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如何看待《静说日本》里说日本国债都是内债所以没有问题的 ...

[复制链接]
74874 5
洛少主183 发表于 2022-8-29 14:46:16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之前在知乎看了一些关于日本经济的文章,大部分都说目前日本经济压力很大,货币贬值+贸易逆差:但这篇文章里说日本的债权都是在本国人手里,因此问题不大,总而言之就是别人瞎操心了,日本好的很,所以有什么区别吗?日本经济是否是外人瞎操心了?


上一篇:从日本买回来的周边上有张小便条,是什么意思啊?
下一篇:和服-日本传统文化 中日问题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5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谁羽争锋 发表于 2022-8-29 14:46:37 | 只看该作者
 
内债和外债都是债,都表明这个经济组织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之中。如果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之中,就说明这个经济组织的资本运用效率出了问题,投入产出不合理,产出比投入小,无法自我循环和持续。两条路可以选。一是通过货币贬值,用未来换当前,把问题转嫁给整个社会,让全社会为国债买单。二是国家爆发革命,以前的账都归零,轻装前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qmy-lcg 发表于 2022-8-29 14:47:27 | 只看该作者
 
《静说日本》的作者是徐静波。
他就是靠无脑吹日本才出名的
说的很多东西都是加了好几层自己的主观滤镜以后的产物。
之前他说过死后进靖国神社的日本人都是菩萨
这下弄得无论是信神道教的、信佛教的人都沉默了......

 第1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AK47 发表于 2022-8-29 14:48:08 | 只看该作者
 
都哪年了 还听徐静波个骗子忽悠呢。
噗。他懂个七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lovehao 发表于 2022-8-29 14:49:0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债务本身的话当然没错。但是这个“没有问题”本身就是其他很多恶性问题的结果。
ZF破产一般都是无法偿还债务。外债兑付是刚性的,出点问题就容易爆,直接导致该国的国际贸易完蛋,最后像斯里兰卡那样连能源都没了。内债的话,可以通过很多手段延期,虽然偶尔也会致命,但一般在此之前ZF就因为其他原因死掉了。
而日本就更骚了,因为长期低利率,国债恨不得是负的。中美10年期国债利率都在2.7%左右,而日本不到0.27%。无利率国债理论上可以无限延续发新债,不管谁急,反正日本ZF是不可能急的。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只有内债而无外债,因为它没利息啊,除了日本人自己,谁培你玩?
你肯定会问,既然这样,日本老百姓和国内的机构干嘛买国债呢?有这么多钱,自己花,搞投资,不行吗?
你看日本人他花钱吗?房地产泡沫崩溃后,大家打死都不花钱不投资了。
日本国债很大一部分都是央行自己买的,也就是量化宽松,本质上是ZF自己借的钱。借这么多钱一是为了减税,二是国家投资刺激经济。如果日本经济循环正常,那也根本不会有天量国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zuosai11 发表于 2022-8-29 14:49:09 | 只看该作者
 
日本的国债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06年4月,日本政府公布了关于国债的法律,明确规定国债有关业务由日本银行办理。目前日本发行的国债名目众多。如按偿还期限及发行方式划分,可区分为以下五种:

年长期附利国债(亦称长期剪息公债):每年付息2次,原则上每月发行,其发行额约占国债总发行额的三分之二,是国债的主要组成部分。

年期贴现国债:每年发行6次(单月)。以由国债募集承购团承购的方式发行。不计息,折价发行。它属面向个人的国债,不上市交易。约占国债发行总额的1.9%。

中期附利国债:期限有2年3年4年三种。其特点是政府根据需要随时可发行。以投标方式决定发行条件。此外,还可以固定利率直接发行。每年付息2次。收益同长期国债一样,享受免税优惠。目前它还不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而只能通过店头交易进行。目前约占国债发行总额的4.7%。

短期国债:即根据《国债整理基金特别会计法》发行的6个月以内的转换国债,又是通过公募投标方式发行的贴现国债。它是作为面向机构投资家的短期金融市场商品而出现的。每年2、3、8、9月发行。目前发行额约占国债发行总额的1.2%。

政府短期证券,又称政府融资债:即政府为了弥补国库的暂时资金不足而发行的。期限为60天的短期贴现国债。每周一、三、五以定章公募方式发行。应募不足的差额由日本银行认购。由于实际上贴现率低于再贴现率和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等短期金融市场利率,因此,基本上都由日本银行包购。至1988年底,发行额约占国债发行额的12.1%。

日本国债的发行方法

日本的国债发行额由大藏省在年度预算中提出计划,经内阁讨论后,交议会表决批准。具体发行工作由日本银行负责实施。国债的发行市场是独立的,基本不受金融市场的影响。国债的发行额、发行条件,在欧美国家都根据金融市场的行情决定,但在日本,这些都由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决定。日本国债的特点是发行量大,利率低,偿还期长。从1965年开始,长期国债年年发行,即使在1970年经济较为景气的年份里也没有中断。为了推销国债,日本政府作出一系列强制性规定,主要有:

包销制

规定短期国债都由中央银行—日本银行认购。日本银行拥有货币发行权,掌握着日本的金融命脉。日本政府规定短期国债由它认购,就保证了临时性资金需要。

分配制

政府保证债券,数量大,利率低,难以推销。日本政府规定,全部政府保证债券都由都市银行辛认殉。这样每当政府保证债券发行,各都市银行就得按既定的百分比认购。摊派制。日本政府规定长期国债由都市银行组成认购网,按规定比率摊派。目前,将近80%的长期国债由都市银行认购,剩下的约20%由政府资金运用部.介认购。

回收制

日本政府规定,都市银行认购的长期国债,一年以后均由日本银行收购。这样,都市银行就能够认购下一年度的国债,从而保证国债的连续发行。

转期制

从1973年开始对大部分到期国债实行转期的办法,现金偿还部分仅占国债

面额的10%,其余部分用新的长期(10年)国债来支付,这样就将长期国债的偿还期事实上延长为20年。

日本面临的国债风险和财政困境

日本面临的国债风险

随着日本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其内外部大环境的日益变化,日本政府从1965 年起改变了战后以来政府一直坚持的平衡财政的预算原则,将政策改为积极干预的扩张型财政政策。特别是经过70年代前期的石油危机和“滞胀”的严重冲击,日本政府越来越重视并认可财政手段干预本国经济,政府财政支出也不断增加。但是因为受宏观经济减缓现象的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出现了增长缓慢的情况,这就造成了日本财政收支的“缺口”越来越大,这就自然为国债提供了更广阔的的发展空间。自 1975 年度以后,国债的发行规模越来越大,日本的财政状况也日益恶化。虽然经过日本80 年代的财政再建工作,日本终于让停止发行赤字国债的目标得以实现,本国财政临时改变了依赖国债的困难处境,但让人遗憾的是,这种良好状况并没有维持很长时间,仅仅过了几年,赤字国债问题又于1994年“死灰复燃”,并且导致政府财政迅速恶化,甚至比财政再建之前的状况更加严重。

5.1.1政府财政赤字占 GDP 的比重

目前,按照国际上比较一致的统计标准,衡量一个国家财政现状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一般政府的财政情况,但这里所提到的一般政府主要是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社会保障基金这三部分组成,而三者之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余额则更具有说服力。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为国内经济的长期萧条与持续衰退,政府财政结构改革的各项进程屡屡受挫,财政状况不断恶化,政府的财政赤字则更是屡创新高。根据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测算,单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余额情况来看,日本在 90年代期间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严重赤字状态,远比一些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严重的多。

国债规模

1991 年度日本国债发行额为 6.7 万亿日元,国债依存度仅为 9.5%。但从 1992 年度开始,由于大规模经济政策的接连出台,财政财政支出快速增加,再加上由于经济的衰退税收无法完成预先设定的目标,财政赤字也越来越大,导致国债也就随之展现出了一种连年增加的不良势头。1992 年度日本国债发行 9.5 万亿日元,相当于 1991 年度的 1.42 倍,1993 年度国债数额又比上年度增加了约 70%,1994 年度赤字国债重新发放后的国债发行规模更是出现一年上一个台阶的现象(1997 年度除外)。特别是 1998 年度以后国债的发行规模更是过于庞大、居高不下,年度国债发行额均都突破了 30 万亿日元的大关,从而创造了日本财政史上的又一项纪录。与 1991 年度相比,2003 年度国债发行数额增加了 4.43 倍,国债的依存度更是高达 44.5%,国债费用占一般会计支出的比重是 20.5%,这就表示着此年度一般会计支出中有高达近一半的资金是依靠国债发行借来的,并且支出中又有约近1/5 用在了国债的还本付息和管理上。此外,据日本政府估算,2003 年度国债余额大约为 450 万亿日元,几乎与该年度的 GDP 不相上下。

政府债务余额占 GDP 的比重

由于长期不稳的财政情况,日本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债务余额占 GDP 的比重一直居于世界前列,并且其速度增长之快也是无人能追上的。由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形势都不太乐观,政府债务余额有所增长这一现象应该说是不能避免的,但日本政府债务的增长速度确实是让人震惊的。在短短 14 年的时间中,日本中央政府的债务余额数目竟然增长了 1 倍多,从 1990 年占 GDP 的一半多,到 2003 年就已增长到了 GDP 的一倍半,这种迅猛的增长速度放在其他发达国家是难以想象的。

日本面临的财政问题

传统财政体制的不适应性

现代日本的财政体制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的,虽然它对日本本国战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特别的贡献,但目前已不断呈现出与经济发展不适应的缺点。而其中表现最为显著的则应是财政资金(特别是公共事业投资资金)的分配结构莫属。自1985 年以来,日本的财政公共事业投资模式几乎都成为了一种固定的资金分配格局,比如建设省一直占 68%左右,农林水产省一直占 20%左右,运输省占 6%左右,厚生省占 3%左右,通产省占约0.3%左右,国土厅则占不到0.5%。倘若我们再从公共事业投资的领域这个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则变得更为明显了。在1980 年度以来近20 年的时间里,不管宏观经济形势是如何变化的,也不管投资的效果到底如何,政府的公共事业经费这一投资领域几乎都是没有变化、一成不变的。在另一方面,传统政府财政体制的不适应性还表现在财政支出的刚性增长势头上,即指财政支出若增加,则皆大欢喜;但如果要缩减财政支出,则就会面临永无休止的协调与争论,实施起来困难很大。

扩张型的财政政策难以为继

战后日本财政经历了两个发展时期,即指平衡财政时期(1948—1964年度)和赤字财政时期(1965 年度至今)。从 1965 年度开始,为了促进和引导本国经济的迅速增长,还为了能早日使既定的经济目标得以实现,日本加强了对经济的政府干预程度,这中间当然包含了凯恩斯主义的传统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总体上来说,日本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比较集中的两个时期分别是 60 年代中期到 70 年代末和 90 年代,而对目前日本财政恶化影响程度最直接也最大的则是后一个时期。

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运用可以说已达到了一种登造极的境界,各种财政政策的规模之大和使用频率之高是前所未有的。从1992 年 8 月算起,日本已经了颁布了十几次经济对策,其规模范围也是不断变大。但这些经济对策却没有能够使日本的经济走上以依靠民间需求为主导力量的持续增长之路,反之,却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对财政的依赖程度变得越来越高,这主要表现在一旦有了经济对策的干扰、刺激,本国经济就能够在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内得到一定增长,但倘若一旦没有了财政的有力支持,经济就有可能迅速出现衰退。这种情况在 1997 年度以后则表现的特别显著,如在 1998 年度的积极财政政策,尤其是在连续的超大规模经济政策的影响、刺激下,1999 年第一、二季度都出现了 GDP 增长势头较为强劲的现象,但因为得不到财政的有力支持,第三季度 GDP 一开始就立刻出现了负增长。在此种情况之下,日本政府不得不在同年 11 月随之推出了规模高达 18 万亿日元的“经济新生对策”。
展开阅读全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4-29 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