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咬咬牙也要在北京买房子,将来别回驻马店了

[复制链接]
13901 20
mochou3523 发表于 2022-8-8 04:23:01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西周劼说:“社会会教他的。”

我觉得周劼说的就是我。最近深感被社会教育了。

一周之内,收到中院两个裁定,我家商品房纠纷的官司,撤销一审判决,发回重审。这让我比较困惑。之前仔细研究过法规,也把答辩状公开在网上,看过的全国各地的法官、律师都说,很难改判。我也觉得稳了。没想到后续是这样。

发回理由是“事实不清”。什么事实呢?——房子属于分割拆零销售、不能备案、无法交房、办证。

清不清,案卷里很明确——我提交的证据是以官方公开信息为主。就算不清,中院打个电话到住建局,也能核实。正式一点,就发个函。

中院既没有认可我的证据(省委书记留言板回复等),也没有核实,而是等到审理期限要过了,发回重审。我爸想不通里面的逻辑,成天在家里嚷嚷,说要打电话问中院。我说,别打了,没用,该说的,庭上早就说清楚了。我爸说:那他凭啥呢!我说:裁定上不写了吗?事实不清。

不过,私下我还是请教深圳的律师朋友,他看了材料说:讲法律,应该支持你,但有时候,首先讲政治。

我琢磨着:依法治国、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司法权威不就是讲政治吗?还是说,这样看待不够辩证?

又请教山西的法官朋友,他说,山西对发还重审是很慎重的,一审有问题,一般都直接改判了。又说,也不排除对方做工作了。就算做工作,也是正常的。

我问,我们需不需要做什么工作?他说,没必要。又说,你发网上,比做啥工作都管用。

我问:发网上,有啥坏处?

他说:对官司本身,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但我要提醒你注意,你得考虑对你个人的影响。你作为公众人物,发这些对你个人恐怕会有负面影响。

又请教广州的律师朋友。她是虔诚的佛教徒。我出新书寄给她,称她“XX菩萨”。不是开玩笑。虽然认识很多信佛的朋友,但我一般不用“菩萨”称呼对方。我请教她要不要发出来,她说:人民法院审判独立,不受舆论影响,您公开与否都不影响本案的审判结果我认为。

我竖个大拇指:您回答得真有水平。

她抱拳、握手:没有没有,是王路老师您有涵养。

不久前,大家讨论“小镇做题家”,我也写了篇文章,说自己八年前离开体制,从不后悔,因为不能接受“1498=3”,也不想研究“3+张飞等于几”。现在,案子发回,我爸妈说,你要是还在国际广播电台,法院估计不敢这样。又说,就是在凤凰网,恐怕也有用。

我说,算了吧,别说你不是领导,就算是领导,现在有三项规定,谁敢随便过问?我妈说,县里谁谁打官司,一边找了XX台的人,法院向着他,对方恼了:你有人,俺就没人吗!又找到什么亲戚,在XX部。弄得法院两边为难。我听了不语,心想:这不就是江西周劼吗!但我没说,只说:小老百姓懂什么!

朋友劝我再好好准备重审,重写起诉状。我心里知道,没啥必要。因为痛点不在这儿。我虽然不学法律,但对这个案子适用法条的研究,不比一般的律师和法官差。一审前,我问了不下二十个法官律师,到后面,他们说的内容和引的法条、解释,我都熟悉了。我从裁判文书网、知网下载了几十篇类似的判决和相关的论文。第一次开庭,对方请了个小律师,第二次,就换了个老律师。但老律师说的,也完全是我事先想到的。我问他的问题,他只能拿“与本案无关”“你问有关部门去”搪塞——二审法院说的“事情不清”的问题,我在一审开庭全部都问到了,还要求记入笔录了。正常情况下,案卷里应该都会有。后来,对方律师几乎拒绝回答我的一切提问,乃至问竣工时间,他也说“不清楚,你该问有关部门”。山西的法官朋友开玩笑说:这一个官司打下来,你就成专家了!

但这没有用。压根儿不是痛点。痛点在他所指出的地方:“司法是最后一道程序,只要进入这道程序,必须要有结果,所以,对于可能引发效仿的纠纷,是尽量不让它进入这道程序的。”

一开始,拿到一审的胜诉判决,我以为是自己的精心准备起了很大作用。后来知道并不是——主要是因为县法院不久前刚判过一个类似案件,支持解除合同。只是那家开发商可能没上诉,或者中院没把类似判例在裁判文书网公开。

托朋友向省里一位领导请教,他研判后说:你这边确实占理,重审也只是拖一拖,不会胡判。为什么拖一拖?因为涉及保市场主体的问题。

不过,事情都是有变数的。一审法院支持,二审法院撤销,又挑不同的倾向提,一审法院会怎么想?继续支持你,是不是不尊重二审法院的倾向?要是之前判得没问题,为什么还撤销?

二审的承办法官,是个青年才俊,比我还小——这些都来自网上公开信息:他在审我家案子前一个月,刚刚荣立三等功。宣传稿里提到的案例,就是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

“虽然事实已经明确,但X法官并没有一判了之,……双方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签订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对X法官认真、负责的态度深表感谢。置业公司的代理人李律师更是赞叹:‘我之前都不敢想这个案件能够调解结案。’……这只是X法官作为法律人维护公平正义的一个缩影,永葆初心,服务群众……”

这篇宣传稿我学习了好几遍,尤其是:“虽然事实已经明确,但XXX并没有一判了之。”——这给我上了一堂课,教我更深刻地理解“讲法律”与“讲政治”在终极目标一致下的辩证关系。

其实,这位法官在出裁定前一周,就给我家打了电话。可惜不是我接的。是我妈接的。他问我们愿不愿意要“房子”——虽然他可能知道开发商售卖的并不是法律意义上可以售卖的房屋(比如一套房子单卖半个洗手间行不行)。我妈说不愿意。他就问:你觉得一审法院是依据什么判的?

我回到家后,我妈跟我学这些。我隐隐觉得不安。

发回重审后,突然有天,一个念头蹦进我脑子里:有没有可能,此举意在探探你什么身份,有没有什么关系?然后再决定是维持原判还是发回重审?

这样猜,当然很政治不正确。但我的目标是实事求是,尽量让自己搞清楚每一种行为发生的真实逻辑和动力。

几年前,和一个法官同车,那时候民间借贷很多暴雷的,他的钱还扔在里面。我说:你不害怕要不回来吗?他回了句很硬气的话:谁的钱不给,也得给咱的!

我不欣赏他这种态度。但轮到自己家有事,我又不能说一点不羡慕他的身份。

每晚散步的路边,贴着反诈海报:“好女不刷单,好男不裸聊,没钱不网贷,有钱不赌博。”——我心想:教教老年人,不要随便被什么“旺铺养老”“一铺旺十年”忽悠,比啥都强。真担心后续出问题,要从源头上解决。但这谈何容易。

重审裁定下来后,我妈天天唉声叹气。她打开淘宝,说想买本《民法典》,问我买哪个好,有几十块的,有一百多的。我说随便,就买第一个吧。书到了,我妈高兴地说,加上运费才33,说要好好看看。于是戴着老花镜勾着腰坐在沙发上一行一行看,还拿笔画,我从卧室出来,她喊住我,说你来看看,我不耐烦地说,我早都看过了!一审前都看过了!

我爸闲着没事就翻合同,反反复复看。我心说:签的时候不好好看,被人忽悠着就签了,签完搁那儿两年都没看,现在看起来了——有啥用!他还想跟我讨论,说对方哪哪儿有问题,我说,别说了,开庭时候都说过了,法官能不知道吗?

虽然这么说,我还是想写篇文章探讨其中的细节,写完发给山西的法官朋友把关,他说:“其实你只要说一点,我买了房子,交了钱,超出合同履行期限很长时间见不着房子。这就是基本事实,就是解除理由。中院发还理由是鸡蛋里挑骨头,你要跟着走,就被绕进去了。”

我想:是呀!自己迷愣了。

我爸妈每天吃饭的时候,爱说豆角多少钱一斤,肉多少钱一斤,家里攒了废纸箱子,不直接扔,要找收废品的卖掉,也就两块几毛钱。我爸胃有问题,吃营养品。吃的时候就说,过一阵儿再去医院查查,要是没效果,就不吃了。天天吃这些,得多少!我心想:做一辈子生意,怎么不算大账算小账,要是不买那“商铺”,够吃多少营养品!天天算豆芽多少钱一斤、鸡蛋多少钱一斤、钱放农商行比放工行一月多挣几块钱利息……不是笑话嘛!——但我也只是想想,并不说。除非我爸又扯到法院会怎么判上去,我实在忍不住了,会回几句。

我现在对爸妈说话嗓门越来越大了。小时候我爸很严厉,我动不动就挨打,说话也不敢大声。现在我在家,不大说话,一说话,就忍不住大声。一天夜里,快12点了,我爸起来解手,见我铲砂,就问:法院会不会判一半支持一半不支持?我说:什么意思?他说:就是判还咱一部分钱。我说不可能。他说:怎么不可能!我说:别瞎想了,你想这些都是没用的。他说:万一法院就这样判呢,就是要让人家看看官司不好打。我说:要么支持,要么不支持,不存在既支持又不支持的情况,你是啥都不懂净瞎想!

说完,我转身回房间,关了门。坐在上,我觉得自己话说得有点重。还是经常控制不住情绪。小时候,“啥都不懂”是我爸经常说我的,有时候甚至当着客人的面说我:“说他懂吧,他屁不懂;说他不懂吧,他懂得狗屁。”没想到有一天我会说我爸“啥都不懂”。关键是,我是发自内心这么认为的。

说完那番话,第二天早上,就收到驻马店中院的重审裁定。这意味着,接下来的一审二审,还得再耗一年。我已经半年没回北京了。租的房子空着、房租交着,屋里水果也早该发霉了。我想:这算报应吗?谁让我用这种语气跟父母说话!

我爸年轻时当过兵。每年八一,都跟战友聚会。今年八一前,他跟两三个战友去试吃,找机会喝点小酒。我和妈在屋里吃饭,我妈看着菜说,你爸夜里睡不着,说“对不起王路”。印象中,我是第一次听到这话。

这倒让我觉得,“发出来对你的声誉会有影响”这种顾虑,是不需要考虑了。我并不在乎。但凡谁在我的位置上,这样做也都是合情合理的。那位深圳的律师,之前并不熟,因为案子向他请教,才知道,他从上大学就在看我的文章,现在已经工作五年了。他很热心,每次问一个问题,他能回好多条,有时候是七八条长语音。我说,您在外面走路吧,您先忙。他说,没事,在遛狗。我觉得他相当乐观。后来才知道,他妈妈涉及三个民事纠纷,好几年了,他都纠缠在这些事情里,虽然自己是律师,也很苦恼,很影响生活。“合同签得乱七八糟的,虽然有理,但是非常不利”。最后总结:“所以感觉她是老了。”

七年前,我在北京也打过一次小官司。租房碰到黑中介,想要回租金,就是不给。金额一万出头。当时在凤凰网,领导劝我不要打官司,说花的钱比能要回来的多。结果,诉讼费只花了60块,还没有来回坐车的钱多。我也没有研究任何法条。开了庭,没管它,随后出判决,过几个月,朝阳区人民法院通知我去北京银行领钱。我到今天还记得那位裴姓女法官的名字。那次经历给我一种官司并不像老一辈人说的那么难打的印象。所以,了解到家里的情况,我第一时间主张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但可能真的,地方跟北京不一样。跟不同地方的法官、律师交流,发现沿海和内地、大城市和小地方,认识水平还是有差别的,底层逻辑和生态还是不太一样。

我爸有次在健身房碰到一个朋友,躲在角落里抽烟。他给我爸让烟,我爸说健身时候不抽。他就笑着说,估计你也抽不惯。我爸一时糊涂,问了句:多少钱的?他伸出一根食指,表示十块。又解嘲似的说:以前哪抽过这烟呀,给儿子在北京买了房子,想戒烟戒不掉,只能抽这了。都不好意思叫人家看见。

我在北京这些年也攒了些积蓄,因为不想背债,也不想动用父母养老的钱,就一直没买房。我以前还写过《我为什么不为房子忧虑》。最近社会给我上的课,让我觉得,咬咬牙,还是在北京买房吧。老家这种地方,以后能不回来就别回来了。


上一篇:校招人才吸引怎么玩?做好这4点就够了
下一篇:超爽的福利传奇手游大全 福利传奇手游推荐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梦之贵 发表于 2022-8-8 04:23:12 | 只看该作者
 
北京还是不错的,去年出差去北京待了几个月,发现比想象中的好太多了,之前对这个城市有太多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tanshuhua 发表于 2022-8-8 04:23:25 | 只看该作者
 
算好事呀,孩子的社会功能拓展了[大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旋转·破碎 发表于 2022-8-8 04:24:16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哈,早就应该买啊!现在买也不晚。那么有学问,还是得受生活的教育。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翎飘花 发表于 2022-8-8 04:24:42 | 只看该作者
 
人在上海,这些天也是考虑要不在老家省会买个房?看你这篇文章犹豫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xjb1816578 发表于 2022-8-8 04:25:34 | 只看该作者
 
这种事情,北京也一样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龙云非 发表于 2022-8-8 04:25:43 | 只看该作者
 
老家混不进体制的去北漂的都是失败者,周颉这句话说的很对呀![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西西7910 发表于 2022-8-8 04:26:37 | 只看该作者
 
说了这么多,就一句话。案子审理结果还是在法院。同样的事实,同样的法律条文,引用这条还是引用那条,结果截然不同[捂脸]事实清楚,需要由法官来认定,不是由申请人来认定[流泪]我已经领教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halyshop 发表于 2022-8-8 04:27:27 | 只看该作者
 
所以不要进入扯皮阶段。尽量避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Xizi_3cZjRvNK 发表于 2022-8-8 04:27:57 | 只看该作者
 
个人和资本对簿公堂,几乎没有胜算。这就是为什么维权这么难的原因[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4-29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