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军事] 【枪】百年经典-捍卫国家尊严鏖战百年的“汉阳造”!

[复制链接]
74 0
yeeky 发表于 2018-5-7 20:37:05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汉阳造、老套筒”这个民国响当当的名号,无论是清末新军、北洋军、革命党、护国军、各派军阀、国民革命军、工人纠察队、红军、各路新军阀,伪军、民兵等等各路人马都有装备过的一款枪械,最早是湖广总督张之洞组织引进的此枪,源自于德国,却非毛瑟的作品,但是当时德国人忽悠说此枪乃毛瑟出品,于是在旧中国军阀混战的年代以及革命的年代成就了这款有故事的枪械。

‘’汉阳造‘’源自于德国的M1888式步枪,口径7.9MM,发射7.92X57MM的德国标准的圆头步枪弹,此枪是由清末的湖广总督张之栋主持引进的,生产设备安置在当时的汉阳,成立了汉阳兵工厂,而此枪后来被称之为汉阳造也是原因在此,虽说此枪不是毛瑟的作品,甚至在设计初期还有很多不足,但是此枪在同时代的武器中也可以说是还不错的产品。

国产后的此枪在早期基本上保持了此枪的原厂设计,这款枪械最大的特点就是枪管的外部带有一层保护作用和防止炸膛事故的外部套筒,不过就加工工艺和材料消耗上都不如后来产品来的实用,因此此枪的后期版本也被简化了设计,转而和后来设计的枪械一样放弃了套筒,转而使用了上下护木的结构,这次改进是中国兵工厂的合理改进,提升了效率。

现在来看套筒的设计可以使此枪不比设计上护木,铁箍直接将枪管和套筒固定在了下护木之上,很多的附件比如准星、标尺等也都集成在了套筒上面,不过对于枪械的到寿命翻新也带来了一些不变之处,比如枪机组件完好,仅仅枪管寿命到期,这类枪械不是简单的在野战维修所更换其他步枪上拆下来的好枪管就行的,因为套筒的设计无论对于生产还是对于维护都十分不便,要说好处就是枪支的安全性有一定提升。

这图就是一把老套筒(上)与后期的汉阳造(下)的对比,总的来说下部的汉阳造步枪可以视为中国人在掌握其生产技术之后的一次合理简化处理,总的来说简化处理的不错,可惜此枪的供弹系统落后等结构性问题方面处理还是不够,不如仍采用漏匣进行供弹的复杂供弹系统,其实抗战时期还不如简化为单发步枪供各部队新兵使用(老兵配用正规步枪),大大简化设计,提高效率服务抗战。

图中就是汉阳造的供弹系统以及机匣等处的结构,虽说是早期的无烟子弹步枪存在供弹复杂,可靠性略差等不足,但是毕竟同属于金属机加工的部件,而这类部件最主要的加工方式都是机加工,因此可以说手动步枪之间没有绝对的差异,针对供弹方式等细节都是可以调控的。

简化过后的此枪不仅没有没落,甚至因此成就了他的盛名“汉阳造”。可以说到了抗战时期继续生产的此枪其实已经不仅仅是汉阳生产的了,可以说当时很多的国内兵工厂都有生产此枪,可见此枪的生产和使用在当时已经比较成熟了,因此在抗战期间的国产步枪中此枪可以与更为先进的中正式步枪共同担负起保家的职责。

此枪的供弹系统的漏匣,可以说早期很多步枪都有这样的设计,这种供弹不够灵活外加容易受到沙粒等物质的污染。

当时德国步枪普遍装备的7.92X57MM的步枪弹,怎么说呢?这图中子弹壳的底部明显带有一个类似于以色列六角星标志,此标志就是汉阳兵工厂的厂徽。而那时的弹壳还多为黄铜等材料制作,还没有涂漆钢壳的子弹一说。

那个纯真的年代,可能是自动武器较少也可能是人们的思路不够开阔,貌似那时没有附铜钢和涂漆钢的弹壳,那时的弹壳都是十分金贵的黄铜材质,现在美军的5.56MM步枪子弹也是,甚至有人把铜弹壳改为戒指,感官还是不错的。

不知道是恶搞还是怎么回事,原则上这把枪是不能发射7.92MM的尖头子弹的,因为尖头弹的弹头直径大于圆头弹,强行发射会有问题,不过也有说法是汉阳造的弹膛磨损过度就会膛口加大,以至于可以发射尖头弹。

据说国民政府成立后统一全国的武器装备化的过程中提到过汉阳造弹到、瞄准具等按照中正步枪进行修改,使之可以发射尖头子弹,不过据说没有实施,但是淞沪前线的国军士兵确实有图中手持汉阳造但是弹袋里确是尖头子弹的情况。

图中可见汉阳步枪加刺刀在整体尺寸上与日军三八步枪加刺刀的尺寸上刚好短了3厘米,正好一寸的长度,这有就是一寸短一寸险的道理。

说到了步枪+刺刀的对战模式就引出了一个老理念,一寸长一寸强,其实相比较中正式步枪汉阳造(上)的尺寸与日军的38式步枪的差异更小一些,所以在配上长刺刀整体上与日军刺刀差异绝对值不大,国军老兵与日军新兵拼刺刀更加的不输阵。

而中国战场的肉搏战除了29军的大刀队与日军的38步枪+30刺刀的版本外,更多的还是使用中正步枪+刺刀和汉阳造+刺刀的模式与日军的刺刀肉搏的版本,但是据说国军在抗战初期的拼刺技术确实不如早期的日本老兵,不过个别老兵或者军官还是具有不错的肉搏战斗素养。

其实汉阳步枪本身就有长短刺刀之分,不是传说中的只有短刺刀的配备,,也许短刺刀是更加便于被当做匕首扑俘时使用,可能和欧洲战场的实际使用有关系,这不适应中国的设计也被引进了(美国步枪的刺刀貌似在M1903步枪时代就是1902式的长刺刀后来逐步改短的),而旧中国的战场上由于子弹有限,所以肉搏战较多,所以一寸长一寸强的局面也就出现了,所以长刺刀更受推崇。

汉阳刺刀多为剑式,这点也是与日军30刺刀较大的外观差异,大家都知道旧中国武器来源不一,制造标准不统一,所以即便是同为短刺刀的刺刀,各型刺刀之间也可能有差异的,其实我觉得国内当时的思维还是比较保守的,结构简单的三棱、四棱刺刀的固定安装貌似没有被考虑过,八路军时期的81式马步枪就较早的装备了这类折叠刺刀,我感觉整体加工应该比卡榫的匕首刺刀要简单一些。

卡榫结构的匕首型刺刀相对而言在缺乏机加工的条件下加工相对复杂,不便于大规模生产,更是标准化生产难度大,因此出现了白刃战时我军士兵再次手持大刀的场景。

早期M1888式步枪或者说老套筒步枪的刺刀卡榫位于侧面,安装上刺刀后就是图中的样子。

应该是一战时期德国动员部队的战士,很可能是由预备役人员征召而来,以至于装备封存的1888式步枪,刺刀还是侧向安装的。

1888式步枪还有同款的马枪

原M1888式步枪的原版马枪版本,此枪除了缩短设计外也有其他的一些简单变化,例如:拉机柄进行了下弯处理,更加适合骑兵使用,防止钩挂等。而且特别采用了汤匙式的设计,至于为什么我就不了解了。另外就是枪口部也不在突出护木范围了,准星等装置与枪口齐平。

汤匙式样的弯曲设计的拉机柄,实话说没有实际使用过,必然得不出客观的结论,不过我依旧好奇,为什么采用汤匙式的拉机柄,难道是比圆球设计更加贴合么?

后来汉阳等兵工厂最后总还是再次简化了马枪的生产工艺,外观看仅仅是缩短了长度的汉阳造步枪而已,不过客观的说在不影响使用性能的情况下,简化生产没什么大不了。

还过虽说是有一些简化,但是步枪的枪机拉机柄还是采用了弯折时的设计,尽管不是原来汤匙的式样,但是也充分的体现出了此枪是为了便于骑兵使用的设计思想,避免了骑兵骑马时斜跨步枪时直式设计的拉机柄的不便。

汉阳式步枪的标尺,和那时很多步枪一样,标尺的瞄准具里都比实际使用要远的多,而且这样的设计和加工都是比较耗费工时的,真心没有觇孔式瞄准简单实用。

虽然显示最大射程超过1800米,但是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个笑话,说实际的其实我觉得国民政府兵工厂还在抗战时还不进行简化处理本身就存在问题了,那时敌后抗战的八路军兵工厂就简化设计生产了81式马步枪等简化工艺的步枪,保障200米左右的射击精度,确保部队战士实现枪械的装备,如果国民政府的兵工联勤部门有这种见识相信抗战的局面会大不一样,可惜我没有看到这方面的内容。

早期式样的标尺,直接固定在外部的套筒之上,细看之下才发现照门座是通过螺丝固定的,而且螺丝是一字式样的,这段符合实际,因为十字螺丝貌似是30年代才申请专利出现的。

步枪的后部观察保险片、拉机柄、标尺等部件,机加工保证了强度,更是为作坊手中生产提供了可能,比如一个部件匠人可以通过锉刀一点点搓出来,而类似于AK步枪的上机匣这个简单的冲压件,如果没有成品钢板则是根本不能加工,而金属切削的机匣盖则可以一点点不计较工时的抠出来。

步枪机匣底部的弹仓处有个底板释放子弹的托弹板,图中步枪的已经被拆解处理了。

总体而言机构复杂,设计还算可靠,但是和很多早期步枪一样,步枪中细小零件过多,而且小零件往往还在关键位置,如果战场遗失了,往往会造成这支步枪可能报废的局面,特别是抗战时期,兵员素质太差,往往只知道压子弹击发而已,步枪一旦出现故障往往不会处理。
接着说说这枪的服役历史吧,这支枪在中国可以说从前清一直服役到70年代左右的新中国民兵时代,尽管他发射的7.9MM步枪弹早已停产多年,但是貌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是民兵的库存武器。

早期装备较多的应该是湖北的新军部队,毕竟汉阳兵工厂就是为这支军队服务的,貌似那时的北洋新军更多装备的是进口的枪械,在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聂世成的军队中甚至有200支最新的毛瑟98系列步枪。

具体还未进行考证,很可能在武昌起义的时候发射第一枪的就是这枪,其实说来也是有历史渊源的,汉阳兵工厂的创办就是就是服务于武昌起义的湖北新军的,所以武昌起义的新军使用汉阳造就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了。

虽然在的德国1888式步枪最终被毛瑟的98K步枪所取代,但是图片显示一战时期可能是扩军的需要部分部队依旧装备有1888式步枪,可以说武器服务于战争,战争服务于政治。

接着说回中国,汉阳造步枪在民国的后期已经不单单是汉阳生产了,而是全国的主要兵工厂都有生产。图中是河南巩县兵工厂出品的简化设计过后的汉阳造,尽管没有了早期此枪的套筒设计,但是作为一款大型专业兵工厂出品的武器在可靠性能等方面都不算差的。

军阀孙传芳的渔夫帽部队装备的汉阳造步枪,孙传芳的部队主要集中在两江地区所以相对富庶,在西北军装备大刀的时候东南五省联军相对装备和训练都比较正规。

其实说到了“汉阳造”这个俗称,其实在更早之前此枪也被称作88式步枪或者汉阳式步枪,总的说来名字没有特殊化,而一次着名的变更则是北伐战争之后的1929年时国民政府对生产此枪的汉阳兵工厂进行改造等此后这枪被称之为“汉式”步枪,图中就是此枪的机匣,并且带有万字的厂徽。

抗日时期据说是卢沟桥战场上29军战士手持配有短刺刀的汉阳造步枪和大刀的场景,足可见装备相对落后的29军战士的武器。

淞沪会战时期虽然有部分部队进行了德械化改造,但是部分改编部队仍然装备老式的汉阳造步枪,虽说此枪也是发射7.9MM的子弹,但是此枪的圆头弹和机枪发射的尖头弹弹种仍然不能实现通用,所以部队的后勤补给仍旧复杂而压力山大,特别是淞沪会战初期弹药充足的时期,而后期弹药不足的问题则逐渐使得这种问题不断突出了。

淞沪战场上整理师的官兵,尽管步枪还是老样式的汉阳造步枪(估计出厂较新,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控制武汉、南京、巩县等兵工厂还在生产汉阳造)但是士兵却配上了当时世界上性能最好的钢盔,德国的M35式钢盔,可以说淞沪战场的中国军队可以算国民革命军的精锐了!

淞沪战场上竹林中手持汉阳造步枪准备伏击日军的国军士兵,貌似这支部队步枪配用的就是短刺刀。

这是一张电视剧的截图,但是形象更像是当时杜月笙的青帮弟兄参与上海抗日的场景,姑且来用吧。当时的步枪就是包括中正式、汉阳造等枪械,感觉这部电视道具还算考究,没有上一水统一的步枪,其实步枪杂乱一些才更符合当时的民众抗日武装的装备情况。

抗战初期由于国内各种舆论的缘故很多人对抗日甚至都与怀疑的想法,出现了大量的投降归顺日军的部队或者地方保安团等武装,日军将很多缴获的武器装备给了这些伪军,图中的士兵就去手持一把老套筒步枪,说实话图中士兵应该年岁不大,但是确实缺乏骨气。

尽管抗战初期出现了国军抵抗不利等局面,国土出现了部分沦丧,但是客观的说中国抗战的决心依旧,因此在抗战的后方各种规模的干训团等培训组织出现了,而相应的设计等基础训练中很多这类不多仅仅装备有汉阳造等二线武器的局面。

抗战时期的女兵部队,他们训练的枪械貌似就是汉阳造步枪的马枪型号,尽管国家危亡,但是中华民族不乏巾帼不让须眉的斗士。

敌后抗战的主力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的早期部队大多是红军改编而成,通常被鬼子称之为老八路,图中可见多是一些战场经验丰富,斗志昂扬的战士手持缴获的汉阳造步枪。


共产党领导下的民兵武装的汉阳造步枪,不过民兵武装没有编制,不在体制内的传统到现在依旧保留了下来。

其实到了战争的中后期日军随着战场的被动,国内被美军轰炸等原因,补给大大减弱,因此日军缴获国军的一些中正、汉阳造步枪等也被装备日军的二线部队和部队的一些训练之中。

武汉警察博物馆凭借地缘优势定然会收藏此枪,说实话这个馆员手持此枪仿佛有种38式步枪的感觉,主要原因就是此枪的整体尺寸不短。

一支南昌革命纪念馆的汉阳造,不知道是保护不力还是馆藏要求连枪栓组件都不见了,感觉我国的体制内的事业单位人员应该加强一些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增长,否则各种关系人员禁不住历史的考验呀!

不知道哪个博物馆的收藏了,不过由于汉阳造这种步枪在中国的存世量极大所以基本上与爱国主义教育有关的博物馆都会有馆藏,不过各馆的专业水平差异不小。

其实M1888式步枪的研制装备以及改进也都是符合步枪服役的客观规律的,也许是因为此枪不是毛瑟所设计的枪械,所以德军后开选择了貌似98步枪以及后来的毛瑟98K步枪,一直到现在的德国的G36也面临者1888式步枪的一样问题,出了问题不改进。
关注我们,欢迎转发评论!




下一篇:客服工作人员 Part-time type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22 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