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李光耀是怎么样把新加坡打造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复制链接]
11#
末日成欢oc丶 发表于 2020-5-8 03:38:06 | 只看该作者
 
新加坡有点像端点星:空间小,人口少,缺乏资源,周边国家充满敌意。更差的境遇是,它没有对周边国家的明显技术优势。
一段在国内流传的心灵鸡汤,说“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给总理李光耀打了一份报告,大意是说,我们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日本有富士山;不像夏威夷有十几米高的海浪。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发展旅游事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李光耀回复道,有阳光就足够了”。
这段话的真假难以考证,但新加坡确实被打造成了一座环境怡人的花园城市,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这个故事倒是抓住了李光耀的一个优点:他能把任何一点点有利条件放大,想办法克服危机。










优质经济发展环境




李光耀晚年的很多想法在《李光耀:新加坡的硬道理》里有所展现。在书中,他对新加坡制造业的定位是长期依靠跨国公司。
做出这样判断的原因很简单,新加坡面积狭小、人口很少、资源也不丰富,只靠自己是很难与中国或印度这样快速发展的经济体竞争的。新加坡需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
新加坡的一大优势是扼守两大洋咽喉,紧邻人口超过20亿的巨大市场。但即便是这地利也是和邻国共享的,新加坡还需要做得比邻国更好。
在基础设施方面,新加坡是世界级的海港和航空港,通信将基础设施也相当完善,互联网普及率极高。
在软环境方面,新加坡法制完善,在体制廉洁,公信力、可信度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律的完善程度等软性指标上,无论是邻国还是更大的经济体都难以和新加坡相比。
新加坡鼓励商业活动,在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高居第二位,仅次于新西兰。在新加坡开办企业只需两道手续,耗时仅仅一天半。
新加坡对内外资企业实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政策,所得税税率为17%,个人所得税税率为0%-22%。税率不算低,但由于新加坡与其他国家缔结了大量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避免了对这些国家的人双重征税,也就鼓励外国人人来新加坡就业或创业。
还有部分外资企业可以享受到新加坡更低的所得税率和量身打造的引进外资条件,部分中资在新加坡企业都可以享受10%的低税率。这也代表新加坡开放程度很高。
新加坡经济的开放还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坚持推行自由港政策,与美、日、加、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新加坡能做到自由通航、自由贸易、货物资金自由进出、集装箱公司的收费优惠待遇、符合要求企业免收港口使用费,而且新加坡所有出口产品免关税,除了部分产品外的绝大多数进口产品也免关税,这些都刺激新加坡成为世界知名的中转港口。
完善的法律体系、适宜经济发展的开放环境、高效的政府、优越的地理位置、面向数十亿人的大市场、全英语教育,这些优势条件才是新加坡从这一地区脱颖而出的关键。
新加坡的开放程度很高,以至于有些本地人抱怨政府没有给本地制造业和跨国企业一样的支持。李光耀则不这么认为,他举了美国的例子,称美国制造业企业也并未向政府要支持;马来西亚一些制造业部门闭关锁国,却一事无成。
他对本国中小企业的期望或许能从这段话里看出来:“通过做好跨国公司的供应商,这些中小企业已经蓬勃发展起来,到时候胡跨国公司走向海外,它们也得跟着。它们生产跨国公司不愿做的中间产品,那就是它们学习的,也是它们成长的地方,跨国公司激发了这些中小企业的制造能力”
李光耀还提到,如果深圳在新加坡对面马来半岛最南端的柔佛新山,那么新加坡大概会考虑要不要加入它。他也看到了在深圳的迅猛发展面前,香港的竞争力相对下滑,也明智地知道融合而非对抗才是更好的选择。不知道香港人民有没有人知道这番话。
可惜马来西亚现在还难有崛起一个深圳的可能,所以新加坡的优势还能继续保持下去。










积极挖掘人才




李光耀提到了新加坡制造业要依靠跨国公司而且在很多行业上并没有竞争力,这听起来似乎很令人沮丧,但也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李光耀选择的是扬长避短,这样新加坡作为一个小国也能发展得很好。
李光耀做出这种判断的一大原因是,新加坡太缺乏人才了。
他知道创新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但是新加坡人口少,难以涌现足够多的人才搞制造业方面的创新。“我们的能人在哪?在中小企业吗?不,中小企业只能招揽二三流的人才,一流人才不会为他们工作的”。
也正如李光耀所说的那样,台湾这样两千多万人的经济体,也难以培育出自己的强大的跨国公司;韩国五千多万人,拼尽全力形成了三星这样立足世界的大型跨国公司;新加坡人口六百万都不到,又怎么可能形成举世闻名的跨国公司呢?他提到,把新加坡航空私有化,也不会找到合适的公司做好接盘侠,能够做到不赔钱。
新加坡的很大一部分人才,又从事金融行业或作律师、医生等脱离实体的服务型工作,收入更高也更体面。
我曾和飞利浦研发部的主管谈过……他非常坦诚地说,如果你计划做研究,你必须有这样的精神:高度集中,决心突破,直到你看到隧道尽头的曙光。你要不停地挖掘、挖掘,决不放弃。你遇见过这样的新加坡人吗?他的母亲、父亲、兄弟、姐妹、叔伯都从事金融业,与他们相比,他挣钱更多吗?如果是医生和律师,他们会说:‘你是搞研发的,那是什么工作?’你能抗衡辉瑞制药、默克公司和葛兰素史克公司吗?你能击败他们在全球成千上万的研发人员吗?
制造业岗位尚且会因为不够吸引新加坡人而乏人问津,就更不用提吸引力更差的其他更累、显得更不体面的工作了。
于是新加坡只能从外国引进移民。李光耀强调,这些外国人并不是抢了新加坡人的工作,而是做了新加坡人没法做或不愿意做的工作,“新加坡人说在服务业找不到工作——那是瞎说,他们不想在零售行业工作,也不想去酒店铺床,而想要简单清闲的工作。有两万个职位空缺,但他们并不想做。有很多建筑工作,但他们想等房子盖好、屋顶装上后,进去做些安装电气设备和下水管道的活儿。
新加坡人口数量少,生育率低下,因此通过外来移民来维持人口规模是很重要的。李光耀的这段话也能给很多发达国家以启示:当民众抱怨外来移民抢走了他们工作的时候,事实真相真是如此吗?很多外来移民做的,只不过是当地人不屑于做,不愿意做的工作,把这些岗位空出来,当地人就会去做吗?
对这个充满争议的领导者来说,新加坡没得选择,只能一边接纳移民一边试图做好融合工作。有的选择的国家,可不能一边排斥移民,一边接受他们的服务。










顽固的基因决定论




当然李先生也并不是全然光辉,他坚持相信基因决定论是一个大黑点。我们在《新加坡需要一尊神》里就曾提到过这一点。
他在以前还是认为人人平等的,但早年的经历改变了他的认知,让他偏向基因决定论。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人民行动党曾在新加坡南部群岛扶贫,想教会岛民山羊养殖,并购置了山羊分配给当地人,结果用不了多久,这些山羊就消失了——很可能直接被岛民吃掉了。
李光耀认识的医生是这样分析的:岛民因为长期内部通婚,基因库萎缩,这可能威胁到了他们的脑部结构。这件事让李光耀相信,智力受基因遗传影响很大,而扩大多样性能避免基因库萎缩的问题。
有时这种基因决定论还和李光耀的危机意识交融在一起,他曾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怎么说我们都不过只是福建、广东等地目不识丁、没有田地的农民的后裔,他们(中国人)有的却尽是留守中原的达官显宦、文人学士的后代。
而新加坡的人口规模也不大,为了尽可能地诞生优秀的后代,李光耀认为最好还是选择性通婚和生育,从而获取尽可能好的基因。
正如我们在《新加坡需要一尊神》里提到的那样,新加坡颁布过和遗传相关的政策,鼓励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育龄夫妇生育3个或3个以上的孩子,并规定其子女享有优先入学和进入重点中学的权利,同时鼓励家庭收入少和教育程度低的妇女少生,并为此采取措施,如颁布绝育奖鼓励实行绝育手术。
然而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人道主义精神,后来这种“优化遗传”的政策还是被新加坡的反对党推动废除了。
想来李光耀有他的难处,以新加坡的人口规模,想要选拔优秀人才,也就只能一边优化生育,一边引进移民扩大基因库。
他在讲话中也时时透露出对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家的羡慕。比如他提到美国学界,就说美国幅员辽阔好学校遍布全国,是在有意地形成多元化学派。显然,美国无论是人才储备,还是国土面积,都能支持其学界进行多元化探索,这让李光耀很是羡慕——他只能在人才问题上精打细算。
所以李光耀时刻充满危机感,也很容易理解了——新加坡输不起,它的体系精致而脆弱,外部环境的突变很可能影响到它,以它再优秀的领导人都难以想到的方式。
这么说实在太抽象了,我们可以拿阿西莫夫《基地》里的情节试作一类比。
端点星在宇宙中还是太小了,尽管最初几百年内它沿着哈里·谢顿的预想发展壮大,但银河太大了,不知道从哪里出现的野心家“骡”突然崛起。
这个“骡”本是一个被人轻视、侮辱的突变种,人们都以为他只不过是不利变异产生的怪胎,相貌丑陋,身体瘦弱,却没想到他具有控制人心的能力。他将这一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吞并了端点星在内的大片银河空间,很大程度上扰乱了谢顿的计划。
谢顿的“基地”就这样落幕了?阿西莫夫在此处开了金手指,引出谢顿还设立了“第二基地”,第二基地拥有强大的心灵控制能力,击败了“骡”,才让银河系继续沿着谢顿的预想收束时间线。
相比起新加坡,世界很大,可能不知道哪里出现的突变就会彻底改变历史进程,任新加坡的领导人再杰出,也无法扭转大势——这个世界也并不大可能为新加坡开金手指。突变概率更低,但数量摆在那里,总会出现的,极个别突变产生的颠覆作用,可不是选择性生育的后代能够做得到的。


《新加坡需要一尊神》和这篇一样,都引用了科幻小说里的情节,这是因为无论怎么评价,李光耀的成就确实带有很大的传奇色彩,以至于只能用科幻小说来勉强类比一下——无论未来新加坡如何,他的一生都是精彩而极富戏剧性的。


根据我们的了解,他也可能是中国人最欣赏的外国领导人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左界灵影 发表于 2020-5-8 03:38:12 | 只看该作者
 
以前的新加坡老板说过这个问题,他觉得新加坡最大的成功就是把马拉西亚最精锐的人才全抢来了。

马来西亚排华,好像大学也规定不能有太多的华人,精英华人不得不远走新加坡。

其实当年台湾香港能发展这么快,一大原因也是吸纳了大陆最精锐的人才,所以香港台湾叱咤风云的都还是当年的大陆人,现在再没有什么大家出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ss贝贝 发表于 2020-5-8 03:38:41 | 只看该作者
 
大家正统答案说的都很对。李是一个道德高尚而且有远见的人。他带领新加坡走向辉煌。

我从另一个方面说一下。新加坡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中国印度日本等周边国家功不可没。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我公司亚太区CFO,一个祖籍福建,新加坡出生成长的50岁女性说的。

她告诉我新加坡从时区上来说比中国应该早一个小时,但是当年李坚持与中国同一个时区。就是为了未来和中国做生意做准备。

君可见,但凡大的跨国公司,早期亚太总部就都设在新加坡。当然现在搬到中国趋势明显(人力成本省很多)。一方面新加坡位置好,离中国,印度,日本都不算远,另一方面新加坡英语普及,政治清廉稳定。相比之下政治混乱的印度,英语不好的中国(香港除外),弹丸之地的日本,新加坡无疑是极适合作为一个亚太区的联络之地的。

我相信,李老先生当初很敏锐的觉察到了这一点,所以事先布局完美交出了答案。

以上回答,来自我的CFO。我个人无此觉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西南天狼 发表于 2020-5-8 03:39:07 | 只看该作者
 
这让我想起了迪拜. 迪拜这个城市为何享誉世界,它成功的因素是什么?这种成功能否复制? - 经济   看完上面的之后,我只有一个感想: 牛~但是还没有天真的以为这种成功可以复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丁欠打ヽ 发表于 2020-5-8 03:39:23 | 只看该作者
 
李光耀是一个名利双收的独裁者,他的功绩不需要赘述。他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基本上中国的所谓设计师就是按照这个路子,经济放开,政治控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sight 发表于 2020-5-8 03:39:52 | 只看该作者
 
他是一个名垂青史的好市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涅槃丶恐龙蛋 发表于 2020-5-8 03:40:37 | 只看该作者
 
抛开国家评价个人无益,起码新加坡的国政证明一点: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蒲目鸵量 发表于 2020-5-8 03:41:2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不是也经历过造神运动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枫林烟华 发表于 2020-5-8 03:42:20 | 只看该作者
 
我并不觉得新加坡现在的样子是李光耀的功劳,以前英国人在殖民马来西亚的时候就说过“新加坡是东南亚的直布罗陀”,这样一个地方不发达都难,大陆把新加坡之所以会捧得这么高是因为新加坡也是yi党执政,却创造了新加坡奇迹,而且政府很清廉,大陆想学新加坡,所以才把李光耀捧得这么高,新加坡的yan lun zi you也很差,之前有个报社记者因为说了一些fanzhengfu的话第二天就收到了政府的来信让他重新去服兵役,李光耀本人说白了就是个香蕉人,从小说英文,在英国读书,他是竞选的时候才去学闽南语的,所以他根本不会说中文,他当时带领他的党派搞共产主义,马来西亚人害怕被chihua所以主动让新加坡独立,其实个人觉得他根本就是想当马来西亚的总统,从马来西亚被迫独立以后他痛哭流涕,但是据说他当时告诉电视台只能放悲伤的画面。当上新加坡总理以后又把曾经一个党派里偏右的(社会主义)的人关进牢房。而且,他让他的儿子来接他的班也受很多人批评!!!

        所以,你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新RED★卫兵 发表于 2020-5-8 03:42:39 | 只看该作者
 
在马来西亚旅行时遇到一位新加坡华人,这位叔叔很感谢新加坡能广纳人才。说当年华人在马国得不到重视甚至受到排斥,而新加坡却大肆吸引人才,能不分国籍民族而重视人才,重用人才,还能不发展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7粉丝

448帖子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16 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