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分享] 一闲下来就会感觉焦虑,感觉自己在浪费时间,我要怎么调整?

[复制链接]
85522 20
最终拉面 发表于 2020-10-5 22:29:44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闲下来就会感觉焦虑,感觉自己在浪费时间,我要怎么调整?


上一篇:得了抑郁症是什么感觉?
下一篇:为什么现在得抑郁症的人那么多?得抑郁症的人有哪些表现?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jinxiaoke23 发表于 2020-10-5 22:30:42 | 只看该作者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某大V评论区这样一个回复:
“很多人觉得自己活的太累,实际上可能是因为他们太闲了,人是不能闲的,一闲就会想太多,就会感情泛滥。所谓矫情屁事多,空虚寂寞冷,都是因为懒散堕落闲。
我震惊了,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对于「闲着」的恐惧和不接受已经严重到这个程度了。我们把「不努力」等同于懒散堕落,一个所谓优秀品质的缺失,被当做了弱点和甚至原罪。
成年早期的人们,「努力奋斗」成了生活的全部。甚至人们还会用“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努力”的鸡汤来激励自己。
人们好像从一生下来就被要求奔跑着,要努力。所有人都告诉你,人生就像在游泳啊!不能停下来!停下来就会死!
(停下来还可以飘着啊。)
被这种“努力”的鸡汤喂养着,现在我们的努力可能不是出于我要追求某个目标,而是纯粹的为了努力而努力,或者说,我们也许是努力成瘾了。
 第1张图片

「努力成瘾」是什么?

无论一个人诉诸的形式是烟、酒、性、赌、药、毒,还是游戏、购物、看电影,甚至学习、工作,但凡这些行为的目的仅仅是把自己沉浸在里面,来改变或者规避某些情绪,并且频发到对生活本身造成损害,它就是强迫性成瘾行为。
但我们排斥药物滥用的人,却赞扬工作狂,只不过是因为后者是以被社会认可的形式表现——努力。其实工作狂和瘾君子一样,都是病态。
「努力成瘾」就这样被人们病态地接受着。并且那些「不努力」的人,则不被社会容忍,甚至被自己厌恶。
 第2张图片

「努力成瘾」表现在三个方面:

1. 总是觉得自己需要更努力。
当别人说Ta很勤奋时,Ta会反驳:这世界上比我勤奋的人还多呢。不努力怎么赶上别人。成瘾者把「拼命」当做一个优秀的品质。“不努力就去死”这种偏执的口号也是大行其道。
但其实这些人努力得很痛苦,很耗竭,他们并不享受这个过程,甚至有时把工作、学习、努力当做惩罚自己的工具。比如,“今天又没背单词,趁睡觉前赶紧看两页吧,明天罚自己多背100个!”


2.嫌弃不够努力的自己。
总是试图把自己的全部时间都投入到「有用的」事情中。当感觉自己处于平稳、放松、懈怠,这些「非努力」状态的时候,就会产生恐惧,怕自己堕落。
比如,玩游戏、看剧、逛街、旅游……只要是对于达成目标没有直接作用事情,全部都认为是在浪费时间,每次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会有浓浓的负罪感,认为这些是「不应该」且「没用」的。
3. 任何失败都是因为不够努力
成瘾者会忽视、不认可自己/别人以往的努力,就算事情失败的原因根本无法控制,成瘾者们也会一股脑地给自己或别人下一个“你不够努力!”的结论。
其实总是口口声声说「要努力」的人们,他们对自己的认同并不好。如果仔细追问,他们其实说不出为何要努力,所以干脆不管那么多,先努力再说!
就这样,三个方面环环相扣,形成了闭合且自洽的负性思维循环。


 第3张图片
「努力成瘾」是怎么形成的?


1. 只有无限的努力才能获得夸奖
小的时候,就算我们考了班里前几名,父母和老师可能会出于“不让你骄傲”的立场教导你:“你这还没考到第一名呢,得继续努力啊!” 就算考了全校第一名还有全区第一全市第一全球第一等着你去努力。
似乎努力是没有尽头的。同时,也只有在我们一直“努力”的时候,才会得到夸赞。
这些反馈会让我们形成坚固的信念:只有在努力的时候,我才是被认可、欣赏的;而“满足于现状、不努力”这种思想则是很危险的。所以我们就一直否定自己的努力,并强迫自己不敢停下来。
2. 焦虑是驱动力
焦虑是使得「努力成瘾」可以一直稳定持续地存在的原因。我们越想强迫自己去全神贯注地工作、逼迫自己一天必须学12个小时,就越是因为内心的焦虑而做不到。达不到设定的目标,又再次引发焦虑。
小编自己是一个焦虑水平蛮高的人,当初考研的时候就是设置一个12小时的倒计时,每天学够才能休息。但当我努力学习了3小时之后,翻开手机发现还有9小时要学,真的是很焦虑和绝望的(突如其来的自我暴露)。
只追求让自己忙成一只陀螺的人们,往往都是因为焦虑生焦虑。


3. 自我厌恶
努力成瘾的人可能有很差的自我认同,和过度的“超我”。因为社会环境和个体经历的影响,Ta无法接受一个「不勤奋」的自己。
「讨厌自己」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体验,为了摆脱这种自我厌恶,Ta宁愿去承受奋斗的痛苦,也不想体验羞愧感,至少让自己看起来很努力。
 第4张图片

教练,我不想努力
当那个长乱发、缺门牙的三井寿哭着说 “教练,我想打篮球” 时,他放下了之前痛苦的沉沦,选择了面对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那么你也可以放下那些努力的伪装,尝试去看看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1.认识到真正致郁的是什么
一个人在奋斗的时候,往往会陷入到看不见尽头的努力中,逐渐耗竭原有的动力,只剩下紧迫做事情的焦虑和放松之后的自我厌恶,二者交替进行。
所以人们需要意识到,有害的并不是「闲下来」本身,而是它所引发的孤独和自我厌恶,那才是真正致命的东西。


2. 越努力,越焦虑
有无数的人告诉你,要努力去改变自己,努力去变得更好更好更更好。但当你看不到这条“变得更好”的路的尽头的时候,焦虑和抑郁也常常随之而来。
但心理咨询师不会教导你,或者“纠正”你。心理咨询的作用是帮助来访者触及自己的认知盲点,拓宽认知能力,而不是教导Ta去改正。心理咨询能帮我们看到自己的努力,探索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自己到底在追求的是某个目标,还是只是在漫无目的的“瞎忙着”。
也许只有当我们逐渐认识到这些之后,也许才能真正依据自己的本心,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第5张图片

「努力」不能做到所有的事情,比如努力变清纯、变自由,努力快速进入睡眠状态,努力去练瑜伽,这些听起来就很荒唐可笑,因为一用力,这些东西就顿时不存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Gok_with 发表于 2020-10-5 22:30:58 | 只看该作者
 
那现在的你一定是个努力的人。
或许曾经的你很颓废,很堕落,但在某个时候,你突然醒了,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于是,你选择改变。
醒悟不久的你,卯足了劲儿,一直向前冲,总想抓住点什么,一停下来,就像失重了一样,感到恐惧和不安。


01

放心,你并没有在浪费时间。
看完这篇文章,你会重新认识自己的状态,并且知道怎么去合理的调整、安排、分配。
其实很多小伙伴都会在这个时期,面临这样问题,我也一样。
只是,一些人因为找不到正确的方89法,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最终什么也没完成
而有一些人,找到了正确的方法,改变了这种状态。
首先,你要先明白自己,是为什么而努力哦。
不妨问问自己,是为努力而努力,还是为达成某一目标而努力呢。
我高中有一段时间,每天早上第一个起,第一个到教室,第一个站在四楼的阳台上背书,背单词,我不能容忍自己闲下来,于是不停的学,为了不让自己闲下来而努力,因为闲下来会良心不安。但几次测试下来,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效果。
我明白,为了弥补自己过去浪费的时间,你不停的工作学习,一旦停下来,你又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了。
如果你一直只是保持这种,为努力而努力的状态,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那你的努力,可以说,白费了。
不仅如此,你还会消耗自己的精力,情绪越来越不稳定,最终疲惫不堪,焦躁不已。
02

一段时间的工作或学习后,你感觉自己并没有实际的收获。
就像是
你为了提升表达能力,锻炼口才,花了大量的时间,读了一大堆锻炼口才的书,看了一大堆锻炼口才的视频,却还是道不出个所以然来。
一时看不到成效,失去了信心,没有安全感,对自己做的事,开始产生怀疑,导致你越来越焦虑。
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
每次你工作或学习的时候,都处于一种控制自己的状态,而自控,是需要意志力的。
因为每次使用意志力它都会有消耗,所以自控可能会导致失控。——《自控力》
你也许没有失控,但超负荷的使用意志力,不科学的时间安排,会使你效率低下,精神疲惫。
03

在你调整之前,要先明白导致你这样的状态的主要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改变这种状态,让自己的努力有所收获。
如果在前面,你知道了自己的原因,明白了为什么,那唠叨请你放心,一定能好好的调整过来。
其实你已经很努力了,这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相信自己。
给唠叨点个赞,下面是帮助唠叨调整过来的方法,希望能对你也有所帮助


1)给自己安排日计划,把最难的事放在精力最强的时候。
首先,你必须确定一个大目标,一定是你想要的,可以是一掌握一项技能,读多少书,今年要挣多少钱…然后才是接下来的步骤。
要记住,每一个小目标的完成都是为了更接近大目标,不能脱离大目标本身。
将你这一天要完成的目标,列出来,并根据大小难易程度安排时长,和时间段。
记住,一定要把最难的那个安排在你意志力最强的时候
意志力的肌肉模式告诉我们,自控力会从早上到晚上逐渐减弱。

把意志力用在刀刃上。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我想要”做的事,那就把它安排在你意志力最强的时候做。
                                     ——《自控力》
你可以手记,也可以用app。我用的Todo清单,可以规定难易程度、日期,还可以添加子任务,设置专注时间,提醒。
 第11张图片

2)掌握焦虑的周期性,实时应对
你其实大多时间都有事情可做,也不会东想西想,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产生一些问题,要么浮躁,要么焦虑,要么情绪低落。
因为你还没有养成一个正确持续学习的习惯,养成这个习惯的人,其实也会不时地出现这些问题。
你只要在它来了的时候,知道“嗯,我知道它会来,不过它也会走的,就像大姨妈一样”
这个时候,你可以暂时放下手中的事情,干干不废脑子的事儿,看看纪录片,散散步,打打弟弟妹妹玩儿,来送走它。


3)制定奖励机制,增强获得感
❶ 小目标完成——物质奖励
你可以奖励自己吃一块蛋糕,买一个什么小玩意儿
或者为自己设一个目标奖学金(骗骗自己嘛),每完成一个目标,或完成一天的目标,就可以获得多少RMB
❷ 时间奖励——休闲娱乐
这个时间可不是被浪费掉的哈,这是帮你恢复精力的良药
只要知道这一点,你就不会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了,更不用焦虑了
你可以刷几个短视频,看一个演讲,或者在微博去吃吃瓜,家里有弟弟妹妹的,也可以使唤使唤。


最后,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你,还是想对你说,你很棒。


我是唠叨,一个刀子嘴,铁子心的女生,具有超越同龄人的理性与老成。(我爸说的)
朋友的情感问题我解决,交友问题我解决,心态问题我解决……有这些问题的,请随时私信我
关注我,更多通俗易懂,立即上手的干粮,等你来噢!biu~
(疯狂暗示) @唠叨女娃
这么多字儿,点个赞吧,键盘都磨秃噜皮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水城火澄 发表于 2020-10-5 22:31:23 | 只看该作者
 
焦虑引起胡思乱想,可以通过心脑训练进行控制。
如果说右脑型焦虑是联想得比较多,那么左脑型焦虑就是思考得比较多,胡思乱想多一些。所以你的情况属于左脑型焦虑。
当然,善于思考爱动脑筋是好事,但是过多的想法很可能成为一种心理上的负担,让你焦虑,让你胡思乱想得停不下来。这就是你的左脑带来的麻烦。你不知道是自己思考的方式出了问题,还是问题出在别的地方,总之,结果就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效率非常低。
给大家举个例子:
有一位大学生朋友小刘,他准备到国外深造留学,去留学之前找到我,告诉我说:他经常思考很多,感觉脑子很累,但这些问题似乎又都是不能不想的。这个说法很模糊,所以我就让他举个例子,举个当天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他说:他和父母一起出门,打算去一家商场采购点留学要带的东西。怎么去那个商场,他和他爸妈的意见很不一致,他很不开心。他爸妈想坐公交车去,毕竟家门口就是公交车站,很方便,他呢,想打车去,一家三口人呢,路程又不远,公交车还得等呢。
这个问题,旁观的人一听就明白了,不过是打车和公交车的差别,路途很近,车费差不多,那他为什么觉得脑子累呢?所以我又问了他:打车、坐公交车,两种方式有很大的差别吗?他回答说: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大概差 10 来分钟。
听起来,你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相差 10 来分钟,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他很在意,这就是他的问题所在:无论大事小事,他都习惯于开动脑筋,去思考哪个是最优方案,或者最佳解决方法。
小刘这种情况就是左脑型焦虑的一种。一般说来,左脑型的大脑常常容易进入思维的陷阱,出现一些固定的思维模式,这些模式和倾向主要有五种:
第一种,负面、悲观的思维模式:认为自己总是会失败,总是碰到不好的事,凡是都往坏的方向想。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ńi坑爹a 发表于 2020-10-5 22:31:43 | 只看该作者
 
几年前,总觉得时间在追赶我,生怕自己落后了,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做。
有一天我问老师,他同时也是心理咨询师。我说我有很多事想做,比如…………我到底该怎么选择呢?
他跟我说,你很痛苦,在我看来,你就像溺水的人,拼命挣扎。你应该想得不是你要做什么,你需要的是看看自己到底怎么了。
每个人焦虑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倘若一闲下来就焦虑,也许你需要静下来问问自己,是不是很难过,到底在惶恐什么?人面对痛苦的事,会倾向于逃避,装饰。比如通过忙碌来抵消那种心里头的不适,这种伪装久了,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了。
最后补充一下其他可能引起焦虑的原因:
1.同伴压力,身边人的成功,让你有紧迫感。
2.潜意识感觉自己只不过在做徒劳的努力,或者说做低效率的努力,但又不想面对不好的结果,所以不敢闲下来。
3.急性子,节奏很快,急于得到结果等
4.很多事还没做好或者有事情没有解决,或者是遇到了麻烦,所以闲下来会焦虑。
5.闲下来不知道做什么,有些无所适从。或者说,没有找到自己生活的方向,所以不忙了,就不知道可以做什么,以怎样的身份自处。
6.闲下来以后脑袋里可能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想的是比较负面,想的内容让你焦虑。
7.没睡好,身体可能出了点小毛病,影响到了你的情绪。也有可能是平时很忙,身体习惯了紧绷着,然后神经有些衰弱。
8.认知出了差错,认为忙忙碌碌,就属于积极向上,努力生活,迈向成功了。
总之,焦虑很可能只是一种伪装。背后是一些你不想面对的东西。
例如,人际关系上的缺憾,对生活的迷茫。所以要先弄清楚焦虑背后的东西。
补充,运动有助于抵抗负面情绪,毕竟他会让人分泌多巴胺。锻炼身体又改善情绪,一举两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傅国清 发表于 2020-10-5 22:32:36 | 只看该作者
 
一位焦虑的女性来到门诊,反复诉说自己最近的运势很差,投资了一笔生意,但被骗了几十万。儿子的恋爱问题也让她头痛不已,明明各方面条件都很好,怎么就找不到一个让家长满意的儿媳妇。患者在做美容期间,被“医托”哄骗——“运气不好是因为你的川字眉”,花了几万块做了线雕,可之后照镜子,越看越丑,整日纠结于整容失败。
可在她退休前全然不是这样,作为一个部门主任,工作上有条不紊,管理能力也很出众。不仅如此,她还是小区广场舞的领队,性格活泼外向的她怎么也想不通自己会患上焦虑症。
退休前工作的目标、他人的期待都令我们的“存在感”得以存续。当不再有这些可以让自己去努力和付出的事情时,人们就可能陷入到对于自我有限性的过度思考之中,并且把注意力转向自己。我们可能会强烈地感受到生而为人的平凡与渺小,怀疑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继而陷入一种巨大的、难以承受的绝望和焦虑。
 第13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男骑老肖 发表于 2020-10-5 22:33:2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问题让我回忆起了我那慌乱的高中生活,尤为惨烈的时期莫过于高三。
本文3k多字,阅读时长约6min,建议先点赞+收藏,防止手滑错过精彩内容。
抽时间耐心看下去,或许能给在苦恼学业或是事业的你一点帮助哦~
 第15张图片 不知道你的高中生活与我的有没有那么一点点相似?
高一的时候因为中考失利,我被分到了一个比较一般的班级。
本来期望很高,高中是要奔着那几个名校去的,结果,到了一个次一等的省重点,又没有被分到最好的班级,心中的失落感对于一个什么都不太懂,只知道努力学习的小孩来说其实还是挺大的。
 第16张图片 所以,高一的我无比努力,也没想着必须分到那么好的班,只是梦想着自己高考不会再失利,索性三年拼一把也就过去了。
于是乎,就拼了命似的学习,节省时间,大概是这样的……
每次都跑着去公交车站;
几乎从来不午睡,中午那两个小时除了吃饭就是学习;
自己在来回公交车路上看过了名著也有两三本;
周末更不必说,除了学习就是学习,连睡个午觉都觉得自己是在浪费生命;
睡前也要坚持听书。(好啦,在我眼里这已经是我最努力的样子了)
 第17张图片 好吧,相信努力总是有回报的我可终于等到回报降临的那天。没错,我从年级300名开外蹦跶到了年级第四(学校比较小,全年级学生总共600名+)。
更为震惊的是,我的努力也被其他人看见,第二个学期我就进了传说中学校最好的班级——创新实验班。
原来自己认真学习了半个学期竟然就能有那么大的收获,还是挺开心的~,是不是得感谢一下中考结束那会儿的难受和焦虑呢
 第18张图片 但,进去了才知道什么是小巫见大巫,厉害的人简直不要太多(虽然总共也就30个人)。
比你智商高的人还比你努力,大概就是这样的。
其他的霸霸们,过得是比我原来还苦的生活……
打饭+吃饭+洗饭盒最多只用15min,然后马上就去教室学习;
洗头也节约到10min;
一学起来就凌晨1,2,3,4……不知道几点;
不听课是因为已经自学完成,利用上课时间做练习题;
除了课程,大佬们还忙于五大学科竞赛的……大概每一科吧;
一提到洗衣服,去超市采购等等费时间的事情,学霸们总是面露难色,结果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回教室学习……
 第19张图片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有点方,以至于看到别人学习我就莫名的生气+焦虑。
但是,自己紧跟霸霸的脚步开始学习的时候又学不进去。
不能睡觉,不能发呆,不能浪费时间,不能闲下来……
然鹅,结果是,我的成绩稳步在30个人的倒数后十名。我的内心大概是这样的:
自己本来就没有别人智商高,更得抓紧时间学习。自己考得比别人差,更得抓紧时间学习。学生抓紧时间学习还需要理由吗?别想了,赶紧去学习……
但是,并没有起色,以至于高考同样失利。(悲惨~)
这让我开始思考,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导致我不能发挥出最佳水平。
会不会我这样要求自己不要停下来本身就有问题呢?那些追剧、打游戏的学霸也能考出好成绩啊,真的是智商的差别吗?
 第20张图片 好像真的是这样,别人(在你眼中算作优秀的人)也会休息,也会看电影,打游戏,K歌,追剧放松,但人家做这些丝毫没有影响人家的工作或是学习啊。
国内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先生,在就读北大研究生期间因为抑郁症休学两年,这好像也没有影响到他如今在心理领域的建树,反而增加了一份阅历。
你自己,和和世界上的所有人都不可能将每天的24h全部卖给工作和学习,总会有调整休息的时间。(没错,这是事实)
能够不间断工作的人,那是机器人。
从工作或是学习当中停下来是必然,但停下来之后的焦虑其实由你决定。
 第21张图片 努力工作学习的你~
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和学习下来,回到家里一打开手机,看到的却是逼你努力,逼你成功,逼你考985,211,逼你成为行业精英,入职五百强……这样的贩卖焦虑文。(别看了)
其实你真的已经很努力了,现在一时的停滞不前或是稍有退后是因为
“走在路上太久,已经精疲力尽,却不记得怎么停下来休息,然后继续前进”
你现在的状态有点像一条道走到黑,不管这条路对不对,最后“中道崩殂”的感觉。
适当的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或学习,但若是连休息都会感到负罪感,觉得浪费时间的话,你适合继续往下看。
 第22张图片 武志红先生在《身体知道答案》一书中有过类似的论述(引用内容略有删改):
当我们遇到挑战的时候,很容易焦虑或难受,那时我们易将注意力放在外面,试图抓住外界的资源,来帮助自己面对这个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挑战。
还是拿我举例子,在高二高三的时候,我拼命地想抓住时间这个外界资源,试图将自己24小时中的2/3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用来学习,来让自己显得不那么落后。
然而,我们越这样做,就越容易感到失控。这首先是因为,外面的资源,尤其是别人,是很难被我们掌控的。
的确,时间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你我能掌控的。你所做的精确到分的日程安排,究其根本,还是想掌握天性本懒惰的我们自己。
但,你真的了解自己吗?如果不了解,又谈何改变,甚至是掌握呢?
 第23张图片 我在疯狂暗示你哦~
不过,更主要的原因是,当我们努力向外面寻找答案时,通常切断了与自己内在的联系,也就失了重心,如浮萍一样处于飘忽状态,这时无论怎么做都是消除不了焦虑的。
的确,之前高一的我,几乎无视外界的一切,一心只想着学懂,完成作业,和多看书。
到了新的班级,反而更看重自己学了几个小时,是比别人多还是比别人少;
别人做的什么练习册,自己也要做;
别人熬到深夜,我就比她们熬得更晚;
别人怎么学习,我也模仿着学
别人起早,我也起早……
一切都要比较,已经忘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了,成绩自然也是不理想的。
甚至已经忘记自己,竞想创造个比别人各方面都强的自己出来,结果可想而知。
每天都不停下来,稍微休息一会儿,一脑补别人学习画面,就感觉无比焦虑。
既然情况已经这么糟糕了,或许换一种方法——停下来,像武志红先生说的那样找到与身体的内在联系总不会比现在更糟。
 第24张图片 我想你应该很早就懂得了这个道理: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烦恼。
你羡慕的或者想成为的他人,很可能你看不到他们的烦恼。
 第25张图片 所以你现在遇到的困扰和心中的无比焦虑,他们的存在都是合理的。你需要做的,是学会面对和处理他们,而不是把他们扩大化和妖魔化。
就像武志红先生所说,先去建立心灵和身体内在的联系。
讲人话就是,闭上眼睛,任思维流动,体会自己身体各处的感觉,头痛,四肢略有麻木,眼睛是不是有些酸痛,四肢是不是僵硬……
然后长叹一声,原来学得比别人差就是这种感觉,这就是焦虑带给我的感觉。
之后每天,或是疲惫和焦虑的时候继续做这种练习,你就能逐渐明白,原来心灵和身体同步的感觉是如此美好。
最终你会发现,停下来,好像也没那么焦虑,反而带给你了平静,让你更好地面对坎坎坷坷的生活。
甚至有时意识还没察觉到,身体倒先做出了反应,我那看似找不到原因的经常头痛就是因为如此,但是之前我还意识不到这一点,总以为我得了什么不治之症。
心灵和身体是割裂的,心灵走太快,身体跟不上,靠一方单打独斗是支撑不了多久的。重要的是让二者同步,而不是一味谴责你那焦虑受伤的心灵,
通过这种方法应对焦虑的我,现在已经能做到让他们不打扰我的正常生活了。最重要的还是多练习。
再次复习一下:
每次感到焦虑的时候,先停下你的工作或是学习,然后闭上眼睛,从脚到头仔细感受自己的身体。捋一捋最近发生了什么,自己准备做什么,自己现在的心情是什么,产生的情绪是否合理。
最后尝试着去接纳这些糟心的事情和糟心的自己,如果准备好了,那就继续投入你准备做的事情。如果没准备好,那就要求自己休息。
 第26张图片 最后附上一些小tips,送给还是很焦虑的你。
    当你感到特别焦虑,有攻击冲动(包括捶打你自己)的时候,深呼吸,然后运用文中方法。对自己的学业、事业和人生做出长期规划,这样你就会发现,其实耽误那么几个小时,是不会掩盖你的优秀的。每日做规划也是一个很实用的操作,to do list能减轻你的迷茫。特别疲倦的时候,还是选择睡眠休息吧。睡个好觉才能恢复元气。最后一点,对自己也要温柔,别那么苛责自己。每个人的起点都不一样,所以盲目的比较意义不大,跟昨天的自己比较,才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情绪实在很多,很复杂的话,尝试着按照“事件——情绪——解决方法”来记录。(这个方法很有效哦)
如果以上内容对你有帮助的话,不妨双击屏幕,我能收到你对我的鼓励哦~
对了,介绍一下自己,我是 @飞光 ,学到快头秃的医学生,喜欢探索与你一起探索人类复杂的精神世界,欢迎关注我,说不定我的回答能帮助到迷茫的你。
 第27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迈着灵魂舞步 发表于 2020-10-5 22:34:05 | 只看该作者
 
前几天,有学妹发短信给我,说:“学姐,我特别害怕被淘汰。我不敢停止努力,一停下来就完了。”
然而,据我所知,她的成绩一直都在学院名列前茅。究竟是什么让她这样惴惴不安,仿佛有人拿着鞭子逼着她一直朝前走?
 第41张图片(1) 内化作用:即便是长大,我们的父母依然如影随形
一直鞭笞着我们前行的,除了我们自己,还有父母的延续。
孩提时候,我们直白、强烈地渴望获得父母的认可,所以会主动顺从父母的权威和价值观,让自己成为父母师长喜爱的人,获得他们的认可。
当我们长大后,即使父母和那些我们曾经尊敬的人已不在我们身边耳提面命,他们的观念和态度依然影响着我们。平时它们不易被我们察觉。但它们却经常在我们无意识的时候,成为指导、评价我们人生的工具和信条。
心理上有一个专有名词来形容这种现象,就是内化作用(internalization):人们从幼年起,就开始吸取父母或崇拜的对象的价值观、信念或思考方式等,使之成为自己的内在想法。
我们这一代人受到的教育,是“人生不得不成功”。
小的时候,学业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我们被教育“成绩必须要好”。不管教室如何换,上方始终高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校长全校训话更是说:大学都考不上,谈什么素质教育?
 第42张图片直到现在,当我回到长沙,我依然能感觉到家长们对成绩的狂热追求。而“努力再努力,就会成功(才会成功)”的观点也一直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
等我们长大之后,即便我们不需要再完成考卷,但是这种“不得不成功”的情绪迁移到生活的其他方面。
我们没有了老师、父母,但是他们已经住在我们心里,试图主宰我们的生活。
(2)向内自我攻击:“我不够好”、“你怎么又偷懒,没救了”
当我们没有满足内在家长的愿望,我们开始拼命地批评自己,甚至有的孩子拿着刀片自残惩罚自己。
“我不够好”、“我不值得”、“我太懒了”、“你没救了”……
这些声音淹没了我们。
 第43张图片 这种自责,是一种自我攻击的表现。
心理学家们提出了“挫折-攻击理论”:我们在预期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因为受挫情绪,会向内或者向外攻击。
比方说,因为生活不如意,朝着别人发火、暴力相向,这都是向外的攻击。
向内的攻击则是对自身的攻击(比如自我批评,严重的如自杀)。例如,我们没有达成目标,或患有拖延症,我们自责自己没有努力,这种攻击越强,我们的自责感越强。
如果内在家长十分强大,那自责感愈强。为什么我们身边有些朋友即使已经非常自律,他在遇到挫折时仍然非常愤恨自己没有达到理想标准?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发动了向内的自我攻击。
(3)广泛性焦虑:你焦虑的可能不只是时间,而是所有的事情
有的时候,我们一闲下来就焦虑,问题的根源可能不在于我们怎么看待时间,而是我们存在着广泛性焦虑。
广泛性焦虑者内心始终感到不安,然而这份焦虑没有明确的对象、不是由具体事件引起
如果你除了对“时间管理”之外,对其他的事情也存在长时间的忐忑不安,就要考虑广泛性焦虑症的可能性。
 第44张图片(1)寻找新的赛道:意识问题并停止自我攻击
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自己被大众观念、父母权威的观点挟持,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停下来重新观察问题,尝试用新想法代替老想法。
当然这并不简单,毕竟构建新的价值体系不是一两天的事。
去认识和结交一些和你的价值观不同的朋友,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他们追求什么样的生活?他们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他们怎样分配自己的时间?
在接纳不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你会逐渐意识到,成功并不是唯一的标准。多请教和观摩他们的观点和方法,将帮助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新赛道。
只有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更值得追求,你才有可能脱离现状。
(2) 有意识地使用归因理论
有意识地使用归因理论,能够帮助我们停止自我攻击。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Weiner,1974)在他的归因理论中提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六个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和其他因素。“能力、努力”,这是我们的内在因素;“难度、运气、状态”这是外在因素。
幸福的人,会在不同的时候使用不同的归因策略,比如,成功的时候多内归因,认为是自己的才智和努力起作用;而失败的时候,适当外归因,接受运气不好、难度太高、偶然因素作祟。这让一个人的自我认知不被伤害到。
不幸福的人,往往是采取完全相反的归因策略,成功的时候外归因,觉得全是机缘巧合,下一次自己也成不了;失败的时候内归因,觉得全是我的错,能力不够努力不足。
我有个朋友是舞者,我目睹这样的一个对比:
朋友和另一个舞者合演了一个节目,反响很好。下台后她们收到很多鼓励。
我的朋友很高兴地接受了大家的表演,因为她喜爱跳舞,对自己评价很高,她也很自信;
另一个舞者则不同,她觉得别人表扬是场面话,她们不是专业人士,而且舞台表演本身是灯光、音乐多方面的综合艺术,表扬节目她虽然开心,她没觉得自己感受到很多积极的自我力量。
我的朋友因为参加这次表演,再次增强了她对舞蹈的自信,这种良好的感觉会帮助她在其他方面发挥能量,包括人生中的下一次的表演。
很可惜,另一个舞者并没有很好把这次成功经验转化成自信自尊的能量。
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到归因理论如何发挥作用。
当我们习惯批评和斥责自己的时候,我们可以有意识地使用韦纳的归因理论,更全面地分析我们遇到的挫折。
真实的原因并不重要,你怎么看待自己才重要。你不够善待自己,不肯用善意的方式评价自己,就很难走出焦虑。
(3)正强化:不断奖赏自己的闪光瞬间
不仅有意识地使用归因方法能帮我们提升自尊,正强化也将帮助我们更自信。
比如当我们达成了目标或者完成了计划,给自己一些精神或物质的奖励,一次开心的购物,或者认真地表扬一下自己。
这些鼓励都能帮助我们朝想要的方向改变。
如果,你觉得自己一个人很难完成心态上的转变,建议你尽快寻找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获得更深度的帮助。
我们有时候缺乏的不是改变的能力,而是相信自己能改变的榜样。
不需要害怕和怀疑心理医生能够提供的帮助,因为,不只是你一个人在承受。
点击查看过往高赞回答


你最讨厌抖音的什么梗?有什么道理幸好你早就知道的?
张国荣为什么自杀?
恋爱或两性交往中有哪些让你震惊的知识?
真正抑郁的人是什么样的?
该不该远离负能量的朋友?


壹点灵,我们是一家有梦想、有情怀的创新互联网+心理服务平台。
关注微信公众号“壹点灵”(ID:yidianling0),关注个人心理成长,离自由更近一点。
如需预约一对一心理咨询师,戳这里和我们聊聊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空虚公举丶 发表于 2020-10-5 22:34:53 | 只看该作者
 
焦虑、抑郁多源自挫败
以高考为例,努力拼搏、充分利用时间的人大有人在,可考上名牌的人只是少数,“失败”者总是大多数。
一闲下来就会感觉焦虑一是因为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极为宝贵的观念,二是因为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周围有的是拼命、玩命的人,不知疲倦,倘若可以,他们恨不能24小时不休,显然已属病态,三是因为之前鲜有成功,总是充满挫败感
重点说说第三个原因,化解问题的关键
如果过去总是充满挫败感,这说明什么?
不是说明努力不够,而是恰恰相反,是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客观的认识。我们的能力往往要比自己认为得要低,甚至低很多。仔细回忆回忆那些伤害过我们但客观上却帮了我们的人,你便会发现,如果完全靠自己,我们往往比现在过得还要差。
有什么样的能力就抱什么样的期望。自我期望偏高没有问题,问题是严重偏高(往往包括完美主义),降低过高的自我期望、自我要求至合理水平,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zwy_y1ng 发表于 2020-10-5 22:35:16 | 只看该作者
 
你要学着让自己「闲下来」,空闲的时间,不仅仅意味着休息和娱乐,更意味着沉淀与调整。
有很多人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败给了自己的「忙碌」。
一家公司里有两个同样优秀的年轻骨干——A 和 B。
几年前,他们同时面临升任总经理助理(总助)的机会(不是那种拎包的小助理,而是一个高于总监的行政职务)。职位只有一个,两个人距这个职位都是一步之遥。从我们的视角来看,两个人难分伯仲。很快,一个在我当年来看完全难以理解的安排出现了:两人都没有得到这个机会,A 被留在了总部,负责日常管理,每天忙到焦头烂额,怎么看都像是「重用」。
B 被下放到了地方的分公司,看起来就像是被「边缘化」了。我那时候还很单纯,以为领导这样安排,最后肯定是 A 胜出。但万万没想到,仅仅一年多后,B 就从地方回到总部,正式升任总助,而 A 还在忙忙碌碌搞服务。
这件事,我在很久之后才想明白。
从领导的角度来看,对 B 的下放其实是培养,而对 A 的安排只能算使用。B 因为远离总部,有了一大段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既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业务,做出亮眼的业绩,更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思考进一步的成长。A 的所谓重用,不过是让一件又一件的杂事填满了所有时间,消耗了他的所有精力。最终,他陷入无穷无尽既摆脱不了又出不了成绩的事务性工作。
不仅仅是这样的中层领导,许多刚参加工作的新手,也会面临这样的困惑:「新人要从打杂开始,但打杂何时是个头啊?」
我一直认为,那些所谓用打杂来「历练」新人的说法,都是骗人的。干杂事不过是为了在短期内慢慢熟悉环境和工作,一旦度过了这个「初适期」,就应该很快进入业务场景,去做更有价值的工作。做事如用兵,庸兵 10 万不如精兵 1 万。
一定要记住,小事一定要做好,但一定不能只满足于做小事,特别对于上司没完没了地交给你杂事小事,一定要警惕。这很可能是刀不见血的办公室斗争。
无数心怀梦想的年轻人,就是在这种忙忙碌碌、无穷无尽的打杂中,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斗志,「死」在了职场发展的前期。
个人成长中,最怕的就是光使用不培养,让他天天忙到没有时间充电,没有时间调整,没有时间思考,那么再好的基础、再优秀的底子,都可能在几年后被掏空,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我将这方面的思考,总结成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空闲时间

百忙之中,下一步闲棋是很有必要的。——《三体》
我的本职工作非常忙。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平均每年大概有 200 天不在家,不是在公司睡就是出差住在酒店里。年底最忙的一个多月,平均每天工作时长超过 18 个小时,过不了几天就需要加班到深夜。这几年,我的时间被工作塞得越来越满。
公司里有太多的会要开,太多的方案要做,太多的事情要去协调,还有太多的人际关系要去处理和维护。在这种情况下,哪里还有心思和精力去做长线的思考和更多的积累?我虽然学会利用了碎片化时间,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到的一定是快餐式的东西。
我工作的前几年并不是这样。那时候,因为没有承担太多的责任,每天都是上班干活,下班回家,所以有不少可供支配的时间。
我利用这些时间,有计划地看了很多书、电影、纪录片,有规律地去健身运动,上培训班,学习新的技能。每年都会有几次比较远的旅行,登山,下海,徒步。我会思考很多问题,深入地梳理、复盘过去的生活和职业规划。所有的这一切,帮助我在工作的前两三年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我写的大部分文章,几乎都是工作前几年经历、观察、阅读和思考的产物。
空闲的时间,不仅仅意味着休息和娱乐,更意味着沉淀与调整。
香港有一个《穷富翁大作战》的真人秀节目,邀请香港的富翁体验几天底层的生活。一开始这些富翁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他们有那些穷人不曾有过的学历、经历和「管理能力」。
但在几天的体验之后,几乎所有的富翁都感到了绝望。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10 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