的冲突。
如果能找到减轻冲突的途径,我们与症状的相处也将趋近和谐。
关注@壹点灵,了解更多的实用心理小知识吧~

编译作者:李雅蕾
编辑:KGG
来源:壹点灵心理
关注不迷路!更多的心理学干货,心理学福利,心理倾诉树洞,尽在壹点灵心理(yidianling0)!


上一篇:抑郁心理如何防治
下一篇:抑郁(症)过,或正在抑郁(症)的朋友,都来谈谈自己具体 ...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4-30 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