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育儿] 16岁少女在美国被诊断抑郁症,在国内却被诊断双相,她得的到底是什么病?

[复制链接]
30041 0
铁的铁 发表于 2023-12-28 09:43:03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近,我们分享了16岁“双相障碍”患者梦茹的真实案例。
梦茹从小跟父母相处的时间少,经常被送到姑姑、姑父家学习。姑姑、姑父的教育方式比较简单、粗暴,经常对她又打又骂,令梦茹的童年过得一点都不快乐。
梦茹小学还没毕业时就出国了,却因为年龄太小、难以适应坏境、被欺凌,又遭到了很多心理伤害。中学时,她被国外的精神科医生诊断为抑郁症,休学回家。
回国后,梦茹在减肥营里交了一个被诊断为双相障碍的男友,两人相爱相杀,频繁发生矛盾和冲突。她对父母也容易暴躁发火,甚至拿着刀对着父母大吼。后来,她被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诊断为双相障碍,长期服用药物,但还是没法正常学习、生活,非常萎靡,一直待在家里。
梦茹父母带她找我们就诊,并接受能深入到内隐记忆层面的、精准化的临深度心理干预(下简称“临床深度心理干预”)。
01、她先后被诊断为抑郁症和双相障碍,到底哪个诊断更准确?
梦茹一开始是在国外精神科就诊的,被诊断为抑郁症;但回国后,又被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诊断为双相障碍。
到底哪个才是准确诊断?难道是国外的精神科大夫漏诊了?
我认为梦茹并不是典型的双相障碍,她从没有过狂妄自大、愉悦兴奋、精力充沛的轻躁狂/躁狂发作。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的权威专家之所以认为她得的是双相障碍,可能有以下2个因素:
第一,她和男友频繁发生剧烈争吵,“相爱相杀”,她一度对男友又打又咬。男生最后突然消失,对梦茹造成了剧烈的心理打击,她大吼大叫、疯狂地打自己,出现歇斯底里的状态。
第二,梦茹遭受过很多来自父母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回国跟父母同住后,父母还是不能理解、尊重她,很容易激活她的大量心理创伤,梦茹情绪激动,冲父母大吼,甚至持刀相向。
在很多精神科大夫眼中,上面这些都是轻躁狂/躁狂发作的表现。当然,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精神科大夫也有同样的看法。
只不过,梦茹在国外时,由于环境是相对陌生的,没有亲近的家人或亲密伴侣在身边,所以她内心即使有愤怒,也不太敢表现出来。她那时主要的症状是情绪低沉、严重失眠,还没有变得暴躁易怒,所以国外的大夫诊断为抑郁症。
所以,梦茹看的国外、国内大夫的诊断有所不同,很可能是因为她的症状因环境变化而变化了。
当然,对于她回国后的暴躁易怒,我也不认为这是真正的轻躁狂/躁狂发作。从心理根源上看,这很明显是她从小到大经历过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被大量激活了,她情绪爆发,出现了激越状态。我并不认为她得的是双相障碍。
如果按照主流精神科的诊断标准,我认为更加符合她的诊断是:抑郁症伴激越状态偏执型人格改变(比较敏感多疑)
另外,梦茹还总忍不住咬手指关节,伤痕累累,有的大夫可能会认为这是强迫症
梦茹还怀疑自己有多动症特定阅读障碍(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因为小时候特别调皮好动,学习拼音、生字时感到特别困难,即使即将成年了,做很多事情还是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其实,所谓的“多动症”只是表象,背后是她遭受了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创伤修复师Lucy利用深度催眠进入她的内隐记忆层面后,找到了具体的心理创伤事件,让梦茹意识到自己并非“多动症”,解开了她多年的心结。
而所谓的“特定阅读障碍”,其实是她小时候学习压力非常大,还经常被指责、惩罚,她心里非常烦躁,形成学习方面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逐渐导致了学习障碍。这是后天形成的。
梦茹还有“偷窃成瘾”的表现。她小时候爱拿同学的东西,还多次偷父母的钱。即使长大了,更加能够从道德层面控制自己了,但还是忍不住爱翻看别人的东西,还拿父母的手机私自给自己转账。
难道是她从小物质匮乏,得不到满足?当然不是,她的家境非常优越。
深入到她的内隐记忆层面后,我们发现这跟她小时候有很多心理诉求得不到满足有关。
比如几乎每次她想要什么礼物,父母就要求她写保证书,达到要求才能买。但这些要求对于梦茹来说比较高,父母也不会积极引导,所以她从来都达不到,每次的礼物愿望都落空。
梦茹对父母很失望,也很愤怒,又很想得到那些礼物,所以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偷父母的钱。而因为她每次偷窃成功,买了想要的东西,心理诉求得到满足时,甚至觉得报复了父母时,会产生一种兴奋、开心的感觉。这更让她难以自控。
其实,现实中有“偷窃成瘾”的人,他们往往不是出于物质需求,很多人甚至是富有的。他们也知道偷盗被发现后,不但要承担法律责任,还会“社死”,在熟人面前抬不起头,但他们就是控制不住。
他们跟梦茹一样,往往是经历了相关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心理诉求得不到满足,内心非常压抑;然后又在偷窃行为中感到强烈的满足、兴奋,形成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所以最后发展为偷窃成瘾。
不过,总的来说,梦茹形成的病理性记忆中,主要还是叠加性心理创伤占了绝大部分。所以,如果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她符合病因学诊断——创伤后应激反应失调(PTSRD)
16岁少女在美国被诊断抑郁症,在国内却被诊断双相,她得的到底是什么病? 第1张图片


此图为AI生成
02、父母送孩子出国留学前,要重视这些风险
有的大众认为,如果小孩从小被批评、打骂居多,肯定、表扬太少,那性格应该会变得比较胆小、怯弱、唯唯诺诺,在人际关系中非常自卑。
但梦茹却不是,她出国留学前是学校里的“小霸王”,很容易被激怒,然后跟同学干架,经常脾气一上来就不管不顾地打人、踢人,还会一拳直接打人家脸上,她说,“能动手绝不哔哔!”
其实,从小在家里受到“压迫”的孩子,也有可能会在学校里变得专横霸道,还欺负人。
梦茹遭受了大量来自父母、姑姑和姑父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内心积压了大量的强烈负性情绪,变得非常敏感多疑,别人的一点言行举止都有可能激怒她。
而且,她无法在亲人面前把这些负性情绪释放出来,因为害怕受到更严重的惩罚。所以,她不但容易被同学激怒,还会无意中把同学当成了负性情绪的宣泄对象,成为施害者。
而且,虽然梦茹父母、姑姑和姑父会私下严厉批评她、惩罚她,但其实在外对她比较袒护。
梦茹小学时在姑姑、姑父任职的学校读书,再加上有父母的保护,她在欺负人、闯祸的时候,几乎从不需要承担责任,大人会出面帮她摆平。这导致她更加肆无忌惮,甚至有些飞扬跋扈。
所以,我们不能一味指责校园欺凌中的施害者多么丧失人性、缺乏同理心,我们还要看到他们背后的原生家庭问题,其父母也有不小的责任。
梦茹出国后,没有大人可以袒护她了。而且她当时只有12岁,是宿舍里、学校里最小的留学生。她不但遭受了文化冲突、种族歧视,还被其他同学欺凌。
她跟父母情感疏远,父母一直走不进她的内心,所以她在国外挨了欺负、受了苦,也不愿意告诉父母,而是一味隐忍,最终在国外留学时出现了抑郁症。
所以,希望父母们不要盲目地送孩子出国留学,以为国外环境宽松,一定适合孩子。如果一定想出国,也要先对孩子的精神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降低风险。
而且,梦茹出国时只有12岁,还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三观。出国4年中,她大量接触西方文化和观念,三观受到很大的影响。
比如,美国加拿大的一些地区实施了“娱乐休闲类大麻合法化”,青少年到这些地方留学时,很可能就会认为吸食大麻是个人的自由,反对大麻反倒成了歧视。他们就很可能会通过吸食大麻来释放压力,融入身边的同龄人。梦茹就曾在国外接触过大麻。
还有,西方国家“LGBTQ+运动”如火如荼,青少年在国外留学时受到影响,再加上成长过程中遭受过相应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就有可能会形成非主流的性取向,甚至是性别烦躁、想做变性手术等等。
所以,当孩子年纪尚小,其三观还未真正形成的时候,如果父母要把孩子送到国外去留学,一定要慎之又慎!
那梦茹要是没出国留学,就不会得病了吗?也不见得。
因为她出国前已经遭受了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她父母长期不懂得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即使她留在国内,父母还会继续在无意中对她带来心理伤害,问题还是会越来越严重,最后她极有可能还是会罹患精神心理障碍。
所以,孩子得了精神心理障碍,外界的因素往往不是最主要的,心理根源往往出在父母的不良家庭教育方式上。而反过来说,父母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这是预防精神心理障碍的最佳办法。
03、精神心理障碍患者之间能不能谈恋爱?
梦茹回到国内后,认识了一位也被诊断为双相障碍的男友。她父母得知后非常反对,觉得两个孩子都得病了,不适合在一起,男孩的父母也非常反对。
精神心理障碍患者能不能谈恋爱?尤其是能不能跟病友谈恋爱?这是很多患者父母都很关心的话题,有机会我们会详述。
孩子的情绪本来就不稳定,还要跟另一个同样情绪不稳定的人在一起,父母很怕他们互相伤害,甚至出现意外,酿发悲剧。
但孩子都得病了,内心非常脆弱,如果父母强行反对,可能也会导致患者反应剧烈,加重病情。而且,要是两个人能互相理解和扶持,好像也可能一起走向康复。
梦茹父母也很纠结,他们一开始劝女儿分手,但后来拗不过,只好同意了。结果,梦茹跟男友虽然很爱对方,但也频繁发生剧烈冲突,梦茹遭受了很多叠加性心理创伤,令其病情恶化,还被诊断为双相障碍。
所以,两名精神心理障碍患者谈恋爱的话,确实有不小的风险。
梦茹跟我谈起过她这位前男友小兵,小兵的母亲非常强势,对儿子造成了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小兵非常痛苦。他每次情绪波动时,往往会自己打自己的嘴巴,非常激动。
我认为,小兵罹患的极有可能也不是典型的双相障碍,而是抑郁症伴激越状态。
在他和梦茹都还没有真正走向康复,大量叠加性心理创伤仍得不到修复时,他们互相之间很容易发生矛盾,情绪一点就着,彼此造成伤害,很难拥有一段稳定且长久的恋情。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确实不适合在一起。双方父母可能妥协过,先看他们处得怎么样,发现不对劲,及时“阻止”,他们的出发点也是好的。后来,小兵突然“人间蒸发”,这很可能出于他父母的强烈要求。
当然,也不排除小兵的父母是担心2个孩子都是精神心理障碍患者,认为如果两人以后结婚生子的话,病情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那还不如早点让他们分开。毕竟,很多大夫说,“双相障碍的遗传度高达80%”,听着非常吓人。
其实,我们分析过,双相障碍的遗传并不是大众想的那样,甚至从某个程度上讲,它的所谓遗传因素可以忽略不计。我们以前写过文章,这里就不赘叙了。
当然,也不是说抑郁症、双相障碍的病友之间一定不能谈恋爱,更不是说这部分患者不能谈恋爱,而要看他们是否处于走向康复的阶段。
如果他们的主要叠加性心理创伤得到修复,情绪趋于稳定,变得理性,甚至变得逆商更强、更有智慧的话,他们不但能真正康复,将患病经历转化为人生财富,两人还很可能培养一段深厚感情。
梦茹病情严重时,长期失眠、多梦,醒了之后还是很疲惫。这倒不奇怪,很多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都有这样症状。有的患者还会害怕入睡,因为睡着后噩梦连连,甚至经常是同一个噩梦。
这些失眠症状的背后往往都是叠加性心理创伤的缘故,予以高效化修复后,患者的失眠症状会明显好转或消失。
但梦茹特殊的是,她能控制自己的梦境,在梦里完成现实中实现不了的目标,她一度认为这是自己的特异功能,甚至想梦境里面会不会真的有多重空间?
创伤修复师Lucy利用深度催眠进入她的内隐记忆层面后,发现这并不是特异功能,这还是叠加性心理创伤导致。而更深层次的根源是她在现实中真的太压抑了,操控梦境成了她的一种解压方式、逃避方式。
04、她至少还有3个隐患,希望她和家人提高意识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梦茹的临床深度心理干预其实是没有完成的。
按一开始的心理干预方案,我们要继续修复她主要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引导她提升认知,还会帮助她塑造出高效学习状态,以便顺利复学。我们还会引导她建立起越挫越勇的高逆商,这能够大大降低复发的可能性。
但梦茹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好了,可以正常生活了,最后决定提前中止了临床深度心灵干预。其实我们都知道,这只是一部分原因,除此之外还有另外2个原因。
梦茹很诚实地告诉过我,她很想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不想被改变三观。在实施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时,Lucy为她修复了叠加性心理创伤后,往往还会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她建立更加理性的认知。
但梦茹说这是Lucy想改变她的三观,她有点抵触,可能只能接纳其中的60%。这也是她决定中止心理干预的原因之一。
我跟梦茹解释过,其实每个人三观都不是完全来自于自身的,也不是完全自由、自愿选择的,更不是来自于爹妈的遗传,而是我们在后天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原生家庭、校园、互联网、社会等多因素的影响后,逐渐形成的。
而且,只要不触碰法律和道德伦理,三观并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利弊。
梦茹在成长过程中遭受了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还受过国外文化的影响,有很多扭曲的、不理性的认知,这对她来说是弊大于利的。
临床深度心理干预不是强行给她“植入三观”,而是将她的叠加性心理创伤修复后,引导她提升认知层次,然后通过自己的感悟,重新形成更加有利于她的三观。
还有一个原因是,梦茹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心理舒适区。她家中的房间重新装修了,她布置得非常温馨,她在里面觉得非常非常放松,很有归属感。
而且,梦茹从小待在家的时间就不多,她想多待在家里,待在自己的小空间里,弥补过去的缺失。这也完全可以理解。
所以,我们最后也充分尊重了她的决定,同意中止临床深度心理干预。
后来我们得知,梦茹暂时不想继续深造学业,而是选择了先工作。她吃住还是在家里,父母愿意给她提供基本的食宿,但不再给她零花钱。
梦茹能够接受父母的这个决定,她自己挣钱给自己花,生活整体恢复了正常,人际关系也维护得不错,跟父母的相处也融洽了很多。
但是,梦茹的康复道路上还存在不少隐患,希望她和父母能够提高觉察意识。
第一,梦茹的前男友对她造成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还未得到根本修复,当这些心理创伤被大量激活时,她很可能会出现剧烈的情绪波动。
尤其是如果她后续再谈恋爱,但对方不懂得包容她、体谅她的话,她有可能会情绪激动,然后二人争吵,导致她遭受新的心理伤害。
如果她被甩了,也很有可能会激活她前男友“人间蒸发”带来的巨大心理创伤,导致她情绪失控,出现病情的急性发作。
第二,梦茹有“恋爱脑”的问题,在感情中仍有不理性的表现。
梦茹与前男友在一起时,两个人相爱相杀,但她坚决不分手。她失恋后,在网上认识一个男孩小辛,小辛经常陪她聊天,但后来偷偷窥探她的隐私,甚至PUA她,她明知如此,也不愿意彻底跟小辛断绝联系。
从这些表现来看,梦茹很明显有“恋爱脑”的问题,只要对方曾经对她好,她就离不开对方。
这背后的深层次根源与她与父亲的不良亲子关系有关。小时候,梦茹曾遭受了很多来自父亲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虽然有一些已经在临床深度心理干预中得到修复了,两人的亲子关系有所好转,但可能还有很多仍未有机会处理。
第三,梦茹从小很少与父母相处,不是被父母送去亲戚家寄养,就是送到姑姑、姑父家学习到很晚才回家,12岁还出国了,在国外呆了4、5年,回到父母身边时,都接近成年了。
所以,虽然梦茹觉得自己不自卑,长得又漂亮,家境又好,还出过国,但她内心其实有缺乏安全感的一面,甚至出现“被抛弃”的感觉。如果这种心理得不到明显缓解,很容易发展至边缘型人格障碍。
所以,希望梦茹的父母能对上面3点提高意识,继续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尽力避免女儿在恋情中遭受伤害。父亲还要努力地改善父女间的亲子关系,提高梦茹的安全感,要注意别再让她内心出现强烈的“被抛弃感”。
希望梦茹也要加强自我觉察的意识和能力,知道自己还有哪些不足,及时调节好情绪,尽量避免作出不理性的决定。
当然,上述隐患并非一定会发生。随着梦茹步入社会,人生阅历不断丰富后,她的心理年龄也能够不断成长,甚至内心变得越来越强大。
虽然我们觉得对她的临床深度心理干预还没完成,但对比起她第一次求诊时,她已经理性、成长了很多了。随着她的自我成长、内心沉淀,她或许也能修复上面所说的隐患,实现真正的康复。
可要是梦茹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遇到重大困难或挫折,大量叠加性心理创伤被激活,她又出现严重精神心理症状的话,也可以选择重新回来接受临床深度心理干预。
无论如何,希望梦茹能奔向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打拐志愿者“上官正义”遭代孕家长指责:孩子因你举报代孕被吊销户口
下一篇:毁三观!3娃非亲生案开庭,新证据曝光,女方还有第4个孩子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6 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