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波士顿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已经开发出一种致死率 ...

[复制链接]
18222 1
骑鹅鹅旅行记 发表于 2022-10-18 16:37:42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波士顿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已经开发出一种致死率 ...


上一篇:如何看待何世豪和周信静从职高大专到斯坦福麻省理工读博的 ...
下一篇:波士顿大学声称制造出了 80% 致死率的新冠变种,如何理解 ...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crystal流氓兔 发表于 2022-10-18 16:37:47 | 只看该作者
 
谢邀。
BU这个研究什么目的?他们预印本一开局就正大光明写出来了啊:

 第1张图片
看红框部分,他们搞这个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证明:
“虽然Omicron的刺突蛋白决定了逃逸疫苗免疫保护的能力,但决定致病性的主要毒力因子位于刺突蛋白以外”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他们把BA.1的刺突蛋白和原始株的其他基因进行组装,以下简称Omi-S;  
然后他们比较了BA.1、原始株和Omi-S在K18人源化小鼠模型上的致病性和肺嗜性,以及在一些细胞系里的复制效率等。
——结果如下:

 第2张图片
象征性截了张图,没截完,
但也没关系,因为可能根本不重要(后面详细解释)……
总之,上述试验结果就是:原始株全方位领先、BA.1全方位拉胯,Omi-S基本上相当于原始株的八成左右威力。
于是作者觉得这些试验结果验证了他们提出的假说,即:决定致病性的毒力因子主要位于刺突蛋白以外(while the vaccine escape of Omicron is defined by mutations in S, major determinants of viral pathogenicity reside outside of S)

至于被福克斯以及其他媒体揪出来爆炒的那个80%死亡率(上图C)?
那个只是上述一大堆实验结果里面的一个微小细节而已,没啥值得特别关注的。
实在要关注的话,对于K18小鼠这个死贵死贵的模型而言,原始株致死率差不多100%,Omi-S只剩下80%……
四舍五入就是MILD了。

以上,答题完毕~
下面咱自己加点戏份。
虽然这项研究重组病毒的操作没啥大毛病,所谓80%致死率也不过是MILD而已,
但是吧,这项研究还是有值得八卦的地方~

我们已经知道:根据真实世界数字,对于没有预存免疫保护的人群,Omicron致病性/毒力跟早期毒株差不多[1];
我们也知道,多项研究发现,Omicron感染之后的病毒载量和PCR检测CT值也跟早期毒株以及Delta差不多[2]。
那么为啥这项研究就是能得出Omicron全面拉胯、主要靠Omi-S扳回局面这种不符合真实世界经验的结果呢?
原因很简单,这项研究可能从基本假说阶段开始就走偏了……
导致BA.1在小鼠模型上减毒的,压根儿不是什么内生的毒力因子,
所以讨论这些毒力因子到底在没在刺突蛋白,其实根本没意义。
剧个透吧。
某个暂时不方便点名的团队,最近正在搞一项研究。
起因在于,他们家有个特点,做小鼠攻毒的时候,有时候不喜欢直接经鼻接种,而是拿阳性小鼠去跟阴性的同笼,一传传一窝这样。
然而Omicron时代之后,他们发现同笼传染的效率大幅降低,老是传播不开,
同时他们(也和别的组一样)发现Omicron在小鼠 /仓鼠等动物模型上面毒力大幅跳水。
所以他们得出的结论不是Omicron=MILD,
而是打算验证:
Omicron发生了针对人类的适应性演化,同时损失了对其他物种的部分适应性。
或者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
Omicron正在演化成为人类专属病毒,作为代价,这货在小鼠/仓鼠这里动物身上的表现全面拉胯了。
由于还没发表,所以咱这边不能剧透太多,放一张图意思意思吧:

 第3张图片
上图是不同毒株仓鼠模型攻毒后的复制效率对比,
其中BA.1 S就是跟BU那项研究差不多的人造重组株,Delta S更丧心病狂,是Delta刺突蛋白+原始株底子的重组株~
(所以BU这种合成新毒株的操作根本就是基操……BA.1刺突蛋白加原始株backbone的重组株全球各国至少有十家正在搞,不能再少了)
Omicron的问题,在于压根儿就没法有效复制(上图用的仓鼠模型,小鼠模型他们也试过,差不多)。
所以咯,Omicron在常见动物模型上面致病性减低,背后的原因并不是什么减毒,而是适应性损失,是复制效率下降。
而BU搞的Omi-S(以及上图的BA.1 S WT Backbone)之所以能恢复针对小鼠模型的致病性,背后的原因也不是什么毒力因子,而是适应性挽救回来了,又可以有效复制了。  
或者继续用通俗预言来说就是:
仓鼠模型废了,小鼠模型也废了,K18什么的更是废上加废……
各位科研狗请抓紧开发新的动物模型吧~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挖个坟鞭个尸了……
——请憋笑品鉴:

 第4张图片

 第5张图片
……
……
早就跟你们说,mice lie, monkeys exaggerate
病毒学本科一年级讲得清清楚楚的基本道理,
却老是有砖家刻意选择性遗忘,然后去吹什么“体内实验金标准”。
现在金标准整个拉胯了,这可怎么办才好?
顺便补充一句,
上面关于Omicron发生小鼠/仓鼠适应性损失的假说,并不能用来证伪关于Omicron起源的鼠类回传这一假说……
Omicron很奇特,它的刺突蛋白和小鼠ACE2高度亲和,可以非常高效地感染小鼠,
但与此同时,刺突蛋白之外的某些突变又可能导致了针对小鼠的适应性损失。
以上两种情况是同时存在的。
所以可以解释为——有可能在发生回传之后,继续发生了针对人类的适应性演化
(不过整个动物回传假说都没有实锤,以后也不太可能实锤,所以其实不用太纠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17 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