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话说北京人喝牛奶

[复制链接]
64442 2
xianbei12 发表于 2022-8-26 18:11:12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者:刘一达
关于牛奶的记忆
现代的高科技让北京人的脑子开了窍,由打海陵王完颜亮850年前建金中都到如今,北京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拿自己的身子骨儿当回事。健康已经成了人们生活的主题。家有钱财万贯,不如有个好身板。这话一点没错儿。有关健康的话题不知有多少版本。新近流行的“五个一工程”又是一说。所谓“五个一”即每天喝一杯牛奶,吃一个水果,吃一斤蔬菜,吃一个鸡蛋,吃饭之后“拿”一个小弯儿(饭后百步走)。当然,“五个一”也有不同版本。但不管“五个一”还是“六个一”,都主张人得每天喝一杯牛奶。新近公布的有关国民健康营养标准里,也提倡人们每天至少要喝0.7升以上牛奶,可见牛奶对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换句话说,现代人想让自己健康地活着,不能不喝牛奶。
说到牛奶,上点岁数的北京人对它会有不少沉重的记忆。为什么要用“沉重”俩字呢?远了不说,20多年前,人们喝奶还得凭奶证奶票呢。那会儿奶可是好东西,人们全仗着它进补呢。早先的牛奶公司现在已并到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记者采访当年奶站的老人,据他们介绍,建国以后,北京经历过几次牛奶供应紧张时期,第一次是1956年,当时全市的牛奶缺口达4000多磅,为了保证病人和婴幼儿能喝上奶,只好把大人喝的奶给掐了。到1959年,因牛奶产量下降,导致牛奶供应再度紧张,只好采取初生婴儿凭出生证户口簿、重病号凭医院证明进行登记订奶的办法。小病小灾的就别说了,连老人喝奶都难了。老北京人都是靠母奶来奶孩子,有了牛奶之后,用牛奶来奶孩子的多起来,孩子断奶,您想那身子骨儿能结实吗?现在那个时期出生的人有时开玩笑:我是吃糨糊长大的。确实,当时许多北京人在喝不着牛奶的情况下,只好用面糊来代替了。1964年,国家给北京投资35万元,从日本引进3条乳品生产线,生产奶粉,有了奶粉,牛奶供应才有所好转。到了1970年,由于“文革”的影响,京城牛奶供应再次紧张,政府只好采用凭票供应,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78年,由于奶源有限,不少人抱着孩子订奶,有的奶站还发生了抢奶的事。当时能喝上一杯鲜奶,好像是人生的最大享受。直到1980年,北京市对牛奶的供应还采取两岁以下婴儿每天供奶一斤半,病人和老人凭医院证明每天供奶半斤的办法,由于牛奶紧张,连北京人爱吃的奶油冰棍都不生产了。
想起当年牛奶的故事,实在令人感慨万千。我记得上中学时,有个同学的父亲是印尼华侨,每个月发薪水的当天,头一件事就是下班以后,到西单食品商场的二楼热饮部,买一杯热牛奶喝。有一次,我和同学到热饮部找他爸爸,看着他坐在那儿正有滋有味地喝牛奶。在热奶的香气中,他的那种眼神,仿佛进了仙境。这个老华侨喝奶的样子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但是我和同学垂涎欲滴地看着他喝牛奶,他居然舍不得掏钱也给我们买一杯。因为当时一杯热奶快赶上一顿饭钱了。喝奶对当时的中学生来说简直是一种奢望。
老北京的“福康”与现代化的“三元”
北京人喝奶的历史并不长。据史料记载,北京奶业最早是在1860年才有的,到现在不过140多年。1860年一位姓金的北京人开办了京城第一家“金氏奶牛场”。不过,他们生产的牛奶不是直接喝,而是用它来做奶酪干、奶卷等奶制品,供宫里的皇上吃和祭用。到1900年福生安记奶牛场建立,才有人喝奶,那会儿全城的奶牛才60头左右,日产奶400多斤,当时喝奶的主要是在京的外国人和知识界、商界人士。由于市面上见不到奶,有的驻华使馆自己养牛产奶喝,当时的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也有自己的奶牛场,到上个世纪30年代,京城的奶牛场有110多家,但规模都不大,有的只有三四头牛,产了奶也不消毒,直接让人背着奶褡子送到用户家里。当时最大的奶牛场是俄国人开的“石金奶牛场”和李贻赞开的“福康畜殖有限公司”。养牛也不过一百多头。此外,“双德顺”、“老德顺”、“蓬源”、“丙子”、“二合义”和教会开的“东兴奶牛场”、俄国人开的“北馆奶牛场”只有几十头牛。到北京解放前夕,京城的奶牛场只剩下60多家支撑门面了。
说到老北京人喝奶,不能不谈谈李贻赞这个人。李先生祖籍浙江,生在天津,定居在北京。他是最早把消毒牛奶引进市场的人。生前曾任北京市牛奶同业公会主任委员、市牛奶公司副经理、市工商联副主委、全国政协委员。他在解放前创办了北京最大的福康奶牛场,1952年,他把牛奶消毒技术引到北京。此前,北京人喝的牛奶都是没经过消毒的鲜奶,喝着挺鲜,但奶中带有牛身上的许多病菌如肺结核菌、炭疽病菌等,人喝了这种鲜奶很容易染上病。李贻赞在“福康”搞的巴氏低温消毒奶,结束了北京没有消毒牛奶的历史。这种消毒方法现仍在“三元”牛奶的加工中使用。由于牛奶是直接入口的东西,从1956年北京市牛奶站成立到后来的北京市牛奶公司,一直属国有企业。市牛奶公司后来在体制改革中并入北京农工商联合总公司,今年组建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主打三元牌牛奶和乳制品,今年9月15日“三元”股票上市。目前“三元”在北京、上海、天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等地有12个大型生产基地,年产鲜奶32万吨,有袋装消毒牛奶、屋形保鲜牛奶、超高温灭菌奶、酸奶、婴儿配方奶和干酪、乳饮料等近百个品种,产品销往全国近30个大中城市,已经成为北京的知名品牌。以前,牛奶供应紧张时,北京人喝奶不认品牌,当时北京的牛奶也没有牌子。自从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三元”的牌子打出来以后,北京人喝奶开始认牌子了。自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现在市场上牛奶的品牌很多,北京人喝奶更喜欢选择自己城市的品牌。“三元”每天在北京市的供奶量达650吨,居北京市场占有率的第一位。
北京人喝奶认口儿
现在北京人的生活离不开奶了。京城每天人均牛奶的消费量已达1300吨左右,居全国大中城市的首位。近两年,随着中国牛奶市场的开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品牌竞争局面,以前北京人是想喝奶喝不上,现在是想喝什么奶有什么奶,而且喝奶开始认品牌了。记者在京城的几家超市看到,各种品牌牛奶为了促销纷纷打折,有的买三送一,有的买五送一甚至有的打出买二送一的招牌。这种现象是不是意味着牛奶生产过剩、北京的牛奶市场已经饱和了呢?记者为此采访了“三元”的总经理郭维健。他认为,从牛奶消费的供需情况看,目前确实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但还有发展空间,一是因为北京的流动人口很多,需求量很大。二是现在很多人还不习惯每天喝奶,随着自身保健意识的提高,喝奶的人会越来越多。目前,国内乳品行业的前6名:三元、伊利、蒙牛、光明、完达山、三鹿都在打北京市场。这些品牌竞争,包括采用的一些促销方式,对于北京的老百姓来说是好事。您就记住喽,品牌竞争,受益的永远是消费者。郭维健是北京人,曾在美国留学深造,对牛奶市场的发展看得比较远。他认为,北京牛奶市场敞开大门,让其他品牌长驱直入,表现了北京人的胸怀和首都意识。现在国内的厂家和商家都知道,产品不打到北京,便难以在市场上立足,所以在北京市场上投入的兵力比较多。以前“三元”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带有垄断性。1999年上海“光明”头一个在石景山办厂。北京市场的大门算是打开了。现在“伊利”在密云,“蒙牛”和“光明”在顺义都有基地。规模很大,日产在几百吨。我不认为他们抢了“三元”的饭碗,相反他们进京,使市场出现竞争,反倒促进了北京乳品行业的繁荣,而且更体现出我们的优势,拿“三元”来说,产量和销售额逐年递增,1999年是9亿多,预计今年能达13亿元。同时,竞争迫使我们开发出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如“三元”与昂立合作“低乳糖奶”等。也让我们打开了许多新的销售渠道,如送奶到户,现在已扩大到30多万。而且我们也开始往外地打“三元”品牌。人家在北京市场打品牌,我们为什么不往外打呢。
作为北京人,自然更关注北京产的牛奶。北京人在吃喝上喜欢挑食认口儿,在喝奶上也注重口感。由打小日子加入“五个一工程”以后,我总觉得“三元”的袋奶跟别的牌子的相比有点稀而且味淡。为此,我请教了郭维健。他告诉我,奶的质量好坏不在于稠和稀,而在于质量和新鲜。“三元”的袋奶是严格按生产流程进行消毒和保鲜处理的。应该说它的奶味更纯,价廉物美。其实想让奶稠或者有香味很容易,在加工工艺上做些处理就得。但“三元”奶不想破坏牛奶的原味。营养专家认为,牛奶的香与浓不见得营养成分就高。看来在这方面我是外行了。郭维健说,口感有个认识过程,就像人们认识牛奶的价值一样。
转自 微信公众号:二闲堂主
推荐阅读


  • 钱学森如何渡过文革十年
2.  张春桥幽灵
3.  不寒而栗:一个农村孩子眼中的文革
4.  我亲历的造神运动
5.  丁盛将军的晚年
6.  江青秘书谈江青
7.  不堪回忆的老山战场火化厂的秘史
8.  林彪内勤谈林彪与高岗
9.  饶漱石在秦城监狱的日子
10.  文革中的上海商品供应细事
11.  志愿军战俘在台湾
12.  这位叛逃美帝的音乐家,他的亡命经历,好莱坞都不敢这么编
13.  “大逃港”真相,说多了都是泪
14.  1867年,一个小人物冒死抵制近代数学
15.  1966—1976年,中国乡村恐怖的告密风气
16.  我参加饶漱石专案组的遭遇
17.  我曾关押中越战争中我军部份归国战俘
18.  胡适:聪明的极致,是厚道
19.  瞧,这就是“我的朋友胡适之”
20.  最大的文物贩子卢芹斋


上一篇:松节油如何进口清关|进口清关攻略2022年更新
下一篇:社保有啥用途,看这里!!!看完就明白了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o孔雀鱼o 发表于 2022-8-26 18:11:19 | 只看该作者
 
还是北京好啊,牛奶能成为基本供应。我住在内蒙,城市周边有牧场,城里有乳品厂,那个年代,牛奶属于特供,一定级别的干部能有,病号和婴幼儿能有,别人就喝不到了。牛羊肉也很少,北京的牛羊肉供应也比我们多,关键是便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王明锰朗 发表于 2022-8-26 18:12:03 | 只看该作者
 
别说我爹他们了,我10岁以前基本没尝过牛奶的味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14 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