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面对不可逆转的人口老龄化,我们这代年轻人如何保证自己晚年生活不至于太凄惨?

[复制链接]
6077 20
诗诗诗诗诗 发表于 2020-6-29 13:10:26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问题已收录至居住专题 >>「我住得不好,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更多关于居住问题的相关内容欢迎关注讨论。 本人80后,估计知乎的主力军也在80.90这个区间,我国养老金形势已不容乐观,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2040年我们五六十岁的时候老龄化会是什么程度,到时社会状态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而我们作为一般百姓怎么才能不让晚年生活太过凄惨? 题主低学历教育,一方面出于好奇,一方面出于对某组织的不信任。 说实话这满大街…


上一篇:魁省投资移民今年凉凉,何不投资10万加币来BC省?
下一篇:李铁不会拒绝归化球员,李可还能重回国足,先翻越这两座大山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回到温暖我 发表于 2020-6-29 13:10:36 | 只看该作者
 
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问题,日本最严重,欧美次之。他们已经给全世界趟过地雷了,让我们看看日本和欧美的情况,总结点经验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我国每十年做一次人口普查,日本每五年年进行一次国势调查。2015年的国势调查显示,日本总人口数为1亿2711万人,比2010年调查时减少94.7万人。截止2015年10月,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26%。

这么多老人,他们是怎么过活的呢?听听这些词汇就知道了。“老后破产”、“老后难民”、“下流老人”……这些反映日本老年人悲惨生活的新词汇不断涌现。

2015年日本新干线上发生了一起自焚事件,自焚者是一名71岁的老人,他在自焚之前多次向周围的人表露养老金太少,“无法生活”。

日本老人的养老金差距很大。在大企业工作的人,退休后不仅能拿到政府发放的公共年金,还有企业年金,足够退休后的生活。

而那些教育程度不高、无法找到稳定工作的人,老了之后不得不继续工作,因为他们能拿到的养老金远远不够生活需要。

据日本媒体报道,那位自焚的老人曾抱怨说:“我缴纳了35年却只能领取24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2150元)。扣除房租和水电费之后就所剩无几。”

日本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0岁,但是直到65岁才能领到退休金。按照普通日本人的生活水平推算,假设日本国民退休前年收入为6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8.7万元),退休后的开销大约为工作时的三分之二,一年需要400万日元。

日本现在的预期寿命高达83.7岁,在退休后,如果需要依靠退休金生活25年。按照这个比例估算,需要1亿日元。

如果仅靠领取退休金,一个月大约可以领到24万日元左右。从65岁退休到85岁死亡的20年间,一共可以领到5760万日元,和1亿日元之间差了4240万日元。

也就是说,日本老人如果要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至少得储备4240万日元左右。否则就不得不靠打零工来贴补家用。

根据日本总务省发布的2016年“家計調査報告”,一对高龄无职夫妇的月平均支出约为26万7000日元,养老金平均收入约为21万2000日元,这样的话每个月会有5万5000日元的赤字。

如果能活到85岁,那么从60岁到85岁这25年的晚年生活里,自己需要准备1650万日元的养老金。

所以,按照普通人的一般生活水平估计,缺口是4240万日元。按照总务省的低生活水平估计,缺口是1650万日元。

2016年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日本50岁到60岁这一代老年人,回答储蓄为零的人男性占30.7%,女性占25.6%。也就是说近三成的日本老年人,没有一分钱的储蓄!

随着日本人口、特别是新生儿人口不断减少,缴纳养老保险的人数也在日益下降,日本老年人对仅依靠养老金生活的前景感到不安。

有研究预测,自2015年4月起,日本公共养老金的领取额每年将下降1%,预计今后30年内至少会减少20%,更多老年人不得不通过延长工作年限来保障晚年生活。

2014年,日本65到69岁的老年劳动者共约374万人,65至69岁的老年人就业率达到惊人的40.7%,创了日本本国39年来的最高纪录。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这么大年纪的老人还有人愿意雇佣吗?为啥不去雇佣年轻人呢?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张表。

 第1张图片


毫不夸张的说,日本的失业率几乎是全世界最低的。因此,老年人只要愿意就业,还是能找到工作的,只是薪水并不如意罢了。

有人说,这么低的失业率是因为日本的家庭主妇太多,其实日本早已经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那个日本了。

日本时事通信社报道,日本政府9日召开内阁会议制订了2017年度《男女共同参与白皮书》,白皮书指出,2016年15-64岁的女性就业率达到了66.0%,这是自1968年实施该调查以来女性就业率的最高值。

日本严重的老龄化导致能够出来工作的老人和妇女都差不多出来工作,可劳动力还是不够的地步。如果我国在老龄化最严重的时代也能达到日本如今的经济水平,那么65岁后的大部分人还是得继续工作。

有人说,很多老人退休前攒了不少钱,可以投资股市吗?

我们来看看日本股市的情况。日本最重要的日经225指数,恰好在日本劳动力数量最多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到达顶点,接近四万点,随后一路下跌,跌到最低点7000点附近。

近几年,日本奉行“安倍经济学”,日本央行大肆放水,央行自己出钱购买日经225指数ETF,如今日本央行自己已经成为日经225指数九成以上成分股的前十大股东,这才把指数维持在两万点左右。

如果有人在日本股市顶点时买入,那么直到现在仍然亏一半,根本不要指望靠这个养老。事实上,如果没有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劳动年龄人口逐年下降会带来经济增长率下降,使得股市表现不好。

有人说,不靠股票,靠房子可以吗?

日本房地产价格于1991年到达最高点,随后开启漫长的下跌之旅。统计数据显示,日本的房地产价格从1992开始持续下跌,截至2015年,六大主要城市住宅用地价格跌幅为65%,所有城市跌幅为53%。

相对于股价而言,泡沫破灭后,房价下跌速度缓慢得多。日经225指数在1990年之后的两年内下跌了近一半,而住宅用地价格1992年到2000年10年间年跌幅均不超过5%,累计跌幅21%。

楼市这种持续、漫长的阴跌比股市可怕多了,这意味着,很多房子被锁死了,完全没有流动性,再折价也卖不掉。很多人被房贷套牢一辈子,直到退休都还不完房贷,更别说储蓄了。

人口老龄化带来土地和房产价格下跌是大概率的事情,靠房产很难养老。

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以来一直执行低利率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如同我国这今年一直维持低利率一样。2016年日本更是开始执行负利率政策,所以靠银行存款利息过日子也是不大可能的。

人人皆知美国国债太多,接近20万亿美元,其实不过是1.18倍的GDP。如今日本国债已经超过1000万亿日元,其债务占GDP比重高达230%,为发达国家中最高。

更可怕的是,日本央行持有日本国债的三成多,其资产的八成都是国债。也就是说,日本的国债早晚有一天要崩盘,现在没崩盘是日本央行在放水来维持。所以投资日本国债风险很大。

所以日本的普通老百姓很难通过储蓄投资来安度晚年,不得不继续工作。可是年龄不饶人,70岁以后还工作就比较困难了。

可日本人偏偏有着全世界最高的预期寿命,在2015年就已经高达83.7岁。按照现在这年年增加的势头,二三十年后增加到90岁也问题不大。而后面这二十年的医疗和护理费用会越来越多。而人口老龄化必然导致医疗和护理费用上升。

要知道,日本是从GDP世界第二,人均GDP超过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过来的,尽管现在垂垂老矣,仍然有一定的家底。而中国到了老龄化最严重的时候,不知道能不能攒下足够的家底。至少从现在看,中国已经是未富先老了。

其实日本政府很早就意识到,日本已经陷入老龄化和少子化的泥潭,也通过了《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和少子化社会对策大纲等种种应对少子化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战略,试图提高生育率,但收效甚微。政府从儿童补贴、保育设施、职场支援、税收优惠等几个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

为了鼓励生育,日本从1972年起就断续施行了儿童津贴制度,2012开始对3岁以下和3岁以上15岁以下的儿童实行1.5万日元和1万日元的差异补贴。

但不少日本人仍然觉得养育子女是一项沉重负担,加上收入下降和工作不稳定,对于很多人来说甚至连结婚都成为一件困难的事情。

2010年的统计显示,日本30-34岁女性未婚率达到约35%,甚至35-39岁女性的未婚率也达到了23%。而35-39岁日本男性的未婚率更是高达35%,超过20%的日本男人终生未婚。

所以说,如果鼓励生育,也很难阻止生育率下跌,更别说我国现在还在限制生育了。

日本是单一民族国家,大部分国民秉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心理”,很难通过吸收外国移民的方式来缓解老龄化,这一点上我国也类似。

欧美国家认同多元文化,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但百十年来各种族各民族仍然严重对立,并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暴力事件乃至恐怖主义行动。因此,我国要走吸引外国移民的道路也是很难的。

那么普通人还有办法应付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吗?有些国家有些不一样的尝试。

近几年来我国很多企业由于国内金融发展滞后,难以融资,不得不引入外国投资者。其中,加拿大的几支退休基金比较令人瞩目。

“加拿大退休金计划”(CPP)是加拿大退休老人的“钱袋子”,属下机构CPPIB负责该计划所辖资产的具体投资。

2011年时,CPPIB就投资了阿里巴巴,还投资阿里巴巴的大股东雅虎、软银控股和银湖资本。 

早在2008年2月份,CPPIB就开始投资中国,投资了鼎晖投资、中信资本中国基金和弘毅投资等一大批重点投资中国的私募股权公司。  

得益于过去数年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些投资获得了不菲的回报,也让中国市场成了CPPIB眼中的香饽饽,后续动作接二连三。    

“安大略教师退休金计划”(OTPP)是加拿大第三大退休基金,总资产约为 1400 亿加元,近年也陆续投资了方源资本及京东商城。   

由于婴儿潮时期人士开始陆续退休,退休基金的支出需求大增,迫使这些原先过于依赖北美股票市场表现的退休金计划开始寻求投资于全球股市及房地产、基础设施和私募基金的机会,以缓解局部地区单一投资品种涨跌带来的巨大影响。

这样的路子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当未来中国老龄化严重、经济失速时,我们可以事先投资那些劳动力充足、经济发展较快的南亚、东南亚和非洲国家。像加拿大搭上中国经济腾飞的顺风车一样,我们也可以靠投资这些国家来分享他们经济发展的收益。

如今,华为小米和蓝绿兄弟已经在印度设厂,阿里也投资了印度的“支付宝”,显然印度的未来不可限量。那些大佬们已经给大家做出示范了。

这些天,埃塞俄比亚的新闻天天刷屏,中国和埃塞深入合作,在埃塞修建了中国工业园,一批中国老板闻风而动,把制鞋、成衣、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往埃塞。这些小咖们也已经给大家做出表率了。

说到底,老人退休后不事生产,收入其实来源于对那些正在工作的年轻人的投资回报。资本富余而人力不足会导致收益率低下。如果本国年轻人不够多的话,只能投资年轻人较多的外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家蕊煜 发表于 2020-6-29 13:10:50 | 只看该作者
 
文章有点长,先上结论:我们这一代人,如果你没有足够多的钱,孤独终老意味着非常凄惨的晚年。


01


2014年3月,著名人口学家翟振武在权威期刊《人口研究》上发表论文称:


    如果全面放开二孩,中国每年出生人口峰值将达到4995万,总和生育率将达到4.5。


翟振武是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获得过中国人口学界的最高成就奖——中华人口奖。


作为中国最“顶尖”的人口学专家,翟振武旗帜鲜明地反对全面放开二孩。


2014年7月,国家卫计委官员杨文庄在新闻发布会上也采纳了翟振武的数据,认为如果全面放开二孩,将会累计多生出9000余万人,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会造成很大影响。


可就在今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中国出生人口仅为1723万人,远低于卫计委此前预测的2100万(中值),更不用说翟教授预测的4995万了。


(卫计委此前预测的数据)


原本以为全面放开二孩的头几年,被计划生育压制多年的需求将会释放,中国的新生人口会出现一波大爆发,然而2017年的新生人口甚至比2016年还少了63万人。


这不太正常。


于是我又去查了一下二孩的数据,发现2017年二孩数量比2016年增加162万。比重首次超过一半,达到了51.2%,


这就意味着一孩的数量比上一年减少了225万。


年轻一代的生育意愿正在显著下降。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你去翻一下中国历年的出生人口数据就会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


    未来十年,育龄高峰期女性数量将减少约40%。


在数量下降和意愿下降的双重影响下,真的很有可能会如梁建章预测的那样:


中国的出生人口将从2018年开始,以每年减少30万到100万的速度进入雪崩状态。


 第2张图片(1990年-2015年出生人口数据)


02


中国的人口危机并不是没有预兆。


2000年,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年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22。


    所谓的总和生育率,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女性,在育龄期间(国际传统上一般以15岁至44岁或49岁为准)生育子女的平均数量。


一个国家想要完成正常的世代更替,总和生育率一般不能低于2.1。


1.22这个数字不仅低于欧洲发达国家,甚至比“少子化”现象严重的日本还要低。


然而,计划生育部门以存在大量黑户(漏报瞒报人口)为由,强行将总和生育率上调到1.8。


当时的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说:


“根据大多数学者的意见,我们国家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应该在1.7—1.8之间,这是经过科学测算的数据,不是哪个人说的,更不是我个人说了算的数据。当然有个别专家认为中国生育率不是1.7—1.8,是1.5,当然这毕竟是个别人的观点。”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当年的生育率只有1.18(其中“城市”为0.88210,“镇”为1.15340,“乡村”为1.43755),接近此前抽样调查的1.22,即便考虑到存在瞒报漏报,计划生育部门强行调高到1.8,这个数据无疑是错得离谱!


(注:梁建章给出的六普出生率为1.35,但我查到的是1.18)
 第3张图片

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2017年3月,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在新闻发布会中竟然公开表示,中国的生育情况“完全符合预判”,中国不缺人口,而且未来一百年都不缺。


随着2017年出生人口数据出炉,卫计委再一次被打脸。


 第4张图片

03


比新生人口数量下降更让人担忧的是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飞速进入老龄化。


    根据国际通行惯例,当一个国家(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时,即意味着这个国家(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2015年中国13.74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人有2.2亿,占总人口比例16.1%;65岁及以上人口数1.43亿人,占比10.5%。


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已达到国际标准的1.5倍,更可怕的是老龄化程度还在不断加速。


2005年,IMF推演了中国1950-2050年的人口结构变化。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资料来源:IMF


根据IMF这一预测,到2050年时,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将超过1/3,而这一预测是基于1.8的总和生育率进行推演的。


2013年,美国人口普查局也对中国的人口结构进行了分析,老龄化程度比IMF的预测更加让人触目惊心。


 第5张图片

再过二三十年,满大街都将是老年人,年轻的面孔越来越少,社会活力不断下降。


而一个更严峻的问题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养老会不会出大问题?


 第6张图片

当我在公众号发起“老龄化”和“少子化”的意见征集时,有一位读者给我留言说:


作为一名在政府规划部门上班的,我们领导对养老这块很是看好。如果国家政策或者配套进一步完善,养老院是一个不错点。




但问题在于,政府自己是不创造价值的,政府能做的是政策的制定和财富的再分配。


    如果没有足够的年轻劳动力,政策怎么落地?如果没有足够的年轻劳动力,养老金的缺口谁来填?


根据2016年社保报告,全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抚养比为2.75:1,其中广东最高为9:1,黑龙江最低仅为1.3:1。


也就是说,广东是9个年轻人在供养1个老人,而黑龙江平均1.3人供养1个老人,对于黑龙江来说,养老的压力已极其严峻,入不敷出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而这个结果比预料的要来得更快。


就在2017年12月,人社部最新的社保报告显示,2016年黑龙江养老保险收不抵支320亿,扣除2015年结余的88亿,总欠账也达到了232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养老金结余被花光的省份。




除了黑龙江之外,辽宁、河北、吉林、内蒙古、湖北、青海都出现了当期养老金收不抵支的情况。




在全国养老保险可支付月数情况表中,很多省份的血槽已经快见底了。




政府现在的做法是通过财政预算进行转移支付,说白了就是让有钱的省份补贴那些血槽见底的省份。


但这条路能走多远?




一边是转移支付的金额大幅增长,一边是全国性的老年人抚养比不断下降。


如果中国不能解决少子化的问题,到了2050年的时候,全国的养老抚养比可能都将变成黑龙江现在的样子,到时候每个省都将入不敷出,那又该怎么办?


难道还指望国际援助?


或许你觉得2050年还很遥远,但这个时间点正好是我们这一代人差不多到退休年龄的时候,所以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将面对的问题。


当然,政府肯定会想对策。




04


政府的第一个对策就是延长退休年龄到65岁。


虽然有一些专家会跑出来说,延迟退休可以“更大程度发挥老一代人在企业中的经验作用”,又或者是“可以提升老年人的价值感”,但无论有多少冠冕堂皇的理由,延迟退休的本质不过是消减老年人的福利以减轻社会的负担。


或许你觉得这样很残酷。


毕竟当年国家实行计划生育的时候,喊出的口号是“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后来这个口号变成了“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而到了今天这个口号变成了“养老不能靠政府”。


这多少让人觉得政府有甩锅的嫌疑。




但如果你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你会发现我们不过是有幸生在了最文明的时代。


自2000年以来,学者在川、陕、鄂、豫交界的汉水流域中发现了大批古代的“寄死窑”(又称“自死窑”、“老人洞”),这被认为是在生产力短缺的古代,专供60岁以上的老人自我死亡时使用的。


 第7张图片

日本也被发现有弃老的传统。


日本著名电影导演木下恵介曾于1958年拍摄过一部电影《楢山节考》,讲述了日本古代信州一个贫苦的山村中,由于粮食长期短缺,老人一到了70岁,就要被子女背到山中等死,以供奉山神的故事。


 第8张图片

这部电影播出后引起过了不小的轰动,后来在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中,阿信妈也曾经说:“如果家里再困难的话,你就把我背到山上去吧”。


在现在看来,这种做法简直大逆不道,这样的子女不配做人,但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经历的一个过程。


但你不要以为今天的人们就一定不会重走过去的老路。


2016年,横滨一家医院里一名88岁的老人因输入体内的点滴被混入了洗涤剂成分而不幸死亡。


随着日本警方的进一步调查,竟发现了多起类似的案件。


除了用点滴谋杀之外,日本同年还发生了男护理人员用刀砍死19名老人和残障人士,以及女护理人员对着住院老人大骂“你们本应该死”这样的虐待甚至杀害老年人的恶性事件。


日本舆论对这些事件做出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老龄化的日本社会,护理人手极度不足,导致“憎老”现象不断加剧。


对此,日本电视台还引用了一项调查数据报道:认为政府无需再为老弱提供福利”的民众有38%。


日本舆论还进一步指出,老年人口的增加使日本年轻一代负担更重,无形中对老者心生恨意,这也是日本近期“弃老、憎老”社会现象的根源所在。




在经济高速发展,资源富足的时候,人性会表现出文明友善的一面。


但当一个社会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短缺到一定程度时,人性就会露出丑恶和自私的那一面。


这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求生本能。


而中国和日本不同的是,日本在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前,已经晋升为富裕国家了,而我们要面临的是未富先老这样更为残酷的事实。


如果仅仅是延迟退休就可以避免伦理危机的话,已经算是很好的结果了。


而退休年龄会不会进一步延迟,这就很难说了。


德国已经在讨论把退休年龄延迟到70岁了,而我们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阶段,退休年龄比德国更晚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政府的第二个对策是提高生育率。


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提出,到2020年要把总和生育率提高到1.8。


 第9张图片

然而纵观全世界范围内,至今没有哪个国家在生育率大幅降低后还能涨回来,更何况中国没有出台任何配套性的激励政策。


随着房价的上涨,教育成本的不断提高,以及“多子多福”传统思想的逐渐没落,女性生育率能够不再进一步降低已经是非常理想的情况了。


如果我预测的没错的话,2020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将再一次经计生委的“科学测算”强行调高到1.8。


但这并不能改变中国人口正走向阶梯式的下降,甚至是雪崩式的坍塌。




05


从中国的人口危机中,我想到了衍生出来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劳动力大幅减少,老人数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很多的钱,孤独终老者未来要面对的养老环境可能会比现在的公立医院还要糟糕。


当我抛出这个问题后,读者@木木星球产木木² 给我发来了留言。


作为一名在养老院工作了多年的从业人员,他既看到了国家对养老院机构的不断规范,也看到了养老产业在现实中面临的困难:


现在养老行业存在很多问题,养老专业人员稀缺,养老服务人员稀缺,就我所在地区新一线城市,虽不能和深圳上海比但也算是超大城市了,养老行业的服务人员几乎都是农村的,这里不是说歧视农村的,只是他们相对文化程度不高,在日常实际管理中真的存在很多问题,而且也缺乏专业护理老人的相关知识。

但是在现实中,即使放宽条件还是很难招到护理人员,大部分人是不愿意来这个行业的,认为这是伺候人的工作。

现在发展的是医养结合型的养老,以后的养老院全部都要求有医疗服务,这就表示需要更多有医疗专业知识的人才进入,相对的成本费用也会增加,所以往后发展养老行业的人工费真的会很高,很高。




试想一下,你愿意去做给人端屎盆子的工作吗?


显然,我们这一代中的绝大多数人是不愿意的。


那么到了我们年老的时候,我们要开得起多高的价格,才能雇来一个给我们端屎盆子的人?


随着“刘易斯拐点(人口学中的一个概念,简单来说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的到来,未来的人工成本将会越来越高昂。


有些人会说,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发展,这些都不是问题。


但如果你了解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你就会知道,人工智能擅长的是运算和处理数据。比如像围棋这样规则确定的项目,阿尔法狗可以轻松战胜所有的人类选手。


但对于人类生来就会的那些本能反应,比如弯腰屈膝保持平衡,这对于人工智能来说是极其难以克服的挑战,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算法有希望可以实现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你在科幻片中看到的机器人,他们的动作都很僵硬)。


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人工智能会取代的只是初级白领的职位,养老护理主要还是要靠人工。


那么孤独终老者会怎样?


如果你有很多很多钱,当然不是问题,你可以住顶级的养老院,雇世界各地的保姆,还可以花钱找人陪你聊天。


但对于绝大多数并不富裕的人来说,孤独终老的代价可能就是极其悲惨的晚年。




06


2010年,日本NHK拍摄了一部名为《无缘社会》的纪录片。


之所以拍这个题材,是因为日本出现了大量警察都查不出姓名的不明尸体。


他们把无人收尸的死法称为“无缘死” 。




NHK对全国共1783家公共团体进行了调查,直到那些由地方公共团体自行火化与埋葬的数字被统计出来。


而统计的结果,叫人触目惊心。


仅仅是一年时间,日本有三万两千人“无缘”死去,他们大多是单身者。


一位40多岁的单身大叔,过去和父亲一起生活,可当他的父亲去世之后,前所未有的孤独让他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一位30岁的女性,每次吃饭时就会开直播,然后对着空空的桌椅,说一句“我开动了”,以排解寂寞。


还有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奶奶,一个人独自生活多年了,但她说不知道自己死后会经过多少天才会被人发现。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当你和社会纽带断裂时,孤独感会让你品尝到绝望的滋味。


(图:纪录片《无缘社会》)


一位名叫@喵不吱 豆瓣网友,她的留言让我印象深刻:


看这部片子之前,一直以为自己可以一个人活下去。

年轻时候的孤独总带着一些理想色彩,因为这种美丽的孤独唯有丰富而强大的内心才能享受。未曾深刻体会过,甚至从未设想过,当人生走过了那个抛物线的顶点,慢慢步入苍老和死亡的时候,这种一个人生活的选择需要付出何种沉重的代价。

有一天,已经白发苍苍,每顿饭前说一句“我开动了”,然而餐桌对面从来只是摆好的空椅。

有一天,已经风烛残年,将工作时候积累的两大盒名片排列得整整齐齐,在死前,却找不到任何一个人可以说一声再见。

有一天,会在阴影下的黄昏止不住落泪,只因看到一对老夫妇在一起吹竖笛,那就是自己梦想的全部。

有一天,会将陌生人的随手赠物用心保存,时时擦拭,与自己生命轨道有一丁点交集的人,成了活于社会仅有的牵绊。

电视一直开着,房间的灯一直亮着,大概就是这样死的吧。




07


在准备这篇文章和搜集数据时,我的心情变得越来越沉重。


人口问题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国的政治和经济,还有社会会如何对待老人的伦理问题,以及我们每个人都将面对的晚年生活。


法国社会学家孔德曾说,人口是一个国家的命运。


老龄化和少子化已经是一个事关民族存亡的问题。


然而你会看到一些政府机构和专家,他们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一次又一次做出错误的预测,却还敢信誓旦旦地说未来一百年中国都不缺人口。


可偏偏,这些官员和专家还掌握着话语权,我对此十分担忧。


另一个让我担忧的事是,老龄化和少子化明明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但面对那些本该让人触目惊心的数据,我们竟如此麻木。


面对理性的分析和警告,我们几乎都视而不见。


而类似于《是谁杀死了二十二岁的中国女人》这样的文章却刷爆了朋友圈。


当一些女性号把女人恋爱、结婚、生孩子可能遇到的极端事件(恋爱遇渣男、婚姻遇出轨、婆婆强逼生二孩等等)都拼凑在一起时,就会诞生一篇篇爆文,然后下面最高赞的留言是年轻女孩各种不敢结婚不敢生孩子。




这些文章会让你觉得结婚生子很恐怖,他们会给你讲述35岁的女人走遍世界各地活得很精彩的故事,他们还会告诉你人生的任何阶段都可以用来逐梦和体验未知,但他们没有告诉你,结婚生子也可能会过上充实又幸福的生活;他们更不会告诉你,你的父母正在不断老去。


你现在过得不顺心,父母可以给你兜底,但总有一天,你的父母年老体衰病倒时,你将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将父母送去养老院,还是你自己来照顾?


或许你收入很高,钱都不是问题。


但人活着是需要精神上的支撑的。


哈佛一项历时76年的研究早就告诉了我们一个关于幸福生活的结论:


    一旦我们基本的物质需求被满足,财富就帮不上什么忙了,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亲密关系。50岁时对自己的亲密关系最满意的人,80岁时最健康,良好的亲密关系能缓冲我们在衰老过程中遇到的坎坷。尤其是在80岁之后,如果你依然可以感到自己有可以依赖的人,那么你就能拥有更健康的大脑和更幸福的生活。


西方有一句名言:


Freedom is not free.

(自由从来不是免费品)


任何一个看似自由的选择,都意味着你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后果。


无论你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你都可以避免一部分的麻烦,但也都会带来另一部分新的麻烦。


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劝你违背自己的意愿随便找一个人共度余生,结婚生子。


只是我看到了太多关于不要恋爱,不要结婚,不要生孩子,不然会很惨的言论。


我曾在朋友圈看到过一位女性公众号的作者说,自己公众号阅读量高的文章基本都是这三类。


所以我想告诉你,如果你真的不恋爱不结婚不生孩子,未来可能会遇到怎样的问题,而选择权永远在你手上。


但正如NHK在《无缘社会》这部记录的最后,以旁白的形式说了这样一段话:


人正是处在各种联系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使命,才能生存下去的。要有需要自己的人,有需要自己的位置。


如果我推测的没错的话,三十年后社会的主流声音又将是号召恋爱、结婚、生孩子。


因为人类就是这样的物种:


绝大多数人都对理性的分析和抽象的数据视而不见,只有当战争、灾难和各种各样的苦难真的降临时,公众才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然后用一代人的不幸,去换取下一代人的觉醒。


最后,如果你做好了要孤独终老的准备,那我给你的最后一个建议是:


多健身,多赚点钱,不然你的晚年会很惨。


本文首发于我的公众号“缓缓说”(huanhuanshuo5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小败 发表于 2020-6-29 13:11:27 | 只看该作者
 
无论是前几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还是近几年二胎政策的宽松化,我们都能感受到“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和趋势越来越明显了。
联合国人口司发布《世界人口展望(2019年)》
人口老龄化也对我们未来的养老和晚年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是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和钱的问题。
过去传统的养老方式主要是“国家养老”和”养儿防老”, 很多老年人退休以后主要靠退休金社保和一系列福利来维持生活开支,或者靠子女赡养尽孝颐养天年。
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保等带有福利性的养老补贴和退休金(除了一些机关事业编制等)会越来越难赶上市场的物价指数,如果光靠这些,维持比较体面的生活都会比较勉强, 更别说万一生病看病等需要一大笔钱的情况了。
而养儿防老也越来越难,很多成年人不啃老用6个钱包买房就不错了,现代人的寿命也越来越长,一味依靠子女也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负担甚至考验人性。而且现在丁克一族或者单身的也很多,也不能指望宠物来赡养帮忙,晚年了主要还是靠自己/伴侣,请保姆或者入住养老院等方式养老。
所以我们这代人到晚年面临的养老问题其实还挺严峻的, 针对前面健康和钱这两个主要的问题大概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准备,规避和应对。


    健身/养生: 对身体的保养从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开始了,比如我们可以避免熬夜,拒绝长时间加班/打游戏,调整饮食,保持乐观心态,尽量健身活动,培养一定的社交(这样还能互相抱团有个照应),有乐在其中的兴趣爱好,定期体检等等,这样可以增强自己的续航能力,也减少了很多医疗支出。趁早对自己好一点,其实并不难做到,主要还是一种良好生活习惯,对自己身心负责的态度。
2. 储蓄/理财:  对大部分人来说,光靠社保和传统养老金来维持退休之前的生活水平,或者负担养老院请护理的费用是很难的,也没法“应急”。老了没钱是很痛苦的,所以趁着还年轻的时候可以考虑每月/每年强制把一部分钱存下来作为养老金,或者创造一些被动性的收入,到了晚年也有一定的财务保障。
在美国就有一个概念叫做IRA计划,也叫做“个人退休账户”,大家可以把一部分的钱放在账户里理财(有一定的税收优惠),到退休后可以拿出来用。国内可能目前并没有这样的税收优惠,但也可以借鉴, 给自己专门开设一个“退休金账号”,里面的钱只能进不能出,直到退休以后才能用,强制自己为退休做准备。可以是最简单,风险最小的储蓄或者是货币基金,也可以在保证一定的收益和流动性投资的基础上,增加风险稍高的基金,甚至加一定比例的私募,地产以及其他投资等等。这样到了晚年以后,有一定的流动资金可以应急,也可以有额外的被动收入来为自己“开源”,支付生活支出或者养老院的费用,让自己的生活不缺钱。
3. 保险:  保险也有不同种类,有些保险是有理财功能的”年金类“保险,可以算成上面”理财“的一种。还有一些是防御性的,主要是针对概率较小但花费比较大的事件,给自己买个放心,比如意外险,重疾险这些。
很多个人和家庭,包括很多收入不错的白领一族和中产,其实是没有太大能力抵御突如其来的意外和开销的,有的时候一场病一个手术就有可能让一个之前小康的家庭濒临破产。我们在网络上朋友圈里看到频繁出现的很多生病求众筹类的帖子或者活动就证明了这些。但除了求助社会和亲友之外,我们也可以考虑用保险来规避减少一定的风险损失,防止”无钱看病“,“因病致贫”的意外情况发生。现在逐渐流行的重疾险,比如百年康惠保之类的保险,就是防止这种情况的,可以在万一发生重病重疾的情况下有钱来医治,减少巨大的财务损失。很多重疾险,像周围朋友最近买过的百年康惠保2020版,还有覆盖轻症的附加险,轻症赔付后可豁免保费,可以减轻轻症医疗的经济压力。这类重疾险总体性价比还是不错的,每年花几千元的保费,在万一生大病的时候可以获赔好几十万,轻症和中症也可以获赔。有兴趣的可以去官方网站或者APP上了解它们的合同条款,包括覆盖范围,投保金额,要求等等,来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的情况和需求。 重疾险,意外险,医疗险这些保险可以给自己一个保障,提高一定的风险抵抗力。


有了身心的健康,有了钱,有了保障,晚年生活不至于太过凄凉,如果还有有比较好的亲人和朋友等社交圈,那就是锦上添花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水睛天 发表于 2020-6-29 13:11:38 | 只看该作者
 
大家真的不生,就肯定晚节不保,那有什么如何保证。到时候没人搞生产,你的钱就是粪便。届时人民币也会暴跌,你想去国外也不行。如果真的到了这一天,那么我国除了大规模进口黑黑和绿绿的年轻人以外,就没有任何办法了。
想要跟黑黑和绿绿一起度过你的晚年吗?不想?
多生小孩

还有,反正我是不会相信现在的政府比起30年前强行结扎流产的政府更加人道的,要是你们都跟政府赌气,最后惹急了只会(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曲终人散时 发表于 2020-6-29 13:11:46 | 只看该作者
 
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该浪浪。保证自己在五十岁的时候活够了闭眼,你就不会有“凄惨的晚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威ヤ 发表于 2020-6-29 13:12:01 | 只看该作者
 
我,83年,男,汉族,按照这三项数据来统计,世界上有800多万,几乎都在中国。
我妻子83年,女,汉族,也有800多万。

我出生时,医院紧张,然后一路走来,托儿所、幼儿园、入学、升学、就业、结婚、生娃、孩子入学,从来都是一大票人一起往前冲。

30年后,我65岁退休(我觉得那时起码要70退休了 ,先这么算吧),大部分同龄人还都活着,继续一起往前走人生道路。

但是,仅仅一个83年段的,就有1500万左右,还有84,82,85,等等,80后集体老去,就是一亿多人,而世界上总人口过亿的国家也就十来个,这么多老年人,咋办?

想想我们这些人的老年,我都怕。

我有两个孩子,女儿三岁多,儿子半岁不到,上一辈嘛,四个。

按照我国常规的家庭发展路线,我们夫妻要安安稳稳把两个孩子养大教好,我们要让家里退休的四个老人安享幸福晚年。然后,我们自己也将老去。

虽然我们整个家族手头有四套房子,上海两套(我自己和父母各一套,对了,还有28年300万的房贷慢慢还),合肥两套(考虑用这两个大套换一上海小套,岳父母来沪),父母总是说,等他们百年了,房子还是我的,不用担心。但我非常怀疑这笔固定资产到时候会不会缩水(我认为房子在二三十年后是会较大幅度贬值的,年轻人少了,需求不足),够不够养好两个孩子,赡养四个老人,以及最后我们夫妻自己的养老。

按照现在的人口结构预测,30年后,劳动力与老年人的比例将非常恐怖,护理费用将极其昂贵(暂且别指望机器人这种科技了,阿西莫夫之前预测现在应该家家都用机器人做家政了,他老人家都看走眼了)。也许你会提醒我,两个孩子呢,我不觉得能完全指望他们,万一期望落空了呢?万一,他们还要再啃老呢?

除了努力赚钱,积累财富防老之外,我的另一个办法就是烟酒不沾,保养身体,积极锻炼(创业算是损耗身体,但为了物质与个人追求,也没办法)。

我努力做好自己的事业,想尽量早一点积累财富获得一定程度的财务自由。即使获不得,那至少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能活到老做到老,能自理自力,老来不麻烦别人。

在三十岁时我转行创业,做健身产业。固然起因有自己从16岁开始健身的情怀 、个性要强、打工憋屈等等。另一个考虑维度则是:我认为健身产业包含于大健康产业内,我国人口老龄化,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运动锻炼的重要性,大健康产业会有良好与长期的发展。

我很庆幸,得亏少年时期就养成了健身的爱好,有良好的基础,否则想转行创业也踏不过门槛。我也很庆幸,三十岁时下定决心转了行创了业,要是再晚一年,就真没这个勇气了。

前一阵,我妻子的奶奶仙逝。前一天她还能正常走动,购物,烧饭,半夜心脏衰竭,人在几个小时内越来越虚弱,见到小女儿之后 ,走了。没痛苦,94岁。如果我以后也能这样,那就自食其力,没有养老的压力了。

我的奶奶在七十多时诊断出阿尔兹海默病,7年后,在我28岁时过世,享年84岁。她虽然不识字,但用她的勤劳聪慧撑起了大半个家。我眼睁睁看着她越来糊涂,从整天找钥匙,怀疑我父亲参加鲁班党,到记忆混乱不认人,再到生活不能自理,丧失思维与行动能力。我也怕,怕我家里现在的四个老人会如此,怕自己将来也会这样,没有尊严的过完人生最后一段,还拖累家人。

我曾和妻子半认真半开玩笑的说,如果自己被诊断出阿尔兹海默,在后期已经不认识最亲近的人,请她聪明的,巧妙的,帮助我有尊严的早点解脱吧。妻子笑我不要瞎想,但谁知道会不会有这一天呢?

我和我妻子都念了不错的MBA,学识、见识、能力都还算中上吧,但对于未来还是如此忐忑与焦虑。再看身边年龄学历相仿的朋友,也大多对将来惴惴不安。大家普遍觉得,虽从二十多岁开始,努力奋斗十几年,积累了一些物质财富,但阶层总再也升不上去;都不敢歇着,怕获得的东西会失去。典型的中产阶级焦虑。

人类的寿命提高了,新的苦恼也出现了。抱怨没用,哀叹无效,我们能做的,是过好当下的日子,并为将来做好相对周全的打算,坚强又乐观的生活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坪凶弦傧 发表于 2020-6-29 13:12:43 | 只看该作者
 
想晚年活得不凄惨,年轻时就要活得凄惨点,买车旅游iPhone包包口红大餐什么的,能免则免,早睡早起多存钱,才能早退休,而不至于要卖房养老——总之在人生这场宴席上,你要是早早就点了贵价菜,那账就没法结得太舒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manansheng 发表于 2020-6-29 13:13:11 | 只看该作者
 
我是85年的,过了30岁之后,我也每天深深地担心这个问题。
现在我知乎上浏览最多的知识性问题就是:各类体检、保险分配的办法和策略。这可能是我中年危机的内心写照吧。要知道,我以前也是一个只关心风花雪月的文艺小青年。
对于晚年生活我有以下几个打算:
第一,一定要交社保。
按最低标准交就可以,因为社保看的是年限,比如现在规定:城镇职工交满15年之后+到达了退休年龄,符合这两个条件,就可以享受每月的养老金待遇了。这是每个人的最低保障。
如果你失业的话,要记得想办法交社保:找朋友公司挂靠,按照最低标准交,每年大概两万吧;找社保公司代理帮忙交,原理同上。
第二,尽可能多赚钱。
这个大家都懂,主要是手段和方法。普通老百姓,没有那么多祖产、遗产、房产,也没有出生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省会城市、直辖市的老城区——坐等拆迁。那么对于这类人来说,只能在年轻的时候:大学毕业、20来岁时,努力攒到第一桶金——开源+节流(更重要)。
后面的人生还要结婚生子,已经再没办法像二十来岁那样心无旁骛的工作了,当然知乎大能除外!我只谈我这类人。
不管你做什么工作、多辛苦、多累,工作的目标就是提高收入、攒钱。
这第一桶金的概念对每个人是不同的。比如我吧,我生活比较简单,就是吃穿住行,结婚前是租房,那还包括房租这一块;我是北方人在南方奋斗,那么还有每年逢年过节回家的机票钱,基本就这两大块支出。
作为女生,我活的真的很简朴:我不化妆——化妆品的钱省了,我只做基础护肤:乳液、防晒、面膜这类的,一年一两千。
衣服够穿就可以,不追求穿着:所以我每年衣服支出也不成气候,不会对我攒钱造成什么影响。
(大家不用担心,我也嫁出去了,嘿嘿)
我这样的人,比如我赚到了50万,那么每月理财(我目前的方式就是P2P,比较大的平台)10%的收益,大概2-3K的水平,我失业的话,我也够花。
所以第一桶金对我来说,50万就可以了。如果有100万就更好了。如果你努力攒钱,十年时间,这并非不可能。其实也可以叫做“一定范围内的财富自由”!
但是对那些年消费要十几万,不出国旅游几次不行的人来说,他们的第一桶金(一定范围的财富自由)就可能是几百万、上千万了。
第三,要主动杜绝、屏蔽社会上的不良消费观。
经常看知乎的人应该会发现,有很多粉丝多的大V会写到:被邀请写关于奢侈品的软文。大概就是写一些鸡汤,鼓励年轻人消费:每个女孩都要有一个包包,包包是心情最好的安慰剂,没有男人可以不能没有包包;鼓励男孩买限量款,人只年轻这一回不买对不起自己;趁年轻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最好裸辞去旅游……
大概是这类的思维,我不对这类思维和行为做任何抨击。我只陈述自己的观点,如果你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做着一份撑不死饿不死的工作,那么你还是要小心:千万别被这类文章洗脑了
月光只能继续固化我们目前所处于的阶层, 起到一时麻醉的作用。虽说攒下每个包包的钱,并不能保证未来几十年,你能上升一个阶层;但是月光或者超前消费、没有积蓄,只能让我们老无所依。
享受绝对没错,毕竟人生苦短;但是一定要有计划、有节制。
第四,如果实现了一定范围内的财富自由,那么人生就会变得开阔、想法也会变得不同。
我们中国人从小就在激烈的竞争中长大,从小到大,同学是你的竞争对手,也是你的好朋友。所以大家养成了竞争思维,对比自己强、比自己过得好的人,可能抨击比较多、嫉妒比较多,这是普遍现象。
不过,如果你实现了小范围内的财富自由,你的生活状态从为了生存疲于奔命,变成:可以经常停下来仰望星空。
你看到跟你不同、有特殊才能的人,会感觉好开心:可以学习新东西了,可以跟他/她合作做点什么项目了……
心胸会开阔很多、眼中的世界也会从此与众不同——我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着,共勉!
(大家好,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大芭妮  BigBunny666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ZHMGW88 发表于 2020-6-29 13:13:19 | 只看该作者
 
预则立,不预则废。
无论老龄化与否,很多人的晚年生活都会很凄惨,因为大家缺乏终身规划,或者缺乏为了终身规划牺牲当前的决心。
先分析老龄化带来的变化,来做预演和对应。
其实还会带来很多机遇。
1,
首先,老龄化不会带来劳动力缺乏。
从日本的例子来看,老龄化对应着工作年龄的增加。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前阵子日本刚通过法令,禁止年龄超过75岁的人从事出租车工作。
75岁,以25岁参加工作计算,工作50年,比65岁退休增加10年,增加了20%,也就是社会劳动力供给增加超过20%(老人的数量更多)。
55就可以回家跳广场舞的原因是婴儿潮和经济的极速发展,以后别指望这种好事了。
2,
引进年轻劳动力会是一个收益巨大的生意。
引进劳动力不等于引进移民。千万不要被欧洲的所谓“平等”洗脑。真正可行的方式是仿照某海合会国家的模式来引进劳动力:
1)非技术劳工签证不得超过2年;
2)专门的劳工居住区,禁止本国居民进入,晚10点以前劳工必须回到居住区;
3)严禁劳工与本国人在非工作场合接触;
4)劳工与本国人结婚,不能获得居留权和国籍,后代不能获得居留权和国籍;
5)劳工与本国人发生非婚性关系,违法,刑事罪;
6)一般情况下劳工的总服务时限不得超过6年;
7)劳工黑户,直接遣返或流放到偏远地区进行基建。
8)劳工必须有本国担保人,违规面临巨额罚款;
阿联酋的南亚劳工,薪资基本只有2000人民币,很好用,很敬业。
3,
老龄化带来的人口马太效应会更加严重。
一二线大城市群或高发达沿海地区以外,其他的城市的房屋会严重过剩。
所以不要在3线城市以外投资房产(自住除外)。
在一二线城市投资房产要看好地段,医院的便利度和水平将越来越重要。
4,
老龄化和人口下降必然造成实物消费萎缩。
所以做任何行业要考虑到海外市场,未来三十年,没有海外市场增量的传统业务都会慢慢死去;
5,
对于个人而言,尽量不要从事严重与年龄年轻挂钩的职业,尽量从事经验积累后越来越有竞争力的职业。
尽量的学一到两门外语,这会是你年长后的选择面变得更大更广。
尽量除了主职业以外,再有一个相对专业的副职业或者技能,来应对未来越来越频繁的行业进化。
6,
所有可以被自动化的行业在未来都会迎来巨大的机遇。
对于单人个人生产率的提升,以前是愿景,未来是必要。
这方面的产业链会造就很多新的亿万富翁。
你可以考虑进去吃点肉,吃不到也能喝点汤。
——————
以上
世界一直在变化,老龄化只是众多变化中的一个。
不会面对变化的、充满静态思维的人,凄惨的几率本身就高的多。
所以多思考吧。
还有,有空多看看默苍离的回答。
加油,看好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17 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