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去澳洲读书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复制链接]
28581 20
nnn520 发表于 2020-2-26 07:46:06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澳洲读书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下一篇:中澳关系持续恶化,澳政客怒批政府,澳研究院:别继续下去了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蓝焰拳风 发表于 2020-2-26 07:46:20 | 只看该作者
 
在澳洲两年了,很愿意把自己的生活分享给大家。
本文分为学习篇和生活篇,
本文多图 有视频哦!
注意你的流量哦!

hhhhhh,好啦,现在开始啦!
学习篇
*在澳洲兜兜转转最终换了自己喜欢的Education.
也经历过学解剖的担惊受怕。
*学校的环境让人感觉心旷神怡,每每当花开的时候,感觉能让人更加有动力去学习!
 第1张图片



 第2张图片

 第3张图片

 第4张图片

 第5张图片

 第6张图片 *有写论文一坐一天就是7-8个小时不动,也有被解剖单词的痛苦。
最开心的是和朋友两个人去写小组报告,两个人实地取景,然后分数还不错hhhhhh
 第7张图片

 第8张图片

*我觉得呀,在国外学习最重要的是自律呀!
我给自己做了一个表格,每天一划,瞬间感觉自己充实满满的!
希望把这个分享给大家呀!
 第9张图片



[最难忘的经历之生物实地考察]
在国外学习,很重实践,于是就有了这个实地考察。
又坐车又渡船,让我们来到了这个小岛上!
 第10张图片 老师讲解东西


 第11张图片

https://www.zhihu.com/video/948522550834188288


 第12张图片



我们实地考察住的四人间
 第13张图片



hhhhhh,同学都说,这个实地考察完后,每个人都能胖一圈!伙食太好啦!
 第14张图片

 第15张图片



 第16张图片

 第17张图片

 第18张图片



生活篇
[饮食]
对于我这个不吃肉的人来说,真的有一些痛苦。homestay还算照顾我,现在自己住了,经常做菜吃!!
大家说澳洲物价高,我放几张图片哦,大家自己看一下
 第19张图片

 第20张图片

 第21张图片

一般我都是自己在家做饭,感觉能省一些钱。
但是偶尔考完试,会和朋友出去吃一顿。
 第22张图片 肉肉都会给我朋友hhhhhh。


[课余生活]
我特别喜欢做volunteer。
我总觉得,我虽然不是母语使用者,但是做volunteer时,特别包容我。
还认识了一个特别好的朋友Rebecca
 第23张图片

[住宿]
住过homestay, 现在自己住学生公寓
以下是homestay连接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307002/answer/289571483




现在呢,由于学校路程原因,自己租了学生公寓。环境很安全,一切也很美好。


 第24张图片

 第25张图片 关于住宿,就是安全问题要首先考虑。
每天伴着日落回家,感觉真的很充实
 第26张图片





最后更新几个小片段呀!
有一次考完试,和朋友去city逛逛,
澳洲街头的艺术,很好看滴!
 第27张图片



*很喜欢逛澳洲的文具店,觉得很漂亮滴!
虽然东西特别特别贵,我也不买东西hhhhhh,就单纯逛一下~
 第28张图片

 第29张图片



*有一次,早晨我出发上学,结果发现了它?!
啊啊啊啊啊啊啊,吓死我了╯﹏╰!
差一点没有踩上去。
 第30张图片



hhhhhh好啦,谢谢你看完我的文章呀
喜欢我的文章滴小伙伴,可以加我微信哦!
Natalie_Fair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lcga 发表于 2020-2-26 07:46:5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故事太长,就写我们家新住进来几周的阿飞吧。
阿飞来自西安,来monash先读语言班。
来了已经第三周了,上课一周。


刚来的那天他叫了个接机,结果接机的正好是我朋友。到了我们家以后就带他出去办银行卡、手机卡那些。
刚来的人对于澳洲环境的感叹是必然的了,低低的云、蓝色的天空、对周围一切都有新鲜感。
但是刚来的人明显对于澳洲口音多有不适,比较难完全听明白。需要蛮长的一个过程去适应了。
语言班开课前他买了一辆自行车,方便骑车去火车站,然后再导火车去上课。
他说在班里的基本都是小弟弟小妹妹,就他年龄最大。
小朋友们刚来的时候大多也喜欢新鲜爱出去玩玩。
语言班刚开始的时候比较容易,班里还有好多其他国家读语言的同学,老师比较nice。下课后就回家做做作业。
我比较烦和他出去买东西,每次去coles等地方他都要把价格算个遍,买东西就只选最大最便宜的。可有些东西并不好啊。比如一些coles原产的东西口味并不是很好。还有摸起来质量奇差无比的厕纸,感觉比商场公共厕所的用料还差。但阿飞言之要为家里省钱,我颇为感动……
前两天他急性胃肠炎,站都站不起来。又事发晚上,我就急忙带着去24小时的医院打了一针,他给家里打电话。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要么回国吧,咱不读了。或者爸妈去国外看你。打完针人就好起来了,后面吃了几天稀饭。
正好遇上了过年,
阿飞说过年这么过还真的是从来没遇到过。除夕夜就和几个室友一起做了顿饭,然后大年初一继续起早去上课。
我想了想,当年我也是这么过来的哇!也是上的语言班,一样的大年初一要上课,然后放学回去就和朋友吃了顿火锅。
结果大年初一放学回家的时候他就发现自己新买的自行车被偷了。我和老司去接他,顺便又去了一趟警察局。这已经是我N+1次报警了。在警察局做了个记录就结束了,不觉得车找的回来。
损失了300来刀的阿飞昨天和我去购物的时候更抠了……
留学,其实你会学到很多!不仅是学术上的。
首先就是学会独立!


你可能学会了做饭
你可能学会了打工
你可能学会了1个人处理很多事情
你可能学会了把你扔在一个新的城市,自己也能很顺利的活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卿卿兮 发表于 2020-2-26 07:47:00 | 只看该作者
 
两年留学生活一眨眼就过没了,我来说说自己的感受吧。
我是12年入学的莫纳什大学,授课型硕士,14年毕业。出国前在网上了解过,Moansh也算是8大,世界排名(当时)也是很靠前的,会有一种错觉觉得人生的境界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得到提升了呢。
后来来了以后发现,咦怎么跟想象的不一样呢。读硕士的学生大部分都被分在一个很小的校区,小到5分钟可以从东头走到西头,从南头走到北头。后来去本科生较多的校区,也去了墨尔本大学,迪肯大学,RMIT等学校,才发现那些才是国外美丽校园真正的样子,然后并没有我们鸟事。
因为住不起学校的学生公寓(澳洲学校的学生公寓价格是比较贵的,安静安全,环境好,在我们眼中住那里的都是土豪),就在学校附近找了一个合租的别墅,哦不,是一个50多年的破砖房,没暖气没空调,放在中国就是农家院 ,夏天爆热冬天爆冷。不过一开始住进去天真的我并不知道,还感觉非常新鲜赤激,另外离学校走路25分钟,可以接受于是就暂住了。
开学后第一周感觉新鲜的不行,上课后发现居然老师讲的课绝大部分都可以无障碍听懂,于是自我感觉我英文这么好吗?但是并不是,后来发现周围没有以前听习惯的美语和英语,而是土的掉渣的澳音和各种挑战听力的印度口音、新加坡口音、韩国口音、日本口音、泰国口音、柬埔寨口音等等闻所未闻的口音,花了很久才适应,不过始终没有攻破印度同学的口音。学校里没有班级的概念,全看你选什么课,热门专业至少50%会是中国同学,20%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同学,20%东南亚地区同学,10%本地同学。上课可以带电脑、iPad(这造成80%的同学一不留神就从看ppt变成了看了一整部电影)。
上课是这样安排的,一个学期4门课,是的你没看错,就4门。每门课一周4个小时,其中两个小时讲课两个小时实验室,也有三个小时课一个小时实验室的。实验室的课通常会把学生分到两三个教室,除了老师自己还会配备助教。4门课一周一共16个小时,全学期一共12周,其中通常第9周结束会有一个期中假期,整整一周,第13周开始是考试周,通常持续一个月。
“一周才4节课哇塞好闲啊”,我一开始跟你想的一样,前三周过的悠哉游哉。后来发现我还是太天真了。第三周开始,每个老师就发给你一个叫assignment的东西,留学狗听到这个词都会背脊发凉。assignment就是作业,但不是小初高那种当晚就可以做完的家庭作业,也不是国内大学的毕业设计要花一个学期完成,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个需要几周时间完成的作业,难度并不低。所以当四门课的assignment都下来以后,每周除了上课16个小时外基本上都要耗在assignment上了。有打工的同学就要熬夜做。很多的东西需要自己自学,课上老师只是讲些重点和大方向,assignment的延伸比较广,需要你自己来弥补。当然啦也有蒙混过关的,抄别人做好的,后面我会讲国外的学校怎么最大限度地防止你作弊。一门课一个学期会有两到三个assignment,前一个刚结束就会来下一个。有的课是有考试的,有的课没有考试,但是不是以为没有考试就轻松了,因为没有考试的最后会有一个更大的assignment等着你,在你复习其他门考试的时候还要揪着头发完成那门作业,于是后来我们就都喜欢选有考试的课了。
成绩的算法是平时成绩(考勤和assignment)和最后的成绩(考试或最后的大assignment)各占一半,也有四六和六四分的。前面说到防作弊,平时作业为了防止作弊,助教和老师除了会非常认真的检查你的作业外,还会有面试,通过面对面交谈了解你对题目的理解,你的思路,解决的方案,如果你没有认真做,是很难回答上来的。考试也会很严格,你平时作业不好好做,旷课或者上课不听,考试成绩不太好进而影响你的总成绩。如果考试作弊被抓到除了挂科外,还要罚款的。顺带说一句,我们学校因为没有足够的场地给学生考试,是安排才墨尔本最大的赛马场的楼里考的,想象一下一进考场通过大落地窗看到赛马场的场景,非常的放松身心。据说RMIT是在皇家展览馆考试,逼格更高。
在澳洲读书跟国内不同的是易进难出,国内是难进易出,高考难度很大,但是到了大学就比较轻松了。国外是进去不难,但是想顺利毕业,尤其是想取得好成绩就要付出很大努力了。我前三个学期平均成绩都拿了D以上 (不及格,及格,中等,良好,优秀 分别对应 F(ail), P(ass), C(redit), D(istinction), H(igh) D(istinction)),加上入学时本科平均分较高,四个学期都拿了奖学金,一个学期2500刀,按当时的汇率是1万7千多人民币,但是我并不会告诉你学费一个学期将近两万澳币,而且每年都会雷打不动的上涨。前三个学期我除去上课做assignment之外,为了保证成绩平时每周只打一天工,假期会打的多一些。到第三个学期结束的暑假,运气好找到一份全职的工作,跟我的专业也相符,那三个月的假期就没有休憩,变成了全职工薪族。后来最后一个学期开学了,老板答应暂时转成兼职,毕业后再回来。兼职的时候每周要做满20个小时的工作,就是两天半的时间,然后上课去掉16个小时,那个学期的assignment和复习我基本上都是靠周末和晚上熬夜补上的,结束的时候前三个学期不低于D的成绩被突破了,有几门拿了C的成绩,那个学期过得真的是蛮辛苦的。周围也有有工作然后还把作业轻松做完还拿好成绩的同学,那种要么是学霸学神,要么是国内已经有很多经验才出来的,我就不跟他们比了。 >_<
课余生活可以说是...比较无聊。读研一开始我也参加过中国学生会,舞蹈社之类的,不过后来都因为学习工作比较忙,也就不怎么去了。其实澳洲学校里的社团挺没意思的,至少对我来讲是。之前在国内读本科,新生入学的时候学校里超级热闹,各种各样的社团招新。一个社团里很多人,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尤其是我们加入艺术团的,在街舞队总有演出,有比赛,联谊会之类的,最好的朋友都是在那里交的。到了澳洲这边的大学里,并没有这样的社团,也许是因为外国人不喜欢像我们中国人一样抱团,每个人都忙自己的事,个性差别也都很大。总之课余生活蛮无聊的,我自己偶尔会去本科生校区和那边跳舞的人一起玩,平时也就自娱自乐。跟我合租的如果不出去打工的基本都宅着,要么刷剧要么打游戏,现在想想其实孤独是大部分留学生的常态吧。尽量让自己做个有趣的人,培养点爱好,这样出国才能找到一些有共同爱好的人,不至于太无聊。
还有一件事现在想想也觉得很幸运,就是毕业前就把雅思4分7拿下来了,为后来的发展提前解决了一个大难题,所以建议有想留下工作或者移民意向的同学,趁早考雅思或者PTE,现在雅思有效期3年了,越早过了越好,解决后顾之忧。
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两年留学时光就过去了。如果说在澳洲留学带给我收获是什么,我觉得有下面几点:
    在陌生环境独立生活的能力。在一个母语不是汉语的国家,要照顾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个能力是很难得的,以后在哪里都可以安然的生活下去。自学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在没有人逼迫你的情况下,只有自己逼迫自己,超越自己。国际视野的提升。在国内的时候脑子里只有两个概念,国内和国外。到了澳洲之后,发现本地人和很多国际学生的思维和事业都很国际化,他们和各个国家的人都可以很自然的交流和相处,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也是站在国际化全球化的角度。思维方式的转变。学会辩证的看问题,学会尊重别人的想法, 尊重别人的信仰。在澳洲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有怪异和五颜六色的发型,有的人身上很多处纹身,有的人身上会打各种钉钉,有的人很自然的展示自己是gay或拉拉,有的人是基督徒,有的人是穆斯林,有的人信佛教,有的人是无神论者。没有人干涉你的外表,没有人干涉你的信仰。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外表和ta的性格和品性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相对应,头发五颜六色的是学霸,身上很多纹身的是我的老板,身上打钉钉的是大学老师。每个人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我学会的是尊重和接受这些不同的文化和信仰,只要人心是向善的,这个人就是值得尊敬的。变的简单和乐观。我出国前是很内向的一个人,不太喜欢和人交流,也有些自卑。出国后和别人交流起来感觉很轻松,他们的关系网都很简单,讲话也很简单,不需要你猜背后的意思,也没有很多辈分年龄之间的约束。另外就是用英语交流我可以突破母语中我很难讲出口的话,变得敢说。很多人都很友善,给人一种放松的感觉,一种很阳光的感觉,我也就慢慢变得乐观和外向起来。
最后想说的是不管你在澳洲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这里的生活都会是难忘且精彩的,它会成为你的一部分,渗透进你的身心。如果你选择了这里,就努力把这段时间过好,去拥抱和接受一切。有一天回过头你也会发现你自己的改变并为之开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廖可 发表于 2020-2-26 07:47:26 | 只看该作者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时间过得好快,心态变化好大。
刚去的时候只有十六岁,去读高二,现在一转眼四年半过去了,还是能够恍恍惚惚记起开学典礼那天和一帮转学生一起站在操场等着老师点名的场景。
那个时候心里很忐忑,害怕交不到朋友。
后来回过头看发现的确没交到朋友,但心态已经很释然了。
澳洲的高中两年心态上最大的变化就是变得自信了,变得随心所欲了。
我删掉了美图秀秀,不再低着头驼着背动不动整理刘海。
我把短发留长了,把刘海夹了上去,在朋友生日那天尝试染了个紫发(虽然没成功)
我想穿啥穿啥,不再纠结朋友会这么说,事实证明他们也不会说什么。
我走路昂首挺胸,大声说笑,就连和陌生的男生交流也不再畏畏缩缩。
以前的我见了同班男生总是躲着走,以至于被大家传说是les,可是现在想起来真的是pointless
学校里没有一个中国人,都是白人同学,他们说话很快我好多听不懂,就静静坐在一边听,有听得懂的话题再插几句,但也没什么人会注意到我。我想我大概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由外向型慢慢转到偏内向,之后的两年大学生活中在内向的路上越走越远。
刚开始的时候很自卑,不太敢说很多话,怕自己口音不好听,晚上一个人躺在床上和自己用英语对话,模拟和同学对话。
我模仿能力很强,很快学会了澳洲口音,英语考得比一些local分更高,但和local比起来我还是不太合群,我依然是一个听众。
觉得孤独的时候就找国内的朋友聊天,但突然发现及时打开了聊天框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作罢。
后来到了18岁,妈妈陪读结束回国了,我也升了高三,备考还要做家务,也没工夫孤独了。
高三的我不介意没人搭讪,反而有点喜欢一个人呆着,因为累啊。
就是school ball的时候没有家人陪伴,连个拍照的人都没有,有点不知所措。
上了大学后虽然交到了几个华人朋友,但和她们在一起也难免要彼此磨合,毕竟那时候我已经脱离国人社会两年半了
进了大学我更喜欢独处,社交上也越发无力。虽然每次公开场合的表演或演讲我都发挥得不错,但与人交谈的确会耗费我太大的能量,我需要回到我的小屋,暂时逃避人群,汲取力量。
说了这么多感觉都是些没用的。说些实在的吧。
澳洲很大学校很多每个人都不一样。
我个人的感受就是,如果你想广交天下友,那就去国际学校吧,那里世界各地的人都有,但中国人最多,你可以每天和他们谈笑风生。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并且目标是ATAR成绩95+,那就去私立学校吧,如果已经移民那也有很多优秀的公立学校供你选择
如果想提高英语并且学习上基础好比较自律,那就去中产社区的公立学校吧,前提是该校招收留学生。
去了之后甭管将来想干什么,都要想办法充实自己,好好学好学校里教的东西,不要觉得这些都没用。这些东西真的都太有用了,只是你暂时段位不到没能看出用处来。
虽然很老套但我还是想说,双休日少出去泡吧唱K逛商场,多读读书,学个车考个驾照,考出来后找份工作,当然前提是不影响学习。
澳洲二手车真心不贵,一万多澳币能买辆差不多的二手车了,没车≈没工作
澳洲留学说实话性价比不高,现在移民政策越收越紧,如果回国发展海归含金量也在下走,所以如果不以移民为目的的留学还需要三思,以移民为目的的留学务必吃得苦中苦,学不喜欢的专业干不喜欢的工作的可能性很大。
我好像一不小心又写成了说教贴,其实只是想说珍惜青春,不管在哪里度过都要珍惜。
我这个人是个没什么野心的人,不喜欢为了身外之物拼命,喜欢安逸恬淡的生活,所以我选择移民。其实即使回国我也和华人社会脱节太久,很难适应国内快节奏的生活了,但这不代表我不需要努力。安逸的生活也是要靠努力得来的,人和人之间只是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法不同,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勤劳源于坚定的目标和实现目标信心,而懒惰的根本则是恐惧和怀疑。
我一直觉得懒惰也是一种习得性无助,就像大一的我一样,碰到事情就想我一定做不到,而不是想如何才能做到,因为潜意识里的声音就是“你想也白想,你根本没能力做到。”
大二的我就在努力克服这种思想,而且从学习成绩以及社会活动各方面来看已经小有成效了,但相反我变得更加“孤僻”和“自私”,我并不觉得这两个词是贬义词,我认为它们恰恰体现了现代社会,尤其是像澳洲这样的多元社会,自然存在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有群体自然就有离群之人,有人先人后己自然就有利己主义,在不妨碍他人的前提下,这只是每个人的选择而已,选择是自由的。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也不知道写了什么,看的人可能也看不到这儿就弃了,但我写字主要还是满足自己吧,给自己一个交代,不想像高考作文似的工工整整迎合看官,所以也不需要一个像样的结局,就这样吧,想起来再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a思婷 发表于 2020-2-26 07:47:33 | 只看该作者
 
哇看前面的答主都写了好多好长233,我可能写不了那么长(๑˙ー˙๑)
来澳洲读书有一年了,马上二月中旬又得开学,就读澳洲国立大学国际政治系,所以如果题主想要去商科的话,emmm不是很了解那里的生活,不敢多言,但是总的来说商科也不轻松,唯一好的也不好的是中国人很多,不会那么没有归属感。因为本身专业的原因,中国人不多,甚至女生也不多,很多很多时候课堂讨论到一半或者茶余饭后,同学都会说"Alice你一个女孩子为什么想从政啊?"再加上中国本身在国际政治与争端上的特殊性,导致了很多时候在课堂上的被动与压抑,此时就需要格外的强硬与坚韧,与澳洲的local在辩论中制衡与用幽默的方式想他们阐述中国的"非侵略性"……也格外清晰地看到国家之间的关系,差异与不足【啊对了,还有白人至上主义】。所以要说在澳洲学习是什么体验的话,我想是自身追求的具象化和思想的蜕变,在一次次学习讨论中发展自我,不断否定与重塑是格外重要的收获。【啊我说不是扯远了(๑˙ー˙๑)】

然后就是关于生活,emmmmmn就划重点说两条☞肉有腥味肉有腥味肉有腥味,还有,好多甜的好多甜的好多甜的…爱吃辣的四川人根本受不了(๑˙ー˙๑)

附赠几张堪培拉的天空
 第61张图片


 第62张图片

 第63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小博士幼儿园 发表于 2020-2-26 07:47:45 | 只看该作者
 
从来澳洲的第一天到现在,一直都在大学读书,没有停过。在此期间心态经历了很多变化,现在对澳洲教育的机会还有澳洲这个国家最大的感受就是感激。
我是来澳洲读本科的,刚来的时候自尊心很强,总想着为自己的决定辩护,对抗那些质疑澳洲高等教育质量的人,即使我自己也不确定。国内的同学大都读了非常好的学校,出国的大都也是美国,香港这种地方最好的学校。很多时候他们会有流露出的优越感,而我总是不合时宜的去争辩在澳洲我很多同学是医科的,是国际竞赛获奖者,是大一大二能承担独立研究并发文章的人,事后来看真的没必要,一是我这样的同学就只有4, 5个,还仅限于我所在的这个项目里面,大部分人的确背景相对比较平庸,我当时有极力为自己辩护的成分,二是,大部分时候,人在非正规场合做的评论都只是想输出他们的主观印象,并不是把这个当做机会来输入信息改变自己的印象,这个角度而言,我不论怎么说他们都不会真正接受,或许表面会,但心里不会,三是,他们怎么觉得对我其实什么实际影响都没有,并不值得去争辩这些
来了一个学期后心态又有一个重大转变,当时觉得自己成绩很好,日后能成就一番学术事业,同时心里又在否定自己,感觉自卑,因为毕竟自己高中并不是最优秀的那一拨,在澳洲如果并没有耗费太大的努力就能拿到好的成绩,那么可能我来的这个地方的确人才不多吧。自卑还有一个因素是认识到了自己公开演讲还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很差,比较死板,比方说做poster presentation的时候本地成绩不算特别好的同学能做的非常非常漂亮,给的课题也比较有趣味,而我则是像老先生一样中规中矩的做了一个课题。虽然就得分而言我最后的结果不错,但是我能明显感觉到我作为一个人比较无趣,而且非常缺乏创造力。
之后的两年被邀请进了实验室做研究,心态又有不少转变。当时作为学生简历上已经有很多闪耀的东西了,也发了文章,成了同学眼中的“大牛”,一开始当然是意气风发,觉得自己很厉害。有两件事情转变了我的看法,一件事情是和我一起做研究的学长在研究前景非常好的情况下还是选择离开,去读医了,临走的时候一起喝咖啡,聊到运气,实力,社会价值,以及产出这些我当时压根没考虑过的问题。当时觉得自己获得的一切都是实力所致,未来也是稳稳的前途无量,后来听从学长的建议读了Daniel Kahneman的Thinking, Fast and Slow,触动很大,意识到自己多么愚昧和无知。在仔细衡量自己的处境之后把之后的选课调整到了各个不同的领域,然后开始找周围的人要反馈,以及很多时候刻意的停下来思考自己在干什么,还有一件事情就是一个我认为很厉害的学姐做了很多努力才当上讲师,找了很多人帮忙,当上讲师后很多时间都是用来确保学生不投诉她,不断练习如何把很简单的东西讲好。这个事情让我觉得有点求人的感觉,而且最后比较崇高的学术成了一个糊口的东西,让我有点不能接受。
最后的一年转成了兼职读书,领域是之前从未深入接触过的,兼职在一个量化对冲基金工作,换了个领域在实验室兼职做研究。在三个不同的领域都学到了非常非常多的新东西,这个事情让我觉得特别庆幸,认识到了除了之前做研究的那个领域,别的领域和行业其实也是非常非常有意思的,让我产生的兴趣甚至比之前花了两年的领域还要多。后来读到了一本叫做Algorithms to Live By: The Computer Science of Human Decisions的书,很多部分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一直以来我很感谢澳洲大学生活的一点是,他给了我很多选择的机会而没有极高的机会成本,我觉得如果我在国内读书的话“转专业”这个事儿估计得费我很多功夫。澳洲稍微自由一点的学位差不多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四门高级课程就足够一个主修的要求,高级课程的前置有的时候还能豁免。学习本身的话,学的深不深入是看你自己的钻研,如果想深入学习,资源非常多,不存在限定人发展的情况。
毕业后转成了全职工作,后来发现失去了之前生活的多样性,工作的领域并没有我之前想象的那么自由,且只用到了我某一方面的技能,让我觉得比较有危机感,立马申请了一个之前感兴趣,但是没有过多接触的领域兼职读书。后来回想了一下,让我选择这个行业的原因是Eugene Fama一众学生们写的书和文章,我觉得很有趣,让我动摇信心的是Fischer Black的传记Fischer Black and the Revolutionary Idea of Finance,再次提醒我分散化和多样化的重要性
随后因为和老板的矛盾,就离职去做咨询了,咨询师并不像我之前想象的那么牛,但是工作的多样性真的是没得挑,有的时候对一个领域感兴趣,大学学一两门课,自己深入研究一下,和老板说一声想做这方面的项目,很快就能实现而且用上自己学到的东西。这种时候真的觉得能继续读书非常非常幸运,这样的生活达到了我理想中的"sweet spot"
在澳洲读大学是我周围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同一个组的都有好几个同事在兼职读书。有的是已经拿到了不错的工作,想实现儿时的兴趣,去读海洋学,有的是喜欢小动物,去读兽医,有的是觉得自己想深入探究某个领域但是不想脱产,就读工业博士或是兼职读博,有的就是觉得工作中某个领域的技能从学校获取比较高效,读个对应的学位。各种原因都有,但大家都不会去评判。有时去上课的时候碰巧在教室里面看到同事认真听讲做笔记,有非常别样的感觉。目前直接工作的人里面我还没见过有人笃信读书无用论,大家多多少少都把教育看成一个比较宝贵的机会,我自己对澳洲大学的教育还是挺满意的,大部分时候都能学到东西。
有时晚上想去学校图书馆待一待,总会想到多年前的自己和现在的未婚妻,当时的女朋友。周围大声喧哗的,显摆的,奋笔疾书的,挠脑袋的,行色匆匆的,都有当年我和我同学的样子,这种感觉很难描述,但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体验。
最后总结一下在澳洲读书是怎么样的一种体验,我觉得对我目前经历的各个人生阶段而言体验都不一样,但每一段体验中大学都给了我非常多有价值的东西。学到的东西,碰到的人,经历的变迁,都给了我很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我非常感谢大学增添了我生活/生命的多样性,不后悔当年莽撞的我做出的这个相对随意的决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小象飞飞d 发表于 2020-2-26 07:48:10 | 只看该作者
 
钱不够花的体验

当初汇率4.3的时候拿着银行工作存的钱准备去澳洲读硕士。
结果到了澳洲汇率已经6.3了,后来一度涨到了7.1
瞬间预算就不够了,只好下海打工,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工作在这给你们答知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英雄造游艇 发表于 2020-2-26 07:48:17 | 只看该作者
 
 第67张图片

 第68张图片

 第69张图片

为了证明我不是黑,上点图,有诗云:
澳洲读书怎么样,微信问了知乎问。
问来问去烦不烦,不如过来自己看。
学生也分好几等,对号入座请君闻。
一等高富且又帅,一般你是见不到。
家境碾压豪车买,也有学霸也有渣。
二等略有几个钱,出国留学把眼睁。
料想题主是这种,我且给你说说看。
父母血汗钱不多,为你留学大把花。
学来学去学个屁,叽里咕噜听不懂。
作来作去瞎逼作,踉踉跄跄不挂科。
几年熬完差不多,pr申请蜀道难。
难民黑人一大堆,白天睡觉晚上抢。
还有华人来回坑,坑来坑去涨经验。
回头你也把人坑,没事发照装个B。
不好不坏瞎工作,有钱没钱买个房。
以为国外大天堂,共产主义不要钱。
三教九流啥都有,样样都有华人干。
资本主义就这样,华人还是被歧视。
劝你把书好好读,志气骨气中国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weiddxx 发表于 2020-2-26 07:48:41 | 只看该作者
 
在学习上大概就是这样的体验,生活的我慢慢给你找
 第73张图片

https://www.zhihu.com/video/101558815805391667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16 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