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头条] 一炮轰平厦门火车站?空战2比32, 海战2比108? 台军这么牛?

[复制链接]
164 2
lsl19880619 发表于 2018-8-1 12:01:06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从国民党军溃逃台湾以来,台湾方面就形成了一种“夸大战绩”的传统。即便到了两岸军事实力对比日渐悬殊的今天,台军的这一“传统”仍然保持着。




虽然打不过,气势不能输

面对尚能与解放军有所回合的两岸对峙时期,台方宣称的“战绩”就更加夸张。

比如1958年的炮击金门行动。这是两岸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影响极其深远。最近二十余年,随着时局变化,海峡两岸均出版了不少相关研究著作。双方在许多问题上的看法大相径庭。台湾方面几十年来一直坚称的“空战2比32”、“海战2比108”的“辉煌战绩”,大陆方面不少研究者旁征博引,进行了深入考证。




解放军炮击金门

台方曾宣称有一重大“战果”:“炮击厦门火车站,当时解放军有1个营正在下车,被命中弹药堆,几乎成建制损失,厦门火车站也几乎被摧毁”。今天,库叔就来探究一下台方这一所谓的“战果”到底靠不靠谱。

1

来自台湾的“都市传说”

首次听闻台湾方面宣称的这一“重大战果”,是笔者在1988年8月乘坐的一列开往厦门的列车上。当时坐在笔者对面的,是个头发蜷曲,留着小胡子,约摸三十岁,装束颇与众不同的年轻人。对方自称姓林,来自台湾高雄,之前曾在金门服过兵役。此番来大陆除了观光,还想实地看一下当年“八二三炮战”的战场。交谈中,这位林先生津津乐道于当年“国军”的“辉煌战绩”,更重点强调了当年厦门火车站被“国军”炸得如何之惨,“共军”的损失如何惨重。




金门前线格局

笔者当年虽然才上高一,但听到如此奇谈怪论,还是觉得不足取信。1988年,台湾刚刚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经过台方几十年如一日的歪曲宣传,刚从台湾来的人有些极端想法恐也不足为奇。

话虽如此,但此事便一直萦绕在笔者心头,几十年总惦记着一辨真伪。

当时列车抵达厦门火车站后,笔者四处观望,期望能找寻当年炮战的遗迹。结果非但一无所获,而且惊讶于厦门火车站之小:不过是依山建了两个站台,与其鼎鼎大名毫不相称。此后,无论是在鼓浪屿上邂逅驻军军官,还是返乘时遇到厦门火车站工作人员及年长的厦门居民,笔者都不忘打探当年“厦门火车站遭受惨重损失”的虚实,给但出的尽是“从没听说过”、“不可能吧”之类的答复。




数年后,笔者参加工作,自此便有不少到厦门出差的机会。几乎每次到厦门,笔者都会锲而不舍地四处寻找线索。不过想解开这个谜团,必须有过硬的档案材料佐证才行。近几年,笔者得到了诸多热心人士的鼎力相助,查证工作才有了突破性进展,终于有机会一探真相。

2

两岸史料“契合”,这是“实锤”了?

通过漫长查证,找到的台湾方面关于“炮击厦门火车站”的说法,存在多种版本。

其中一种“主流”说法,和台湾军方一直吹嘘的“神器”——“八寸榴”有关。

金厦“小三通”后,赴金门旅游的人会发现遍布岛上的各种“八二三炮战”纪念物,尤其是台方视为“神器”的“八寸榴”。金门导游的说法是:当年“国军”只打了2发这种炮弹,一发落在厦门大学,一发落在厦门火车站,此炮巨大的威力让“老共”以为“国军”动用了核弹,哀求“国军”:好了好了,我们打不过,不打了。




这样的“神话”,岛内一部分人深信不疑,但完全不经一驳。

所谓的 “八寸榴”,即最大射程16.85千米的美制M115型203毫米榴弹炮。据台方史料,第一批该型号榴弹炮于1958年9月18日午夜运抵金门,之后藏在担任预备队的第69师师指挥所附近,到9月26日才拉上阵地,轰击位于大金门东北方的解放军围头炮兵阵地,“八寸榴”一直部署在大金门。




而大金门任何一点与厦门火车站的距离都超过了16.85千米。这种颇为笨重的“神器”,又不曾运上离厦门更近的小金门和大担岛。因此,根本“打不到”的情况下,“八寸榴一炮轰平厦门火车站”的“神话”又怎能成立呢?

那么,会不会是小金门或大担岛上火炮的“战绩”,被误传安到“八寸榴”头上?尤其是小金门岛上当时部署有3门口径更大的M1型240毫米榴弹炮。可惜该炮实际是在1960年,炮击金门高潮已过,两岸转入象征性炮击时,台湾方面才弄到手的,不可能穿越到1958年。就连台方自己的资料,也承认该型榴弹炮从未参加过实战。

那么两岛上的其他火炮呢?




M1型240毫米榴弹炮是台军50年代末期接受的美军过时军援产品,主要作为要塞炮部署在外岛要塞中,至今仍在使用

从位置上看,小金门岛上离厦门最近的龟头山,距厦门火车站直线距离约为12.67千米;而大担岛海滩,距大陆最近的直线距离也超过了10千米。1958年,驻扎在小金门和大担、二担的,是郝伯村的第9师。这是所谓的“轻装师”,拥有3个师属炮兵营:炮兵第34营、第35营装备的是M116型75毫米山炮;炮兵第36营装备的是M101型105榴弹炮。前者最大射程为8.79千米,后者使用7号装药发射榴弹时,最大射程为11.27千米。即便不考虑有效射程(相比最大射程要大打折扣),敌军火炮也只有部署在大担岛海滩上,才可能够得着厦门火车站。然而松软的沙滩根本承受不住2吨多重的火炮,射击精度就更不用提,而且如此暴露在沙滩上,只会在开火前就成为对岸解放军炮兵的“活靶子”。




经过彻查台湾方面的史料,发现当年小金门加强有炮兵第669营,装备的是M114型155毫米榴弹炮,最大射程达到14.6千米。不过,台湾方面的资料声称,炮击厦门火车站时,小金门方面的炮兵只是担任“掩护任务”




金门地区的国民党军M114型155毫米榴弹炮

还有一种说法,说是1958年10月1日大陆单方面宣布停火后,台方乘机将金门地区小口径火炮全部更换为155毫米火炮;并于10月20日至25日,连续五天用巨炮发动“报复性反击”,轰击了原先不在炮击范围内的厦门火车站、厦门港及码头等目标。但这种说法,笔者没能从资料中找到任何佐证,更没发现10月20日至25日间厦门火车站的损失记录。

如果说以上说法都是漏洞百出或者无凭无据的话,下面这种说法恐怕要“严谨”得多了。

《炮击金门实战录 - 八二三与郝柏村》中记载:

1958年9月11日16时12分,金门防卫指挥部第600炮群下属的炮兵第691营的第1连和第2连、炮兵第692营第1连,共12门M1A1型155毫米加农炮(俗称“长脚汤姆”),集中向厦门火车站发射了240发炮弹。期间,驻小金门的炮兵第669营M114型155毫米榴弹炮也曾开火,用以压制解放军炮兵对第691营的反击炮火。




这就是绰号“长脚汤姆”的M1A1型155毫米加农炮

该书作者之一的张友骅,其父是国民党军少将;另一位作者笔名周之道,实名严佛元,时任第600炮群指挥。二位作者有台军背景,书中又言之凿凿,时间、番号、动用火炮型号、发射弹数及后期支援一应俱全,看起来可信度较高

台方史料没有给出这3个连炮阵地位置。而大陆方面资料称:

“1340号敌155加农炮兵连位于大金门西缘水头西南,系半永久性暴露阵地,它的4根炮管直指厦门指挥机关和火车站,成为扎在我方腹背的4根芒刺。”

“1340”是解放军对敌目标的编号,具体坐标未知,到底是国民党哪个炮兵连的发射阵地也有待查证。而“大金门水头西南”与厦门火车站的距离是20千米左右,的确处于该炮23.22千米的最大射程之内。




金门炮兵曾向厦门火车站开火,这点两岸的资料算是对上了。不过,据大陆方面的战报、文电资料中,却没提及对方炮弹是否命中过厦门站,具体损失如何。而笔者经多方努力,终于在厦门地方志中查到了如下记录:

“1959年9月11日,15时20分至17时30分,金门国民党军队炮击厦门火车站,炸死2人(其中路内1人),炸坏钢轨18根、货车17辆、道岔2组、枕木50余根、家属宿舍4栋、公寓1栋、公安营房2栋等。”




丛培欣的《我的回忆:金厦8.23炮战》里,也有这样的记述:

“我六岁的时候随父亲从南京军事学院回福建闽南陆军31军92师,在厦门火车站下火车时,遇到来自金门岛的炮击,父母带着我和两个弟弟跑向山坳。母亲本想进一个防空洞,父亲一把拉住我们,走向一片树林。……这一天是1958年9月11日,半个月前这里发生了世界瞩目的厦金8.23炮战。”

丛培欣的父亲丛德滋时任92师参谋长。这位曾经的“红二代”的回忆录,被许多人认为是板上钉钉的“第三方”证言。

时间、地点、事件,两岸的资料基本对上了,厦门地方志中又明确记载了损失,加之“第三方”的亲身经历佐证,似乎这“实锤”已经可以落下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3

厦门火车站处于炮火射击死角

我们来看看厦门火车站的选址。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直到七十年代末,金门炮兵对厦门方向的射击从没停过。国民党军的炮弹可不像他们文宣中那般亲切,只把厦门沿海作为“靶场”。

厦门火车站座落在厦门岛的中南部。厦门岛面积118平方公里,火车站建在哪里不好,为何要偏偏建在敌远程炮火射程之内呢?像1958年8月抢建出来的厦门岛北部的高崎站,因处在敌炮火射程之外,军列在此卸载就很安全。




车站选址涉及到方方面面,不是铁路一家说了算,必须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才行。就算设计和技术人员没有军事常识,地方政府缺乏安全观念,但设计方案是由铁道兵司令员王震亲自敲定的,并征得了福建省委书记兼福州军区司令员叶飞同意。难道这两位久经沙场的悍将,也会无视风险吗?

通过查找设计院的原始勘测资料和联合会议纪要,这个疑问方才解开。

原来,厦门火车站之所以如此选址,是因为车站东面就是梧村山。梧村山标高208米,花岗岩山体,东面坡陡,西面坡缓。车站建在山的西北山脚下,处于敌炮火的死角。而厦门火车站虽是尽头站,却向南修了4000余米的延伸线。延伸线接近尽头处,修了条500米长的“鸿山隧道”。客货列车驶抵厦门站卸空后,立即拉入“鸿山隧道”防空,以避免损失。随着两岸局势的缓和,“鸿山隧道”已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完成了历史使命,并于2011年成为厦门市铁路文化公园的一部分,开放给游人参观。




鸿山隧道




今日鸿山隧道内景

不过,如今去厦门,会发现梧村山在火车站南广场边缘,离火车站主体建筑尚有一段距离。粗略估算,从金门方向飞来的炮弹只要有大于20度的入射角,是可以越过梧村山顶峰,打入火车站的。“长脚汤姆”虽系加农炮,但仰角高达65度,要在弹道末端达到这样的入射角,应该不难,厦门站如何能称得上“处于射击死角”呢?




厦门、金门地区(中国地图出版社编制)

原来,如今的厦门火车站,已经不在原址;虽说门牌号码一直未变,但实际上已经是第三代站房。现址在原址基础上往西边移动了一段,因此与梧村山山脚拉开了距离。

铁路内部档案记载:

厦门火车站第一代站房系木质平房,位于梧村山山脚,总建筑面积仅1000平方米左右,车站也仅有1个站台。

到1982年,原先简陋的车站已经不敷使用,工程部门便在原站址西面新建了第二代站房。第二代站房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总建筑面积为8000余平方米。站台也扩建为两个。原先的老站房在施工期间照常使用,到1983年5月新站房正式启用后才着手拆除。

2013年初,厦门火车站第二代站房需要原地升级为第三代,因此停办客运业务,普速列车全部移至高崎站到发,动车组列车则集中到厦门北站开行。2016年1月,经过三年紧张施工,厦门站第三代站房全部投入运营。新站房总建筑面积2.76万平方米,设有5个站台,9条股道。




这是今天的厦门站,已经是现代化的第三代站房

丛培欣的回忆录中的说法,也与此相印证:“在厦门火车站下火车时,遇到来自金门岛的炮击,父母带着我和两个弟弟跑向山坳。母亲本想进一个防空洞,父亲一把拉住我们,走向一片树林。”

丛培欣先生当年才6岁,这几个小孩子跑不快。如果当年厦门火车站没建在梧村山脚底下,而是像现在这样拉开了一段距离,那么他父亲作为一个老兵,断然不会带着孩子奔跑,而是应该第一时间就近寻找隐蔽所。

也许有人会质疑,就算当年厦门火车站就建在梧村山山脚下,炮弹就真的打不着吗?那我们不妨探究下,当年9月11日到底会不会有解放军1个营的兵力及大批弹药在厦门火车站卸载,有没有给国民党炮兵创造“辉煌战果”的可能性。




4

根本没有那么多人下车!“辉煌战果”哪来的?

查找铁路档案及军交运输志,当时我军炮兵阵地从东到西,绕着金门呈一个弧形,大多数阵地位于厦门岛外。因此调运来的部队和物资,大多在厦门岛外卸载。为保密及确保安全,铁路工程部门和铁道兵于1958年8月初在厦门岛北部距厦门站约9千米处抢建了高崎站,调入岛内的部队和物资均在此卸载。

注:唯一的例外是载运着从东海舰队调来的12艘鱼雷艇的10689次特别军列,因为防敌空中侦察和下水的特殊需要,在夜间径直驶过了高崎站和厦门站,开进了“鸿山隧道”隐蔽,并于次日晨在诸多掩护下顺利卸载入海。




那么为什么解放军的部队和物资不在处于射击死角的厦门火车站卸载呢?这是因为从北面通往厦门站的线路,仍有相当一段处在敌炮火威胁下。此外,8月23日开始炮击前,为隐蔽战役企图,厦门火车站的客货运业务一切照常进行,部队若在此卸载,不利于保密。炮击行动开始后,厦门站就停办了业务,直到当年年底才恢复。

因此,9月11日这天,不可能有部队和物资在厦门站卸载。




厦门前线的解放军炮兵部队

不过这岂不是与丛培欣的回忆录有冲突?他可是言之凿凿自己全家是9月11日在厦门火车站下车的呀。

根据相关史料,解放军原定计划是7月25日炮击金门,后因故推迟到了8月23日。因此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只会更早,前线范围内绝大多数居民均已疏散,只留下经过严格政审的基干民兵。




炮击金门前的解放军炮兵

丛培欣的父亲丛德滋时任步兵第92师参谋长,该师是参战部队。按理丛参谋长应该早早归建参战才是。就算他在南京军事学院要毕业考试,要答辩论文,要处理搬家事宜,因此在炮战开始之后才归队,但此时厦门前线已经炮火连天,随军家属理应后撤疏散,在战区又是敌人射程内的厦门站下车完全不合常理。




因此,这日期有可能是当时年仅6岁丛培欣的误记,他们全家所遭遇的应该是金门炮兵在战前的惯例破坏炮击。退一步讲,即便丛培欣记载的确实是9月11日敌军对厦门站的炮击,从他的描述中,我们也无法获知当时厦门站到底有无损失,损失多少。

5

厦门火车站到底损失多少?

厦门地方志中,厦门火车站的损失有白纸黑字的记录,虽然不像台方说的那么夸张,但似乎证明了厦门站确实遭金门炮火击中,这该作何解释呢?

其实,这很可能是由于编史志的同志欠缺铁路知识,对铁路部门提供的原始资料理解有误。

在铁路内部,“车站”的范围是从股道两端的信号机算起的。厦门地方志中记载遭到损失的宿舍、公寓、公安营房,其实均不属于厦门火车站范围。而它们受损的原因,也正是由于没有车站那么好的隐蔽条件。




经过查证档案,1958年时,厦门铁路行车公寓位于今天的厦门市思明区金榜南二路43号,是栋三层楼的小招待所。此楼一直使用到1992年拆除,在原地新建了一栋公寓。因市政规划调整,此公寓亦于2015年拆除。现在铁路部门在附近酒店里包租了些廉价房,充当公寓使用。从地图上看,金榜南二路43号位于如今的厦门火车站主站房西南方向约300米处,处于梧村山西北山脚附近,东南方向的梧村山山体并不高,不足以将其遮蔽。

而1958年的铁路宿舍和公安营房所在位置,就是现在的金榜山铁路小区,具体门牌号码是万寿路13之13-之15。它位于如今厦门火车站的西南方向,与车站主站房直线距离约为2200米。此地南面虽有阳台山,东南方虽有西姑北山,但离山脚距离均在500米以上,山体同样无法对其形成有效遮蔽。

此外,厦门地方志提到了损坏“道岔2组”。而道岔一定处于进站信号机之外,距车站主体有不短的距离。综上所述,厦门地方志所记载的损失,绝大多数肯定发生在厦门火车站范围之外。从当年铁路宿舍所处位置看,相关记载中的国民党军9月11日下午对厦门火车站发射的240枚炮弹中,居然有炮弹至少偏离目标2200米,精准度着实令人不敢恭维。




至于“炸坏钢轨18根、货车17辆、枕木50余根”,细一分析,当年钢轨标准长度为每根12.5米,18根钢轨只能铺112.5米长的轨道。当时铁路上用的都是木枕,每千米木枕数量在1440根至1920根之间。50余根木枕只够铺35米至26米左右的股道。而17辆货车没说明型号,以最小的11米长棚车计算,17辆货车连起来也应至少有187米长。毁伤17辆货车的情况下,车下钢轨和木枕断不可能只损坏这么一点;而木枕也不可能比钢轨更结实,怎么会损失范围不及钢轨的三分之一呢?

以业内工作者的经验角度,这种怪象的成因,应该是某发炮弹落在了火车站北面沿线的存车线上,直接损毁了一段钢轨和其下的枕木,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同时也损坏了附近的道岔和暂存的空车皮。这些车皮在冲击波的作用下产生了位移、出轨甚至倾覆,进而引发更多的钢轨因受挤压产生形变而损坏。唯有如此,才能解释为什么钢轨、道岔和车辆的损失如此不成比例。

这些状况,隔行如隔山,因此编地方志时没有搞清楚。毕竟这些损失真是在炮击时产生的,而那次炮击又明显指向厦门火车站。史志编写人员就是这样把铁路各方面的损失当成是厦门站的损失记录下来。

6

所谓“辉煌战果”有明显逻辑漏洞

除了史料的印证,台湾方面宣称的所谓“辉煌战果”,逻辑上也是明显硬伤。

1发155毫米加农炮弹触地爆炸,对无防护人员的杀伤半径达40米。1958年的厦门火车站极其简陋,如果当真被命中,即便站台上没有军用物资殉爆,只要捱上1发,1000平方米的木质站房也肯定与被“摧毁”相差无几了。




1958年的厦门火车站站房,非常简陋

若厦门火车站在“9.11”炮击中真受过较大损失,相关人员怎么会视而不见,让厦门火车站继续留在原地承受巨大风险?要知道,两岸相互炮击一直持续到1979年。期间局势几度紧张,直到1994年,还发生过金门驻军单方面炮击大陆的事件。

此外,就算出于某种原因,厦门火车站不能迁址,那么受损后总得修复吧?可是,笔者穷尽洪荒之力,在铁路档案中也没找到相关的维修记录。

那么,是大陆方面对此讳莫如深吗?这从逻辑上说同样讲不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大陆方面公开的资料中,对已方军事上的损失并不讳言。更何况作为民用目标的厦门火车站若当真遭受重大损失,非但无法长期保密,而且压根没有保密的必要。因为这正能揭露国民党军罪行,大陆方面没有理由保持沉默。




综上所述,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1958年9月11日下午,金门国民党军确实曾用远程火炮试图摧毁厦门火车站,但当时厦门站既不可能有解放军人员、物资卸车,损失也更无可能有台湾方面宣称的那么大;厦门地方志中记载的损失,绝大多数发生在厦门站外。事实上,从铁路内部档案的记载看,当天炮击中铁路方面仅有1人受伤,还达不到地方志记载的人员伤亡水平。

金门炮兵240发155毫米加农炮弹的大规模攻击,怎么才造成如此少得可怜的损失和伤亡?这一方面是国民党军炮弹的散布实在是太大,精度欠佳;另一方面,厦门火车站及其周边处于敌炮火射程内,相关居民早已疏散,留下来坚守的铁路职工,也是极少数。




金门炮战绘画

既然如此,为什么台湾方面几十年来坚称此次炮击行动“战果辉煌”呢?

因为远程炮击作战本就难以确认战果。厦门火车站离金门那么远,炮击时间又是下午四点多钟,国民党军炮兵观察所往西面看,正好处于逆光状态,再加上梧村山的遮挡,目标确认、弹着修正都极为困难,遑论战果确认了。而从当时的环境看,被打蒙了的国民党军,实在是太需要一些“辉煌战果”和“英勇事迹”来鼓舞低落的士气了。

那么,既然台空军能创造出“空战2比32”的辉煌战绩、台海军能创造“海战2比108”这种神话,陆军自然也不会甘居人后。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

库叔福利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上海译文出版社为库叔提供30本《故宫物语》赠予热心读者。细谈故宫历史掌故,生动阐释“故宫的历史就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文化反映了中国所有的东西,中国人也通过文化反映了自己的历史和命运”。




上一篇:白宫头号泄密者原来是她?
下一篇:想围堵中国太难,拜登又拿川普用烂招数,帮世界找一个共同敌人
 

精彩评论2

正序浏览
沙发
欧阳DD 发表于 2018-8-1 12:01:26 |
 
地图错了,同安标在了集美的位置,那时候集美是厦门的了。。。南安标在了翔安之前同安县的位置
 
板凳
405470018 发表于 2018-8-1 12:01:38 |
 
当年是没有战舰、航母要不然台湾早就回归了。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10 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