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教育] 一位大学老师的观察:当代青年有哪些特征?

[复制链接]
53363 0
半命题 发表于 2024-4-4 15:00:46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为一名长期与大学生打交道的社会学系教师,我对当代青年群体的特征相对敏感,最近一次课堂互动的话题是“当代青年有哪些特征/特质”,同学们各抒己见。
当代青年与他们的父辈

既然观察对象是“当代青年”,自然需要将他们目前所处的时代与过往的旧时代进行历时性比对,他们的父辈,比如1970年代末出生的人,或稍早一些的人,尤其是在农村出生长大的人,物质匮乏是最为显著的特征,这意味着,尤其之于广大农村人而言,好好读书,勤奋苦学,才能“跳出农门”,才能改变人生命运。否则,不勤奋,不努力,不拼搏,不肯吃苦,不愿意受累,很有可能面临吃不饱、穿不暖的悲惨境地。
而当下的年轻人,经过四十余年改革开放的洗礼,绝大部分家庭的生计与生存问题都解决了,现在的年轻人,无论城市长大的,还是农村长大的,整体上都不存在吃不饱或穿不暖的担心或忧虑。换言之,迄今为止,我没有怎么吃苦,我没有怎么受累,但我目前的日子也还算不错,至少差强人意,虽然我没有觉得有多好,但至少我也没有觉得有多差,“目前的状态还行,我完全可以接受”,是不少年轻人的真实想法。这种新思想影响与熏陶下,相当部分比例的学生会选择躺平、摸鱼,“过得去就行”,是不少人的人生哲学。我不想那么累,我不要那么奋斗,我不要吃那么多苦难,是不少人的真实写照。
这种躺平哲学、摸鱼哲学会衍生出一种统一性或全域性的批判性认知与实践。22岁了,该结婚了?不结。27岁了,可以考虑生孩子了?不生。到了什么年纪了,该做什么事了,我不做。要过年了,我必须回家看父母?我不回。清明节就要到了,父亲电话我希望我回家祭祖,我不回。换言之,过去捆绑在年轻人身上的各种约定俗成的,或公认的理论或规矩,现在都悄然释放了,至少松动了很多。
这亦可能引致年轻人出现一种“意义贫困”的“症状”。意思是,过去,奋斗,赚钱,结婚,生子等是人生价值与意义的重要内容,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标尺,每个人对所谓的目标、任务(含阶段性任务)都心知肚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现在,上述诸伦理、规矩、法则、一定要完成的事,都不再起作用,都不再重要,至少不那么重要。于年轻人而言,他们经常感觉自己陷入一种漠然的空洞感与迷茫感,也即我不知道什么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我找不到活着的意义与价值,空虚(nihilism)、寂寥(meaninglessness)成为不少人的真实体验。
做自己抑或不上进?

物质匮乏的结构性困境解除后带来一种正面与积极的可能性在于,我可以不再担心个人的物质生活,个人当然有时间和有精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活出自己来,而不是活成父母想要的样子,家族期待我成为的样子,社会希望我达到的样子。
某种意义上,“做自己”,并不止于一种口号,而是新时期广大青年的日常认知与活生生的日常实践。我可以做一些我内心感觉有意义的事,我的人生我自己做主,我不要被pua,不要被定义,被绑架,被限制,被捆绑,我想去做一些我想做的事,我敢于去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我敢于去挣脱世俗或家人或亲人给我框定规划与设计好的人生,我人生的自由度更大了,我活得更松弛了,我不仅可以不做我不想做的事,我还能做过去所谓不能做的事,或做所谓不宜做的事。比如,部分年轻人热衷于cosplay,或动漫IP,将节省下来的钱用于购买一些奇装异服,虽然使用价值不大,穿的时候也不多(限于圣诞节等节日),价格或许还不菲,但于他们而言,就是觉得“很可爱,很治愈”。
整体而论,年轻人不再那么上进,那么勤奋,那么拼搏了,低欲望是很多人的表现,我不要像父辈那么做挑灯夜战的“小镇青年”,我只想做随遇而安的“小挣青年”,方方面面过得去就行,我不奢求大富大贵,如果达致大富大贵需要付出很多心力、很多心血,我宁愿不要。
我不做全部意义上的躺平或摸鱼,那是0度青年,我也不做一天到晚的各种卷,卷学习,卷考研,卷考公,卷塑身,卷颜值,那是90度青年,我宁愿做45度青年,也即我不完全躺平,但也不会完全卷,而是采取中庸之道,做各方面相对适中与相对平衡的自己。
低欲望必须在消费领域有明显体现,现在的年轻人普遍不喜欢逛街,也不喜欢买买买。过去,某个女同学买了名牌包包,别人会投来羡慕与嫉妒的目光,现在,人家不再羡慕、嫉妒,人家反而会羡慕或嫉妒那些会买东西的人,会精打细算的人,打个比方,大部分人十块钱只能买五件商品,你花同样的钱却能买十件同样的商品,这时候,你很可能会成为大家纷纷羡慕与嫉妒的对象。过去,你有钱,你能花钱,成为崇拜对象,现在,你能省钱,你会省钱,成为崇拜对象。
原子化

此外,年轻人身上的个体化、原子化、碎片化的程度异常明显,相互间的边界感整体上在强化,不少男生被称为“普信男”,或担心自己被称为“普信男”,自由恋爱的意愿大大降低,强关系在整体削弱,弱关系在整体加强,“搭子”文化在广泛蔓延,饭搭子,自习搭子,旅游搭子,徒步搭子,购物搭子等等。对弱关系的追逐,表明年轻人在某种程度上抗拒强关系对其的束缚与绑架,我们恋爱了,我就得忠于你,忠诚于你,各种讨好你,服务你,我虽然尝到了恋爱的感觉,但我的自由没有了,或减少了,我不自在了,抱歉,我太累了,我宁愿不要恋爱。以至于,很多大学生尤其女大学生们明确表示,“我不结婚”“我不会生小孩”“我这辈子结婚,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事”。
与上一代人相比,现在的年轻人普遍比较安静,普遍有点少年老成的感觉,当下的年轻人喜欢逛寺庙,喜欢逛博物馆,喜欢逛公园,喜欢city walk,喜欢养,喜欢遛纸狗,喜欢在操场上打滚,喜欢学动物爬行,而不是像他们的父辈一样去唱歌、跳舞,做闹哄哄或彰显其活力的诸种事,整体而言,当代年轻人喜欢安静,而不是喧闹,作为过去附着于年轻人身上的刻板印象——活力四射、奔放、开朗等,明显少了很多。很多人尤其女生会凝视一只,或一只狗,会驻足很久很久,她们喜欢这些小动物,这不止是表达她们对动物的友好,彰显其是动物友好主义者,她们的内心觉得与动物相处,哪怕是眼神交流,她们也会顿感轻松。换言之,与男人打交道,尤其与男朋友打交道,她们会觉得累。同样,她们会远眺,很久很久,她们会蹲下来欣赏一片落叶,很久很久,或欣赏一朵小花,很久很久,她们觉得这就是身边不经意的所谓“小幸福”。
在年轻人身边,最近流行一首歌,叫“小美满”。无论对于疯狂卷的同学,还是45度青年,这种对日常生活诸多小细节的关注,对“附近”与身边事物的关注,明显给他们带来某种可见与可感的小满足,哪怕是瞬时性的满足,于他们而言都很“治愈”。而这些身边或“附近”,经常是他们的上一代所忽略的,或觉得习以为常的,或不值一提的,或无足挂齿的。
部分年轻人热衷于“发疯文学”,一些人运用其中的语气、语调去回应一些他们不想或不愿意回答的问题,呈现“已读乱回”的特征,比如春节回家,面对亲戚的各种问题,他们会这样子对话,“准备什么时候结婚?——听你的”“什么时候要孩子?——晚上吧,中午也行”“学习成绩咋样?——学无止境”“有对象吗?——有一些”。这样的回复,既能与亲戚或家人之间划定边界,又能做到不得罪人。
总之,当下的年轻人活得更自在,更松弛,非常看重或在乎自己的兴趣或爱好,对传统社会伦理、道德、规矩、规则等不再是言听计从,更不会逆来顺受,敢于说“不”,勇于说“不”,部分人选择不谈恋爱,不结婚,不生孩子,与家人亲戚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断亲”,喜欢或相对喜欢“搭子”文化,对强关系则相对排斥,即使毕业了,也不太想立马就业,他们会选择gap year进行调整与调适,有的人干脆做起了“全职儿女”,他们喜欢逛寺庙、逛公园、逛博物馆,而不是逛商场沉迷于买买买,他们不会选择大手大脚花钱,而是琢磨着如何精打细算地省钱,然后用这些钱去兑现自己内心的喜好之物或之事,譬如看一场演唱会,进行一次说走就走的远行。
年轻人变了,变得与上一代很不一样了,这必须是客观事实。这种变化是好是坏抑或有好有坏,大家见仁见智。
•(作者系广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姚华松
责编 陈斌


上一篇:怕被中介骗走百万,北京妈妈花12年把自己“熬”成专职留学顾问
下一篇:家长罢课拒纳“问题学生”:为何开除与送专门学校不是选项?丨快评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4-30 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