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如何看待青岛 1 岁半小孩在超市乱摆弄东西,爸爸硬核教育令 ...

[复制链接]
75174 5
啊滨 发表于 2022-8-27 04:07:21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他什么都知道,就看大人怎么引导。」一位父亲在教育自己的 1 岁半小孩时这样说道。
近日,山东青岛。一 1 岁的小孩在超市货架拿了商品放在地上就想走,父亲见状一把拉住儿子,教育他物归原处。网友纷纷为爸爸的做法点赞支持。
近年来,关于孩子教育的热门话题事件层出不穷,小孩子的行为是出于何种原因和心理?家长应该如何适时抓住孩子的心理进行对应的合理的教育?你怎么看?


上一篇:【数据可视化】关于国外游客入境的数据可视化
下一篇:为什么我在国内的软件买机票,比如从上海到伦敦的有很多 ...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5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wanlvhu1 发表于 2022-8-27 04:08:02 | 只看该作者
 
爸爸初衷是好的,但方法可能只对一岁半孩子有效,两岁半孩子可能就管不了了。
因为一岁半的小孩还真不是什么都知道,他不明白什么是乱摆东西,也不明白什么是添麻烦,当然就更不明白为什么乱摆东西是给别人添麻烦。
单看视频的话,小孩八成就是被吓着了,既不明白自己哪错了,也不明白爸爸为啥要发火,但他知道爸爸的指令是要把东西放回去,于是就照做了,仅此而已。

 第1张图片
当然相对于啥都不管,这种教育是积极的,但不一定是有效的,或者说有效期是比较短暂的。
给孩子描述一个认知发育还无法理解的问题,然后要求他承认错误进行改正,对于自我认知还没完全觉醒的一岁半宝宝,他会一脸蒙圈的执行。对于自我觉醒欲爆棚的两岁半宝宝,他会觉得“你说得什么东西,这么凶是不是不喜欢我了,哇哇哇……”。
家里有娃的应该都经历过这个阶段,娃一岁多时让他干啥就干啥,一会帮你丢垃圾,一会帮你拿东西,问啥答啥(不会说就指),简直是个小天使。
但两岁多就不行了,啥都不配合,啥都要反着来,你说出去玩吧,他非要在家玩玩具,你顺着他说好那就玩玩具吧,他马上大哭说要出去玩。
要问为啥?原因就是一岁多时的孩子还以自己能听懂指令为荣,哪怕他不理解为啥要这么做。但两岁多就开始觉醒了,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什么都想自己去挑战探索。
所以视频里爸爸的办法,也只能对自家一岁半的孩子用,等娃两岁半了可能就不那么好用了,孩子大概率会害怕+质疑+反抗,结果就是娃爆哭爸暴怒。
当然爸爸强硬到底的话,孩子肯定拗不过去,只是势必会在孩子心里打上“我不好,爸爸不喜欢我”这类的印记,进而影响未来父子间的亲子关系。

 第2张图片
其实想让孩子配合,真的不必这么生硬,自己累孩子也累。
在他们还无法理解为什么乱摆东西就是给别人添麻烦这么复杂的社会规则和概念之前,只要让他养成随时收拾东西的习惯就行了,没必要非得灌输他听不懂的大道理。
我之前也为此非常苦恼,快两岁半的娃每天玩玩具都扔的到处都是,收拾起来烦不胜烦,怎么让娃参与收拾效果都不行,好好说道理不听你的,“威逼”没用,“利诱”也不行。
你说不收拾完不准玩其他的玩具,人家就不玩了,瞅都不带瞅你一眼的。
你说收拾完给吃个水果,人家收了一片积木就开始要吃的,不给就不继续收(也不知道谁在利诱谁)。
直到某天发现娃特别喜欢看的小熊绘本里专门有一册是讲收玩具的,不收玩具的小熊没有大人批评他,也没有人要利诱他,只是一堆玩具对着他哭,请他帮忙把自己送回家。

 第3张图片
娃每次看玩具们哭的时候都哈哈笑,虽然我不太理解这有啥好笑的,但关键是孩子认同了小熊收玩具的行为。
于是,在下次想让娃收玩具的时候,我就装成玩具大哭,学着绘本里的口气请他帮“我”送回家。
娃第一次看我这么操作先是一愣,然后反应过来开始哈哈大笑,乐呵呵的就收起来了玩具。后面每次要收玩具的时候,娃都会说“妈妈,你开始哭吧。”
这不挺好,虽然每次都得假哭,但不比自己猫腰撅腚收拾强?不比大吼大叫娃哭妈气强?何况育儿路漫漫,一岁半就开始强硬说教,那也太绝望了吧。
有一本非常著名的讲亲子沟通的书叫《游戏力》,作者洋洋洒洒写了两大本,核心观点就一句话:想让孩子配合,不妨试试游戏的方式。

 第4张图片
因为游戏的方式相对于说教,更符合孩子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与其让他们在说教中恐惧、厌烦,不如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
哪怕你实在想说教,也可以在娃配合完成复盘时说,做完了夸奖他这样帮了别人多大的忙,比没做时批评他给别人添了多大的麻烦可好接受多了呀。
不过说了这么多,我还是会给视频里爸爸的行为点赞,相对于很多啥都不管的熊父母,这位爸爸的观念已经很超前了,只是方法还可以进一步优化。但初为人父母,谁不是一边学习一边进步,相信这位爸爸未来也会做得更好的。
——————
我是 @云开妈妈吖 ,一个家有2岁男娃、猫狗双全的全职妈妈,一个边学习边育儿边创作的输出型妈妈,一个爱折腾爱琢磨爱研究爱分享的双子座妈妈,欢迎关注我一起在育儿路上摸爬滚打~
@知乎亲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愉快的加菲猫 发表于 2022-8-27 04:08:12 | 只看该作者
 
需要纠正爸爸的一个观点:一岁半的小孩,不可能什么道理都知道,他不知道他这样的做法是错的。

只是爸爸这样教育以后,宝宝一定会知道,他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并且以后不会犯同样错误。这位爸爸的教育方法,如果能温柔一点,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把东西放回去(虽然他可能听不懂),理解宝宝的这一行为,那么,宝宝可能不会抗拒。
很多熊孩子,就是养育者以“他还小,什么都不懂。”“孩子都哭了,你都不心疼吗?”等等为借口,过度纵容下养成的,因此这位爸爸及时纠正孩子的这一行为,值得点赞。
孩子,会在一次次试错的过程中,在父母正确教育引导的过程中,构建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教育孩子,要在孩子的认知水平上,寻求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可为,什么事情不可为。

一岁半的孩子开始并不知道他弄乱超市货架上的东西,是错误的,在这种情况下,爸爸让孩子把东西放回到货架,孩子就会知道:下次不能这样做!
大多数养娃的家庭,如果同时家中有猫,那么对待猫和对待娃的心态上绝对是有区别的,大部分人自觉或不自觉的会把好脾气,好心态留给家里的猫。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猫咪会卖萌;会撒娇;会讨好主人。更重要的一点是:大多数人认为和猫没有什么道理好讲。所以自然而然的不会对猫发怒,只能以猫的心思,猫的爱好来对待它。
当猫把你家的纸巾弄到到处都是的时候;当猫又在你刚刚收拾好的沙发上跑酷的时候;当猫把你放在桌上的小摆件一次次碰到地上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不会发火。
因为猫主们会觉得,猫这样的行为是它的天性使然。否则它都不配当猫。有了这样的想法,怒气自然是不会上来的,有些人还会顺便发发朋友圈:“瞧,我家猫主人又把这地方弄乱了。”
给猫咪铲个屎,还自豪的封自己为“铲屎官“那光荣感和使命感,不养过猫的人都不能理解。
比起养猫,养娃的责任感更大,也因此让父母感到更大的压力,压力过大,期望值过高,对娃的脾气就没有那么好。
实际上,娃的天性也有一个探索“捣乱”的过程,就像这个一岁半的孩子,他并不知道把超市货架上的东西拿下来,有什么不对,他可能只是觉得那罐罐好玩,因此,我们首先要理解孩子。这位爸爸大可以抱过孩子,对他说:
“这个架子上的东西,不好随便放在地上,因为这里走的人很多,会被别人踢到的。在超市里,这些架子就是用来放东西的,它叫货架。”
然后,再引导孩子把东西放回到架子上。
大多数娃,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他们在父母面前的待遇会大幅度降低,特别是在犯错误的时候,宝爸宝妈妈的心态会瞬间崩溃。

 第9张图片
“和你说过多少回了?又把我叠好的衣服弄乱了。”

 第10张图片
“我刚收拾好的玩具,你怎么又倒出来了?”
“让你不要玩手机,怎么又玩了?”
父母们在骂娃的时候,根本没有想过,娃到了一定的年龄,会以成人看起来“捣乱“的方法来构建自己的认知。

他们把衣服弄乱;把玩具从框里倒出来,倒进去;要按照自己的方法来做事情,是娃动作发展的需要;是他们探索物体移动和空间关系的需要;是他们构建立体观念的需要。
这时候,只要父母们站在娃的心理年龄上,容忍娃的探索,在娃玩尽兴以后和娃一起打扫“战场“,相信娃的规则意识反而会增强。
在没养猫以前,我也以为猫没有多大智商,只会卖萌而已,下班到家,它早早地等在门口,求抱抱,求摸摸,有几个人经得起它们这样的诱惑?
后来我发现,我的想法真是太天真了。或许是我本不喜欢猫的缘故,吃饭的时候,我绝不允许它爬到餐桌上,只要它上来,我就会坚定的把它抱下去。
结果这货在我面前特别的老实,只要我坐在餐桌边,它就老老实实的蹲在桌子边上,但是只要我离开餐厅,这货就以最快的速度蹿上餐桌,但是一看到我,又会以非常快的速度跳下来。
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比如我坐在床上看书,这货就不敢到床上来,我拖地,它会在一旁安静地呆着,我忽然明白,猫也是可以遵守一定的规则的,只不过这种规则,需要主人一次一次不断强化。而且,它们在不同的人面前,还会有不同的表现。这点就和人类幼崽极其相似。
因为是猫,所以我们在强化它们遵守规则的过程中,心中的怒气,不但不会往上冒,而且,会为它们的一点点进步欣喜若狂,因为,猫的进步,完全是你的功劳。
可惜的是,明明娃的表现,也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方法,但是娃的进步,有些父母就很难发现,更不用说喜形于色了。因为在一些父母的心里,娃进步的衡量标准,不仅要体现在自己身上,还要体现在同龄人身上。很多时候,明明是当爹当妈的没有把娃教好,不能循序渐进的教育孩子,可当娃的表现不能乘父母心意的时候,这个锅自自然然的会甩到娃的身上。
“爸爸妈妈下班回来了,不知道打个招呼吗?”
“跟你说过几次了,要坐在桌子边上吃饭!”

 第11张图片
父母自己出门的时候,都不知道和娃说一声再见;从小父母没有培养娃良好的习惯,等到孩子大了,你又开始谴责娃,说娃的习惯不好,没有礼貌,这一切的一切不正是身为父母的你们一步一步造成的吗?
如果父母们都能以平和的心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娃不同的心理特点,理解并尊重娃的想法,不要让你的娃在你的面前表现的小心翼翼,给娃以安全感,那你养娃的方法就是成功的。

我们的父母往往高估娃的情绪管理能力,当娃发脾气的时候,不是耐心的问他们发脾气的原因,只会在无可奈何以后,以强权威来让娃屈服,那么娃在你面前就没有了安全感,不服管教是迟早会发生的事情。理解孩子,理解他们旺盛的经历,起伏的情绪,在娃面前调整好心情,那么,娃在你面前也会变得可爱 。
教育孩子,需要父母及时抓住教育契机,用极大的耐心,站在孩子的智力水平上去思考问题,因为你的理所当然,可能孩子都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里。
教育者要根据孩子的现有水平去思考问题,在心态、思维和认知水平和孩子处在同一“海拔高度”,不要把孩子的任何错误,用“明知故犯“来解释,因为有些错误,他们真的不知道错在哪里,就像这个小宝宝,他可能只是好奇心重,或者觉得这个罐罐好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孩子发展的需要,他的行为绝不是故意犯错。父母要用最恰当的方法,让孩子在构建自己行为准则的时候,慢慢知道什么是可为的,什么是不可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心在同德 发表于 2022-8-27 04:08:28 | 只看该作者
 
教育当然是好的,但对一岁半的孩子来说,可能不适合这么「硬核」的事后教育,而是「事先预防」

小鱼也很喜欢跟我一起逛超市。
我家楼下的小超市,他也会在看到新奇的东西——比如一个花里胡哨的奥特蛋——时想要伸手去拿。
因为这就是一两岁孩子探索世界的方式啊:用眼睛看,用手触摸,用鼻子闻,更有甚者用嘴巴咬、尝。
一岁多的孩子,刚刚能独立行走没多久,这个阶段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漫无目的的探索每一个角落、每一样物品。他们的探索也因为身体和大脑发育的不成熟,显得有点鲁莽。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他大多时候不是因为「想要某物」而「走到某处」,而是随着自己的性质到处乱跑,跑到哪里看见感兴趣的东西,就会停下来研究一会儿。手、脚和大脑是同步的。
他想要去拿超市货架的东西,和他走在路上想要去捡一片树叶,这两种行为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当我们告诉一个1岁半的孩子:货架上的东西不能拿,却允许他捡起地上的树叶时,他的小脑袋瓜是充满困惑的。
如果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特点,就知道,如果放任一个1岁半的孩子在诸如超市开放式货架这种地方自己走,那么,去摸东西、甚至扔掉在地上这种事情,就一定会发生。
更好的选择,应该是从一开始就跟孩子只做一个约定:等会我们要去逛超市啦,逛超市的时候,宝宝要坐在你的婴儿车(购物车)上。
否则,你就会发现,你需要不断的「纠正」孩子尝试拿东西的行为,不断面对孩子在你的大声喊叫「不要拿、快放下」中崩溃尖叫大哭的场景。
当需要「教育」时,给出的语言指令要简单、明了,语气平静、温和,但态度坚定

当父母的大概都有过这种经验:当你发现娃手上抓了个不明物体试图塞进嘴巴时,假如你惊恐的大喊:不要放进嘴里!娃听到一定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塞进嘴巴,得意的朝你笑并迅速跑开。对他来说,我们给出的激烈反应,让他误以为这大概是一场很好玩的游戏。
一旦「游戏」开始,我们就「输」了。
但如果我们看到孩子拿了某个不应该拿的东西时,平静的蹲下来,朝他伸出手温和地说:这是什么?好漂亮!你能把它放在我的手上,让我看看吗?大概率娃是会被我们的演技骗到,真的拿给我们看。如果我们接下来继续跟孩子一起看:这个标签写着啤酒,哇,这是一罐啤酒呀!现在我们一起把它放在这个架子上吧,这里都是它的小伙伴。
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也避免了后面的鸡飞狗跳。小鱼在超市试图拿东西时,我要么用这种方式跟他沟通,要么在他伸手之前先拉住他的手(比如他要拿易碎的物品),告诉他:超市的物品我们需要付钱才可以拿走,这样东西我们暂时不需要,所以妈妈没有计划要买。然后把他带离「危险现场」。

回到题目:这原本不是什么特别值得作为「新闻」的事情。
父亲要求孩子物归原位,是一种公共场所的道德修养。认为孩子「什么都知道」,某些方面也体现了他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个体,这应当是我们乐于见到的家庭教育的进步。虽然我觉得这原本是为人父母最基本的要求,或许是熊孩子见多了,我们见到一位正常的父亲,都不得不大肆宣传、表扬一下,以求成为「模范」。但对这位父亲来说,这点小事都拿来大肆讨论,未免是不能承受之重了。
而在教育的细节和方法上,也还有探讨的空间,但不至于要被批判。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如何教育孩子,也是在学习、碰撞才能有进步。
我个人觉得,最大的意义大概是:一来让更多人意识到,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熊父母,不是所有孩子都是熊孩子,希望未来孩子面对的社会更加的儿童友好,少一点对立。
另一方面,也借这个小小的问题,让更多父母对1岁半孩子的特点多一点了解吧。
为人父母的路上,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sil_can 发表于 2022-8-27 04:09:23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实在是称不上“硬核”,虽然爸爸初衷是好的,但方法实在是简单粗暴。
宝宝转身走开的时候,爸爸一把拉住宝宝,把宝宝都吓住了,然后对宝宝说把东西放回去,很多人感觉更像是“命令”。
1岁半的宝宝确实是很难通过说教来教育的,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言传身教。
分享之前我带雪球去早教中心的一个经历。
雪球才一岁多的时候,上的早教班有2个教室,一个是上课时用的,另外一个是上课前给宝宝们专门用来玩耍的,里面放了好多玩具。
上课之前,宝宝们就在这个教室里玩,玩具放得到处都是,快上课时,老师来了,会叫宝宝们去隔壁教室上课。老师并不像那位爸爸,对宝宝说:你们得把玩具放回原处。老师是这么做的,一边说:玩具宝宝要回家,一边把散落在各地的玩具放回原处。然后宝宝们也有样学样,把自己手里的玩具一一放回,不到一分钟,散落一屋子的玩具就被收拾得整整齐齐,然后宝宝们去隔壁教室上课去了。
后来我们让雪球在家里收拾玩具,也是采用类似办法,效果非常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last_wolf 发表于 2022-8-27 04:09:59 | 只看该作者
 
点赞这位家长的育儿观念,但是态度欠佳。
试错性行为,就是孩子通过不断的尝试错误获得经验的过程,孩子通过获得的经验不断自我改进的行为,是幼儿学习的特点之一。视频中这位爸爸说的“孩子就是在不断试探大人的底线”,实际上是孩子不断以他自己的行为来试探大人的反应,再根据大人反应不断纠正自己的行为,就像桑代克的猫一样。
著名的迷笼实验(俗称桑代克的猫):将饿猫关入笼中,笼外放一条鱼,饿猫急于冲出笼门去吃笼外的鱼。猫第一次被放入迷箱时,拼命挣扎,或抓或咬,试图逃出迷箱。终于,它偶然碰到踏板,逃出箱外,吃到了食物。在这些努力和尝试中,它无意中踩到踏板,结果使门打开,多次实验后,饿猫的无效动作越来越少,最后一次入笼就会立即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去触及机关开门。
桑代克把猫放进迷笼中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排除错误最终学会开门来取食的过程称为尝试错误学习,并提出学习的“尝试—错误”理论。

 第15张图片

桑代克的猫

爸爸说:孩子也是在不断的试探大人的底线,其实他什么都知道,就是看大人怎么去引导。
爸爸能说出这样的话其实是看过一些育儿相关的书籍的,至少这位爸爸知道如果不及时纠正孩子的行为,孩子将默认这是对的。孩子总是会看大人脸色行事,是观察者,爸爸教育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孩子对一件事情的认知。
因为在过去我们的教育方式总是认为“他还是个孩子,懂什么?”,现在转变成“孩子其实什么都知道,就是看大人怎么去引导”这句话意思是指孩子在观察家长态度后该采取什么态度实施,不是说孩子真的对事情的认知什么都知道,重点在“引导”!很多网友误会家长的意思了!
家长为何执行的时候要这么“硬核”,因为教育需要适时而教,而教育的太态度是否能被孩子接受,是这位爸爸没有考虑到的。
那为什么关于幼儿的教育频繁上热搜,小孩子的行为是出于何种原因和心理呢?家长应该如何适时抓住孩子的心理进行对应的合理的教育?你怎么看?
热搜说明现在的人都比较重视家庭教育,而幼儿的教育是所有教育的起点,具有深远的影响。幼儿教育是所有教育里面最特殊的教育,因为幼儿教育的特点具有启蒙性、生活化、游戏性、生活性和潜在性。
而幼儿行为心理学跟家庭教育都是幼教里比较重要的部分,了解了幼儿教育的特点,家长才能在实施过程中采取适宜的方式对孩子教育,为孩子教育创设更好的条件。

 第16张图片

幼儿教育的特点

家长在面对孩子有不良行为习惯时,应当及时纠正。在处理问题的时候需要理性对待,比如孩子不改就跟孩子急,甚至发火暴打孩子都是不对的。
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可以采取榜样示范法,让孩子先看到你是怎么做的,然后再让他学你怎么做,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所以首推这个方法。
其次是代币奖励法:就像幼儿园奖励小贴贴一个意思,做的好的地方及时表扬,家里可以添加好习惯养成表,完成任务奖励一个贴贴,集够数量可以兑换礼物等。以周为目标,针对不同的年龄可以适当的加长周期,增加难度。
代币奖励法还能跟替代学习法相结合,特别适合家里有二胎的小朋友。比如哥哥做的好,会给哥哥奖励贴贴,弟弟就会学习哥哥的模样去争取得到更多的贴纸。替代学习法也可以直接口头表扬,表扬行为不夸大其词,比如帮忙做家务我们夸孩子学会做某事了,很棒下次继续努力。
教育需要循序渐进,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长需要更多的耐心以发展的眼观看待孩子;孩子也是独立的人,我们在教导孩子的时候需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感受,家长持之以恒,静待花开即可。
@知乎亲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10 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