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在纽约BIG事务所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复制链接]
89344 0
wzj101103 发表于 2022-12-3 13:39:49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下文章来源于建道筑格 ArchiDogs ,作者ArchiDogs

在纽约BIG事务所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第1张图片

建道筑格 ArchiDogs.
国际设计新媒体

在纽约BIG事务所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第2张图片

OLIN
隈研吾

Zaha Hadid
SHoP事务所
矶崎新+胡倩 safdie

MVRDV Foster
JCFO

BIG
伦佐皮亚诺
Me
&
Master
系列专篇
「我和大师」
ArchiDogs 出品
“这么多大师事务所,你最青睐谁?”
“在大师事务所工作,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大师事务所在续写“建筑职业”之梦上的助力点是什么?”

对于每一个建筑学子来说,扎哈,隈研吾,矶崎新,伦佐皮亚诺......这些大师离我们遥远而又熟悉,我们可能从未见过他们的样子,但是对他们的作品和理念印象深刻。

大师事务所是怎样的存在?
我们究竟着迷于它的什么?
是大师光环?还是扎实的设计磨练?
或是刻板印象下海归设计学子们的最佳出路?

活动邀请11位任职于大师事务所、且有海外求学经历的青年建筑师,一同分享与探讨“建筑打工人“的现实与理想,揭秘“行内人”眼中的大师事务所。

本期内容,由就职于 BIG 建筑事务所的黄中汉进行分享!



BIG在设计中采取直接有效的手段,回应了建筑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建筑如何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中寻求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应对当下的挑战和未来的变化。

在纽约BIG事务所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第3张图片



筑格品牌传播,赞43

我是黄中汉,一名在中美学习和实践的建筑师,美国建筑师协会联合会员、纽约建筑联盟会员、中国建筑学会会员。在美国研究生毕业后我加入了BIG纽约办公室,去年开始在深圳办公室主要负责中国项目。

在BIG的经历全面且丰富,项目阶段上从概念到施工、工作类型上从方案到管理、地理位置上从美国到中国都有涉及。目前为止负责和参与过20左右个项目,位于美国和中国各大城市,涵盖文化、商业、办公、住宅、 综合体、景观等类型。

黄中汉
BIG 建筑事务所

在纽约BIG事务所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第4张图片

就职于BIG纽约和深圳办公室
美国建筑师协会联合会员,中国建筑学会会员
哈佛大学建筑学硕士,建筑系设计奖,设计荣誉
哥伦比亚大学高级建筑设计硕士,校友导师
深圳大学建筑学学士,优秀毕业生

在纽约BIG事务所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第5张图片

求学经历

我研究生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硕士)和哥伦比亚大学(高级建筑设计硕士),同时也兼修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生课程。求学期间,师从Preston Scott Cohen, Mark Lee, Bernard Tschumi, Kenneth Frampton等多位著名的实践、理论建筑师。在美国的学习经历让我很注重设计的学术研究性,这是一种内驱力,推动我不断地去反思和总结实践

建筑是一个融合各种关系的复合体,我的学术研究感兴趣于思考建筑内部丰富的逻辑性、功能性、和它呈现的多元性,寻求跳出常规的方式去探索不同语境下设计介于普适和独特、规则和异常之间的复合状态。设计时我喜欢用模型作为思考的一种手段,记录想法、推敲研究、和表达设计。相比其他媒介,它赋予概念实体化,摒弃与设计本质不相关的部分。

毕业时获哈佛大学建筑系设计奖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Faculty Design Award (授予一名学生所有设计的重大成就)、设计荣誉 Distinction、Victor and William Fung Fellowship。个人作品曾展出于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深港双城双年展等,发表于线上线下多种媒体,并在中美多所高校担任客座评委。

在纽约BIG事务所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第6张图片

部分设计和研究 ©黄中汉 Zhonghan Huang

在纽约BIG事务所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第7张图片

理想主义和务实主义的功能性

接下来我想聊聊BIG及Bjarke对于我的启发和影响。

BIG给我启发比较大的一个点是,它的设计创新性地定义了概念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并且不断地挖掘可能性。

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从设计能够读出很清晰的概念,没有多余的部分,也不需要额外的解释,这也让它的设计非常便于传播和被大众理解。

它在设计中采取直接有效的手段,回应了建筑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建筑如何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中(社会,经济,生态等)寻求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应对当下的挑战和未来的变化。

这是一个非常务实又带有乌托邦色彩的命题,体现了BIG的设计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结合了理想主义和务实主义的功能性 (functionality)。功能性是BIG在设计中一直以来坚持的方法,并且贯穿于整个设计之中,通过创新的方式集可建造的 (constructible)和经济的 (economical)手段于一体,给项目带来最大的附加值 (added value)。同时逐步将空间的多样性,密度,功能和文化的结合引入项目和景观的设计中。

在纽约BIG事务所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第8张图片

哥本哈根的Copenhill,垃圾焚烧厂结合滑雪场
©Rasmus Hjortshoj

在纽约BIG事务所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第9张图片

哥本哈根的Copenhill,垃圾焚烧厂结合滑雪场
©Rasmus Hjortshoj

在纽约BIG事务所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第10张图片

赋形的力量

另一个很吸引我的地方是Bjarke对于未来的雄心壮志和对设计的信心。这个分为两方面。首先是“为什么”,然后是”怎么做”。

“为什么”是一个关于改变 (change)的宏大叙事,外界在不断变化,导致建筑在不断改变去适应环境。2019年丹麦建筑中心的展览 Formgiving提出:“作为建筑师,我们有赋予形式的力量,超越我们被要求做的事情,给世界一个礼物,使世界更符合我们希望的样子。”设计,在丹麦语中的意思是Formgiving,意为赋形于无形的事物。外界的每一次改变,都会带来新的问题和新的可能性,这些对于我们来说都是设计的机会。

在设计的时候,我们不断反思设计应对当下挑战和未来变化的策略是什么、给环境带来了什么改变、可以带来什么价值。

在纽约BIG事务所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第11张图片

Formgiving 提出了十种策略来赋予未来形式
©Rasmus Hjortshøj from http://archdAIly.com

“怎么做”是在设计的操作层面上,BIG采取以一种演变式 (evolution)的策略。这将以多年积累的知识与经验作为基础,在给定条件下研究设计的可能性,比较优劣,得出更为合理和适合的设计,再优化,再迭代,最后实现一直努力想要达到的建筑与细节的高度。

在纽约BIG事务所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第12张图片

©Bjarke Ingels Group

在纽约BIG事务所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第13张图片

全过程、整体化的设计实践

随着接触的项目后期越来越多,要想设计的完成度高,对设计的控制就要从概念阶段 (Concept) 一直持续到施工监理 (Construction Administration) 阶段的方方面面。直到施工完成前,设计都可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修改。

一个看似轻松干净的设计其实需要对细节有很强的把控力。

比如在参与设计的谷歌加州硅谷总部中,我们在设计完成之前就做了大量的1:1的视觉样板去把控实际效果,寻找合适的材料,并随着设计修改调整。太阳能板的应用也不再是将一个纯粹用于再生能源的装置藏在屋顶上,而是作为一个全屋面的建筑外表皮积极参与到建筑的表达中。对细节的极致把控甚至做到了外立面玻璃上防止鸟类撞击的图案设计。当时我们在图案设计上采用了世界不同语言的文字,来表达谷歌的格言Do the Right Thing。

整体化的设计实践体现在BIG LEAP将大格局与小细节联系起来,提高对建筑环境的总体影响力:

· LANDSCAPE从造景和造城两个层面让自然回归其本应处在的角色和位置。
· ENGINEERING负责将工程知识和专业技术整合到建筑之中。
· ARCHITECTURE以社会、经济和生态影响这三条底线为基础,寻求实用主义和理想主义之间的重叠区域,再度寻找自由发挥的空间。
· PRODUCTS 让建筑在产品设计上得到一脉相承的延伸。

此外,知识和经验共享对于全球化实践非常重要。BIG在 32 个以上的国家/地区都有进行中的项目,使我们能够收集每个国家/地区的最佳实践经验,并将这些知识带入正在研究的项目中。

在纽约BIG事务所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第14张图片

©Iwan Baan

在纽约BIG事务所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第15张图片

©Iwan Baan

在纽约BIG事务所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第16张图片

©Iwan Baan

在纽约BIG事务所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第17张图片

©Iwan Baan

在纽约BIG事务所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第18张图片

工作日常

最后以在BIG的工作日常作为结尾。

在纽约时,公司文化是大家乐于讨论的话题,这也是BIG吸引人的一个地方。可以说BIG的文化是国际化的、包容的、无性别、无年龄的。大家处于相对扁平、融洽的工作氛围。

日常工作中,在不同的场合都与Bjarke接触过很多,设计推进、日常会议、项目汇报、活动庆典等等。体会很深刻的是你会很容易被他感染,他是一个对设计充满激情的人,并时刻保持着能量。他的演讲富有感染力和前瞻性,你能够体会到一个建筑师对设计的力量饱含信心,希望把身边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在这个时代,建筑这个看似道阻且长的行业,需要极大的热情和执着才能行则将至。

作者|黄中汉 校对 | Dipo
专栏编辑|Monica 发文编辑 | Lqinie
审核编辑|Yiwen


上一篇:招聘长期手工
下一篇:盘点纽约那些带阳台的公寓——曼岛篇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4 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