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农业] 宣讲家评论: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和改革

[复制链接]
90405 0
好汉别饶我 发表于 2024-2-1 19:33:00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分析了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了2024年“三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改革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为农业现代化增动力、添活力。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围绕农业现代化的动力源泉,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和农业改革牵引作用,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为农业现代化增动力、添活力。
一、科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变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就新时代农业科技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农业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是引领农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变量。深刻理解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国的内涵,从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强国、农业强国与现代化强国、农业强国与民族复兴关系发展的总体态势中准确把握,遵循农业科技规律,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抢占世界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牢牢掌握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主动权。
我国基本国情农情决定了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一是人多耕地少。目前全国耕地面积达到19.14亿亩,排在世界第三位。但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我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育世界近20%的人口。由此可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人均耕地资源匮乏,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薄弱。二是耕地质量总体水平不高。我国土地条件有限,耕地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中低产田占到七成,全国现有耕地质量的平均等级为4.76,基础地力较差,生产障碍因素突出,一些地方水土流失、土壤退化问题依然严峻。三是大国小农。农业资源禀赋和人地关系格局决定了我国农业的主流将长期是小规模经营。第三次农业普查显示,我国小农户数量占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90%,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因此,人多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水平不高,耕地地力弱、碎片化,难以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的掣肘因素。故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关键在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已经进入世界前列,农业科技基本态势由跟跑为主转变为少量领跑、多数并跑与跟跑并行,农业科技已成为引领农业现代化的强劲引擎。但是,与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国的要求相比,与农业科技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科技的原始创新能力仍存在不小差距,农业科技短板与弱项依然突出。因此,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必须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用高水平的农业科技、现代化的物质装备破解资源禀赋约束,加快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驱动农业走上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支撑的内涵式发展之路,持续塑造农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让现代农业变得更加有竞争力。
宣讲家评论: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和改革 第1张图片
2023年11月2日在世界农业科技博览会现场拍摄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植物工厂。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二、改革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活力之源和不竭动力
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我国农业生产持续增长,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践证明,改革是推动农业农村事业发展的重要法宝,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活力之源和不竭动力。
从世界大局看,经济全球化呈现退潮趋势,加速了全球产业本地中心化,产业竞争不断加剧,中国农业科技创新面临西方发达国家技术封锁,农业发展的外部空间面临压缩挑战。农业第三轮全球化发展即农业价值链的全球化已经悄然而至,但我国占据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位置较少,尚未赶上欧美已有发展水平,亟需加快产业技术革命,提高产业竞争力,拓展中国农业生存空间。从国内大局看,改革进入深水区,我国农业发展要解决优产、优质和价值链竞争力等从有到强的问题,农产品供给能力难以满足不断扩大的多样性需求,农业设施水平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农业资源紧缺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城乡发展不协调成为制约共同富裕的瓶颈,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和代际转换问题突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专业化和产业化水平较低。要正确应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 ,准确把握农业现代化发展新方向,深化农业改革,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扩大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新时代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定位更高。主要表现在:农业产业发展要有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以适应全球农业竞争的需要;农业现代化要有多元化的食物供给体系,提供更多样、更优质、更安全的农副产品,保障居民更高的生活水平;农业现代化要强化农业的功能定位,着眼于从产品性农业转向功能性农业,提供更多的功能服务,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农业现代化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换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适应新时代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定位,要进一步深化农业改革,完善农业农村相关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农业发展内生动力。
宣讲家评论: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和改革 第2张图片
2023年9月19日在农高会上展出的智慧农业沙盘。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三、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强化科技与改革双轮驱动,全面激活农业生产要素,真正为农业现代化增动力、添活力,促进农业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翅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与科技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要“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要集中力量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要以战略眼光和全球视野,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大评价激励政策、金融政策等政策供给力度,推进科技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要依托高水平农业科研院校,培育壮大一批农业领军企业,加强农业科研机构和创新团队建设;加强农业领域的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农业科技园区等平台载体建设。二要加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要聚焦农业产业瓶颈制约,建立集中攻关、联合作战机制,加快破解产业科技难题,将农业科技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握在手中。要突出应用导向,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快推动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解决农业科技研发与应用脱节、科技转化率较低问题,持续深化数字、生态和生物技术的创新及运用,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以推进种业振兴行动为农业现代化植入“芯片”。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源安全关乎国家安全,种业位居农业产业链顶端,是农业生产的起点和农业现代化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强化科技支撑引领农业现代化,坚持补短板固底板,加大育种研发投入,大力推进育种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专业化、商业化种业创新体系,实施农业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种源,从源头上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筑牢农业现代化之“种业芯片”,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开展种业联合攻关,培育一批种业领军企业。
以抓住主线深化农村改革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动能。强化科技与改革双轮驱动,更好回答“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如何让农民增产增收”等一系列问题,根本还是要靠深化改革,向改革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因此,深化农村改革必须继续把住这条主线,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要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完善盘活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改革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制度,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收益,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坚守底线,确保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更好地激活农村“沉睡”资产,解决农业农村资源碎片化问题,改善要素禀赋条件,开展适度规模经营,释放要素改革活力,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科技和改革,对建设农业强国来讲,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面向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踔厉奋发、铆足干劲抓好科技赋能和政策改革,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田玉敏 天津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上一篇:如何打开农业新空间?河南政协委员建议持续推进科技进步
下一篇:梓潼:种植丹参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4-30 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