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教育] 2024返乡观察丨放弃月薪7千的工作,“农二代”打工人执着考事业编

[复制链接]
85437 0
年轻的妈妈 发表于 2023-10-7 18:03:24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4返乡观察丨放弃月薪7千的工作,“农二代”打工人执着考事业编 第1张图片


近几年返乡发现一个出乎意料的现象:村里和我同龄的大专生纷纷选择考公考编。以笔者了解的情况,村里考编的人有3位:小豪、小鹏和小露,这是村里没有出现过的情况。在农村地区,能够出人头地的机会特别少,要不参军,要不考学。一旦没有考上大学,基本就剩下进厂打工一条路了。因此,在以往认知中,考编的主流是大学生,大专生只能在市场上从事就业。事实上,笔者的这一刻板印象并非毫无根据。与笔者同龄的本村人大都为大专毕业,高考之后他们走上了相似的人生轨迹:省内就读大专,毕业就到工厂打工上班,例如分造纸厂、水电厂、机械厂、建筑工地等地,从事高强度且相对简单的体力劳动。在社会的评价体系中,他们与他们的父代无本质差别,是“农二代”打工人。从同辈的第一个大专生起,他们几乎都延续了这种就业模式,但是近几年来,同辈的大专生越来越想突破这种模式,集体向体制看齐。为此,他们积极备考,将其视为改变命运的重要事件,这一变化折射出当代青年普遍的心态变化。为了更好说明,下面笔者以情况比较典型的小鹏为例。
一、源起:不想做牛马,想要自己的生活
小鹏是99年出生的,从小成绩处于中下游,高考之后去了省会的一个不知名的大专学习机械类专业。2021年大专毕业之后,小鹏并没有掌握相关的技术并且在疫情的冲击之下也没有在省会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小鹏在家人的劝说返回家乡,进入本地的一家电厂工作。在电厂,小鹏主要从事一线的生产工作,工资6-7千。这样的工资水平在笔者所在的十八线小城市中是相对不错的。但是他却坚决要考月薪只有两三千的事业编。我十分不解,于是询问了小鹏。没想到小鹏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追求异常的“清醒”。小鹏主要列举了以下几条理由:
第一,电厂工作是“当牛做马”,没有自己的生活。小鹏表示电厂工资还不错,但是一天工作12小时,一个月只能休息2-3天,还要倒班。这也意味着没有自己的生活。小鹏所谓的生活他特别提到周末不能在城里找同学玩,不能逛商场、看电影。小鹏性格活络,在本地有一个同学圈子,平常一起约着看电影、上街,而枯燥、紧张的工作环境影响了这一圈子的互动频率,让小鹏过的十分压抑。
第二,公务员工资高,福利待遇好,社会地位高,好找老婆。小鹏认为体制内是朝九晚五的,福利待遇好,社会地位高,好找老婆,这点对于单身的他比较关键,而且可以认识更多人脉,有发展前景,即使升不上去也可以躺平。从这个意义说,考上体制内的工作对于一个大专生来说无异于是“逆天改命”,是实现阶级跨越的重要一步。
第三,榜样的示范作用。小鹏有一个考上教师编制的姐姐,姐姐是省内某师专毕业,靠自己的努力考上编制。这种示范作用也激励着他考编。
基于以上理由,虽然明知道本省基层的事业编可能只有2-3千元的月薪,但是小鹏毅然选择考编制。小豪的情况也类似,小豪从某医科大专毕业之后,一直在村医务室实习,每天端茶倒水,看不到前途,也选择考编。
二、初次备考:重拾书本才发现自己基础太差
小鹏考的编制是省内的“三支一扶” (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岗位,按照相关的规定相关的岗位主要安排到乡镇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工作期为两年,两年之后通过考核即可获得事业编制。近些年来,由于国家资源向基层倾斜,“三支一扶”的岗位数量有所增长,再加上报考条件为大专以上学历,这种低门槛使得“三支一扶”岗位成为不少大专生竞相追逐的“香饽饽”。
“三支一扶”的考试一般在每年的6月份,2022年初,对工作厌倦了的小鹏开始准备考试。因为门槛低,相应的报录比也比较高,第一次考试的小鹏并没有信心。于是他选择报考省内某边缘地市的岗位以增加上岸的几率。这次备考,小鹏高估了自己的意志力。他计划利用工作空闲时间备考以免考不上而工作落空。结果备考中,小鹏发现上班真的太累了,一下班只想睡觉。一边是时间不足,另一边是学习能力的差距。小鹏说:“重新拿起课本,开始认真学习才发现自己的基础太差了。考试内容明明很多是高中学过的,对你们来说是常识,但是我却压根不知道,要花特别多的时间去补常识。”
在压力下,小鹏一直犹豫是否要辞职备考。但是他到最后也没有下决心,于是时间很快到了考试的日期。小鹏自认为准备不充分,也就十分紧张。他表示:“这次考试比高考还紧张。说实话高考不紧张,因为没好好学,知道自己肯定考不上,心态反而轻松了。人生中第一次这么紧张,因为我觉得这可能是改变我命运的唯一机会。”不过,这么一次重要的机会小鹏并没有抓住。由于第一年准备不充分,他不出意料地落选了。
三、再次备考:家庭压力与能力恐慌
吸取第一次的教训,小鹏选择辞职在家全身心备考2023年的考试。同时,为了提升考试能力,小鹏在家人的支持下花2万元报考了一个培训班。培训班主要负责考试技巧的讲解,承诺考不上返还大部分培训费。有了这些外部条件,小鹏奋力备考2023年,他评价一年的努力说:“上学以来从来没有这么认真学习过。”但是,多年未曾努力学习的小鹏在这次报考中遭遇了各种困难。
首先,家中缺乏必要的学习条件。小鹏在家复习,虽然时间宽裕,但是总也免受不了细小琐碎的家庭事务的打扰。小鹏感叹还是学校的学习氛围好,他也曾多次跑到市里的图书馆自习。但是家里离图书馆有一段不近的距离,一来一回花费大量的时间。
其次,家庭的压力。小鹏的父母一开始是支持他的,但由于小鹏是辞职备考且周期较长,这就意味着家里要承担他将近一年的开销。小鹏父母的观念比较传统,认为“儿子工作了,就应该自己养活自己”。再加上长期在家想要父母照顾日常生活,难免积累一些矛盾。这种来自家庭的压力让小鹏左右为难。他也承认父母的说法,感觉都这么大了在家白吃白喝压力特别大。一旦考不上,这些努力将白费。这也构成他第二年备考最大的心理负担。
最大的困难还是来自自身的学习能力。小鹏这次备考是单打独斗,自身又缺乏学习方法,专注力不集中、学习的进度十分缓慢。小鹏备考时找不到可以交流的伙伴,同村的小露是她的堂姐,本来是一个不错的学习“搭子”。但是小露担心小鹏与她竞争,选择不一起复习。于是小鹏只能单独学习。而对于一位基础较差、意志力不够坚定的人来说,缺乏监督和交流的单独学习过程是极其痛苦和枯燥的。小鹏在学习时完全找不到方法,玩一会也忍不住玩手机。好不容易一个星期有几节培训课,小鹏到那里一看,老师在上面讲,下面全是玩手机、睡觉的,“和上高中是一样的情况”。小鹏倒是为了不浪费时间和金钱,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但是无奈自己的基础太差,学习的比较慢,在学习的后期渐生懈怠。小鹏心里很着急,但是找不到任何办法改善。
在长期的焦虑情绪中,小鹏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次考试。遗憾的是,这次虽然准备比上次充分许多,但是仍与录取线有一定的距离。今年返乡时,小鹏已经返回电厂上班,他仍有不甘,但是不得不接受连续两年落选的局面,选择暂时工作等待机会。
四、农村大专生的逆袭之战:希望与困难
村里的“考编热”可以看成是大专生的逆袭之战。在当下的竞争压力下,考编上岸的固然只是少数人,大部分大专生还是会像小鹏那样进厂打工,成为一名“农二代”(如果可以这也定义的话),回归“常态化”的人生轨迹。但是,这种考编风气的蔓延也折射出“农二代”在择业观和心态上的变化。
第一,“农二代”对自身的生活处境有着清醒的意识。在与小鹏、小豪等人的交流中,他们反复提到当下十分“内卷”,自己的学历只能是“牛马”,只能通过考编实现“阶级跃升”。小鹏等人在社交媒体上习得了当代年轻人共享的流行文化,并通过一定的工作经历对自身的所处的社会地位与痛苦产生了清醒的认识。这也激发着他们迫切改变自身的处境。
第二,“农二代”更愿意接受白领化的工作,摆脱简单机械的体力劳动。相比于他们的父辈,当代的农村年轻人拥有更高的学历,他们在城市中接受了新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愿意像父母一样,从事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他们不光想要经济收入,也追求生活品质,甚至宁要“高品质的生活”,不要“高薪的工作”。这一点变化在小鹏的父辈一代是无法想象的。小鹏的父亲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勤快。他是一个普通农民,除了工厂的正式工作,他还从事多份兼职,一天忙到晚,有时候月收入达到1万以上。这种艰苦而无任何享乐的生活是小鹏无法接受的。从这个角度上,体面、光鲜的体制工作几乎成为了他们满足生活追求的唯一选择。
第三,“农二代”的逆袭之路面临社会、家庭和自身能力等多种结构性限制。首先,在当下社会,大专学历并不能支持他们获得高薪技术岗位或者白领工作,绝大多数人还是要进入工厂,成为一名“打工人”。再加上体制工作“僧多粥少”,这些都意味着只有少数人能够“逆袭”成功。其次,由于家庭观念和自身能力的限制,在社会评价体系中处于“落后”状态的农村大专生,想要突破原生家庭、自身长期不良的学习习惯,实现底层逆袭是十分困难的。这种“逆袭”过程中的挣扎、迷茫、痛苦将淹没大部分人。


上一篇:能进入母乳里的药很少,那为什么哺乳期用药还那么多禁忌?
下一篇:寒假作业不得与新学期注册捆绑,理当成为家校共识 | 新京报快评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18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