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闲聊] 任何有关防疫的讨论,都应该努力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增量”

[复制链接]
49406 0
东郭老先生 发表于 2022-12-14 15:07:52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任何有关防疫的讨论,都应该努力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增量” 第1张图片

任何有关防疫的讨论,都应该努力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增量”音频:00:0015:44
这几天,全国各地密集调整防疫政策,特别是广州、杭州、上海、北京等地宣布,除特殊场所外,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
我看了一下网上的反馈,对于近期全国各地密集调整防疫政策,有几种不同的声音:

——有的人认为,调整来得太是时候了,值得欢迎。严格的封控措施,给民众生活和社会经济带来了极大的代价,适时放松管控是大势所趋;
——有的人认为,调整的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一下不查验核酸了,感觉好像突然失去了一种“安全感”;
——还有的人认为,既然防疫政策早晚都要调整,为什么不早点调整呢?前期一些地方“层层加码”、“一刀切”,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我自己的看法是这样的:

第一,中国的防疫政策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全世界也没有哪一种防疫政策可以一成不变。根本原因就在于,病毒在变,防疫政策必须随之调整;社会大众对于某种防疫政策的理解度、支持度在变,防疫政策同样需要做出调整。从全世界各国的经验看,一国的防疫政策既不能超出病毒本身的特性太远,也不能超出社会大众的理解度和支持度太远,否则都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第二,中国近期防疫政策调整,既有奥密克戎对健康人群致病性大幅下降的原因(奥密克戎对脆弱人群依然有很大的影响,同时,由于奥密克戎传染性太强,它依然有可能造成医疗挤兑);也有广大民众对“层层加码”、“一刀切”越来越反感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实施严格的封控,会造成越来越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甚至会造成民众与防疫人员之间普遍甚至是激烈的对抗,会滋生各种其他次生灾害和风险
第三,中国防疫政策的调整,大方向是优化、是改进,而不是取消防疫,更不是不再防疫。以北京的防疫政策为例,在大面积取消查验核酸阴性证明的同时,依然保留对学校等教育机构、有堂食的餐馆、KTV、酒吧、网吧等密闭场所查验核酸的要求。这本质上是在减少大范围、频繁进行核酸检验带来的财政浪费和民众不便的同时,继续保留核酸检测作为发现感染者“前哨”的作用,这种调整的节奏是相对比较科学的,也是能够为大家所接受的。
总之,防疫政策调整确实是大势所趋,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民众担心一些地方“一放了之”、“顺势躺平”。这也是各地在调整防疫政策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越是在我们接近疫情彻底终结的时候,防疫政策越是要科学、有序,不能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这是常识,也是民众的普遍期待。
~~~~~~~~~~~~~~~~~~~~~~~~~~~~~~~~~~~
我此前写过很多篇文章,论述为什么“要坚持动态清零”,随着过去一段时间全国各地都在调整防疫政策,很多人说,“看,明叔,你被打脸了吧!”

我并不是防疫专家,在大家对防疫政策争论非常激烈的时候,我参与这个问题的讨论,主要有三个目的:

——基于自己对防疫政策的理解,讲清楚一项防疫政策背后的决策逻辑和科学依据,希望能帮助我的读者们建立防疫共识;
——基于全国各地读者给我的反馈,实事求是地反映防疫政策在落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期待防疫政策可以更加科学、有效;
——基于我对其他国家防疫情况的了解,就中国防疫政策可能调整的方向给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但我一直强调,这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过去一段时间,关于防疫问题,我至少写了十几篇文章,主要内容如下:论述“动态清零”背后的科学依据,并根据防疫政策面临的现实挑战,建议不断优化、调整防疫政策。
其实这个问题从来都很好理解,奥密克戎对绝大多数健康人群的危害性很小,但对脆弱人群,特别是没有接种疫苗且有基础疾病的高龄老人,伤害很大。同时,奥密克戎具有极高的传染性,一旦“躺平”,疫情失控之后,有造成医疗挤兑的风险。这些都是科学常识,不用争论。中国人均医疗资源低于发达国家,存在大量脆弱人群。如果能坚持“动态清零”,当然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我也反复提到了,如果一种防疫政策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成本越来越大,我们该怎么办?如果民众对一种防疫政策的不支持、不理解越来越多,我们该怎么办?

早在11月6日,我就在《关于疫情的一些不成熟思考》中提到了这个问题:
1)最近,网络上关于防疫政策的讨论非常多,清零与放开的争论非常激烈,甚至可以说是疫情爆发以来争论最激烈的时候,大家的意见也非常割裂。
2)实事求是地说,当前防疫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并且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它在很多国家因为疫情出现大面积人员病亡的情况下,将中国的新冠死亡病例一直控制在相对非常低的水平。它也使中国在较快控制住疫情后,经济和民众生活较快复苏,避免了其他国家那种因为疫情出现严重经济衰退的局面。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容抹杀的。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对个体的致病性越来越低、传染性越来越强,当一些地方“层层加码、过度防疫”屡禁不止,疫情久拖不止时,当前防疫政策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也是空前的,而且后续可能会更大。3)要把当前防疫政策落实好,关键在于“科学防疫、精准防疫、有效防疫”。只有努力将防疫措施对经济和民众生活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时,这一政策才会得到民众的支持,才可持续。否则,后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会不断增多,最坏的局面可能是,一系列恶性事件反复冲击民众与各地政府之间的信任,甚至是冲击中国社会的大局稳定。由于各地官员认识水平参差不齐、工作能力有好有坏,加上各地民众本身对防疫政策的理解和支持也不一样,近期全国较大面积出现的“层层加码、过度防疫”问题,已经构成了对当前防疫政策的最大考验。4)在继续坚持当前防疫政策的同时,是否有必要从底线思维出发,做一些极端的假设,并尽早考虑对策?比如,如果民众对防疫措施的不理解、不支持不断累积,我们该怎么办?如果“层层加码、过度防疫”问题一直解决不好,引发较为严重的社会对立,甚至是冲突,我们该怎么办?如果零星的疫情反复爆发,防疫措施的经济和社会成本大到不可承受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5)现阶段无论是选择继续严格防疫,还是适当放开,都有很大的成本。关键是,无论我们最终选择哪种防疫政策,都要努力避免社会撕裂,并尽可能形成一定的社会共识。只有这样,全社会才能形成一种较好的“共担成本、共克时艰”的心理基础。
大家可以看看,我实际上在一个月前就提出,防疫政策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我们有必要从底线思维出发,提前想想如何调整和应对。应该说,上面的论述一个月后来看,不仅没有错,反而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11月7日,我在《用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落实好动态清零政策》,我再次提到防疫政策面临的挑战:
目前,中国防疫面临的新挑战包括:
第一,奥密克戎最新的变异毒株传染性超强,大量无症状感染者出现等,让疫情变得更难控制,追求绝对的零感染、无疫情,代价太大;第二,从今年暑假开始,疫情在全国多个地方零星出现,即便是我老家所在的湖北省十堰市,今年上半年情况很好,从8月初开始,在从西藏旅游回来的人员中发现感染者后,接下来三个月,一直有零星的病例出现。我看了一下,当前全国存在不同程度疫情的地级以上城市有120多个,中国防疫面临新的考验;第三,在防疫过程中,由于各地资源条件不同、干部工作能力不同,导致一些地方反复出现“一刀切、层层加码”的问题,一些地方甚至出现“暴力防疫”“违法防疫”等问题,这对民众生活和企事业单位正常开展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席卷全网的恶性舆情事件。我个人担心,过度防疫在影响民众生活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会损害民众对当地政府部门的信任,会影响民众对动态清零政策的支持,甚至让中国当前的防疫政策变得副作用太大而不可持续。
同时,我就防疫政策的调整,给出了自己的“一家之言”: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要回归防疫政策的“初心”。
中国做好防疫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还是在于,要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维护好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获得的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要保证好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出于讨论的目的,我在这里“抛砖引玉”。在当前情况下,中国防疫政策的核心目标应该是:——防止疫情大规模失控,击穿医疗体系,从而造成国外那种民众大量死亡的情况;——防止疫情导致民众大规模感染,从而引发民众恐慌、经济衰退、社会混乱。要实现上述两个目标,当然如果能做到零感染、无疫情,无疑是最好的。但是,如果我们发现,片面、机械地追求零感染、无疫情,其副作用和代价已经大到影响上述两个抗疫核心目标实现的话,我们就有必要不断对防疫政策进行微调、完善。简单来说,在当前条件下,动态清零的最佳做法应该是,避免疫情大规模爆发,而非追求零感染、无疫情。
在这期间,我所有关于防疫政策的讨论,立场都是一以贯之的:第一,希望继续就“动态清零”建立社会共识;第二,就防疫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不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增量”,希望推动防疫政策更加科学、有效。
到11月下旬,国内防疫共识已经被撕裂,“十问”一文广为流传,我写过一篇回复,《再论中国为什么要坚持“动态清零”》。其中,对于防疫政策的调整,做出过明确的预测:
第五,中国的防疫措施不会一成不变。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中国的防疫措施,难道要无休止持续下去吗?要到何年何月才是个头?可以明确地说,接下来,中国的防疫措施肯定会有调整、优化、放开的时候。任何疫情,都有终结的时候,新冠疫情当然也不会例外。我个人认为,整体上来说,新冠疫情已经处在末期,离最终结束不会太遥远了。
终结疫情,有三个因素:第一,病毒持续变弱;第二,第二代疫苗上市,在阻止感染方面成功率大大提高;第三,特效药上市。目前看,病毒确实在不断变弱,第二代疫苗距离上市应该也不会太远了,但特效药方面挑战则更大。但好消息是,如果病毒持续变弱,可能到最后,我们根本不需要特效药。现有的治疗药物,在救治重症方面已经基本够用了。轻症基本上用中药、普通抗感冒药就可以缓解症状,绝大多数人都可以自愈。
接下来,我就核酸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写了《有关核酸检测公司造假的传言值得警惕》。

另外,11月27日,我还写了一篇迄今为止,我自认为我所有关于防疫的文章中,个人最满意的一篇——《防疫共识被撕裂,警惕巨大潜在风险》。
在这篇文章中,我是在所有自媒体中,较早提出,防疫政策可能带来次生灾害,甚至冲击中国国内大局稳定的人。而且,就防疫政策调整,也给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包括加快老年人疫苗接种,将防疫重点转向保护脆弱人群,调整核酸检测政策,让密接、无症状、轻症等人员居家隔离等。
部分建议跟后续政策完全对应得上。
此后,中国防疫政策调整越来越明显,这个时候,我觉得,作为一个自媒体,促进防疫政策更加科学、有效的阶段性任务已经完成了,新的任务是,帮助大家理解为什么政策要调整,以及调整之后如何面对新常态。(《防疫到了新阶段》)(《一起迎接防疫新常态》)。
针对保定出现的新情况,我提示大家要注意,放开并非没有代价。(《放开并非没有代价》)
我从来不反对政策优化、调整,相反,我一直在强调,政策应该优化、调整的人。
但是,保定的情况说明,一旦调整后,必然会遇到个人生病,甚至是一些极端死亡病例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总不能让另一个方向的“小作文”继续满天飞吧?所以我才在文章里说,我们要了解防疫的代价,大家一起扛,继续往前走。
~~~~~~~~~~~~~~~~~~~~~~~~~~~~~~
整体来说,我写作自媒体的初衷很简单,希望发挥我曾经作为一个体制内媒体人的余热,继续建立政府和民众之间沟通的桥梁,继续在全社会促进共识,减少撕裂与对抗。
我写作从来不是为了流量,因为我自己写了六年公众号,对于怎么“炮制”爆款,已经看得一清二楚了。迎合、煽动大众情绪,是制造爆款最常见、最有效的做法之一。但对我来说,这样做,完全违背了我的价值观。如果那样写公众号,我还不如停笔算了。

还有人说,你作为自媒体人,你难道不应该去监督政府吗?不应该去探寻真相吗?
我的态度是,做一个“温和的改良者”,如果有余力,再做一个“建设性的批评者”,绝对不做一个煽动者。
我所有的文章,都努力做到基于事实,符合逻辑。
大家立场不同,但任何时候都不能信口开河。
接下来,我仍然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就防疫问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增量”。
感谢读者朋友给我提供的各种一手信息、素材,你们不仅帮助我更好地了解了中国防疫的真实情况,也通过我的公众号,让更多人能对如何科学、有效防疫,形成了更全面的认识。
短期来看,中国防疫政策调整是大势所趋,但调整的方向是优化,而不是“躺平”。接下来,关键是要防止防疫政策从一个极端转向另外一个极端,从“层层加码”、“一刀切”、“一封了之”,到“顺势躺平”、“一放了之”。

整体上来说,三年后,疫情确实已经到了快要彻底终结的时候,黎明的曙光已经开始若隐若现了。越是到这个时候,我们越是要努力弥合分歧,争取达成共识,让防疫基于科学,总是体现“人民至上”的初衷。不要因为没有原则的立场之争、情绪之争,让我们倒在了无休止的内耗之中。

我们都经历过没有疫情的日子,我们也终将再次迎来没有疫情的日子。
等到疫情终结的时候,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我最想做的是,到全国各地,跟一直支持我的读者朋友们见面,推荐我的新书,分享我读书、写作、思考的心得。
跟很多朋友神交已久,是时候该见面了!


上一篇:美国一男子被发现是「新冠超级免疫者」,其血液稀释1 万倍 ...
下一篇:科学精准防疫情 怎么预防新冠?这份防疫指南请及时签收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22 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