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美国和苏联谁是打败纳粹德国的第一功臣?

[复制链接]
55818 20
benson211 发表于 2020-11-25 05:32:43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和苏联谁是打败纳粹德国的第一功臣?


上一篇:如何看待德国法兰克福市长邀请TikTok将全球总部落户德国?
下一篇:中国一年买走39亿!德国猪肉价格跌40%,农场仍积压数十万头猪?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牛筋糕 发表于 2020-11-25 05:33:05 | 只看该作者
 
从我自己看到的资料来看,感觉还是苏联的贡献大。只是关于苏德战争的资料,尤其是关于苏联的资料,现在市面上不是很多(举例说明呀,这些年《步兵攻击》、《失去的胜利》、《闪击英雄》等书还在出版,而《回忆与思考》、《毕生的事业》这些年都没有再版,一般只能在旧书市场上翻到)。好多人都不知道苏德战争是怎么打的。只能在历史教科书上知道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连在库尔斯克发生的惊天动地大战都没留下几个字,之后就是诺曼底(同时间发生的白俄罗斯战役规模和诺曼底差不多,但也只是十次突击之一),然后就是柏林战役,苏军冲进了国会大厦。如果说靠这些去勾勒苏德战争的轮廓,显然是不够的。而现在盟军的资料更足一些,大家了解更多一些,像是北非的战斗、诺曼底的战斗、英美的战略轰炸,不少人都知道呢。一方面是不怎么知道的,另一方面是知道的多的,相比较而言容易得出美军出了不少力的结论。
如果是着眼于陆军的话,苏联出工出力显然是最多的。
从1941年6月开始,到1944年6月,印象里德国陆军大的作战方向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北非对阵英军,另一个就是东线PK苏军。北非的作战规模大约是集团军级别(以10万为单位),而东线的作战规模……是几个集团军群级别(以100万为单位)。忘记从哪本资料里看的,说斯大林格勒战役开打的时候,德军(忘记包不包括罗马尼亚等仆从国军队,估计要包括)在东线的总兵力达到了620万人,而苏军也达到了660万人。从战争一开打,德军以及苏军大规模进攻使用兵力都是以100万为单位。差不多到1944年6月,英美盟军开辟第二战场(到底在哪里开辟第二战场,从1942年到1944年有多次变化),德国陆军主力差不多都在东线和苏军PK。这三年双方反复厮杀,带来的除了惊人的伤亡与损失外,还有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差不过哪个地方打得激烈,哪个地方的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就快)以及战略战术的蜕变。德国人开着III号以及IV坦克,拿着98K以及MP38/40开始巴巴罗萨行动,到1944年,装备已经变成了虎式、豹式、虎王坦克,手里拿着Gew43以及Stg44;而苏联人则是一开始开着T-26、T-34/76、KV-1;到白俄罗斯战役,已经变成了T-34/85以及IS-2。坦克炮口径从76mm一口气飙到122mm。苏军一开始用机械化军突击,到后来直接成立坦克集团军(编制内差不多有接近1000辆坦克),一个不够还成立了六个。都说德国人擅长靠坦克突破,苏联人突破起来,也是摧枯拉朽。这三年,德军主力都是在和苏军作战。
从1944年开始,美国陆军开始直面德军。参战前的充分准备以及兵员的训练有素,让美军面对德军时,有了底气。一路从诺曼底到巴黎再到比利时,中间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问题。但作战经验还是不足,在阿登地区吃了大亏,德军的突击让盟军难以招架。德军调集东线的军队支援阿登地区。这些军队和苏军打得你死我活,积累了不少经验,面对经验不足的美军,补给充足的前提下占足了优势。但随着盟军的强力反攻以及德军后勤难以为继,德军在阿登的反扑终告结束。而东线呢,德军也曾经反扑过,但在苏军面前拿不到优势。例如在东波美拉尼亚,德国纠集了23个师企图拿下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但被彻底击退。如果是从陆军的角度来看的话,德军的重点还是在苏军身上,几乎全程都是以苏军为主要对手。以德国陆军为参照的话,苏军的战斗力至少不弱于美军,而在直接参战规模上,则要远远超出(打到最后,苏军成立了10个方面军,军队人数接近1000万人)。至少在陆军上,苏联出工出力出血都是最多的。
而空军呢,战略打击上,英美做得很多,几乎独立完成了对德军的战略轰炸。苏联空军建军思路和英美不同,苏联空军着眼点是为地面部队服务,相比较而言,战略轰炸力量远逊于英美空军。印象里到1944年,英美空军炸得德国损失了90%以上的铁路运输以及燃料工业,鲁尔工业区差不多炸瘫痪了。德国更多依靠西里西亚工业区。虽然1944年德国战斗机的产量达到了巅峰,但无奈没有燃料,想上天都难。
海军呢,也是英美做得多。并且美国做了一件大事,就是依靠租借法案输送武器装备物资。美国开动了差不多最强悍的生产力,源源不断为盟国提供物资。很多人认为美国是第一功臣,很大部分原因就在于送物资。
只是我个人觉得,在总体战面前,外界援助物资,唱主角的可能性不大。
靠援助打仗的“典范”就是国军,有装备弹药时玩命打,没有的时候就怂了。苏联接收了很多物资,确实有很多,如果放在中国战场,按照当时的弹药消耗量,够中国军队打几十年了,说不准可以平推日军,把日军赶下大海。但对于苏德战场来说,却是远远不够……按照产量看的话,苏军用的武器装备,差不多90%还是自己产的。那么多英美物资,差不多也就是10%左右。这里想表达的意思就是,苏德战争的规模是空前的,绝后的可能性也不小。
为什么打仗不能靠援助呢,就是一旦靠援助,什么时候进攻就由不得自己了,而对手也可以根据对援助的判断伺机行动,争夺主动权。
个人觉得,考虑到苏德战场的辽阔性(千万军队厮杀,3000公里战线),苏德均以陆军见长;并且苏联为了战争的胜利,在拥有全欧洲几乎最强大的生产力的基础上,依然有2700万人伤亡,一代人基本都没了(至少一代男人打没了),过去70多年了,男女比例还是4:6,消灭了大约80%的德军,还是觉得苏联出工出力出血更多一些。或许有人会对苏联有各种各样的偏见,但大家还是同盟的时候,苏联为了战争的胜利,哪怕德军打到家门口的时候也坚决不投降,钢铁同志在最危难的时候对得起钢铁的姓氏,亲自守国门,一步也不后退;不惜打没一代人,做好了哪怕没有盟国大力支援也要拼命打进柏林的准备。这种强硬的同盟,值得尊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花肥bb 发表于 2020-11-25 05:33:55 | 只看该作者
 
都不是。
是法国。
自由法国在戴高乐的带领下转进如风,先渡多弗海峡,收复法兰西全境,再入莱茵兰,踏平鲁尔区,接着北上自但泽走廊进入波兰,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法国军队千里奔袭,大纵深迂回,与英美联军会师于易北河畔,向柏林发起总攻,最终,一位不知名的法国士兵将三色旗插上国会大厦,并在国会大厦的墙壁上留下了一行字——
“我来自阿尔萨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妖尾夏纳 发表于 2020-11-25 05:34:20 | 只看该作者
 
在这个问题上,北美史学主流观点非常一致,苏联陆军对击败纳粹德国贡献最大。没有Red Army德国最多被冷战一样花几十年耗死,英美死也打不进柏林。


政治上就不好说了,首先美国不怀好心经济上死命奶德国让德国从大萧条里恢复元气,才有了1938年绿色行动,维也纳仲裁这样的底气。其次英法一路绥靖,坐看美国奶活德国。苏联更是标准的反派出场,德国还没动手,苏联自己入侵芬兰,入侵波罗的海三国,掠夺了罗马尼亚大片国土,还和德国秘密签订了莫洛托夫条约瓜分波兰,操作比希特勒还骚。战胜国里根本没谁屁股是干净的。


国内都说一战是狗咬狗的帝国主义战争,二战就变成了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主要还是因为中国也全面参加二战了。本质上我看欧洲还是典型的帝国主义狗咬狗战争。论邪恶纳粹集中营和卡廷屠杀也就规模上差点,性质没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德福德芙 发表于 2020-11-25 05:35:08 | 只看该作者
 
10年后的知乎:为什么说苏联是fxs国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光耀辉煌 发表于 2020-11-25 05:35:20 | 只看该作者
 
美国是发起二战的最大推手。
美国为日、德提供了大量的钢铁、燃料、橡胶等物资。没有美国在背后提供资源,德国和日本根本没有能力发动如此规模的战争。
美国在珍珠港之后才真正意义上的开始对日本实施禁运,然而日本发动偷袭珍珠港的主要原因,就是日本人发现自己打胜仗获得的利润都用来去美国买物资了,自己变成了美国的打工仔,只有捣毁美国海军,日本才能稳吃东南亚的欧洲殖民地,为自己提供战争所需资源。
在欧洲战场,美国也是拖到欧洲砸烂、英法失去对殖民地的掌控能力、战场局势明朗后,才亲自下场摘了战胜国的大桃子。
同时,美国为欧洲和亚洲盟国提供了大量援助、贷款、军火和商品,扶植了大量代理人,最著名的就是常凯申了。


要说美国对二战有什么贡献……
没有美国,全世界根本不需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封易厚 发表于 2020-11-25 05:35:52 | 只看该作者
 
博君一笑,杠精退散
怎么可能苏联,苏联挺弱的,不过是外强中干
我爷爷辈的人曾经留过苏,他就对我说苏联人不行
首先八万辆坦克和火炮不是真的,都是一个秘密基地生产出来的,秘密基地在西伯利亚砍树做成纸板然后用浆糊糊成一个坦克或火炮的样子,人在里面都是站着扛着坦克走,红场阅兵也是这样,只不过苏联人都会P图,大家都没看出端倪
那些飞机都是假的,运用了风筝的原理,都是树枝做的,沾上一层看上去像是钢铁的布料。驾驶舱里面的人只是一个画像,要不然为什么你看不清?
苏联潜艇吹得厉害,只不过是一个大铁桶,上面的核导弹都不是核武器,战斗部为了避免被看出来里面灌的是铅。偶尔外出作战的战舰也不是苏联自己的,而是租借的别的国家比如蒙古舰队就曾经对苏联施以援手。
加加林也是骗子,他上太空就是电影的片场。
这以上全部文字都不是真材实料,如有虚假,那就是假的。
玩笑到此为止


众所周知,俄罗斯是目前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一个国家。但是它的领土面积还是不如上个世纪的苏联。苏联在最巅峰时候占据了世界将近六分之一的领土。除了拥有如此广阔的领土面积之外,苏联的人口数量也是非常庞大的。当时苏联光部队的服役人数就足足有513万人,而美国就只有300万人左右。除此之外,苏联每年的钢铁产量和石油产量也是非常惊人的。


 第1张图片 继续挂**美分
 第2张图片 美分的脑回路正常人不懂,咱也不知道咋个完胜法[滑稽]
醒醒,南越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雅居乐小业主 发表于 2020-11-25 05:36:41 | 只看该作者
 
美国和苏联在二战中的作用都是决定性的。如果美国不参战,纳粹德国就不需要分兵到次要方向上,再加上缺少租借法案的帮助,苏联很可能在1942年崩溃。
同样如果苏联在1942年投降,那么纳粹可以释放80%的陆军力量和空军力量,那么会引发可怕的连锁反应。首先是德军可以获得格洛尼茨的石油和顿涅茨克的煤炭,其次德军可以从高加索出发进去中东,同非洲军团会师苏伊士,通过伊朗进去印度。英国将同德国媾和。拥有了整个欧洲、中东、北非的德国除非内部自爆,否则不可能被击败。
但要说第一功臣肯定是苏联。因为抗击纳粹的主力就是苏联。没有盟军在次要战场吸引德国注意力,苏联不一定就输。但是如果苏联放弃抵抗或者抵抗不力。那么盟军肯定没办法发动跨越大西洋的十字军东征去消灭整个整个欧亚的纳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策划员蓝莓乳酪 发表于 2020-11-25 05:37:10 | 只看该作者
 
苏联抗住了前期被德军暴揍,陷入了险些亡国灭种的困境。
但同时也不断的消耗德军的有生力量,尤其是老兵。1941年至1943年,8、9成的兵力在东线被消耗。1944年6月后到1945年5月,约7成的兵力在东线被消耗。
英美军的北非登陆、西西里登陆面对的大多是战斗力一般的部队。即便是诺曼底登陆后,德军的精锐仍然大部分集中在东线。全部军队的60%被部署在东线。
美国现在反复洗脑式宣传的诺曼底,无非是动用了科技含量很高的技术兵器(一些运输舰、工程材料),做到了比较完美的战略欺骗。但实际上对德军的打击也就那么回事儿,除了法莱斯口袋,基本没有像苏军那样打大规模歼灭战,加上其他的零碎的交战、1944年底的阿登反击,总共歼灭的德军约52万人,同期苏军歼灭120万德军。
牵制兵力减轻了东线的压力这是事实。
同时期的苏军发动的巴格拉季昂行动,直接把中央集团军群打崩,和诺曼底一比,谁的作战效率高?
再来看德军在东线的永久损失,380万阵亡外加200多万被俘;而西线呢?具体数字还没有,但肯定比东线少。
最关键的是,柏林是苏军攻占的
只要有良心、有脑子,都不会否认苏军在打败纳粹德国,甚至是反法西斯战争中第一功臣的地位吧?
某些杠属性的人回复什么苏联打过日本和意大利不,不好意思,张鼓峰、诺门坎、八月风暴了解下;
意大利就更不用说了,不说斯大林格勒,意大利海军将军贝明利临时攻占了苏军一海岸阵地后被苏军的一股侦察分队偷袭,濒临崩溃,大部队一到随便一打便一触即溃。(具体《战争之人—赤潮》里有体现)
那些不服的,又不怎么看书的,来看下
2014版俄罗斯历史教科书如是评价
 第5张图片

 第6张图片 朱世巍《东线》终结卷
 第7张图片 “亲苏”权威军史专家兰茨的新版《巨人的碰撞》
某些自以为是的人真的觉得“感性”苏粉没有读过巨人的碰撞?
 第8张图片

 第9张图片

 第10张图片 所以,某些人别一张口就嘲讽“死人不会说话”、“苏联在二战中牺牲人数最多”类似的说辞,这些说辞都是事实,苏联亡国后卫国战争被各种否定,难道不是因为苏联亡国了?苏联在二战中至少牺牲2700万人,难道不是牺牲人数最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huidinggouji 发表于 2020-11-25 05:38:04 | 只看该作者
 
若干年后,是不是有人会问苏联是二战发起国吗?
世家大战之所以叫世界大战,必须是世界主要国家都卷入了,现在就算非洲所有国家都打起来也不会有人说第三次世界大战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23 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