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教育] “虐猫考生”被刷是小题大做吗

[复制链接]
70230 20
泛舟 发表于 2024-4-14 08:48:20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近日,“虐考生”考研两度被刷一事,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虽然校方并没有公开说拒绝录取是因为“虐猫”,但很多网友认为,“虐猫”正是他最终被刷的根本原因所在。
即便此事已告一段落,但由此引发的讨论却还在继续:两度被刷,到底是否小题大做?这一事件,给我们上了怎么样的一堂课?

对于“虐猫考生”是否应该被刷,“是”与“否”两种观点的背后都有其各自考虑:
一种认为,学校本来就是培养人、塑造人的地方,“虐猫考生”并没有触犯法律,学校没有理由将他拒之门外;另一种则认为,研究生招考是双向选择,学校不能阻止考生报考,但有选择是否录取考生的权利,思想道德正是评价、筛选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目前的法律规则中,对于“虐猫”行为可能还没有有效的制裁措施,这是否意味着,“虐猫考生”的行为没有错,也不该被谴责?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人是社会性动物,言谈举止都附有社会的印记,所作所为也都会产生社会影响。社会要正常运转,就必须建立起一套规则和秩序,包括刚性的法律和柔性的道德。
法律只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只对严重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制裁。而道德的范畴大于法律,因此,不犯法的失德行为不代表就没有错,更不代表无需付出任何代价。
“虐猫”无疑就是一种失德行为,“虐猫考生”应当为此负责。即便他真的因为这个原因被刷,也绝不是小题大做。学生的思想道德既是“第一课”,也是“第一关”,学校没有“网开一面”的义务。
“虐猫考生”被刷是小题大做吗 第1张图片


相关漫画 图源:视觉中国

像“虐猫考生”被刷这样的事件或许是极端个例,但也着实给我们上了重要一课。笔者还是想从网络上关于“虐猫考生”事件的一些言论着手来进行探讨。
比如,“分数”与“品德”。有人认为,从学业成绩上看,“虐猫考生”应该是十分优秀的,对这样的年轻人应该宽大为怀。可正如古人所说,“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良好的品德品行是人立身于社会的“基本盘”。“虐猫考生”被刷,本质上就是破除“唯分数论”。这件事也再次提醒我们,思想道德不是可有可无的。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卷绩点、卷项目、卷实习、卷学分都无可厚非,但如果“一叶障目”,把思想道德这个“1”丢在了一边,哪怕智商再过人、成绩再优异、能力再突出,终究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比如,“私德”与“公德”。有人说,“虐猫”属于个人私德问题,当事人不至于受到这样的惩罚。但实际上,私德与公德密不可分,前者是后者的起点,也是基石。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性中包含着共同的德性。共情与仁爱向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都是对人性的洞察和期许,但这些绝不仅局限于个体性,都应该置于社会的大框架之下来讨论。
一个人如何对待生命,足以反映出很多东西,包括他有没有同理心,等等。这是最基本的品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一个人怎样看待世界、怎样与世界相处,乃至这个世界将变成什么样。人的一生很漫长,如何守住赤子之心、如何拥抱外部世界,是青少年毕生的课题。
比如,“惩罚”与“宽容”。“虐猫考生”落榜后,也有人呼吁,要本着“治病救人”的宗旨给予其一定的宽容。需要明确的是,“法外之地”并不能任人驰骋,道德就是深藏于人们内心的法律,也应当成为某些行为的“禁区”。那些把规则当作纸老虎、把学校当作避风港,从而肆无忌惮在违法边缘疯狂试探的人,就有理由受到现实的“拷打”。
但事实上,大部分人所希望的,是通过一定的惩戒给予其以教训和警醒,并不是“一棍子打死”。对当事人来说,尤其要明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道理,虚心接受舆论的批评,诚恳地反思悔改。如果往后他能够建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和责任感,社会依然会重新接纳他,他的人生之路并不会因此被“堵死”。
“虐猫考生”被刷是小题大做吗 第2张图片


大学校园 图源:视觉中国

近几年,校园里时不时出现一些“越轨”行为,比如学术不端、偷拍造谣、校园欺凌等事件,令人感到不解、诧异和愤怒。现阶段,全社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但综合近期发生的一些事件看,这仍是一项任重道远的课题。其中还有哪几大突出难题有待破解?又该怎么去破解?
警示惩戒如何避免“蜻蜓点水”?青少年价值观形成时期,需要通过正反两方面来型塑内心的道德边界,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而在当前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奖励和表扬比较到位,惩戒和警示教育则有些缺失。事实上,惩戒不可少,且要有一定的原则与刚性,不能“蜻蜓点水”。像“虐猫”这样违反道德伦理的行为,施以一定的惩戒不无道理。
不过,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掌握好尺度,口头上的批评教育也好,相对严厉的惩戒也好,都应该合情合理、站得住脚;另一方面,应当明白,不能为了惩罚而惩罚,惩罚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让当事人意识到问题所在,并能够对自己的不良行为负责,起到及时纠偏、正向引导的作用。
家校配合如何避免“两头落空”?家庭和学校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两大主体。然而很多时候,家校都认为对方的德育责任更大。那些违背公序良俗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青少年,长期处于失管失教境地,游走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不管”地带,等到恶性事件发生后,才开始由社会来扮演“管教者”角色。
为此,要谨防家庭和学校在德育上相互推诿,学校不能片面追求应试和升学率,家长也不应老是习惯于把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教育往后“放一放”,该重视要重视,该学习要学习,在心灵成长、道德教育这件事上,“放养式”的招数未必适用。
德育理念如何避免“刻舟求剑”?现在,青少年所处的环境、接触的信息、面对的诱惑都与以往大不相同,思想道德教育的对象和语境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在德育理念和方式上不能“刻舟求剑”,要与时俱进。
比如,以往思想道德教育中较少涉及生命与死亡等话题,近年来接连曝出的高校学生“虐猫”等事件,引发大众对青少年生命教育的思考和探讨。敬畏生命,爱惜生命,这是每个人一生的大课。青少年的一些有异于以往的反伦理行为从何而来?为何当下少部分人会以此为乐?需要以此类事件为鉴,更新我们的理念,采取一些符合现代语境的、行之有效的对策。
此外,群体间的差异是巨大的。像留守儿童、困难家庭的孩子,心理需求各不相同。对于这些青少年的德育问题,要因人而异,切忌简单化。


上一篇:孩子理发138元,妈妈嫌太贵未付款就离去,是正确的维权姿势吗
下一篇:强传染,无疫苗!这种传染病又出现,11岁以下的孩子快防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十六颜 发表于 2024-4-14 09:15:07 | 只看该作者
 
只有德才兼备才是国家社会需要的人才,这种伤风败俗没有人性的人,正是拨乱反正,让社会风清气正的反面教材,只有惩治到位,才能让潜在的效仿者悬崖勒马,走上正途,怎么重视都不过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龍爷 发表于 2024-4-14 09:16:33 | 只看该作者
 
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希特勒爱宠物,还是素食主义者,那么他是好人吗?下令对犹太人种族灭绝,杀害超过600万犹太人。现在太多精致利己主义者,爱宠物胜过爱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小醉 发表于 2024-4-14 09:30:44 | 只看该作者
 
可以虐狗,不要虐猫!猫咪是温柔性动物,而狗子却是进功性危险伤害性动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错可以原谅,恶行必须惩罚! 作恶必须付出代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米线 发表于 2024-4-14 10:11:14 | 只看该作者
 
人的本能本性是看到弱小的动物会不由升起一种保护、喜愛、憐惜的感覺,但是這个學生却將虐待这么毫无自保能力的小动物为乐并极其享受这个过程就太可怕了。对于小动物,你可以不爱但是却不能毫无人性的伤害。这个行为代表着这个人极其自卑懦弱,以大欺小、甚至凶狠殘暴、心理极度扭曲阴暗,用殘忍手段发泄他变态的欲望。試想將來誰家敢把自家的姑娘嫁給他?往轻里说会家暴虐待,往重里说將來成个连环杀人犯都不好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曲世杰 发表于 2024-4-14 11:30:12 | 只看该作者
 
请问广大爱狗猫人士,如果这位学生虐待的是非洲斑鬣狗,或者黑曼巴毒蛇,又或者是一只老鼠,你们会不会和对待猫狗一样为老鼠蛇鬣狗发声呢?请说实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碧海云霄 发表于 2024-4-14 11:34:31 | 只看该作者
 
就是小题大做,对于年轻人所犯错误,应该本作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不能一棍子打死。现在不是教育拉他们一把,而是把他们不加改造的推向社会,是教育机构不负责任的表现,不知道我们高校宗旨是什么?国家投入那么多经费,学生家长花那么多金钱和心血,好不容易把孩子交到高等学府学校,结果却是这样,不知道家长有多伤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游神安思 发表于 2024-4-14 11:36:00 | 只看该作者
 
农民打药治虫算不算残害生命?今日敢药死虫子,明日敢用毒药杀人。这样的说教合乎道理吗?我不反对珍爱生命的说法,但要有一定的度。曾几何时有人以环保为由禁止贴春联,掀翻小学生在商铺门前的作业凳,更有甚者农民用联合收割机收麦子也要配上喷雾机,更甚者几十亩麦田不让机收强制人力收割。我们的权力有多大?民主,民生,民权或许已经过时了,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成了国人命根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蓝眼睛的猫 发表于 2024-4-14 11:48:04 | 只看该作者
 
第一,虐猫者应该是心智有问题,而不仅仅是失德。试想一个从其它生物的痛苦与死亡中得到快感的人,非正常心理诉求是本因吧,其次才是后果延伸的社会性危害和品德失范吧。其次,网络公审和舆情定罪的结果就是“社死”而不可能给其有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的机会吧。更何况,无论心智还是道德层面的改正本就很难直接判定,其表现出来的行为也仅仅是参考和论据(成不成立尚两说)所以,这个后果大概率会伴随和影响其今后的人生。第三,解决问题还是要找到根源,家庭、学校的教育管理影响也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心理方面出现问题,尽管是个例,也需要更多的社会介入。任何疾病和危害事件都是早发现,早干预更容易避免至少减轻恶劣的结果。仍以此案为例,此学生虐猫之类的行为如果早被家庭发现,被网络曝光东南大学早干预,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员早介入,可能都不至于发展到社会管理层面的处罚这一程度,更不会再出现如今掀起“考研”风波。这其中确实说明,在关心下一代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的同时,心理健康的培养和塑造更为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22 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