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科技] 纪念黄令仪先生诞辰87周年:只为一颗跳动的“中国芯”

[复制链接]
83402 0
湘江北去 发表于 2023-12-11 22:33:21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杨洁 记者 樊未晨 通讯员 脱畅
12月8日是黄令仪先生诞辰87周年纪念日。3个月前,黄老离开了人世,她的名字和故事开始被更多人知晓。在半个多世纪里,她全心沉浸半导体事业,从跟随“东方红一号”翱翔太空的“156组件计算机”,到突破层层技术封锁的“013大型通用计算机”项目。 退休后,她回归一线,继续带领团队加入龙芯实验室,锻造“龙芯1号”“龙芯2号”……
作为我国微电子领域的元老级“开山者”,黄令仪似乎不算“太成功”。她坚守科研及教学一线,一起共事的同事、教过的学生,很多都已位列院士名单,她的身份却依旧停驻在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研究员、退休教师。
纪念黄令仪先生诞辰87周年:只为一颗跳动的“中国芯” 第1张图片


黄令仪在龙芯办公室。国科大供图
“琳琅满目非国货,泪眼涟涟”
    童年之时,战火纷乱,黄令仪和兄弟姐妹随着父母离家逃难。日军的飞机在空中盘旋,落下炸弹,她们东躲西藏。有一次,黄令仪亲眼目睹敌机炸死了两个正在防空洞口的无辜同胞。
    那一刻,她流着泪,在心中发誓:“要读好书,发展科技,让祖国人民不再被外敌欺辱。”
    凭着这股心气,黄令仪在1954年考上了华中工学院(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学的是当时人们眼中少有女性就读的电机及电器专业。毕业之后,成绩优异的黄令仪被推荐到清华大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专业进修学习。
纪念黄令仪先生诞辰87周年:只为一颗跳动的“中国芯” 第2张图片


年少时的黄令仪。国科大供图
    机会亦是一个选择岔路口,黄令仪在自己和国家之间很自然地做出选择——进修结束时毅然放弃留在清华任教的机会,回到母校创立了半导体实验室。
    “当从收音机里听到卫星上传回地球的《东方红》乐曲时,我们整个团队都哭了。”黄令仪将那段为微型计算机的研发而不舍昼夜地奋斗的日子称作“激情燃烧的日子”。
    20世纪60年代,随着国家政策再度调整,黄令仪临危受命,带领芯片研究团队开始科学研究,专攻微型计算机和三极管项目。
    从零开始、突破口在哪、能否成功,一切皆是未知。研究团队艰难攻关、仅1年时间就成功制造出半导体三极管,组装得到空间计算机——“156组件计算机”,并将其用于“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1989年,黄令仪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被派到美国拉斯维加斯参加芯片展览会,成千上万的展位,无数的芯片产品,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却不见中国产品。之后一周的时间里,黄令仪再无看展的心情,一直在展位上寻找哪怕一件中国生产的芯片,却一无所获。
    当天的日记中,黄老沉痛不已地写下“琳琅满目非国货,泪水涟涟……”
    回国后痛定思痛,黄令仪一头扎进集成电路的研究中,下决心重拾国内因行业调整而停滞已久的芯片研究。
纪念黄令仪先生诞辰87周年:只为一颗跳动的“中国芯” 第3张图片


黄令仪参加工作时自勉,国科大供图
“你只会干活,不会说话”
    建立版图、时序库,研究寄生参数对性能的影响,生成时钟树,进行全局规划……归国之后的黄令仪争分夺秒地泡在实验室里,潜心研究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终于在2000年,她带着国产芯片参加德国国际发明专利博览会并摘得银奖。这次,她的笔下写的是:“十年耻痛今宵去,芳草天涯迷人还。”
    兴奋之余,黄令仪定下心来,仔细一想:真正用上的芯片在哪里?
    一时间,设计芯片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涌上心头,黄令仪把这个过程比作“老人爬山”:用战战兢兢的双腿爬上了一座山峰,仰头一看,又一座更高的山峰堵住了前进的路,一咬牙,又得顽强地一步一步地爬上那更高的山峰。
    “可令人痛心的是:芯片做出来了,没有用,锁在抽屉中,得了奖,又怎样?它只是一张纸!”
    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江绵恒考察微电子所时,黄令仪在座谈会上倾诉:“一个科技工作者最大的痛苦,就是他用心血灌溉的珍贵芯片做出来了,没有用!”
    2007年的一天,黄令仪才第一次和自己近半个世纪前耕耘的“成果”相遇:那天在计算所一楼历史长廊展示栏旁,她激动到颤抖,“突然一幅图片在我面前出现,令我惊呆了!这就是‘156组件计算机’!从来没有看到过啊!”
    从20世纪50年代,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她带领芯片研究团队以半年多的时间研发出了中国的半导体二极管;到60年代,她临危受命带领团队不舍昼夜专攻微型计算机和三极管项目;再到70年代,她与团队开始持续瞄准中国集成电路和芯片制造,无限接近于世界水平……
纪念黄令仪先生诞辰87周年:只为一颗跳动的“中国芯” 第4张图片


黄令仪在龙芯团队工作。国科大供图
她总习惯带头往前走
    和黄老共事过的学生,都忘不了老太太那“拼命”的精神头。
    她的硕士生杨献回忆起,“她当时已是60多岁高龄,但依然不辞辛劳每天晚上10点半下班,我们这些研究生在她的带动和影响下,也都是11点才走。为了‘龙芯2号’,她可谓拼了老命,忙起来时常常睡在办公室沙发上,甚至连周末都不回家,让我们这些实习生们又惊叹又佩服。”
    “作为老前辈,在年轻人面前一点架子都没有。”一起奋战“龙芯1号”的那些加班夜晚,黄令仪还和胡伟武等同事们分享早期她和吴德馨一起在微电子所做芯片工艺实验的趣事:“那会儿晚上也是老加班,早上起来大家就互相问,昨晚你蒸了多少锅,你煮了多少锅?就像卖早点的一样。芯片的光刻和刻蚀都是化学作用,确实是又蒸又煮的。”
纪念黄令仪先生诞辰87周年:只为一颗跳动的“中国芯” 第5张图片


2004年,黄令仪(右一)与胡伟武(右三)及龙芯课题组成员,在龙芯2C芯片设计运行成功后到天安门看升旗。国科大供图
    2004年,完成“龙芯2号”研制后,黄令仪深知自己的身体不足以完全支持后续的研发任务,在整理上交全部资料后她申请了退休。然而,她始终放心不下“中国芯”的研制,仅仅休养了几个月后就再次回到龙芯团队开展研究。
纪念黄令仪先生诞辰87周年:只为一颗跳动的“中国芯” 第6张图片


2016年,80岁的黄令仪在工作。国科大供图
    2009年,首款“龙芯3号”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芯”取得了重要进展,该系列芯片的设计与性能在龙芯研发团队的努力下得到不断提升、取得新突破。
    2023年11月28日,2023龙芯产品发布暨用户大会在京召开,现场发布新一代通用处理器龙芯3A6000、打印机主控芯片龙芯2P0500成果,并对外公布龙芯处理器核IP及龙芯自主指令系统架构授权计划。
    而黄老却已经永远离开了人世。
   2023年7月1日,在国科大毕业典礼上,校长周琪在致辞中几度哽咽。“不久前刚刚离开我们的微电子所研究员黄令仪老师,为了尽快解决国家芯片‘卡脖子’问题,年近八十依然坚守在‘龙芯’研发中心。她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每次想到这句话,我都泪流满面。”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上一篇:美媒评防守、进攻等8个维度最佳阵容:乔丹全部上榜,詹皇上榜4个
下一篇:如何理解政治局会议的新提法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18 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