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如何用保险保障自己的一生?

[复制链接]
55638 20
楠得宇见 发表于 2021-3-18 05:43:56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u003Cbu003E本题已收录至知乎圆桌:u003Cu002Fbu003E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www.zhihu.comu002Froundtableu002Flonglife"u003E漫长人生告慰书u003Cu002Fau003Eu003Cbu003E,欢迎关注我们,一同分享探讨面对困境的经验与解决办法:)u003Cu002Fbu003E


上一篇:你认为女孩子可以一个人出去旅游吗?为什么?
下一篇:如果北京冬奥会上韩国归化运动员林孝俊如果拿到远超中国运动员的金牌数量,国内广告界会如何反应?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海关公布后 发表于 2021-3-18 05:44:06 | 只看该作者
 
本人相关背景:精算师
前言:我写这篇回答的目的是希望各位有幸看到本文的朋友能抽出您人生中的30分钟尽量一字不拉地读完本回答。这30分钟也就是一局LOL或者一集综艺的时间,但你可以读到一位有n年工作经验的精算师专门写给知乎里绝大多数不太懂保险的朋友的回答。
这篇文章尽量不使用网上你能搜到的已经被复制粘贴了几万遍的信息,而是用我的专业知识换一个角度为大家诠释。我并不是第一个回答本问题的精算师,只是我角度和他不一样。
当然,我第一次写下这段话时已经是在2016年,这些年来网上很多传播保险知识的帖子都直接或间接引用了我这篇回答里提及的但当年还不太为专业人员以外人员所了解的内容和概念,诸如:保险公司其实可以破产的、保险保障基金、保证续保等。从这个角度,除了现在的赞同数外,也自认为算是一个保险知识普及比较成功的表现。
回到最初回答这个问题的冲动,我们经常发现国内老百姓对商业保险乃至保险公司的怨气非常大,用以前上学时候老师教我们的话解释就是:保险最大的风险是你购买的保障并不是你真正需要的保障。我本来只打算买个西瓜结果最后发现买回来一个篮球。篮球也许比西瓜贵,但这并不是我需要的东西,我不需要的东西对我来说再贵也没有意义。
因此当年我专门写了以下内容,我希望这篇回答能是一站式的商业保险回答贴,一篇就能解决普通人乃至初级保险从业人员所有关于保险的问题。
所以请您尽量每个字都要看哦!
这篇文章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你们读完后能对保险,特别是对商业保险,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可以产生动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为自己及家人购买最好的商业保险。
如果有政府和企业的决策人员能读到本文,也希望你们可以积极考虑为你们的员工乃至他们的家属购买保险。保险真的能为你们省不少心!我后面也会为大家介绍如何为自己配置保险并且为什么这样配置。
保险这方面,特别是商业人寿保险,别说知乎,整个中国能像我这样从渠道、各种基本法、产品模型、偿付能力、核心系统、各种运营、再到监管乃至外部再保险管理能如此全面了解保险业的真没几个。好吧严谨点,最多也就几百号人。
反正我的意思就是保险这方面我真的很牛逼就是了。

还有,我这篇回答虽然起笔于2016年,但即使你在2017年、2018年乃至东京奥运会时候(我当年还没料到还会延迟一年)才读到我这篇回答,我说的内容仍然管用!!!我也会偶尔更新一下本文的内容,但无论怎么更新,本文的主基调是一直管用的。
 第1张图片 以下是正文:
我知乎第一个赞同过千的回答:怎么购买一份合适的重疾险组合? - 李元霸的回答里曾经明确推荐过哪些重疾产品是目前中国包括港澳台在内最好的,但还是不断收到私信问我某某保险方案是否更好。
我实在诧异地很,我不都告诉你们哪个最好了,你们照买不就是了,为啥还问那么多问题?但我想了想,即使在保险公司,很多员工甚至管理人员也不知道怎么为自己买保险。
还真别笑,你如果有亲戚朋友在保险公司任职的,可以问他们一个人身保险里最简单的问题:
保险中的“身故责任”分几种?
我猜很多人是回答不出来的。
所以,为了让大家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保险,除了知其然还要让你们知其所以然。对于本题回答我决定换了个演绎方法。我要从知乎保险问题里最少人说的,最少人懂的,也是最基础的开始:
我们先来谈谈中国的保险监管
你们看到这里,心情肯定和下面这图一样,尼玛你们这些安利保险的现在都走这种套路了。
 第2张图片 不不,后面很快你就知道这个话题的重要性了。来,我们先耐心一点,不然这文章后面还有更长更臭的怎么办。
我们都严肃点,耐心点。
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国务院通过“一行三会”,即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管理整个金融市场。央行重要性自不必多说;证监会一年365天被全国人民问候全家,其知名度也不必多说;银监会作为闷声发大财的最典型机构,四大行也得听它司令,牛逼地位我也不多说。但你们知道保监会是干啥的么?
保监会的实际知名度我先给你们看一个官微阅读量对比图。这是前阵子同一种类型的新闻:证监会/保监会完成2016年两会建议提案工作(截图时间有点久,这篇文章其实动笔于很早之前)。
这只是一条很普通的日常工作新闻,一般人根本不会有兴趣看这种新闻,产生的阅读数可能就是因为两个微信公众号的处女座关注者为了消掉未读提示而产生的点击。我们可以看到同样一种新闻证监会官微里的浏览量可是保监会官微的20倍!从大概率上甚至可以间接推定每20个知道证监会存在的人里面才相应有1人知道还有保监会这种机构存在呢。


 第3张图片  第4张图片

(题外话:我这里故意“黑”了一下保监会的官微,实际保监会还有一个公众教育微信号,专门用来向大众普及保险知识,做得非常好,甚至比很多商业保险公司的微信号都做得好,这在政府机构的微信号里是比较少见的,我建议大家都去关注,真能涨不少保险知识。在银保监合并后,现在已合并更名为“银保监微课堂”)
保监会或者英文简写CIRC,全称“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证监会银监会一样都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正部级,但还是事业单位,而央行虽然是正部级单位,但实质是副国级部门)。
保监会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维护保险业的合法、稳健运行。也就是保险公司、保险产品、保险购买销售消费理赔行为等等,只要是商业保险行为有关的都归保监会管。
这里监管所依据的法律包括最顶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以及保监会颁布的各项规章制度,这是我们保险界常说的“天条”,在国内开展的每一项保险活动我们都是有法可依的。
即使在2018年决策层正式将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成银保监会了,保险监管毫无疑问仍会是一个单立的监管职能。
而我为什么要先谈保险监管?
因为从偿付能力监管来看,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保险业监管水平最全面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也就是说,你们在中国的保险公司购买和持有的保单是世界所有国家中是最安全的,接受了最全面的监管保护。尤其是那些动辄要保几十年的人寿保单,你们绝对可以放心持有。
本来可以把上面那段第一句话中的“之一”去掉的,但采用相似监管原理的欧盟Solvency II经过多年扯皮后眼看就要被天朝的偿二代后发制人超车,吓得赶紧和我们同时在2016年1月1日实施,免得被我们抢去全球第一的美誉。
中国保险业的偿付能力二代监管规则,业内简称C-ROSS(注:不读克洛斯,官方发音c罗斯),是以风险为导向的新一代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具体怎么计算实在太专业了,我这里就不展开了。简单来说,根据监管要求和指引,在每季末、每年末保险公司会通过建立详尽的数学模型和压力测试后能确保自己有能力在99.5%的概率下无论发生什么事件都不会倒闭
换句更直白的话说,天朝的保险公司只要通过了C-ROSS下的偿付能力测试即代表它都能硬扛200年一遇的大灾难(汶川地震这种是30-50年一遇,日本311地震或者2020年开年时候的疫情全球扩散连带欧美股市连续3次熔断式的暴跌为50-100年一遇,或者各种股灾),没有例外。
如果把中国内地的C-ROSS或欧盟的Solvency II比作Windows 10(当然Solvency II允许欧洲保险公司使用监管批准的内部模型而非标准模型以更好的反映自身风险,这也许再”高级“一点),那么目前美国使用的RBC保险监管架构差不多就是Windows 2000最多带个SP4,采用RBC类似架构的香港、新加坡、日本就更不用说了,不过他们也正在根据自身市场情况准备监管更新中,但从安装进度条来说已经远远落后于咱们啦!
所以,不要提到中国金融业总觉得我们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尤其在什么纽约伦敦面前我们抬不起头,我们金融业也是有领先全球的时候!(此处应给中国保险监管掌声)
偿付能力制度为多级预警制度,安全线第一档就是偿付能力要高于150%,即(认可资产-认可负债)/ 最低资本的计算结果要不低于150%,这里每个项目都会牵扯复杂的算法。如果计算结果低于150%,保险公司就要开始紧张了,因为贵司已经唤醒保监会的盯梢属性,自己要赶紧想办法把偿付能力弄回150%以上。如果回不去,也尽量不要再去跌破下一档安全线100%。否则保监会就会动用各种监管权力要求保险公司采取可行方法尽快将偿付能力恢复到最低安全线之上。这些“可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股东增资、暂停开设新的分支机构、暂停发行新保单、暂停销售占用资本金过大的产品、卖出占用最低资本过高的资产比如创业板股票等等等等等。
国内各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信息可以通过中国保险业协会网站或各保险公司的官网信息披露栏目查阅,及时公开的信息披露也属于重要的偿二代监管环节。
看到这里,你肯定要说:贵国这种官僚机构,尼玛吹的都好听,实际执行起来还不是一坨屎。
那我还要告诉你,执行起来也不会是屎。因为在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一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计算由精算人员专门负责,这就是为了确保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合规性和专业性。
在中国,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工作及其他精算相关工作(如产品定价等)全部由精算人员执行,相关工作报告得到总精算师审阅并签名同意后还需要按期上报监管。这些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及保监会相关规定中法定的工作流程和责任,不是随便张三李四都能去干的。
为了保证专业性,包括总精算师在内的精算工作人员都需要通过一定科目的精算师考试并力求获得精算师认证。就专业认证难度来说,你们可要知道考出一个FSA(北美精算师认证)的时间平均是考出CFA时间的三倍。而精算师认证中的神经病,FIA(英国精算师认证)更是普遍认为难度是FSA的两倍!如此艰难的精算师考试就是为了确保精算人员能具备合格充足的专业知识以解决各种实务问题。即使考试通过,每年还要进行一定时间的职业继续教育以保证精算师紧跟最新的精算技术和保险监管发展。
你这时又嘀咕了,不就考试难一点么,高分低能的人多得是。不、不、不,你们太小看精算师的工作了,一个精算工作者接受保监会、中国精算师协会和公司管理层三重监督三重压力不说。在中国,总精算师是一个如此变态的职业,监管机构有权力是可以终身追究你曾经的工作错误的!
对的,精算师中的佼佼者,各保险公司的总精算师是有可能被终身找茬的。要是你知道你有可能快退休了竟然还要为某一份20年前在某个老东家签的精算报告挨处罚,你想想平时该有多大压力啊。老板都有如此压力了,下面做小的还不加倍奉还么?
因此,从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和执行人员来看,中国保险公司即使在世界范围内看也是非常可靠安全的。
甚至,大家可能听说过曾经的一个新闻:保监会前主席因为某些问题被撤下。但是,即使这样之后,保险监管仍然在有效运行。这就一定程度再次证明这个监管体制是可以独立于任何人可靠运行的。
但我知道你们肯定不想听这些有的没的,你们就是想知道,如果万一,如果万一保我保单的保险公司真的倒闭了怎么办?
这里需要重点澄清,你们可能经常听到一些保险代理人常说的中国保险公司不会破产这其实是错的。因为根据我国保险法,中国保险公司是允许破产倒闭的!
但如果真有保险公司破产,我们还有保险保障基金来保证保险你的保单安全!
这里还要特别特别提醒一句,在中国保险公司出现偿付能力不足并不一定代表保险公司会倒闭。新闻里面偶尔出现几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在业内不算大新闻,实际上在起稿写这篇文章的2016年1季度末甚至有几家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为负数。对的,是负数,也就是技术上来说,资不抵债。但是再提醒一次,即使这几家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为负数,在中国这个特定社会环境,他们这些保险公司离真正意义的破产还是实在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远了。因为能开保险公司的股东们都不缺钱,还有那些觊觎保险公司牌照的人想借机掺和的也不缺钱,随时可以注资。
说回万一保险公司走到破产这一步怎么办。汇金公司你们肯定知道,牛逼吧?证金公司你们肯定也知道,虽然傻逼但还是牛逼吧?中国还有一个与这些不同类型但目的都是为了保证金融系统稳定的东西,由保监会、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共同发起设立的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公司。这个中保基金或保险保障基金前身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实际是我国金融业第一个市场化的风险自救机制。
在极端的情况下,根据保险法及相关规定,保监会可以指定已经破产的保险公司的仍然有效的保单及其保单准备金转由另一家或多家保险公司承保。同时根据《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保险保障基金会提供救助,以人寿保险为例:
 第二十一条 被依法撤销或者依法实施破产的保险公司的清算资产不足以偿付人寿保险合同保单利益的,保险保障基金可以按照下列规则向保单受让公司提供救助:
  (一)保单持有人为个人的,救助金额以转让后保单利益不超过转让前保单利益的90%为限;
  (二)保单持有人为机构的,救助金额以转让后保单利益不超过转让前保单利益的80%为限。
这个救助标准你们满意吗?我觉得太仁慈了,就像菩萨一样。
而且,你可是要知道中国银行业同类型的保障机制 - 存款保险2015年才正式实施,每个账户赔偿50万封顶。而在无数人觉得买保险要比在内地好的香港,从2001年提议成立和我们类似的保单持有人保障基金(PPF)至今(请不要和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混淆,不是一样东西),事实上还处于纸上阶段。而且鉴于目前香港立法会的特殊情况,我个人觉得未来5年正式推出这个东西都非常难,也就是香港目前是没有像内地这种保险公司破产消费者经济救助体系的。
救助破产保险公司并不是保险保障基金唯一用途,根据《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动用保险保障基金:
(一)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依法实施破产,其清算财产不足以偿付保单利益的;
(二)中国保监会经商有关部门认定,保险公司存在重大风险,可能严重危及社会公共利益和金融稳定的。
直到目前为止,保险保障基金一共真正出手过三次,分别对新华保险、中华保险和安邦保险,都是为了舒缓保险公司的经营乱状。这个经营乱状主要是因为这些公司实际控制人各种作死。这三次出手后保金基本都全身而退,被出手公司现在也恢复了正常经营。新华保险甚至在保金退出后成功上市,成为现在A股仅有的五家上市保险公司之一。
所以有人说再保险公司是保险公司的保险公司,其实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公司才是。
现在保险保障基金规模将近700亿了(16年首次撰写本回答时,19年末实际已到快1500亿了),主要来源于各位购买商业保险时候的保费会有一个很小的比例将会用来缴纳保险保障基金。别觉得700亿少,其实非常多了!新华保险就是一个巨无霸,保金照样能救。再多说一句,保金前几年都觉得自己钱太多,觉得现在自己的钱足够罩你们了,因此还特意降低了保金保费的缴纳比例。
说到现在,你们对你们买的保单感到放心了么?
然而,然而,偿付能力的先进性、精算师的专业性还有保险保障基金都不是我要放的终极大招。我先卖个关子,你们现在应该对于“我买的保单安不安全,最后能不能赔”这个话题有点认知疲劳了,我后面再放终极大招。


我现在先切换一下,我们来谈谈中国的保险公司。
什么?卖保单给你的就是保险公司?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如果你要经营保险业务,你如果要卖保单给自然人或企业,根据保险法,你必须持有保监会批准的保险业务经营许可牌照,并接受偿付能力监管。(这里特别提一句,如果你想问支付宝的相互宝,这是个很tricky的问题,我这里不多做阐述)
再跟我念一遍,在中国不是阿猫阿狗可以卖保险的,你必须有牌照!牌照!牌照!而且需要接受偿付能力监管!
大家如果在携程买过机票,也许买过那些搭售航意险的机票套餐,这些航意险背后就对应一个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携程不是承保人,背后的那个才是真正的承保人。
大家如果在淘宝买过东西,付款的时候有个选项是问你要不要退运险,那么这个退运险背后也对应一个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淘宝不是承保人,背后的那个才是真正的承保人。
国外保险公司来到国内想卖保险也得拿牌照,比如英国保诚在中国与中信集团各出50%股份成立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获得了中国的保险牌照才被允许在中国大陆开展业务。
国内根据保险业务类别一共有4种牌照:人寿保险、健康险、养老险和财产险。其中前3种牌照在目前情况下大部分经营范围实际是重叠的,所以可以认为是同一种,即人身险牌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保险公司只分为两种:寿险(说人身险、人寿保险也是一个意思)公司和财险公司。
精算实际也对应分为寿险精算和财险精算。保监会也分别有人身险监管处和财产险监管处监管这两种市场。
以大家熟知的“中国平安”为例,“中国平安”旗下有非常多的业务,其中由“平安保险”负责集团的保险业务,而平安保险实际再分为:平安人寿、平安健康险、平安养老和平安财险四家保险子公司负责。这四家公司各持有一块牌照,也就是中国平安一共有持有4块牌照经营保险业务。每家子公司都需单独接受偿付能力监管,集团还有总的偿付能力监管。
如果你买了平安的车险,那一定是“平安财险”给你发的保单,因为它持有财产险牌照,你保险合同上敲的合同章肯定是“中国平安财产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如果你买了平安的重疾险保单,那一定是“平安人寿”(“平安健康”和“平安养老”主要是团险业务,为方便讨论这里暂时忽略它俩,后面会说什么是团险业务)给你发的保单,因为它持有人身险牌照,你保险合同敲的合同章肯定是“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所以你买了车险要理赔,冤有头债有主,肯定是找“平安财险”索赔,即使你找“平安人寿”,虽然他们都是“中国平安”旗下的,但肯定是不会理你的。
但是财产险公司经营范围有一个特例,就是允许经营短期(即保险期间为一年期及以下)人身险业务,这是和人寿保险公司经营范围重叠的,但一般来说财险公司因为管理因素很少会把这种短期人身险业务作为自己的业务主力,所以大家购买人身险还是会去寿险公司。
当然绝大多数保险公司只有一块保险业务牌照,要么经营人身险,要么经营财产险。
我还特别提到了保险公司需要“接受偿付能力监管”,这是因为受益于目前什么都要互联网一把,网上现在出现很多所谓的互助保险、众筹保险、抱团保险等等,打的都是更便宜跟方便的保险的口号。
然而,网上互助保险很多都是冒名相互保险,这些组织全部都不接受偿付能力监督,差不多是野鸡P2P之于银行的区别。他们不接受偿付能力督导意味着如果你上错了类似e租宝这类型的坑,或者到最后发生理赔他们没钱赔给你,我上面和你们说的偿付能力监管、保险保障基金还有那些精算师们都不能在你被坑的时候帮你一把。你只能找个地方拉横幅申冤去了。需要注意保监会是允许设立相互保险的,截至2018年3月,保监会也只是批筹了三家相互保险,包括马云的信美相互,但是这些相互保险是必须接受偿付能力监管的!


保险公司牌照是稀缺资源
我意思就是想说保险公司牌照可值钱了!特别是寿险公司的。
尤其多得安邦保险、前海人寿等在二级市场和海外并购上屡屡弄个大新闻,让大家知道了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的各种妙用。据说各种在保监会排队等批牌照的公司目前超过了100家!(2017年更新:安邦和前海弄出的大新闻实在有点大,所以现在牌照更不好批了)
但是,保监会对新保险公司批筹一直持非常审慎态度。一块保险业务经营许可牌照,虽然保险法规定至少要有2亿元人民币实缴资本,但现实中没有20亿以上真金白银是很难办成这事的。而即使这20亿元不是问题,如果出资股东背景鱼龙混杂,那拿牌照一样不会是容易事。


保险公司的经营目的是什么?
赚钱,再说一遍,保险公司不是慈善机构,股东掏钱出来开保险公司都是为了要赚钱的!


为什么要买保险?
购买保险是为了减少预期以外的事件对被保险人的财务状况造成冲击,为受益人提供经济补偿减轻负担。也就是,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就是被保险人通过缴纳保费换取未来财务状况更大的确定性。
打个比方,没买保险前,你未来财富现值的范围可能是 [-50万元, 200万元],有负值的原因可能是各种财富损失,比如家里大火,比如治病过程中支付的高额医疗费用;而通过购买保险,你的未来财富现值的范围可能变成[80万, 190万],虽然最大值因为要交保费而变小了,但是更加确定了(这个例子中波动范围从250万缩小到110万,所以未来更确定了,当然我这里举例简化了很多统计学上的东西,大家知道我想表达的意思就好)。


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和社保有什么区别?
虽然都有保险两字,但压根是两个世界的东西。
社会保险包括常说的五险,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保不以营利为目的,它的收入来自于政府税收等财政收入的再分配和参保人的社保缴费。社保当年即使有结余,也会滚存到下年继续使用。
广义的社保还包括新农合、大病医保、个别地方政府特有的公共保险项目、部分政企合作的保险项目,如目前深圳社保委托平安养老承保的全市居民重疾保险等等。
而保险公司同样能提供商业性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这些保障,并且还能提供更广的保险项目。
保险公司的收入来自于投保人购买相关险种的保费和相关保费产生的投资收入。还有,上面说了,保险公司要赚钱,今年赚到的钱是不会送给投保人的(各年度间利润平滑或留作他用除外)都要当年瓜分掉的。
举个例子:社保中的医疗保险目标是尽可能让所有老百姓获得平均水平的基本医疗保障,从成本考虑肯定不能做到对任何病都用最好的医疗方法最好的药去治疗,这样高的要求没有一个国家的财政是能负担的起的;而购买保险公司的商业医疗保险,被保险人还能进一步享受社保范围外的医疗费用报销甚至私立昂贵医院的医疗服务,这些都是社保无法提供的。


那么中国现在有哪些保险公司呢?保险公司是如何命名的?
截至2016年4月,中国实际有76家人身险保险公司(含人寿保险、健康险、养老险公司)和75家财产险公司合法经营。因为每家公司必须定时向保监会报送统计数据,具体名录可以侧面通过保费收入统计表来了解:
人身险公司名录:2016年1-2月人身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表
财产险公司名录:2016年1-2月财产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表
这个“名录”是一直更新的,有兴趣可以点上面链接进去换个最新时间统计看看。
上面名录里随便找几个名字,比如: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比如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我们业内一般会简称为XX人寿或者YY财险,但偶尔有些特别的比如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虽然只卖寿险,但根据传统更喜欢简称新华保险,即ZZ保险
中国人寿、中国平安这些都是大公司,营销员众多,要么请姚明葛优做广告,大家肯定或多或少都会听过名字,但是更多的公司对于大家来说可能从未听闻。
只要在上述网页中搜索相关名字(Ctrl+F即可),能搜到的都是合法合规接受监管的保险公司,他们卖给你的保单也就是合法合规接受监管的保单。
再看看网销保险平台做的比较好的马爸爸网,财险公司和寿险公司分得清清楚楚,说实话,很多保险销售网站连寿险和财产险都没区分清楚就来卖保险了。我尤其要提醒大家注意下图最下面的“代理经纪”(不过这张图也是我16年起笔写本文时候截的了)。
 第5张图片

代理经纪即保险经纪,他们其实是一个中介,只是保险公司众多销售渠道的一种,代销保险公司的产品,本身是没有承保资格也不需要接受偿付能力监管。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的差异,差不多就和链家地产和万科地产的区别一样,虽然品牌里面都有地产两字,但是链家地产只是中介。
很多时候宣传上他们经常“故意”省略“经纪”两字,让投保人误以为他们也是保险公司。但是他们以中介销售费用为生,不承保你的风险。


这里我们牵扯到另外一个话题:保险的销售渠道
为了方便讨论,我的这篇回答从现在开始会集中讨论和自然人更相关的人身险产品。财产险由于国内主要与个人相关的就是车险为主,车险除了保障更是买服务,而车险价格有监管指导价格而且已经竞争白热化了,没啥好说的了。不过我会在后文中为大家介绍一款必买的除了车险以外的财产险产品
刚才说了保险经纪其实是销售渠道的一种,其他销售渠道常见的还包括:
保险代理人(阿姨,这里有份儿童教育金非常适合你小孩)
银行柜台(您存这个利率更高)
电话销售(您好,我工号是,今天给您打电话是为了...)
第三方网络销售平台(蚂蚁保险、微保等等)
团体保险(各个公司为员工投保的商业保险福利计划)
保险公司官网销售(比如平安的官网)等等。
某些公司会侧重某种渠道,如友邦保险的代理人;某些公司会在所有渠道尝试开展业务。这取决于公司的销售策略,但并不是说某个渠道卖的保险一定会比另外一个渠道的更好。
而对于保监会分类或者精算人员设计产品来说,大渠道只有两种:个人保险和团体保险
团体保险理论上只能销售给三个人或以上的团体,所有团险以外的业务都是个险业务,也就是你刚才看了那么多代理人、银行、电销、网销渠道其实卖的都是个险产品。


说完保险渠道,我们再说说保险产品
我把上面马云家保险频道的贴图裁一下再贴一次,:
 第6张图片 对的,在专业人员眼里,人身险产品按照保险责任只分为三种:寿险、健康险和意外险
再按上一节说的个人保险和团体保险区分就一共有6种大类的保险:团体寿险、团体健康险、团体意外险、个人寿险、个人健康险和个人意外险。
比如:
你们工作单位帮你们买了航空意外保障属于:团体意外险中的交通意外保险
你帮你的小孩买了重大疾病保障属于:个人健康险中的重大疾病保险
你帮你太太买的身故保障:个人寿险中的定期寿险、两全保险或终身寿险等(这三种都能提供身故保障)
保险责任还有很多很多类型,但是都能分到上述三种保险责任类型和两大渠道当中。有些产品可以同时提供多项责任,比如不少重大疾病保险可以同时提供身故和重疾责任。但是通常来说,保险公司为了方便产品管理,多数保险产品只会包含一种类型的保险责任。
再说到某个具体产品,我国保险产品是有命名规则的,大致为:保险公司名称 + 可选的吉庆名字 + 具体保险类型。
请注意吉庆名字纯粹就是为了产品叫起来好听,没有其他用途。
下面以平安人寿这几年卖的最火的平安福来给大家进一步说明(注意我不是安利你们平安福...这里只是用来说明保险产品命名问题)。(图片来源百度)
 第7张图片

上面这个平安福保险计划由:
(1)平安平安福终身寿险(主险,前两字“平安”即代表命名公式里面的保险公司名称、“平安福”代表吉庆名字、“终身寿险”代表这产品为个人寿险中的终身寿险)
(2)平安附加平安福提前给付重大疾病保险(2014)(附加险,前两字“平安”即代表命名公式里面的保险公司名称、“附加”代表是附加险、“平安福”代表吉庆名字、“提前给付重大疾病保险”代表这产品为个人健康险中的重大疾病保险,保险金给付形式是提前给付、“2014”代表2014年开发版本,2014也不代表啥,不一定保障内容就没有2016的新,也纯粹就是个命名后缀)
除了了平安福主险和附加重疾险外还有6个附加险,从名字大致就可以看出它们的保障内容是什么,不再赘述。
所以当大家购买什么什么保险计划时,请记住所有保险计划都是有不同保险产品组成的,无论如何设计搭配,无论启用什么样的产品营销计划名称,他们的最基本的组成就是各个保险产品。


主险和附加险有什么区别?
在个险产品范畴,主险通常单件保费较高,能支撑业务开展成本,保费中所含的费用可以打的比较高,可以单独销售。附加险保费通常比较低,如果单独销售不太能支撑业务开展成本,因此通常采用与主险搭售的形式。


那么保险产品到底是如何定价的呢?精算师们是如何计算保费的呢?保险公司如何赚钱的呢?
所谓保险产品定价就是如何计算保费的,但是这行当光精算师考试就要花大概2门大科目去测试掌握情况,再加上实务工作中还有无数种在学校和书本上无法教到的情况,我肯定是没有办法在一篇短短的知乎回答中和你们说清楚的。
但是我可以从保险公司的利润来源和你们间接地说说保险公司的定价原理。保险公司有三个利润来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差:死差(发生率差)、利差、费差。
用一些极其简化的例子和你们说一下三差,请注意我们实际工作中定价产品会远复杂于这些例子,千万不要说是精算师随便拍脑袋就能算出来的...
死差:比如保险公司设计某款寿险产品的时候预期每1000人中有10人死亡(所谓的预定发生率),但是最后只有7人死亡,那么少发生的3个人死亡带来的死亡成本减少就是死差益,反之就是死差损。
根据产品不同,目前国内人身险产品常用的定价参考包括最常用的法定的《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10-2013)》、《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也包括再保险公司提供的发生率和保险公司(主要是大中型保险公司)的自身承保经验。
利差:保险产品的保费都有一个定价利率,打个比方是3.5%(所谓的预定利率),但是实际保险公司进行投资后获得的回报是4%,那么4%-3.5%=0.5%就是利差益,反之就是利差损。
这里特别插一句,由于财险公司多数都是短期险产品(保险期间1年期或以下),利差影响不会非常明显,但是对于寿险公司动辄数十年的保单,利差对保险公司的利润影响会非常大。学过一些基本金融知识的人肯定知道,即使每年只相差0.5%的复利,在几十年的跨度下差别也是惊人的。
费差:如果保险公司运营一个保险产品预计发生100万的费用(所谓的预定费用率),但是最后只付出了80万费用,那么这20万块省下来的钱就是费差益,反之就是费差损。
这三差之和就是某个保险产品为保险公司带来的利润(当然,如果这个产品是分红险,那么这些利润的一定比例也会作为红利支付给保单持有人,这也是你们买分红险时看到所谓红利演示里面的最后真正能到手的红利实际来源)。


你们读到这里,我提个问题,你们猜猜目前保险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来自于三差中的哪差呢?(请再次注意我的讨论范围已经缩小到寿险公司了)
你肯定会说,保险公司嘛,肯定是赚保险事故发生的比预期少咯。
错!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是利差,而且是大头!!!其次是死差!最后才是费差,而且很多公司实际是费差损!
这是因为目前死差的根源,比如死亡率或者波动稍微高一点的重大疾病发生率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其实都相对比较稳定了,保险公司能很好预期实际发生的概率和预期发生的概率不会相差非常大。而且,保险公司经常会把这些发生率风险通过再保险安排(再保险是怎样的业务? 靠什么盈利?)转移给再保险公司能进一步减少死差的波动。
还有,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保险公司销售产品很大一部分是“储蓄性产品”,储蓄性产品的风险保额比较低,打个比方,可以简单认为,1000元保费只能买回来1200元保额,因为保费的大头,比如其中的900块都要用于投资给你带来投资收益的,而只有50块才是为你带来真正的保险保障,那么丁点保费占比可想而知死差贡献有多少。
而现在市场实际又以“储蓄性产品”为主,因此利差对保险公司利润的贡献非常大。


我其实想从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带出的一个话题,现在既然死差不是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了,那么发生保险事故后,保险公司会不会故意不赔?
我这里先要抛出一个观点:保险公司是弱势群体。
看到这里,你们心情肯定是这样的。
 第8张图片 有道是“一人卖保险,全家不要脸”,这个大家耳熟能详,我也知道。
翻了一下本问题下的其他回答,有不少也是埋怨中国保险公司理赔太差,甚至同样一个保险责任(比如旅行中的境外救援、癌症理赔),同一个保险集团下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子公司竟然还有两种赔款处理手法等等。
但我刚才不是说了,现在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都来自于投资收益了,我“故意”少赔一百单可能比我把收益率做上去0.01%都不如。我冒着被你们上访、拉横幅、涂鸦、责骂、殴打、砸营业部等等风险,就为了省那么点钱,有必要么?
而且现在一个风险管理良好的保险公司都会为自己的承保风险进行周全的再保险安排,很多时候理赔的大头是背后的再保险公司兜底,又不是保险公司掏钱,为了更好的知名度,我还乐意赔呢
所以我要和各位知乎朋友认真的说:
只要符合保险条款中保险事故定义的理赔,无论你买的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的保单,保险公司一定会赔,槪无例外。各地保监局也会提供消费者保护机制,你们可以上保监会官网查找您居住所在地保监局的联系方式,在有纠纷的时候,这个是比直接找保险公司客服更管用的方法。
但是,还是请注意你的理赔必须符合保险条款定义。比如你不能拿原位癌的诊断证明去找重大疾病保险索赔,因为重大疾病保险中恶性肿瘤的定义已经明确将原位癌排除在外了。精算定价时,你的保费也不包括原位癌的发生率。市场上有额外保原位癌的重大疾病保险,但是保费肯定会更高,一分价钱一分货。
很多人觉得诸如重大疾病保险中的定义实在“繁琐冗长”,但是正是因为“繁琐冗长”,才能保证疾病的可量化性,大家才能在实务中进行鉴定操作,进一步统计出发生率进行保险产品的定价。像重大疾病中的最基本的25-28种重疾的定义是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联合制定发布的,并不是某家保险公司随随便便说了算的。
索赔“不符合保险条款定义”是保险公司最经常做出的拒赔理由,也正是这种“拒赔”经常莫名造成保险公司故意不赔的形象。拜托,是你们不仔细看合同好么。你们都付了那么大笔保费了,为啥保险合同不仔细看看呢!
看不懂?我教你们一个看保险条款的窍门,很简单,就看保险条款里“保险责任”和“除外责任”那两节即可,任何保险公司任何保险合同都有这两节。别人我不知道,反正我们精算工作者做定价的时候一般只看这两节就够了。


但是如果你有一天真的碰到保险事故,而你还是觉得保险公司“故意不赔”,你该怎么办?
还记得前面我还留了一个终极大招没放吗?
这里要用一个道德风险的案例展开下去:
这几年保险公司接到不少很特别的索赔,当然由于保密的原因我无法进一步透露具体信息。这些索赔不少都是同一被保险人先在十几家不同保险公司投保某个特定保险产品责任,虽然每家公司买的不多,但是总保额合计非常高,而保险公司之间目前没有系统性的大额保单信息共享机制,这些人投保时也不能有效监测警示做到有效拒保,然后被保险人买完保险后不久就“出险”挂了。
骗保不要紧,各保险公司的核赔人员也不是吃素的,出事后的理赔调查结果显示出险经过疑点重重,最后联合拒赔了。可事情远没有那么容易结束,人家家属上访了,各种花样迭出的闹。咋办?
我们天朝下面任何一个领域都是以维稳为第一要义啊,在保险公司和投保人/被保险人有利益冲突时,监管明显“偏袒”投保人 / 被保险人。“保险公司有钱,赶紧息事宁人”,大家都是这样想的,也不管谁是真正的弱势群体。
虽说死差不是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但是也不希望它变成主要亏损来源吧。
我说的这种案例不是个案,每年发生非常多,我甚至估计目前保险公司10%左右的赔款都和这种所谓合同条款定义外的理赔有关,所以这就是我说保险公司是弱势群体的原因了,谁叫你被认为要有社会责任感呢。
记住,在中国,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机会更大,不管你是装哭还是真的哭。对于中国的保险消费者,这就是中国远远胜于其他国家的地方。在这么对被保险人有利的监管制度下,你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中国的保险呢?


说完理赔的问题,我们再说说投保的问题。
要先给大家说一个概念,商业保险承保的基本原则是被保险人在投保时必须是健康体或标准体。
这个健康指的是保险意义上的健康,不是医学上的健康。我们保险产品定价的其中一个最基本假设就是被保险人在投保那一刻是一个健康的人。
如果大家投保过商业保险,肯定遇到过要填写健康问卷,比如询问你的职业,体重多少,是否吸烟,是否有严重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等,并且有可能进一步进行体检和财务核查。这些过程我们统称为核保。核保是为了帮助保险公司判断你是否是标准体,如果不是标准体,那么属于哪级的次标准体等。
不同产品由于承保风险有差异,所以对于这个产品下的健康体或标准体也有不同定义。甚至同一产品在不同渠道销售,比如代理人和网销,也可能有不同的核保要求。
保险公司限制只有健康体等核保通过的人才能投保的原因是,这样能尽可能的减少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并且减少未来理赔上的不必要的纠纷。
如果投保人的条件符合核保要求了,就代表保险公司愿意承保你的风险;如果不符合核保要求的投保件将会被拒保、延迟承保、加费承保或者限制保障责任等等。
我接到不少知乎朋友私信会问:自己曾经/现在患有某种严重的疾病,被拒保了,能不能介绍一些他们能买的保险给他们。我其实是爱莫能助的,保险公司作为弱势群体,它宁愿不要这些业务,也希望承保风险在可预计范围内。一个业务总体越标准,它的预期波动就越小,越利于控制风险。
所以千万不要等生了病(专指大病,感冒这些不算)才想起来买保险...
当然,不同保险公司的核保标准可能也有所不同。对于同样一种产品,一些公司可能核保规则会严格点,另外一些则会放松一点,这取决于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风格。所以经常会碰到一些情形就是,很多“边缘人”被这家公司拒保了,而另外一家保险公司却愿意承保。但总的来说,由于核保标准在行业内都已经比较规范形成共识了,目前不同保险公司之间风险套利的机会不大。


还有一类人,即使仍然很健康,但是还是很难买到保险,这些人就是长者。
为避免歧义,以下所说的长者特指年龄超过60-65岁的人。而长者保险专门指投保年龄(请再看清楚,是投保年龄)在60岁以上的保险。请注意投保年龄不是保险年龄,很多保险可以保60岁以上甚至到终身的,但是这些保险一般最高投保年龄不超过55-60岁,比如一个30岁的青年人可以投保缴费20年期交到50岁,保障期间可以是保障50年直到80岁。
长者们买不到保险的主要原因是保费太“贵”。
以法定《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00-2003)》男性死亡率为例:一个在30岁生日当天健康的男性在生日后一年内死亡的概率(你看精算对死亡率的定义多拗口)为千分之0.881
40岁男性为千分之1.715
60岁男性为千分之9.313
80岁男性为千分之76.187
我们可以看到60岁长者的死亡率是30岁的10倍多,而80岁的时候更是30岁时候的86倍。很多人都说老年人保险为啥那么贵,那不是因为贵,是你们没意识到长者风险有那么高。
用一个简化的一年期定期寿险定价说明,假设除了死亡成本外,还有20%额外成本作为保险公司各种运营成本和一丁点利润要求。
30岁时候你如果要买一年期10万元保额,只需要0.881*100000/1000*(1+20%)=106元
40岁的时候就需要1.715*100000/1000*(1+20%)=206元
60岁的时候就需要9.313*100000/1000*(1+20%)=1118元
80岁的时候就需要76.187*100000/1000*(1+20%)=9142元
年纪越大,很容易锱铢计较。要是我今年没挂,岂不是上千块交的保费要亏了,明年继续不挂,岂不是要亏好几千块了,你看80岁的时候甚至要花9000多块才能保一年呢,而且保额才10万,同样保额在30岁只要花106块呢,你们怎么好意思卖那么“贵”的保险给老人?这样横算竖算都觉得不划算,还不如自己存银行好了。但很少有长者会意识到从统计学角度自己的风险其实非常大了。
而且刚才我已经说了几十遍保险公司是弱势群体,那还是相对一般人,要是保险公司和长者引起理赔纠纷,以现在社交媒体的传播效率,保险公司被贴上“丧尽天良”的标签已经算是轻的了。
所以说保险公司不好开发长者保险啊,这个市场是大大的有,但是不是每家公司有勇气去赚这个钱的。这也造成市面上老年人保险产品非常少,即使有,费率在定价时也加了不少安全边际令到保费“不便宜”。这种情况下,对于老年人的寿险和重疾险保障,我个人还是认为以储蓄为主比较好。


再说一些保险产品的基本术语,购买保险的时候非常有用。
什么是长期险和短期险
长期险:保险期间为一年以上的保险,多数是寿险(包括两全、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分红型或非分红型)和健康险中的重疾险
短期险:保险期间为一年及以下的保险,多数是意外险(当然现在长期意外险也不少见了)和健康险中的医疗险,因为这些产品理赔经验波动很大,做成短期险方便调整费率或终止销售。
寿险和重疾险也有不少短期产品,这些产品主要是为了制造价格便宜的“幻觉”,方便销售。什么是价格幻觉呢?上面那个一年期寿险的例子还记得不,10万保额30岁保一年的费率是106元,40岁是206元,60岁是1118元,而做广告的时候一般都会说“最低106元起”,那个“起”字看到了么?你很容易会忽略后面那么“高”的费率。
短期险虽然可以通过每年续保,变相能提供一年以上的保险期间,但是这些短期险多数不提供保证续保,即使保证续保了,也肯定不会提供保证费率。精算不会同意,再保险公司也不会同意,这些短期险产品风险太大了。
对于保险责任(再提醒一句,我的讨论范围已经缩小到人身险范围了,不讨论财险),如果有长期产品购买就购买长期的,我不推荐购买短期产品,正是因为续保一般不保证和费率一般不保证的因素。


每年续保费率和均衡费率,保证续保和非保证续保,保证费率和非保证费率
这三个知识点稍微有点拗口,大家请稍微有点耐心阅读。
通过续保的方式用短期险保障长期责任,相应短期险的费率叫做YRT(Yearly Renewable Term)费率,即每年续保费率,上面的那个一年期寿险例子就可以看到,保费跟随年龄增大而变大。YRT费率绝大多数是非保证费率。
而长期险本身采用的是均衡费率,即将费率通过发生率和利率贴现,形成单一的(趸交)或多期但各期都相等(期交)的费率。均衡费率绝大多数是保证费率。
保证续保:如果保单是保证续保,保单生效后,保险公司即使理赔经验很差也无法单方面终止合同。除非被保险人/投保人主动终止合同,这些保险将一直有效下去。长期险一定是保证续保的,而那些通过每年续保想包装成长期险的短期险,则多数都是非保证续保。
保证费率:如果保单是保证费率,保单生效后,保险公司即使理赔经验很差也无法单方面修改你合同生效开始约定的保险费率,除非被保险人/投保人主动终止合同,保单将一直有效下去。长期险通常是保证费率的(这个我不太确认,因为以前我好像碰过不保证费率的长期险,但是极少,一般可以认为长期险就是保证费率的)。
保证费率和保证续保条件两者需并存,缺一不可,缺一就两个都没意义。
为了说明保证费率和保证续保对保险公司的风险,举一个经典的例子,90年代末由于监管环境未成熟,国内曾经出现了一批定价利率高达10%以上的高利率保单(对比目前国内定价利率一般也就3.5%),只要当年买了这种保单的人可以说都是赚到了,大致可以认为保险公司在几十年里每年承诺你给年利率10%的收益。要知道巴菲特都不敢这么保证,可谁让这些保险公司当年胆子够大呢。
对于保险公司,很快这些保单变成了非常沉重的负债,因为你的投资至少需要做到每年10%以上才可能保证自己不亏钱。但是由于这些保单保证续保并且保证费率的因素,保险公司不得不采取“自己约的炮含泪都要打完”这种态度。最后在这些公司准备上市前,经过保监会特批,允许使用高出正常不少的评估利率评估这批保单负债,曲线减轻了这些保单带来的偿付能力压力。而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保监会严格监管定价利率,即使现在重新放开了保险产品定价利率市场化,保监会仍然通过偿付能力端间接控制以防再次出现当年这种情况。


分红险和非分红险
还记得我之前说的保险公司利润来源三差吗?对于这三差利润的至少70%,如果是分红险必须分给保单持有人,这就是所谓保险分红的来源;而非分红险产生的三差利润则全部归保险公司所有,除非这个保险公司是相互保险社。相互保险社的“股东”就是保单持有人,则三差利润实际也是归保单持有人所有。


保险期间和缴费期限的选择
每个人当然希望保险能保障自己的一生,但是常理可以知道,保险期间越长,保险成本越高,保费肯定也是越高。对于保险期间选择,我觉得就四个字“量力而行”。我个人倾向于选择保20年,或者保障到70岁。前者是因为保险期间适中,后者是因为到70岁,子女差不多成年并工作一段时间经济很可能已经独立,那时候万一有事也不会对子女造成太大影响。
对于缴费期限选择,我建议是能缴多长就缴多长,主要原因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国内将会是低利率时代(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仅1.5%,国外美国欧元区日本这些就更低了),而保险产品目前定价利率一般都在3.5%,这是一个不错的“收益”。


我们经常说被卖保险的“骗”了,为什么营销员要“骗”你们,这些销售误导的根源是什么?
佣金。
首先我要声明“佣金”在这里是一个中性词,业务员通过销售保险付出了劳动理所当然应该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只不过这个“合理”实在难以量化,毕竟没有人会嫌钱多的。
下面是一个简化的例子,只为了说明情况,不代表真实的数字:
假设一个业务员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为5000元,在假设平均20%佣金率(期交)的情况下,他需要销售保单的首年保费(续年保费的佣金率一般会比较低,很多到第三年就没有了)需要为25000元,一年就是要销售30万元首年保费。
纯保障型产品的件均保费比较低,大概像重疾或者定期寿险这种,每单每年平均有2000元已经算非常不错了。那么以上面30万元销售目标看,你至少要找150人才能达到目标,两天就要找到一个客户;但是储蓄型产品件均保费比较高,每单可能能做到1万元保费,那么我一年只要找到30个客户就能完成目标。
所以营销员非常乐意卖你们储蓄型产品,即使有保障型产品,也必须搭售一个储蓄型产品为主险。比如市场常见的:两全保险(分红型)+附件重疾保险的组合。
如果这些两全保险(分红型)能提供非常不错的投资回报,那自然还是不错的,保险公司提供分红利率有时也不低,但问题是还记得前面说的我们需要给营销员佣金吗?假设你1000块去买了两全,实际扣除佣金后只有800块本金进行投资,相当于一开始你就“亏”(注意亏我是加了引号的)了20%,后面利率即使很高也需要很长时间填你一开始就挖下来的坑。
这就是分红险产品通常保险期间比较长,红利演示说明书也拉的非常长的原因,就是为了吸引你看最后那行几十年后的累积,让你忘了前面你早“亏”过的那一大笔,只不过保险时间或者演示期间一拉长,你对最初的数字不敏感了。
不过这一招在中国大陆由于有保监会严格监管保险利益演示说明书的关系还比较“收敛”。我们香港同胞卖给我们地下保单中没有什么监管,用的更狠,早先几年演示利率用到11%的也有,每个都巴不得说自己就是巴菲特。
经过上面这些,你最后拿到的“收益”和你最开始看到演示说明书产生的预期差了太多,自然你觉得被误导了也是很正常的。
从现在网销等各种低成本渠道的发展(但请特别注意网销产品不一定便宜),以及信息共享原来越容易,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不再通过代理人也能有途径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保险(比如您读到我的这篇回答后有了自己对保险的理解)。这种来自于渠道外部的竞争有可能让代理人的佣金进行调整,以适合市场竞争和时代的发展。


写到这里,你们应该对保险有一些初步的认识,我应该终于能说一下具体的保险内容了。
我在前面已经反复强调国内保险公司接受了全世界最优秀监管体系的监管,无论大小公司都在偿付能力体系的严密监管之下,即使长期保单也能受到足够保护可以安心长期持有;而符合保险条款定义的理赔也不存在理赔难的问题,所以无论大小保险公司的产品都是可以放心购买的,在这种前提下区别保险产品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就是价格便宜(如果是财险中的车险,还需要加个服务好)!


对,价格便宜就好!谁便宜买谁。
特别指出,肯定有人要问香港保单的问题,我这里先说了,如果香港产品便宜,我会推荐大家买,可惜的是目前大多数香港保险公司卖的保险产品非常贵,尤其是现在那些跨境保险营销活动(原来叫地下保单,现在签署合同地必须在香港也不妨碍是违规地下保单的事实)卖的保单由于监管空白(以香港营销手法在大陆媒介营销吸引大陆投保人前往香港投保但不接受大陆保监监管,此跨境营销行为本身在中港两地都是违法违规行为)使用的忽悠手段已经升华到一定境界,和我下面将要推荐的保险产品完全没有竞争力。而且目前香港保险监管落后大陆至少10年以上(理由上面已经说了),你说买香港保险更安全更有保障,我真要呵呵你一脸。我会找时间专门写一篇回答指出他们的问题,总而言之,不值得一买,不值得一买,不值得一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那么目前国内市场上最便宜的产品是哪些呢?
目前每年中国市场新开发的产品多达上千种,你没看错,上千种!
而这些产品中以个险产品最多(团险因为业务模式,常年用几个老产品承保责任即可)。
比如某公司同样保重疾责任,可能会有出一堆产品:
知乎人寿如意吉祥重大疾病保险
知乎人寿龙破天重大疾病保险
知乎人寿回旋斩重大疾病保险
知乎人寿回旋斩重大疾病保险(2016)
知乎人寿尊享版回旋斩重大疾病保险(2016)
知乎人寿超级无敌重大疾病保险
...
可能一个保80种重疾、另外一个保100种重疾、一个还增加轻症赔付1次、另外一个轻症轻症赔付3次。
如果换成用安卓手机形容的话,就是我这台手机摄像头是1000万像素,你这台是1200万像素;我这台手机背壳是红色的、你这台是蓝色的;我这个台手机电池3700毫安时,你这台4000毫安时。你想想光这些摄像头、背壳颜色、电池容量可以组合出多少种不同配置?但这些所谓不同配置其实没有什么重大差异,不都是安卓手机。


每年开发如此多的保险产品多数出发点都是满足保险销售渠道的需求,其实不单只在保险公司,在任何公司都是渠道为王,渠道说要什么就要尽量满足,谁让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呢?即使这些产品并没有多大差异。有时候,甚至早就有已有产品了,但是因为销售时间太久,没有新鲜感,也要重新开发一款新产品,即使这个新产品和旧产品大多数地方都是一样的。按销售人员常说的话,不变着花样卖不出去。


那么如何从每年上千款保险产品,找出最适合自己的保险呢?
说个人保险之前,我要着重说一下团体保险。
国内市场上提供保障费率最便宜的保险产品都是团险产品,虽然团险产品目前已经放宽投保限制,以前是禁止以投保为目临时组成的团体投保的,比如以前我和我朋友想买便宜的团险是不允许的,但是现在放宽限制了,允许这类方式也能购买团体保险。但是由于这种主要是家庭和朋友团体的投保模式存在很大的逆选择风险,并且管理成本不低,事实上现在很少保险公司会愿意接受这种模式的投保。
更多的,团体保险还是严格要求以传统的公司或工作单位为整体进行集体投保。
这也是我经常提的,如果你的公司是一家待遇好的公司,那它一定会为自己的员工购买周全的团体保险。(复习一下,社保不是商业保险,你公司帮你交了社保和购买商业团体保险是两回事)
团体保险最大的优点是便宜,可以认为是批发价的保险,同样程度的保障与个险相比价格可能只有一半甚至更少。但是缺点是团险的保险期间一般不会超过1年,续年需要重新报价。如果你们公司今年的理赔经验不好,明年保险公司就可能会调整对你们团体的保费甚至拒保。团险缺乏个险那种无论理赔经验多差都要保证续保下去的长期保险。
团体保险的还有一个好处是允许团体内有一定比例的高风险人员,比如重大疾病患者、长期慢性病患者,这些人员正常是无法购买个人商业保险的,但是通过团险,可以一定范围内和那些健康的同事们一起打包承保。
团体保险的成本其实非常低,保费甚至能在公司运营成本内一定程度内进行抵税扣除。有了它,再也不用因为某某员工得了啥重疾或者突然病故需要在员工间进行募捐或者轻松筹之类。
常见的团体保险计划可能包括以下核心内容:
1. 疾病身故保障:50万元-200万元保额每人 (承保险种一般为:知乎人寿团体定期寿险)
2. 意外身故保障:100万元-300万元保额每人(承保险种一般为:知乎人寿团体意外保险)
3. 重大疾病保障:10-50万元保额每人(承保险种一般为:知乎人寿团体重大疾病保险)
4. 门急诊保障:无论费用是否已在社保范围内报销,保额1万元-5万元每人每年(承保险种一般为:知乎人寿团体门急诊费用医疗保险)
5. 住院保障:无论费用是否已在社保范围内报销,保额20万元-50万元每人每年(承保险种一般为:知乎人寿团体住院费用医疗保险)
6. 女性生育责任:每人每次生产额外医疗费用2-5万元(承保险种一般为:知乎人寿团体女性生育医疗保险)
实际把上面保全了,同时保到上面的最高保额,一个平均年龄35岁的团体,每年每个人的保费大概最多也就4000-5000元,摊到每个月也就几百块,这是一样多么性价比高的员工福利啊。几百块哦,你每个月饭贴都不止吧?
中国福利待遇最优秀的公司甚至把自己员工的团体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拓展到昂贵医院。这里说的昂贵医院当然不是说莆田系,保险公司有一张著名的昂贵私立医院和公立医院特需列表,代表所谓有钱人一般生(小)病会去看的医院(当然在国内就医,大病还是会到公立,毕竟中国公立医院仍然代表目前中国医疗最高水平,公立也不要紧,不是有特需么,也不用人挤人)。
也就是传说中的我要去和睦家生小孩我的医疗费用也能报销;甚至有些公司把员工子女配偶和父母都纳入保障。具体是哪些公司我也无法告诉你,但数金融业最上游的那些比例最多,不过“抠”的也不少见。
但即使如此便宜的员工福利,以往那么多年经手的案子,能保到我认为满意的员工福利计划也就占总案子的1%都没有。那些互联网企业姨妈假、世界杯假见的多了,团险这种实打实的福利却实在少见。
还有团险历来以恶性竞争著称,找几个保险公司报价一起来竞标。怎么买?只要该保险公司在你们所在地区有分公司,那么你就到他们官网搜客服电话,让他们派团险的业务经理上门互殴吧。


好公司不好找,如果公司没帮我保或者觉得保的不够,我想自己买,那有什么推荐?
之前知乎工作人员邀请我参加知乎圆桌的时候和我说,我的回答最好不要涉及具体的保险产品名称,不然可能有营销广告的嫌疑。
我的回答是:我虽然很理解,但正因为我是工作多年的精算师,作为专业人员,我一定要指名道姓推荐哪个保险产品是国内我个人认为最好的,这样才让普通消费者少走弯路,这样才不负我的专业知识。
为此我先声明:下面出现具体的保险产品我本人或亲人无法通过任何形式直接或间接获得销售报酬,我推荐的出发点完全是因为我从个人出发认为他们是目前国内最好的保险产品!
第一个推荐的保障其实不是人身险产品,而是我认为家家户户一定要购买的财险产品:房屋保险。
尤其是在前几年上海胶州路大火和去年天津港爆炸,看到那么多痛失家园的人们需要用各种事实上不太管用的方法去维权,去向肇事机构乃至政府索赔,其实只要买了一个房屋保险就可以抵御这些风险。那么这个保险的价格是多少呢?
网上即可购买,左边为我认为非常便宜的平安保险官网房屋险产品的购买链接:家庭财产保险-家财险-中国平安保险商城
 第9张图片 500万房屋主体保额保障因为火灾、台风、暴雨、泥石流等原因造成的房屋主体结构损失,保费才200块一年(其他责任按需投保,我个人觉得最多再保个水暖管爆裂即可)。
房屋险中保额越高保费不是线性同比增长,保额越高保费增长的比例越低,我建议大家尽可能往高几档买,毕竟现在某些城市的房子一年有可能翻一倍,谁知道万一发生保险事故的时候保额够不够。
不过还要单独提醒一句,绝大多数房屋财产险中地震是标准的除外责任(人身险则不是),也就是地震把你房子震塌了,保险公司是不赔的。保地震还需要购买额外的房屋地震附加险。
买了房屋险后,这样万一倒霉碰上如天津港这种事情,就再也不用求爷爷告奶奶了,直接找保险公司理赔即可。可惜无论从胶州路大火还是天津港爆炸的实际理赔经验来看,购买房屋险的人非常少。难以想象现在房子动辄几百万的情况下,房屋保险这种一点钱就可以为投保人带来非常安心的东西却很少人去主动投保。
这东西才是 真·保佑 家宅平安呢。


第二个推荐的保障大类是重大疾病保险。
因为重大疾病治疗费用给患者家庭带来严重影响的例子不多说了,知乎就有不少回答,朋友圈里隔三岔五就有转发轻松筹的,大家耳熟能详。
关于重大疾病保险,我曾经回答过:怎么购买一份合适的重疾险组合? - 李元霸的回答,以下是那个回答中主要内容的重新编辑:


重疾产品的类型和重疾的定义
可能各位看到市面上重疾险的时候都会看到“大病”、“保费返还”、“储蓄”等字眼,但对于精算人员来说,绝大多数重疾险按给付方式只分为两种:
提前给付型:重大疾病保险金与产品或产品组合里包含的任何身故保险金责任共用保额,也就是身故或重疾哪个先发生就先赔保额,但只赔付一次,赔付完之后,保单即终止失效,因此产品价格较额外给付的产品会便宜。
额外给付型:只要发生重疾就给付重大疾病保险金保额,保单继续有效,后续如果身故并且产品或产品组合里有提供身故责任的相关保险,再给付一次身故保险金,很明显由于它有可能赔付两次(先重疾一次、身故再赔一次),所以它的价格要比提前给付型产品要贵。
除了上面说的给付方式,保险期间、缴费期间、保额、年龄、性别等的保险产品属性也会影响保费高低。比如保险期间短的肯定比长的价格通常要便宜,大家用常识推理就知道为什么了,这里就不作解释了。


然后说一下什么重疾的定义
保险产品中的重疾定义是有严格规定的。简单来说根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产品监管要求,能冠名重疾产品的保险产品必须按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的重疾定义(见下链接;截至我更新此部分内容时,新的重疾定义征求意见稿已经发出来,估计2020年内会实施)提供这6种保障: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终末期肾病这6种核心重疾。只有保障了这6种核心重疾的产品才能被命名为“XX重大疾病保险”,这6种重疾占一般人群一辈子能患上重疾的80%-85%。
http://www.china-insurance.com/zhuanti/zhongjixian/%D6%D8%BC%B2%B2%A1%D7%A8%CC%E2.pdf
另外,这个行业重疾定义还规定了另外19-22种较常见重疾的定义,组成最常见的25种重疾组合,这是目前市面绝大多数重疾产品提供的基本覆盖范围。无论你在国内哪一家保险公司购买了重疾产品,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这6种/25-28种重大疾病的定义都是一模一样的。
那么是否存在买了重疾险但是最后保险公司不赔的情况?
再次重申,但只要是发生了符合行业重疾定义的重疾,无论你上网上购买还是通过保险代理人购买,除非发生像投保时故意隐瞒既往严重病史的情况,保险公司一定会理赔,概无例外。因为,重疾的定义是非常清晰的,达到这个定义的门槛是一定要赔的!
还有请注意我反复强调理赔的基础是必须要符合行业标准的重疾定义以及保险条款的定义。如果没达到标准,保险公司是不可能赔的。因为一分钱一分货,如果连“程度很轻的重疾”都要赔,重疾产品的价格就不是现在这个价格了。
保障的疾病数是不是越多越好?还有需不需要保轻症呢?
刚才说了保险行业协会的重疾定义只规定了25种,但是很多公司甚至有产品会提供超过100种疾病的保障,这多数是在再保险公司的帮助下进行了一定拓展,但对于99%的国人来说,遇到超过行业25种重疾之外的其他重疾概率实在是微乎其微,保险公司推出这种产品更多是出于增加噱头的意思。如果增加的这75种重疾对于费率增加影响不大,比如只比25种基本重疾增加了10%的费率,我认为多点保障也是无妨的。但问题就是现在很多保险公司(特别是香港的地下保单)把这100种重疾营造成比25种重疾要多了3倍保障,保费也顺势给你加了很多。
同理轻症也是,轻症的发生率其实说高不高,很多人甚至没有查出轻症反而直接查出得到重疾了。也就是,并不是大家想的那样,我会先得到轻症,再会得到重疾,你得能在重疾还处于轻症状态下能被检查出来才行。还是那一句,如果增加轻症后,保费增加不多,我可以考虑,如果你顺势又大涨了一笔,我觉得不划算。
还有轻症多数并不能严重威胁人的生命,不一定像重疾那样要最好的治疗,也并不一定会对人的财务状况做出重大影响(治疗费用一般人咬咬牙也能承担),我认为只有在增量费率最合理的情况下才需要考虑这部分保障。
拿买手机举例子,这就好像你本来买个手机花了2000块,商家又给你搭售了钢化屏幕贴、真皮手机壳等等,然后加收你100块。殊不知2000块手机,成本就要1950利润只有50,但是屏幕贴手机壳这种看起来花哨但是实际成本很低的只有10块的东西,反而让他赚了90块,比单独卖手机还赚的多。很多保险公司重疾产品多于25种重疾以上部分的疾病和轻症保障目前就是扮演屏幕贴和手机壳的作用。


重疾险应该买多少保额?
无论购买哪种保险和购买多少保额都需要根据自身条件量力而行因为保险不是免费,是要花钱的。至于像每年应该花多少钱在保险上的问题,由于每个人的风险偏好都不同,我实在无法做出个定量标准。
但从充分保障角度,根据我们医学专家的建议和理赔经验,建议重疾保额最好能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因为一般重疾治疗整体费用大致在30万-50万左右(我们的医学专家说的很直接:50万都治不好,人多数也快完蛋了,不要再浪费钱了)。如果经济条件比较宽裕,可以买更高的保额,比如到100万,这样对患病期间的个人和家庭生活水平也能有一定的补贴或者能够承担最新但昂贵的试验疗法(比如患病的父亲仍然能资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比如尝试最新的免疫药物PD-1治疗癌症)。
不过,投保超过50万元保额的重疾险多数保险公司都会要求体检,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和风险控制(保险术语:选择/selection,评估你是否“值”那么多保额、是否需要根据身体实际情况加费)
现在因为我这篇回答在保险业流传之广,造成现在保险公司开发纯保障型长期重疾产品对标的实际就是按我的推荐列表或推荐列表的对标来对标。为支持首个吃螃蟹的保险产品,我这里只推荐第一个打开局面的保险产品,所以不要拿某某产品来问会不会更好,我比你们任何人都了解市面的保险产品。
由于原推荐内容较老,已删除,以下推荐为截至2020年的第4次更新,也欢迎顺便关注我的知乎专栏:
李元霸:2020年我所推荐的保险产品
还有不停有父母私信我关于婴幼儿或少儿保险,上面所说的几款重疾产品是出生满28天的婴儿就可以投保了,重疾险是我认为唯一需要为自己小孩投保的保险(医疗险最好是父母工作单位已经为职工子女投保医疗险了,公司买单,没有就算了,因为少儿医疗险很贵,一般的医疗费用自己掏腰包也能承受)。请注意我使用了“唯一”这种绝对说法。个人建议不要购买什么少儿教育金产品,如果真想为小孩储蓄教育金,每年定投保本型基金或者购买分级基金A类基本可以实现,不懂不要紧,存国债总会了吧。投资最大的风险是你弄不懂自己到底买了什么投资品,要记住了。我知道肯定有人问为什么?同志们,我这是普及型保险知识回答,不是精算专业学生课程啊,你们相信我这个精算师的结论就好了...


最后推荐的保障大类就是定期寿险,也就是保身故,有些定寿产品可能还保全残。被保险人身故时可提供一笔保险金用于保障受益人未来的生活需求,典型应用场景如父母通过购买定期寿险在选定的保险期间内万一身故也能为子女提供一笔未来经济保障。
话说定期寿险是市场上个很神奇的产品,因为即使中国生命表2000-2003的死亡率比1990-1993降低了那么多的情况下,但是各公司的定期寿险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能出现一款比多年前的市场标杆 - 泰康人寿用老发生率定价的泰康人寿吉祥相伴定期寿险(早已停售)更便宜的产品。原因是发生率不再是最主要影响保障型产品费率的因素了,而是费用(包括公司营运开支、销售人员的佣金等),现在这些保障型产品(包括上面的重疾)包含的费用实在太高了。
后来市场以人保寿险为代表推出了优选体定期寿险,才在几年前勉强把定期寿险的费率拉下了一点。所谓优选体是保险公司通过体检鉴别出他们认为比标准体或健康体更健康的人群,这样保险公司可以为他们提供更优惠的费率。
2020年最新的产品推荐仍然可以参考刚才的链接:
李元霸:2020年我所推荐的保险产品


由于很多人还要我说说意外险,那我还是拿出来说说吧
还记得本回答开头,我问的一个非常“难”的问题吗?保险里身故分几种吗?答案是只有两种:意外身故和疾病身故。
疾病身故的发生率很显而易见的会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而意外身故的发生率由于是非人为因素可以控制,同样一个职业它在很大的年龄范围内都是固定的,打个比方:同样是坐办公室工作的,一个刚入职的20多岁毕业生和一个50多岁的管理人员,保险公司认为他们的意外身故发生概率是一样的;而如果一个是消防员,一个是教师,明显意外身故的发生率由于职业风险差别的原因就会差很多。
我想说的是意外险的费率会和你的职业有关。但是多少是合适的呢?
我前面的回答部分曾经提过,意外险多数都是设计成短期险以方便经验波动时保险公司可以调整费率满足利润需求,所以我没有办法推荐一款便宜的意外险产品给你们,因为即使今年有一款非常便宜的,但是由于意外险多数是短期险的因素,明年可能就会停售或者调整费率了。我不可能年年帮你们找出来哪个最便宜。
但是我可以给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看意外险或者意外保障计划(就是有很多不同意外产品的组合,但最主要的还是意外伤害保险,意外伤害主要保意外身故和残疾)里意外身故和残疾保险金额的费率在每千元保额0.6元以内的(一类职业,比如办公室内勤这种)我都是认为合适的,比如10万元意外身故及残疾保险金保费低于60元都是价格不错的,有些甚至1-4类职业都是一个价格,这样对于高风险职业的人这种费率更加有优势。这种意外保险马云家保险频道和各种保险平台上就有很多,大家搜搜比较下就可以。


对了,还要单独说一下养老年金保险
养老年金保险是以人的生存为给付条件的保险(相较于寿险,则是以人的死亡为给付条件)。
正常养老年金保险形态为:在较年轻的时候缴纳分期或一次性保费,换取退休后每年或每月给付几笔养老金直到去世。活得时间长的人总的来说拿的更多,因为活得时间短的人拿少了而补贴了你。
但是问题是在现实保险产品设计中,还要考虑一个因素就是,如果我活得比别人短,那我至少要拿回保费甚至利息,不然我岂不是“亏”了,也就是多了一个保底的因素。
这个保底因素就造成了目前很多养老年金保险其实是变相的终身寿险或两全型,养老(长寿)风险的因素就很少了。
那种严格意义上的养老险只能是通过社保这种主要保费来源来自于社会财富再分配的途径展开。因为在社保下大家很少我有一定要拿到多少多少钱,不然我就亏了的概念。
这也是为什么市面上养老年金保险不多的原因,要么贵,要么保障内容不是我想要的。


还有,除了上面说的重疾险和定期寿险,人身险方面我不太推荐个人再购买其他保险产品,尤其是医疗险,原因就是之前说的医疗险大多都是短期险,非保证续保非保证费率,保险公司在经验波动时候很容易停止承保或加费,被保险人实质上很难获得预期的长期医疗保障。而医疗险我认为最好还是有工作单位购买团险承保最好,因为一来我已经说过团险竞争激烈有利投保人/被保险人,二来医疗险保费价格不便宜,工作单位能买单岂不最好?
如果你们还是钱太多,而税优健康险购买起来又麻烦了点,你们就想买一款个人医疗,可以尝试一下平安健康和众安保险带头打开市场局面的中端医疗保险。目前很多公司也有类似产品。
这类产品保额非常高,最高每年有300万元的医疗费用额度,对,300万元(癌症可能再额外多300万保额),一些计划还能报销特需国际部的费用,而保费也就一年几百块到几千元不等(但注意这是每年续保产品,随年龄增长保费还会增高)。首次投保等待期竟然只有30天,对比医疗险一般至少要90天。
这个便宜当然是有代价的,第一,免赔额1万元-2万元,也就是每年医疗费用的前1万元-2万元,由被保险人自己负担;第二,赔付比例根据具体发生费用的形式和范围会有不同赔付比例,最低有可能只有60%,这需要具体看条款约定;第三,看起来保额非常高,但保险公司预期实际很多人在最倒霉的时候也很难把这个额度用完。
我认为中端医疗产品是未来医疗险的一个发展趋势,也就是最高发而且承保成本最高的但是一般人自身财务能力多数都能承担的1-2万元以下的医疗成本让被保险人自己承担,保险公司主要保那些概率比较低的,但是费用非常高的超高额医疗费用部分。这样以往大家都说的贵的医疗保险保费整体也能降下来了。
和我之前提到过的一样,这款医疗保险和大多数医疗险一样,不保证续保也不保证费率,保险公司有权利在未来针对所有承保人进行价格调整。所以医疗险注定只能是一个短期保险配置。
还有特别提醒,医疗保险的除外责任较一般的寿险还有重疾险是要多不少,尤其注意怀孕生产费用绝大多数医疗险除非有特别约定否则是不保的!我碰过不少例子就是以为买了个这种医疗险就想跑去和睦家生小孩然后找保险公司报销的,保险公司看起来没那么傻吧?请务必投保前仔细看清楚相关条款,避免引起可能的理赔失落感和纠纷,这也是为自己负责。
由于保障成分不高,储蓄型产品如两全险、万能险不在本回答讨论范围内。对于它们除开储蓄成分外包含的那些保障成分,我上面提及的产品都能很好替代。


结尾
这篇回答占用本人空余时间码了差不多2个多月,写了三万多字,希望对大家有用。谢谢您的30分钟阅读时间。还有一些朋友评论说阅读本回答时间远超过了半小时,谢谢你们的耐心,相信你们收获应该比打2-3局吃鸡要多不少。
由于此回答主要面向非专业人士,我有不少地方采取了简化折中的写法,如果引起谬误,也请同行指教。
最后再次声明:本人虽然从事保险业,但本文所有内容及主张与本人供职行业及单位无任何关系,仅代表本人个人观点;本人及家人与本文推荐保险产品无任何直接利益关系,所推荐保险产品出发点完全基于本人的专业知识。购买保险属于个人金融消费行为,请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审慎决定。
由于私信太多,并且99%问的是我在本回答以及我在知乎其他回答里已经回应过的问题。如果你还是觉得自己有问题,可以点一下下下面这篇文章,是你们看完我这篇回答后私信或评论里我额外进一步回答最多的问题之十:
十个保险相关常见问题的回答 - 李元霸的文章 - 知乎专栏(请在新窗口打开)
我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有且只有:李元霸的风险指南
再次谢谢你的阅读和时间,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阿钟邮 发表于 2021-3-18 05:44:38 | 只看该作者
 
众多评论无法一一回复,若需有针对性咨询,请移步本人值乎,值乎 - 说点儿有用的 并说明年龄、身体状况,家庭收入保费支出、地点、保险需求等具体细节。
重复三次:
若需有针对性咨询,请移步本人值乎
若需有针对性咨询,请移步本人值乎
若需有针对性咨询,请移步本人值乎
谢谢!
…………
原回答回答于2013年,许多险种政策有变,无法一一修改,具体请看回答后评论。
专用于理财用的万能险、投
险不在本回答范围内。
————————
我不是保险从业人员,但是还算是一个有一点经验的保险顾客。以自己为实例,来梳理一下我认为有用的保险。
提请注意的几个理论:(以下保险若无特别指出均指商业险种)
1、对于大数人而言,保险公司所谓10-20%的实际收入(指扣税和社保外)做为商业保险保费的开支的合理范围都偏高了,我个人理解这个数额是保险代理人为了增加销售额而做的营销战术。事实上,我个人认为中国家庭在没有避税需要的情况下,家庭保费支出一年在年收入的5%以下比较合适——一位年薪10万的年轻人一年花1万-2万去买保险?真没有太多的必要。
如果你不保障医疗险种和车险,这个保费开支更应当降低到年收入的1%以下。为什么?因为意外险的费率一般是每万元20元,即千分之2,精算师算出来你出意外的可能性也就是千分之2,别把世界想得太危险了。(只是类比,并不完全科学)
2、消费险才是主流,所有带投保意义还演算红利的险种都没有太多的意义。保险的主旨是用你交的钱去对赌各种意外,而不是为你生财。事实上,由于返还险种中涉及大量如”现金价值“之类的危险点,大部分涉及保险投诉的都是因为返还险。
3、尽量不买短期附加险种,因为保险公司随时可以在一年合同到期后取消。短期限注意”保证续保“条款。
4、建议30岁以下,经济能力不算强的人投保定期险,一般保障到60-75岁,而人一般出现意外、疾病给家庭或自己带来最大损失的也是这个年龄。没有必要一定要保障到终生,要做出相应的取舍。当然,经济充裕后,也可以适当补充终身险种。
6、越早买保险越划算。
7、社保一定要买。养老险就当强制储蓄或奉献国家了,重点是那个不管你怎么生病永远也承保的医保。
8、重疾险香港国内各有优劣,虽然香港保险相对费率、理赔条件都要宽泛一些,但也是有汇率风险以及政策风险。大陆的重疾险整体上相对麻烦一点,但是也出现了很多费率不错的重疾险,特别是有轻症豁免,是大陆重疾险的优势。另外提醒一下:面重疾险的主要作用不是你得了病有钱治病,因为其各种赔付条件相对苛刻(比如心脏病必需是开胸手术而不能做微创一类),所以只能作为保障你在生了病后,家庭失去一部分收入而带来的经济补充,个人觉得一般家庭,在有社保的情况下,个人保30万足够了。如果重疾险的保额不算高(小于50万),且不住在香港相邻地区,那么香港的重疾险优势也不算特别大。
9、注意增加财产险除种。
10、可以在网上买的保险尽量在网上买 ,如中民保险网,慧择保险网或保险公司官网,如此可尽可能的降低你的保费支出(保险公司因为不用付提成给保险代理人,所以一般会给予一定的折扣)
————我是正文的分割线——————
我家人所保的保单列表:(数字部分指保额)
A|社保
B|商业险长期部分
1、定期寿险:50万 合众保险 国内不多的定期寿险提供商且性价比相对较高。保至75岁 消费险
2、综合意外及意外医疗:100万 太阳保险常青树  其他保险公司的意外险虽然较之低廉,但请注意它们的保单内大多数都只规定”在社保范围“内的用药限制,你不想自己出了意外跌断了腿还因为价格问题打不了进口钢板用不了进口药吧。 消费险 (综合意外加意险种加医疗是是所有保险中最应当买的基础险种,如果你暂时不想在保费上开支太多,那么选这个吧,一年几百元而已
3、定期重大疾病保险:50万 香港宏利,保至75岁,保费低廉且返还。 返还险
4、医疗险:2000万 CIGNA寰球至尊,保至终身,几乎所有疾病的所有开支,消费险,保证续保到死。
5、家庭财险:20万 人保财险,家中财物被盗,水暖管爆裂,失火淹水,客人在我家跌倒,花盆掉下去砸人的保险。消费险
6、个人责任险:50万 人保财险,保障不小心烫伤别人;熊孩子伤人(虽然我没有)之类的险种。消费险
7、家政服务保险:10万元 平安保险,应对钟点工阿姨可能受伤的的情况。消费险
8、车险:太平洋保险,第三者责任险保到100万,其余按常规保。消费险
9、个人账户资金损失保险:平安保险 50万,保障各种网购账户被盗,信用卡盗刷,或个人遭抢。消费险

C| 商业险短期部分
1、各种旅游险:只要自己出门旅游都买。赔偿境外医疗、行李被盗、航班延误等。消费险
2、淘宝退运险:大家都懂的。消费险
3、户外运动险:先生潜水必买。消费险
4、信用卡送的各种交通意外险。消费险
5、买房贷款时曾经买过的保险。消费险
……………………
大致是这些,它们都是经过我多方比较研究后的险种,我个人觉得可以比较全地保障生活中的各种风险了。
保费支出除第4项之外也不高,30岁左右单人一年的保费支出可以控制在1万左右(除第4项),第4项医疗险如果换用保额较少的险种,如一年800万(寰球精英)或者100万的(优选安康)或者其他公司产品,只买住院部分,30岁左右,以上险种一年保费所有全加起来也可以控制在13000元以内。当然,如果觉得个人医疗险还是太贵,可以取消这个险种,改买世纪泰康个人住院医疗保险,年保费大约也在1000元左右。
其他人个经验(具有浓厚个人色彩,不代表普遍意见)
1、绝不碰任何分红险、投资险
2、绝不和总是对你特别热情的保险代理人打交道。(我选择的是险种,又不是你这个人……)
3、除非险种仅有此保险公司提供,否则绝不买平安的保险。保费又贵理赔又坑爹……
4、看好老爹老娘,杜绝他们脑子一糊涂就被骗投保。
5、孩子的教育保险真没必要投。定期储蓄再买货基+意外险,都比这个划算。大陆儿童最高重疾险也是有限额的,死亡给付也只有10万,要么就去香港买,那个没有限额的。

去香港投保一定要本人亲自到港签单(家长替未成年人签单除外),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从2013年5月1日起已经开始受理内地客户的投诉了,理赔时也不用亲自跑香港一趟,单据寄往香港就可以理赔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guoqq 发表于 2021-3-18 05:44:47 | 只看该作者
 
不管你是否购买商业保险,每个人都至少有一根保险绳。不同的只是:风险是由保险公司承担,还是由爱你的家人来承担。
所以,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了解保险是对自己,更是对家人的爱。我们只希望你在了解全方位的内容后,为自己和家人做出适合自己的保险方案。
还有朋友会觉得:保险都是骗人的,买了就是上当,千万别信那些人的忽悠。
其实,我非常理解。在早年间,保险市场还不成熟的时候,有些不恰当的保险推广方式,的确给老百姓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不过,如果你就因此对保险避而不谈;那就大错特错了。一个没有保险保障的家庭或个人,就像你楼下的大型超市、火锅店,不配备灭火设备一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经常能在新闻中,看到有人患了重病。治疗费动辄就要数十万,很多人无力负担,因病返贫的案例,屡见不鲜。
我们不得不承认,疾病、意外这种大的风险,对任何一个普通百姓家庭而言,都是非常沉重的打击。而如果你提前配置了保险,至少在经济上,可以帮你减轻不少压力。
我们买保险,本质上:就是用少量可承受的钱,也就是我们付出的保费,转移极端条件下自己无法承受的损失。
举个例子,病不起、不敢病是很多人的焦虑来源。这不仅仅是因为高额的医疗治疗费用,更是因为对整个家庭造成的持续性影响。
曾有一位在广州打拼多年的友人,现在是某房地产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
可是,也许是平时工作压力过大,去年年初一场饭局上,这位朋友突发急性心肌梗塞入院,实施了心脏搭桥手术。
整个治疗过程花费了十多万元,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更让他感到压力的是,后续修养的近半年,家庭的收入下降了一大半,生活一下子拮据起来。
但不幸中的万幸是,朋友一直很有风险意识,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的他,从 5 年前就陆续给自己和家人配置了一些保险,最终他获得了 30 万的重疾险的保险理赔金。
他感叹,那几个月,几乎是靠着保险理赔金维持着家里的房贷和孩子私立学校的学费。
到这里,你应该也能意识到,保险对我们的重要性了吧?
3 步,确定适合你的保险配置方案
不过,你也别因此着急去直接购买产品;保险种类非常多,也很复杂。如果不清楚目的,就盲目地购买,反而容易买错了。
损失点钱是一方面;如果真遇到风险,保险却不赔、或只能赔付很少的一笔钱,那对你的影响可就更大了。
所以,不妨先跟我一起来思考这样 3 个问题:
    你的预算有多少?你需要保障什么风险?为了保障风险,你需要配置怎样的保险产品?
清楚了这 3 个问题,你就大概率不会买错产品了。接下来,就让我们分三步,确定适合你的保障配置吧~
这第一件事,就是确定家庭的年保费支出预算。
保险固然重要,但如果买了很多产品,让保费成了你生活的负担,其实也是一种不健康的状态。
建议你预留家庭年收入的 5%-8% 、最多不超过 10% 的钱,作为你每年的保障投入。
这个金额是一个目前比较普遍,也相对科学的保费支出比例,既可以选到相对充足的保障,又不会对家庭经济带来过大的压力。
举个例子,30 岁的 D 先生目前家庭年收入在 20 万元左右,那么对他而言,一个理想的家庭年保费预算在 10000 元 ~ 16000 元之间,最多不要超过 20000 元。
明确了保费预算,第二步,是判断你最需要保险来转移的风险有哪些:
一般来说,那些较为重大、我们往往很难承受的风险有三类,分别是: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976347185 发表于 2021-3-18 05:45:39 | 只看该作者
 
——2016年5月26日,更新中端医疗、税优健康险部分内容
——2017年4月10日,再次更新
——2018年4月13日,再次更新,增加百万医疗内容并修改了很多既往不成熟的想法
业内人士,但不是保险公司,不是代理公司,所以无直接利益关联。
从事保险精算工作,对相当一部分产品很了解。
我主要是从产品角度来讲
按照监管规定,人身险产品分为4大类,寿险、意外险、健康险、年金险。我挨个来聊聊。


意外伤害保险
意外伤害保险是用事故发生的原因作为定义的一类产品,即只保障“意外伤害事故”导致的损失,责任通常包括:身故、残疾、医疗费用、住院津贴等。
意外伤害事故的常见定义为“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非疾病的使身体受到伤害的客观事件”。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要想得到理赔,需要满足:
1、不保自残、犯罪行为,即突发的、非本意的;
2、不保疾病,即外来的、非疾病的;
3、身体受到伤害的事实要客观。即对于意外伤害保险,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2014年以前,标准为人民银行98年下发的老残疾标准,该标准共7级34项;从2014年1月1日起,标准修改为保险行业协会下发的《人身险伤残评定标准》(2013版),该标准共10级281项,具体内容可以自行搜索。对于意外伤害医疗/津贴,要发生医疗费用/住院等。
按照保险行业的经验,个人意外险的理赔中凡是能到残疾以上程度的,身故占比超过50%,保险金通常要养老抚小,保额越高越好,现在100万保额只要300块,你甚至可以多买几家, 300-500万不算多的。
如果是开车一族,而且喜欢“还本”概念——也就是不出险的话希望能拿回已缴保费,推荐买份自驾车意外险(支付宝保险频道,搜索100万自驾车两全险),年缴保费1215块*10年(2018年4月13日结果,未来此产品如果下架请搜索其他产品),责任见下图。
 第19张图片 这是作为一个从业人员评价的目前市场上对开车一族最合适的保险,我本人已经购买(因买的较早,不是同一个)。
如果经常坐飞机,还可以考虑买一份航意险,500-1000万均可,价格很低的。


健康保险
健康险的主要类型是定额给付型和报销型(也有两者相结合的)。
定额给付型,通常是重疾、防癌类,也就是给一个定义(或一个定义列表),满足定义就按照预定的保额给付。
报销型,通常是医疗类,根据保单持有人在医疗机构的开支,对于保单范围内的费用,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报销(简单来说:花多少,赔多少!)。报销型也可以是只报销指定疾病导致的费用的。
我们先说定额给付型,以重疾为主(防癌险形态比较简单不多说),再说报销型
重大疾病保险
重大疾病保险,从我的认知上来讲,是在满足重大疾病定义的情况下,提供一笔不受任何限制的现金,让患者可以花在任何地方:保健品、收入损失弥补、无发票的其他支出(比如找器官移植的源)等。
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分为核心(6种)+拓展(19种)+自定义三类。按照监管规定,“重大疾病保险”这个名称的产品必须包含“核心”6定义,而且只要使用前25种疾病定义,就必须参考行业标准,其他则各公司可自行决定。但大家不用担心自定义会混乱,因为:
    即使是自定义,因为定义往往来自于再保险公司,行业趋同的很厉害,大家不用担心会有什么大的不一致。前25种理赔占全部理赔的比例可能高达95%以上,剩下的也没啥发生率,基本碰不上,自定义影响较小。
作为精算从业人员,我手头的数据显示,除了少儿阶段(高发重疾是脑膜炎、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失明失聪这几样)和老人阶段(很多时候,老人有可能是死于器官衰竭,不一定满足重大疾病的定义……),中间的40-50年时间里面,癌症+心梗+脑梗三样的理赔基本占了重疾理赔的80%~90%以上,癌症尤其大头,通常能占全部重疾理赔的50%以上(有的公司能到70%甚至80%)。把这三个重疾的定义贴在这里
1. 恶性肿瘤:
指恶性细胞不受控制的进行性增长和扩散,浸润和破坏周围正常组织,可以经血管、淋巴管和体腔扩散转移到身体其它部位的疾病。经病理学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临床诊断属于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的恶性肿瘤范畴。
下列疾病不在保障范围内:
(1)原位癌;
(2)相当于Binet 分期方案A 期程度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相当于Ann Arbor 分期方案I 期程度的何杰金氏病;
(4)皮肤癌(不包括恶性黑色素瘤及已发生转移的皮肤癌);
(5)TNM分期为T1N0M0期或更轻分期的前列腺癌(注);
(6)感染艾滋病病毒或患艾滋病期间所患恶性肿瘤。
注:如果为女性重大疾病保险,则不包括此项。
2. 急性心肌梗塞:
指因冠状动脉阻塞导致的相应区域供血不足造成部分心肌坏死。须满足下列至少三项条件:
(1)典型临床表现,例如急性胸痛等;
(2)新近的心电图改变提示急性心肌梗塞;
(3)心肌酶或肌钙蛋白有诊断意义的升高,或呈符合急性心肌梗塞的动态性变化;
(4)发病90天后,经检查证实左心室功能降低,如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50%。
3. 脑中风后遗症:
指因脑血管的突发病变引起脑血管出血、栓塞或梗塞,并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的功能障碍。神经系统永久性的功能障碍,指疾病确诊180 天后,仍遗留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障碍:
(1)一肢或一肢以上肢体机能完全丧失
(2)语言能力或咀嚼吞咽能力完全丧失
(3)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无法独立完成六项基本日常生活活动中的三项或三项以上。
可以看到,癌症有5种情况是不保的(除了艾滋),心梗和脑梗都需要满足某些条件才能理赔,达到这些条件后,才能叫“重大疾病”。
近些年大部分重疾产品都把这些既往不赔责任单独拿出来做了一个“轻症重疾”责任,通常提供“重疾”责任的20%保额,推荐大家购买有“轻症”重疾责任的产品。
(一) 极早期的恶性肿瘤或恶性病变
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被明确诊断为下列恶性病变,并且接受了相应的治疗。
(1)原位癌*;
(2)相当于Binet 分期方案A 期程度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相当于Ann Arbor 分期方案I 期程度的何杰金氏病;
(4)皮肤癌(不包括恶性黑色素瘤及已发生转移的皮肤癌);
(5)TNM 分期为1 0 0 T N M 期或更轻分期的前列腺癌。
但因感染艾滋病病毒或患艾滋病期间所患恶性肿瘤不在保障范围内。
*原位癌:指恶性细胞局限于上皮内尚未穿破基底膜浸润周围正常组织的癌细胞新生物。原位癌必须经对固定活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被保险人必须己经接受了针对原位癌病灶的积极治疗。

(二) 微创冠状动脉手术(非开胸手术)
指为纠正冠状动脉的狭窄或堵塞,而实际实施的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粥肿斑块切除术、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或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其中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通过微创开胸术(肋骨间小切口)进行,且诊断须由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狭窄或堵塞。微创冠状动脉绕道也包括“锁孔”冠脉搭桥手术。必须满足下列全部条件:
(1) 血管造影显示至少两支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或一支冠状动脉狭窄超过70%;
(2) 手术须由心脏专科医师进行,并确认该手术的必要性。
被保险人已达到本合同第三十三条所指的重大疾病“急性心肌梗塞”或“冠状动脉搭桥术”或“严重冠心病”标准的,本公司不承担本项手术保险责任。

(三) 轻微脑中风后遗症
指被保险人实际发生了脑血管的突发病变并出现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头颅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等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对应病灶,确诊为脑出血、脑栓塞或者脑梗塞,在确诊180天后遗留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后遗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程度虽未达到重大疾病“脑中风后遗症”的给付标准,但仍遗留下列一种或者一种以上障碍:
(1) 一肢或者一肢以上肢体机能部分丧失,其肢体肌力为Ⅲ级,或者小于Ⅲ级;
(2) 自主生活能力部分丧失,无法独立完成六项基本日常生活活动中的两项或者两项以上。
被保险人已达到本合同第三十三条所指的重大疾病“脑中风后遗症”标准的,本公司不承担本项轻症保险责任。
我举一个例子说明为什么要买含轻症定义的重疾产品:家父曾急性心梗,做了支架手术,支架(如果用进口支架的话)通常是一个1.5W到2W,放3个就5W起了,费用还是很高的。但对于重大疾病保险,支架手术是不赔的,因为按照心梗的标准定义要部分心肌坏死才赔,而我家老爷子发现尚早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按照搭桥手术的定义需要开胸才赔,但这年头谁还开胸啊,几乎都支架了。这时候你会发现,包含“微创冠状动脉手术”定义的轻症重疾是赔的!非常棒……所以轻症责任尤其是与心脏有关的轻症我认为是“必须”有的。
这几年的重疾产品形态在不断变化中,产品责任趋势包括:
    有的产品开始加入轻症豁免责任:罹患轻症后可以豁免后续保费,这个责任也很棒,相当于在缴费初期把轻症责任的保额提升了,推荐购买。有的责任就是噱头为主:多次给付重疾,通常会把重疾定义分组(相关性高的放在一起),同组内只能得一次——一个人得多倒霉才会罹患两次相关性很低的重疾啊?不推荐购买;模仿香港保险,有公司开始推出不分组的多次给付重疾,比如癌症可以赔两次或三次,复发也赔,这个就很棒,但前提是费率要合适——如果为这么个责任,多付30%的保费,我就不认为是非常划算的一个支出,还不如直接把保额提升30%呢……
重疾的保额,根据我们进行的统计,我建议以超过20万为宜,上不封顶(看支付能力和保险公司接受的额度)。为什么?因为怕不够。重疾的钱是定额给付型,也就是不管你花在哪儿的,而总有一些费用是没有发票的,或者即使有发票医疗险也不能报销的……


报销型医疗险
关于报销型医疗险,我是不准备说门诊产品的,因为意义不大。我们每个人每年可能都会发生很多次门诊(我手头的数据显示,40%-50%的人每年会发生门诊,而且发生门诊的人,平均每年去4-5次医院),但每次费用也就300左右,这种高频低额的保险,我认为不属于保险本质,市场上也很少有提供门诊责任的个险医疗险产品,因为往往这东西不满足保险的本质:即射幸原理。你不能没事儿就去住院,医生不会收你;但你可以没事儿也去看看门诊,只要你随便感觉哪儿不舒服,就可以去,比如腰不好、腿不好、头疼脑热的……对于一个可以一定程度上个人可以主动掌握的保险责任,大部分情况下会越赔越烂,直到最后劣币驱逐良币的。有些人说门诊可能很贵啊,比如去特需、昂贵医院(比如和睦家等),这种需求属于“中/高端医疗”的需求范围,是追求医疗品质的人的考虑,不是一般人需要考虑的,而且一般定价非常贵,个险较少提供的。
我准备说说只保障住院的医疗险。目前国内的报销型住院医疗保险可以粗分为:低低端,低中端、中端、高端四档(纯主观划分)
低低端的基本一句话可以形容:医保赔我就赔,医保不赔我就不赔。保额通常不高,也就一两万,通常不超过5万。对于有医保的人而言,这产品基本就是一个笑话,在当前医保报销比例通常已经超过75%甚至高的可以到90%的情况下,医保都赔了还要你做什么?但低端就是便宜,通常一年几百块,实际上能提升的报销比例很低。但如果没有医保,还是值得买一些的。
低中端是我墙裂推荐的产品了:百万医疗类。市场超级多同类产品(大概有60多家公司开始做这个产品),基本特征都一样:
核心责任:
    住院内发生的费用普通病区(不理赔特需病区内发生的任何费用)费用不限医保目录高免赔(1万,但如果有其他保险报销比如企业给员工买的补充医疗,可以冲抵)
非核心责任:
    同一原因导致的门急诊特殊门急诊(癌症放化疗、靶向、透析)癌症/重疾取消免赔额癌症/重疾住院津贴,等。
保费:30岁左右只要300-400块
这个产品解决了一个非常大的痛点:用很低的保费把很高的大额医疗费用风险兜起来了,而且突破了医保目录限制。
但这个产品本身还是有痛点的:
1、院外购药
目前大部分产品都不明确院外购药怎么处理。什么是院外购药?举个栗子:现在医院受总费用和药占比的管控,有些高价药不给开,让患者到院外药房自行购买。有些院外药房可以刷医保卡,有些就不行。对于不能刷医保卡的药物,医疗险可能是不报销的,因为“不是发生在医院内”。
2、长期保障
这个产品是1年期,虽然很多产品宣称“不因为个人原因拒绝续保”,但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文字游戏,以下内容纯属随意猜测大家听听就好:本产品不停售的时候保险公司确实不拒绝您续保,但一旦发现经验不好,可以停售本产品,基本形态不变的前提下,改个小责任,提个价,再改个名字,本来叫XX产品,现在改名叫YY产品,不是同一个产品了吧,我可以拒绝您续保了吧?而且,保险公司甚至还可以选择性发送续保邀请:您既往没理赔过,我发续保链接,把您转移到新产品上来,您既往理赔过,就别想看到续保链接了,自然而言就把“劣质”人群给剔除掉了。
对于第一个痛点,目前还没看到有公司明确解决,可能还需要产品再度进化;对于第二个痛点,有公司已经在尝试解决,请大家自行百度“钢铁侠”——复星联合健康保险推出的5年期百万医疗产品,我觉得这个尝试是很棒的。2018年5月左右,人保健康在支付宝频道推出了《好医保·长期医疗》,这个一推出,秒杀了钢铁侠,成为我的强推,市场上应该有一段时间不会有比这个更好的产品了。


中端医疗的话,就是在低低端或者低中端的基础上增加特需、国际部的费用报销责任了,大概价格可能比低端贵起码3-5倍。


高端医疗如 @葛巾提到的,CIGNA全球医疗,核心需求是满足投保人“高端”的体验,所以最核心的特征往往是:
    医院的列表全(公立医院特需部、国际部以及大部分私立医院是基本要求)保额通常以百万计(通常会分得很细,A责任多少万,B责任多少万……但任何一个责任基本上都用不光,我听说的最大的一个理赔是200多万,德国高管在国内发生败血症,也没花完他的保额……)医保内外统统理赔(因为默认投保人的就医不发生在医保体系内,所以随便用药)通常有直付(也就是你不用付钱,空手去空手回就可以)
保费么,按照惯例可能分为这么几个档次:从地域上来看分为国内、大中华、全球除美加、全球,从医院档次上来看分为是否包含昂贵医院(比如和睦家),从责任上来看分为是否包含体检、生育、牙科\视力等,不同选择,价格都是不一样的;葛巾的保费是4万(根据葛巾答复已经修正)应该是全球责任了。根据我的了解,即使是国内责任、不含昂贵医院,通常基本也都要8000往上。但很多高端医疗只提供给团险客户,个人客户的话,价格一般1万8起,比较辣手。


寿险
寿险是以生命为标的的保险产品,分为定期、终身、和两全。
先说两全,两全的意思是定一个期限,比如20年或者到80岁,期限前被保险人身故,就陪保额,到期被保险人没身故,也给保额,很显然,既然死活都给,那就是储蓄型产品,比较贵哈。
终身寿险的话,因为保终身,也就是这笔钱迟早会给,还是储蓄型产品,只不过储蓄的味道比两全保险淡一些。
定期寿险就是纯粹的保障型(或者说消费型)产品了,因为保额和保费是有可能拿不回来的。但这几年市场上推出了很多很好的定期寿险产品,基本特征包括:1、免体检保额高;2、告知简单;3、除外责任少;4、保费优惠。
我非常推荐有房贷的家庭,给收入主力买一份定期寿险。大家搜索一个“十三精”的公众号,可以找到他们的推荐,我的意见跟他们一致。


年金保险
年金是以活着作为给付条件的保险产品,过于偏储蓄了,而且大部分年金产品的实际收益率都不高,我不准备多说,也不推荐购买。
但税延养老年金是一个特例,因为税前列支,退休后才按照7.5%征税,只要你的当前税率高于10%,实际收益率非常高。对于临近储蓄的人而言,我建议顶额购买。
关于税延养老的细节,请大家自行百度。


希望有所帮助。
——以下部分为2015年8月18日增加
——2016年5月26日更新
税收优惠健康险已经上市了,目前允许销售的公司大概有十几家,未来可能还有更多的公司。大家可以到网上找相应的条款研究下。我来说下我的理解。
这个产品保住院+住院前后门诊+特殊门诊(如放化疗、透析),所以并不是你任意看个病就一定要赔的——但这个产品依然是我能想到的近年来可能见到的最给力的医疗险产品。
根据《税优健康险管理办法》,我来解释下监管对这个产品的定位:
0、购买这个产品的前提条件是:你是一个纳税人!因为这个产品可能会需要你的纳税编码来确认购买者身份。
1、基本调子是保险公司不可以用这个产品赚大钱,这个产品就是“获客”用的。
2、不管投保人有没有病,都可以买这个产品——但是,非健体的保额跟健康体是不一致的,如果是健康体,保额可能是20万,但如果被保险人既往已经身体不健康,那么保额只能给到比如4万,而保费是相同的。——我想大家应该可以理解,不然对健康体就不公平了,因为理赔往往都是不健康的人群发生的。
3、保证续保,意思是如果您保障期限内不幸罹患了什么重病,即使当年发生大额医疗支出,第二年保险公司不得以该疾病为理由拒保你的投保,而非保证续保的医疗险产品,如果某年发生大额理赔,而且预期会有持续性的大额医疗赔付,第二年保险公司往往就拒保了,毕竟是商业公司,要逐利的——但保险公司相应设计一个“终身赔付限额”,比如60万,100万等,意思是如果某位被保险人的病情严重,已经前后理赔了100万了,那么保险公司就不再接受续保了,赔不起了……如果 不加这条,对其他被保险人也不太公平,相当于健康体在为某一个人集体买单。
4、个人税收优惠的额度是2400元,税前列支,根据投保人税率的不同,给你省的钱是不同的,比如我是屌丝,税率5%,那么相当于节约了120元税费,你是高帅富,税率50%,那么相当于少交了1200元税,换句话说,保费给你打了5折。但钱一旦进入账户,就“再也拿不出来了”,除非看病花掉,或者退休后取出来购买商业健康险。
5、保额不低于20万,保证费用充分
6、保险公司在此业务上的盈利有限,亏损无上限。保险公司是商业公司,有必要的运营成本,比如收保费要人,核对理赔要人,做系统要人,这都要花钱的,所以留了20%的费用给保险公司(这个说实话算是狠的,你买瓶可乐,成本也就3-5毛钱?到你手上就得2块5,你算算费用水平是多少),保险公司卖其他产品的费用率通常都得25%往上,为了这个税优健康, 保险公司也是蛮拼的…… 如果收了100万保费,保险公司可以拿20万做费用,但如果大家都健康,都不看病,那么保险公司要把80万返还给每个人。如果看了50万,那么要退30万…… 但如果大家看病看了200万……呵呵,保险公司净亏损200万+20万-100万=120万 所以这块业务是亏损上不封顶,利润几乎没有的 ——所以我推荐大家买咯。


好了,解释完这个规定了,条款也来给大家解释下:
不同保险公司可能设计成多款产品,通常包含以下3款产品:1、有社保人群,含慢病责任;2、有社保人群,不含慢病责任;3、无社保人群。三个人群的费率是不同的,责任也可能略有不同。
以有社保人群,含慢病责任的条款为例,通常有这么几个责任:
1、住院医疗费用,这个就负责住院费用,年保额不低于20万。
2、住院前后门急诊,这个要是因为与住院相同原因导致的门急诊。
3、特定门诊,主要是恶性肿瘤放化疗、透析、器官移植的排异治疗很多都是门诊,所以把这块加进去。保额通常2万左右。
4、慢病门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门诊。保额通常3000左右,只是负责得了慢性病的人的日常控制血压血糖的药物或者治疗费用。
以上保额如果是既往症患者,那么可能需要乘10-20%,也就是保额会更低,终身限额也更低。
给付比例:
医保内100%,医保外80%。
也就是说,看病的话,医保内的,不管甲类乙类药,剩下的部分一分钱都不用出了,但医保外的费用,被保险人还是要出20%的。
“医保外”的涵义:
目前各家公司的做法有所不同,有的是“白名单”制度,有的是“黑名单”制度,有的是“无名单”制度。白名单,就是给出一个清单,在清单里面的治疗项目才赔,通常是治疗癌症的靶向药物;黑名单,就是名单里面的不赔其他都赔(这个黑名单可能比较多的是一些营养保健类的药物或者非治疗疾病所必须的药物);无名单就是什么都赔……所以大家可以看出来,无名单最好,黑名单次之,白名单管控最严。
但是呢,价格也跟这个有关,白名单最便宜,黑名单贵,无名单最贵。


以下部分为2017年4月10日增加
—— 其实增加这部分内容挺不好意思的,就是这个我墙裂推荐的税优产品……它其实真的卖的不怎么样
1、不好购买,不是你想买就买,要保险公司去你的公司卖,你才能买到
2、保险公司据说因为这业务不允许核保,还保证续保,风险上不封顶,利润倒是封顶,因此对开展这个业务很抗拒,因此没什么动力推广
所以虽然现在保监批了23家公司做税优,一堆产品已经出来了,但没一家真正做大,这真是让人万分无奈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huiyangli 发表于 2021-3-18 05:45:52 | 只看该作者
 
作为法律专业人士,多年来参与过保险纠纷的处理,也顺便借着这个问题说说自己对保险纠纷的感悟与体会。先作利益声明,除了车险、航空意外险,其他保险没买过,如果说利益相关,希望这个回答能让投保人更加清楚保险的功能与纠纷起源。因为绝大部分纠纷都是没有理解保险功能、看不懂条款产生的。上医治未病,如果买者清楚,纠纷减少,我们的工作量相应会减少。作为一个法律人,回答希望尽量作到理性、客观、中立。知乎问答,也尽量说人话,少用专业术语。
保险中各种各样的品种,其他网友已经详细介绍了。四年来参与处理的保险纠纷,从车险、重大疾病险、意外险、终生寿险、火灾险乃至海外上市中概股公司高管所涉及的董监高责任险。一句话,保不保障,看你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保险品种。以上海为例,开车撞死一个人可能涉及近百万的赔偿,如果你没有100万保额的商业第三者责任险,撞死一个人,你的人生可能就进入低谷,可能要卖车卖房赔偿了。就此角度而言,我个人觉得车险是刚需。如果是遇到天津爆炸呢,需要的保险品种就不相同了。
保险品种太多,从方便理解的角度,大致分为两种,一种类似于储蓄,强制你储蓄作为你的保障,现加上一点理财收益,希望比单纯储蓄收益多一点。一种类似于赌博,专业术语“射幸”合同,因为是否会发生保险事故,事先无法确定。
本问题所涉及的大部分保险是商业保险而不是社保,“商业”意味着是要产生利润的,在契约之外是不考虑投保人利益的,也不会考虑社会福利。有一个案件中,投保人起诉要求保险公司续保重大疾病险,保险公司嫌弃该投保人此前患有疾病已经有过理赔,不同意续保。先前的合同中明确约定保险公司有权不再续保。没办法,只能是投保人败诉,这就是商业保险的现实与目前游戏的规则。再同情投保人也没办法改变,让患病者带病投保,涉及到左与右之争以及保险的逆向选择问题,是一个社会政策问题,不是一个小法官作出的判决所能改变的。美国奥巴马总统全力推出的Obamacare,花了多大努力才作到这一点,该法案在美国最高法院5:4判决也是涉险过关,可见争议之大。
因此,保险只保障其条款所约定的风险。可是,条款这么复杂,你能看得懂吗,看不懂就购买,必定低于自己的预期。说实话,保险条款里面,不仅有法律专业术语,还有保险专业术语,更多的还有医学专业术语。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想象去理解这些术语。自己的切身体会是,隔行如隔山,即便学法律,如果不从事保险相关的法律事务,也很难理解保险专业术语,至于医学术语,不碰到案件或者被拒赔,一般人根本不会关注。比如说,保险术语中的“现金价值”,千万不要想象成为你所交的保费总额甚至加上利息。还有医学术语,原位癌是什么?都癌症了为什么还不赔?手指缺失的赔偿必须是“近位指节间关节以上完全切断”?什么是近位指节?(两个手指末节缺失赔不了)。红斑狼疮的某个血液指标要大于某个数值才能理赔?心脏移植与心脏二尖瓣移植有什么不同?对于有些模糊引起误解之处,法律规定可以采纳对被保险人有利的解释,但尽管这样,许多医学上明确的术语,是无法通过司法过程中的解释歪曲其本意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保险合同保障的风险其实是有许多限制的,于是许多投保人被拒赔后产生了保险是骗人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有一个关于金融课程的贴子总结如下:“《保险学》:告诉我们一:保险对每个人都真的很重要。二:即使学完了保险课程,你还是玩不过那帮卖保险的”。但实际上,是保险所涵盖的风险是有限的。如果你比较国内外的保险条款,会发现在中国许多同类型保险所涵盖的风险相对少一些,不少风险都被保险公司通过免责条款免除掉了。车险如此,意外伤害险也是如此。
除了条款的问题,也存在诚信的问题。目前重大疾病高发,关注较多。关于医疗制度与保险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建议看一部麦克摩尔的记录片《Sicko》。中国目前只能通过商业保险解决医保不足部分,因此重大疾病保险较有市场。但这个险种会涉及到投保单中的询问与告知,投此类保险的投保人请看好,一大半拒赔都关系到下面这个表格(网上随意截屏,不针对那家公司)。这张表格往往出现在投保单中而不是保险条款中,容易让人忽略其重要性。
 第21张图片
 第22张图片


为什么这个表格这么重要不能乱填,因为保险合同是最大诚信合同,如果不如实告知你先前的疾病,保险公司在投保人申请理赔时,非常容易可以调取你以往的所有病历,发现你有未告知的疾病,从而依法拒赔(具体法条就不引用了)。在拒赔的情况下,有两种情况,一是投保人不诚信,因为已经发现身体有问题了(可能已经做过一些检查),这种情况下,就像去赌场赌博时出老千被抓住。二是业务员保险代理人不诚信,为了做业务提佣金,没有向客户提示这张表格的重要性,或者跟客户说我回去帮你填,或者说不要填有某种疾病否则通不过核保或者要费率上浮。很多投保人很天真地享受“顾客是上帝”的感觉任由业务员帮他勾选“无”,最后理赔被拒。诉讼也很难,因为投保人无法讲清楚当时是他自己真实的意思表示,还是业务员乱填的,尤其是投保人在合同底部往往都手写好“我完全清楚了解了保险合同,***”等字样。这一点,保险业远不如银行的理财产品,因为银行理财产品签署时规定要有录音录像,有时能够证明签约过程。
如果不认真对待自己的权利义务比如上述表格或者不够诚信,难免会陷入告知义务与保险条款的交叉火力点之中,比如先前的已知疾病你没有披露;如果去做过检查但疾病还没有确诊,另一条理由,你没有如实告知近期有过就诊;这两条理由不行,还有等待期条款,即合同生效之日起90日内,被保险人发生重大疾病或因导致重大疾病的相关疾病就诊,保险公司不承担保险责任)。从另一角度说,这些条款都是为了防范带病投保和保险市场逆向选择所采取的措施,也有其合理性。因此,要投保,千万不要发现生病了才投保,到最后被拒赔,机会成本太高。
保险合同中各种各样的免责条款一定要看清楚。通常重要的话说三遍,这篇回复仅仅是加黑了一些要点。因为要买保险的话,要自动适应这个规则,法律的规定是免责条款只要加黑加粗就行了,现在免责条款之多,已经导致整个合同大部分是黑乎乎的了。如果你还想着重要的话说三遍,放弃买保险吧。
至于选择保险公司方面,国内保险公司的纠纷不少,容易引发纠纷的公司业内人士可能都清楚,具体就不点名了。总体感觉有两点:1、如果公司营销群体是中老年人,纠纷很多,因为这一代人因为历史原因没有受到较好的教育,容易被忽悠,经常把保险理解为理财产品而不是保障产品,过几年看到收益没有宣传中那么高纷纷退保,然后再不得不面对“现金价值”这个容易被误解的概念。也有一些老年人贪图点小便宜,为两桶油就买了保险。还有一些老年人在诉讼时跟我们说,他们也不是完全不懂,但缺少子女陪伴,有保险公司营销员赔着他们聊聊天挺开心的,最终碍于面子就购买了。有时候想想,可能我们老了都一样,与其责怪家里老人容易被骗,还不如多点时间陪陪父母。2、如果上市公司利润高股东分红多(大多保险公司已经上市了),那么公司的价值观排序可能是股东利益>员工利益>投保人利益,利润从哪里来,一部分从拒赔中来。反正先找理由拒赔再说,即便诉讼拖个一年半载也好,有几个人会向保险公司主张延迟理赔的利息?
相对而言,外资保险公司的纠纷少一些,一是产品相对成熟,二是客户群相对优质。主要客户群通常是500强公司或者其他外资公司的员工,这种情况相当于雇主已经为保险公司过滤过一遍了,投保人、被保险人的文化素质、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因此更能理解条款,工作环境、薪酬水平也比较不错,风险相对较低。
关于终身寿险,许多精于计算的网友都在计算合不合算,本人文科生数学不行就不瞎掺和了。但是,暂时不用担心保险公司的破产,相对来说监管比较严。即便乱干,就象美国AIG买了那么多CDS导致濒临破产,美国人最终不得不救,也是考虑有那多投保人的利益在其中,too big too fail. 至于是否能抵御通货膨胀,只能寄希望于国运昌盛,如果碰到津巴布韦式的货币贬值,啥也不保障。
中国目前的保险市场,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个人的感觉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应当通过价格机制而不是条款来对应消费者的指责。一分钱一分货,价格机制是敏感的,应当通过价格的提高,辅以更加全面的风险保障,来寻找相应的适格投保人,而不是沿用原来的作法即压低价格同时把免责增多、条款陷阱化。目前似乎也自能靠业界自律了,这方面,司法作用不大,中国没有象美国那样认定保险公司恶意欺诈可以超出保额判决巨额赔偿的制度。如果想了解这个制度,推荐另一部影片《造雨人》。
至于香港买保险,从条款和保额上比较,确实相对优惠。但到香港买保险,有一部分是富人需要转移资产的原因,或者是躲避内地债务的原因,不能完全进行产品意义上的比较。
最后回到主题,人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要想保险保障一生,除非你把各种保险买全,否则几乎不可能,因为你无法判断遇到什么问题。换个角度而言,投资于你的能力,投资于你的健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修炼人品换回好运,也许才是人生的最大保障。至于买保险,永远只是一个辅助工具。


学识所限,回答如有不当之处,多多包涵。


鉴于许多知友提问,更详尽的回复放在这个LIVE中。
FU Wang的 Live -- 保险理赔纠纷:人身险 - FU Wang's Law - 知乎专栏


另外,关于两年不可抗辩期的问题,很多人问起,请参见这个帖子:
保险合同两年不可抗辩期条款的适用与思考 - FU Wang's Law - 知乎专栏
关于保险法中最重要的保障投保人利益、限制保险人欺诈的提示与说明义务,分析如下:
保险合同的提示与说明义务――315谈互联网保险销售 - 知乎专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luka-_-O 发表于 2021-3-18 05:46:32 | 只看该作者
 
遇到了我工作领域的问题,那就来抛砖引玉一下。【以下内容未经许可,拒绝任何形式的转载】
目前社会个体(自然人)可利用的社会保障体系大致可分为由商业保险公司和客户签订保障协议的“商业保险”(以下简称“商保”),由政府提供的“统筹保险”(以下简称“社保”),以及由政府部门或社会公益组织筹集的公益救助基金这三种。13年上半年本人曾就这三种保障手段对个人保障需求的满足做了些调查分析,就目前情况下,国内大部分的个体自然人可以主动选择的多为社会统筹保险和商业保险两种事前保险方式。公益保障基金多为事中或事后手段,属于公益性质,相对被动,暂时无法成为全面覆盖的福利制度。所以下面的内容主要针对商保和社保做些阐述。

        一、商保和社保的关系;
社保是基础保障手段,商保是社保的补充。如果用大众化的语言来说的话,社保保证你能吃的饱一点,商保在你吃饱的基础上让你吃的好一点。

        二、社保和商保;
        1、统筹社保。目前我国的统筹保障体系大体涵盖了一下几个方面“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其中:社会保险处于主导地位,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内容;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则作为社会保险的补充,主要针对低收入者和老弱病残孤等特殊群体进行保障。我们平时所说的“社保”,指的就是包括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的“社会保险”。
        对于社保制度,很多人信心不足,包括媒体热炒“3000万人中断社保缴费”、“社保漏洞亏空”……负面新闻也经常见诸报端。个人建议:如果不需要那笔钱去救急,社保一定要有,而且要坚持下去。在个人理财方面有一个建议——要关注小账,但不纠结于算小账

                2、商保是什么?
本人工作这些年大部分时间在商业保险公司工作,下面的内容里着重讲讲商业保险对人生财务问题的帮助。
        “商业保险是社会统筹保险的有效补充”这句话还真不是空话。虽然我对社保有信心,但是社保制度的健全毕竟还需要时间,社会统筹保险的特点是“保而不包”,暂时指望不上它能帮我们过上”好“日子。不过只要我们努力赚钱,可以和商业保险公司购买商业保险,来解决更多的人生问题。
        商保能解决什么问题?社保目前涵盖了统筹养老、统筹医疗、失业保障(这部分相当一部分人没太在意,一个重要原因也在于钱真少)、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内容。商业保险就是在此基础之上,让我们已经拥有社保保障的部分(如养老和健康医疗)更加全面和坚实,让社保暂时无法解决的保障漏洞(如子女教育的部分费用和死亡赔偿)得到补充和防范。
人生的绝大多数问题最后都可以归结为“财务问题”。孩子还没出生,就已经在花钱了,然后出生后的日常生活费用不用说了,大头在于抚养和教育(含制式教育和报名参加的补习班,以及未来的其他教育投入)、婚嫁、买房、健康医疗(尤其是重大疾病费用)、父母的养老、意外伤残或死亡带来的财务问题,因社会发展带来的理财需求……花钱的地方太多太多,甚至连有些墓地都价比别墅,死都死不起。“人生皆苦”太过深刻,有时候不是因为欲望太多,而是生活成本居高不下。
以上的人生问题可以简单归纳为人生五大问题,按照紧急程度排列如下:A 意外伤害,B 健康医疗,C 养老需求,D 子女教育,E 理财需求;这些问题有的是社保能够解决一部分,有的社保根本无法满足。这时候就需要商业保险出马了。

        三、人生不同阶段如何选择商业保险?
        (一)人生不同阶段需求不同,能够负担的商业保障的保费也不同,按照紧急程度和缴费压力,购买商业保险的顺序建议如下(注:以下内容仅供个人参考,请辩证思考。如因理解偏差等原因造成的后果本人不负任何责任):
         1、第一份和第二份保险请先买意外伤害和意外伤害医疗,以及定期寿险。因为这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也许不大,但是一旦发生就是非死即伤的大事,本人曾遭遇车祸,差点挂了,T_T都是泪……所以一定要先买意外伤害和意外伤害医疗,很便宜,小几百块就能买个十万二十万的保障。而定期寿险大概也就是千元左右买个十万二十万的寿险保障。楼上有看官说了,意外伤害和定期寿险是死亡险!说对了一部分。定期寿险就是传说中的“死亡险”,它的特点就是——不!死!不!赔!但意外伤害不仅是有死亡责任,对伤残和全残也有比例赔付责任。比如缺失一上肢如何赔付,缺一目如何赔付等等。不要觉得不吉利,说保险不吉利的言论是最不负责任的。国人讳谈生死,往往“讳疾忌医”,然后就出现太多生前没有安排好身后事,留下家庭隐患的例子。生死往往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每天的车祸、火灾、溺水……死亡的人数已经足够触目惊心了,所以我们应该时刻考虑好,如果下一刻我挂了,父母怎么养老?孩子的将来怎么办?……所以,第一份和第二份保险,请一定多买点意外伤害和定期寿险,花小钱,做大准备。
        2、第三份保险,请为自己准备健康医疗保障。有人说我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我只说一句——肿瘤医院里的癌症患者们想的最多说的最多的往往都是这句话:“为!什!么!是!我!”。这个问题没人能回答,谁都认为自己的身体不应该得绝症,但是病还得治。然而重大疾病简直就是烧钱的火坑啊!大多数绝症其实早已被攻克,但问题在于——钱!!!有了钱约翰逊可以带着艾滋病毒活上20年,几乎和正常人一样;有了钱尿毒症患者可以按时准时做透析,几乎与正常人没有太大区别;有了钱罹患白血病的小朋友就可以做骨髓移植,继续他/她的人生……。           
        【20140109补充:有知友问健康医疗保障是不是重大疾病保障,这是我的失误,没有说清楚:健康医疗保障除了重大疾病保险,还有花费不多的住院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补充,以及其他的如特定疾病保险。我只是举出重大疾病的例子来说明健康问题应该相对优先考虑。
        3、第四份保险,请给自己准备养老保险。原因我不多说了,生活成本、一个孩子、社保不足……大家都明白。我只想再说一句话——关爱孩子的最好方式,是在自己年轻时准备好自己的养老基金,将来不给孩子添负担
        4、第五份保险,给孩子准备教育保险。我估计很多人早就在想,为什么说了半天没有说到孩子?现在买保险的不是很多都是为孩子买的吗?好吧,现在说到了,但是为何把孩子放在第五,后面我会解释;
        5、第六份保险,理财保险。这个我就不加粗了,其实没有必要单独写这一条的,因为一来理财保险往往和上述几项保险的功能会结合在一起,二来保险产品的首要功能是保障,虽然几乎(是“几乎”)没有损失的风险,但某些个别产品(如投连险)也是有不小的损失的可能。所以请先着重考虑上述的几项保障目的之后,再考虑理财功能。
        6、关于购买商业保险的几条原则:
         A、先健康,后养老——请先保证自己活着,再去保证自己活着的长度和质量;
         B、先大人,后小孩——请先保证大人活着,再去考虑孩子的保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将孩子的“教育保险”放到第五张保单的位置。如果父母不能活着,不能健康地活着,最后连保费都交不起了,那你给孩子买的保单就会变成废纸。而现在中国很多家长往往给家庭的第一张保单甚至唯一一张保单,就是给孩子的,却全然没想到如果顶梁柱垮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C、做足保额——这个本来是对保险代理人的要求,但是考虑了下还是加进来。等到后续更新的时候我会单独聊聊如何在不影响家庭财务需求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保障需要。大家购买保险的时候可以参考。
        【PS:后接“20140111承接前文”】
        其实关于“如何用保险保障自己的一生”这个问题要真展开来讲能讲很久,今天就先说这么些吧,仅供大家参考。

————————————20140109 分割线——————————————————

         之前看到这个问题没人搭理,而且恰恰是自己的工作领域,一时手痒,就觍颜多聊了几句,然后偷懒一放半个月。没想到半个多月之后被大家看到,竟然还收获了不少认同,必须承认虚荣心还是被小小地满足了一下……
        知友@李慕白 问我为何没有涉及到两全险。的确,以上的内容是从“人生中需要解决的几大财务问题”的角度来出发,和大家交流的是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借助商业保险来解决人生风险,所以没有涉及到具体的产品类型,以及不同产品的形态介绍。也有知友@丶染寒烟@费力菇 谈到了人们的保险保障观念,还有知友@胖子 言简意赅地就目前保险行业的一些乱象分析了为何相当一部分人不愿意相信保险人,也有一位匿名朋友在另一个回答中提到了保险对财产继承的帮助,都是很中肯的。
       “如何用保险保障自己的一生”,这个问题其实很大,我所谈到的不过是皮毛,只能供大家了解保险或者未来给家庭做保险规划时借鉴参考。借着大家的支持,过两天(今明两天准备外出体检复查)再多和大家聊些关于个人和家庭的保障规划的内容,如果大家有什么关于保险的问题想了解的,也可以留言在评论区,我会尽我所能,和大家共同探讨,更希望能收获金融、保险行业的大牛来指点。因为本人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我的视线是集中在地级市到县乡镇级分支机构,所以也请大家不吝赐教,多多包涵。

———————————————20140111———————————————————————
        这两天在忙私事,只能抽空上来瞟两眼,简单回复一些知友的留言,没能继续更新。感谢大家的鼓励和指点。也很高兴看到这个问题有@刘念@毛彦伟 等经验丰富的知友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保险能够带来什么和如何选择保险,其中@毛彦伟还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保险的本质。他们二位的回答严谨且具备实操性,寥寥数语就点出了我的回答中大量的疏漏和不足。尤其是知友毛彦伟的那段“人的一生不是靠保险或者其他什么金融工具来保障的……保险只是你在为自己人生奋斗过程中,对冲各种可能发生的人身风险的金融工具,它只解决意外来临时钱的问题,不解决其他问题”我必须要赞,并觍颜复制引用。

        这个世界没有万能的办法能包办一切问题,保险也同样如此。保险可以解决意外健康养老子女教育等等问题,甚至还有一个解决“理财问题”的功能,对不对?理论上来说,是对的。但是这些问题并不是只能靠保险来解决,所以在“如何用保险保障自己的一生”这个问题下,我也只是就保险的功能作用来谈保险,而非大包大揽,那样就不是回答问题,而是卖狗皮膏药大力丸了。有知友说我不相信保险,自己投资股票期货基金比特币,手头有钱。可不可以?当然可以!只要达到了让自己和家人生活无忧的目的就行了,手段和方式并不重要。李嘉诚作为华人首富,有没有保险?有,但是他需要保险来解决医疗费教育金问题吗?那就说笑话了。保险对类似李嘉诚这样的人的意义顶多是准备一笔不需要交税(比如赠与税或遗产税)和不存在分割问题的资产(遗产)罢了,至于其他功能他恐怕压根儿不在意。【当然我知道香港不存在赠与税,也取消了遗产税,这只是假设性地说明一下,各位明白就行。】
        在前文中我就意外伤害及医疗、定期寿险、健康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子女教育保险和理财保险这六类保险产品的购买顺序做了一些建议,那在人生不同阶段如何取舍呢?
         【20140111承接前文】
        (二)按照人生不同阶段对保险产品如何取舍
        以下内容均为个人建议,仅供参考。以中产阶层为例,这个阶层可能没有太丰富的闲余资金投资盈利,所以保险需要一步步补充,一次性能拿出大笔资金买保险的土豪请直接跳过这一段:
        1、如果你走上社会不久,正在打拼初期,闲置资金不多,那就花小钱办大事——意外伤害和医疗+定期寿险(+失能全残险)+健康险中的住院医疗和补贴差不多了,花钱不多,一年千把几千块钱,保障能达到几十万(当然要提醒,单纯的意外伤害险和定期寿险,还有住院医疗和补贴大多都是消费型保险,就是不返本金不分红的,也就是出事儿就猛赔,没出事儿不还,就是“花钱买平安”)。意外伤害和定期寿险不是给自己准备的,而是为了万一我们东奔西走得累的起不来了,留给老爹老娘养老的,给孩子未来上学成人的,和给自己的爱人的最后关爱……这个过程往往在20-30年左右(以父母从50-80,孩子从0-20来估算)。而括号中的失能全残险目前国内很少,但是也有,这类产品是考虑到我们如果因为意外、疾病变成植物人或全残等等生活不能自理,准备点儿钱请护工……虽然几率很小,但是我当初见到后觉得这个产品很有意思就买了一些(有……意……思……现在想想当时的心态很诡异)。
        2、资金略充裕点,可以在1的基础上补充一些健康险中的重大疾病保险。三四十岁后重疾的概率在不断增加,小心为上。
        3、买了房子车子每月要还房贷车贷,再补充点以死亡全残为赔偿责任的如定期寿险和意外伤害险,总保额以还没还清的房贷车贷为准。也就是准备着万一我们拜拜了,还能给爹娘妻儿留下房子车子(用赔偿金还贷款);
        4、然后随着我们不断努力奋斗,家庭生活越来越好啦,自己却不会规划理财,这时候也可以选择一些拥有分红功能的保险,作为将来养老和孩子的教育金的补充。这里要提醒,不要将保险产品的分红盈利能力想象的太好,知友毛彦伟的回答中曾经提到在高利率年代购入的保险现在成为保险公司的负担,就是指当年银行利率在10%左右的90年代,保险公司按照当时的银行利率为客户承诺未来收益,现在的银行利率已经低到坑爹,保险公司仍然要按照当年合同承诺的利率来给客户结算。但是这种情况有历史原因,已经不可复制了。所以分红险是在有闲钱的情况下,可以买。【在这里我忘记特别说明一下,“分红”功能已经是很多人寿保险产品都具备的特点了,只要具有这样的特点的保险产品都可以被称为“分红险”。我前面这段话的意思是,加上了分红功能后,保费要求要比单纯的死亡险等等要贵,所以买保险量力而行】
        5、然后其他的用保险来理财什么的……各位自己决定就好。但是“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个道理在某些环境下也要记得,保险只是手段之一。如果你的家庭资金并不是“大量闲置”,建议慎重购买“万能险”,慎重再慎重购买“投连险”。
         6、年龄大了,如何选择保险?我的建议是——如果你五六十岁了想借保险来准备自己老两口的养老,有点来不及了。除非你真的有足够的闲置的钱,就想买保险而且也符合投保要求,买了也不会影响你的生活,否则别考虑保险了,让孩子好好努力吧。但是如果是想给孩子买保险,这个问题不大,只要符合保险公司的投保人年龄要求就行。(但是这里要提醒:目前国内祖父祖母为孙子孙女,外祖父外祖母为外孙外孙女投保是受限制的。这个限制为:含有死亡责任的保险,投保人不得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投保,“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父母为其投保的,不受这个限制,但是投保的死亡责任赔付金额要受到限制。这个限额全国并不统一,我所处的地区如果没有新的变动应该是10万,其他地区听说有的还是5万的。总之以当地规定为准。)
         (三)、如何确定保费和保额
        简单来说,保费的概念就是你为了获得保障而要定期支付给保险公司的钱;保额就是如果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要承担的赔偿金额。
        1、确定保费:很简单,两个标准,一是你自己能承担的起,且交完了不会影响正常生活;二是在前一点要求下能够给自己带来足够保障。【补充:有很多理论会用百分比来标示大概花多少钱买保险比较合适,那这里也跟风一下,家庭年度保费占家庭年收入的10%-20%都行,只要你确定交了之后不影响家庭日常生活等流动资金需求且能够获得足够的保障即可,但不太建议更高了,再高对家庭生活质量的压力就比较明显了】
        2、确定保额:保额的确定往往是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就是“被保险人遇到最坏的情况后带来的财务压力”,大概可以归纳为类似这样的情况:一是死亡或全残带来的家庭劳动力减少从而导致未来流动资金减少,二是疾病或全残带来的家庭财产收入持续减少甚至负债增加。那么这时候我们要确定的保额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了——遭遇死亡、疾病或全残后,家庭财产不会遭受剧烈冲击,至少负债不会大幅度增加。为啥总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要么是孝子被医疗费吓坏了,不愿意出钱了,要么是孝子的钱也被折腾光了,没能力“孝”了。所以,确定保额,就是确定遭遇危机时,我们保证家庭生活基本正常需要的钱是多少。一般情况下,如果有个大概的方向的话,将保额设定为家庭年收入的10倍以上(含义为:在不考虑大幅度通胀的前提下,保险赔付金能够支持家庭按照现在的生活质量10年以上)。如前面所举的例子,留给老爹老娘养老的,给孩子未来上学成人的,和给自己的爱人的最后关爱”的钱,“这个过程往往在20-30年左右(以父母从50-80,孩子从0-20来估算)”。那么我们就可以计算:父母养老30年,一年大概需要多少钱,退休金大概多少钱,还有多少缺口,30年一共是多少;孩子从0岁到20岁大学毕业的教育抚养费大概是多少;维持家庭基本生活每个月的生活费是多少,老婆的工资有多少,缺口是多少;这三者加起来一共是多少……保额出来了。在这个保额目标下我怎样用尽量少的钱获得大量保额,就是你和保险代理人共同商讨的了。

        四、保险产品的几种分类方式,以及种类
        太累了,关于保险产品的分类方式和分类,我就偷点懒,到网上找一些现成的答案复制粘贴过来,并加上自己的一点补充。另外这个分类只针对人身险(就是保人的保险,保财产的什么的我就不罗嗦了)。
        人身保险就是“以人的身体和寿命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包括“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人寿保险顾名思义,以人的“寿命”为保险标的。意外伤害保险及意外医疗保的就是“受到意外伤害但没死的人的身体”和“受到意外伤害而死的人的寿命”。健康保险就是保身体的。
         1、人寿保险大体包括:
        (1)定期寿险——前面提到过,不死不赔的,但特点是有确定的保障期如保20年或30年。如果在这个期间因合同约定的原因挂了,赔。如果期满还活着,保险合同自动终止;保险公司有一定的几率可以不用赔,所以这个产品很便宜;【话说我在工作的这些年,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保险公司人员,很多人相当喜欢这个产品】
        (2)终身寿险——与定期寿险最直观的区别是,这个明确表示“保!到!死!”;保险公司一定会赔钱(除非有人真的是老而不死),所以这个比定期寿险略微贵一点。但是这两个产品绝对是花小钱办大事的代表。
        (3)两全寿险——“两全”的意思是“生死两全”。它可以看做是定期寿险的死亡赔偿特点+终寿险的一定拿钱的特点。就是说到了约定的年龄或日期时,活着就按照活着的标准给钱,死了就按照死亡的标准给付。
       (4)年金保险——到了约定的年龄,每年或每月到期拿钱。直到被保险人死亡。这种保险多表现为传统意义的退休金保险,或子女教育年金险中。
         (5)分红保险——保险公司每年分红,更深入的就不解释了,够上一堂大课的了。
        (6)万能保险——这是属于保险产品中的“新型保险”类型,出现的时间相对短一些,这个产品讲起来相对复杂。总之如果有用不到的闲置资金可以考虑,但是最好不要随便取出来……丢在里面当“长线储备”吧。
        (7)投资连结险——这个因为和投资市场联系太紧密,可能应该属于目前风险性最大的保险产品了吧?有资本有魄力有信心,且不急用钱,可以考虑。仅供参考。
         2、健康保险包括:
        (1)医疗保险——住院医疗啊,住院医疗补充啊……都属于这类。报销方式和社保基本一样,属于补偿性,花多少钱报销多少。这个和社保的医疗报销不冲突,二者互补。原则上两方报销金额加起来不超过你付出的钱。所以叫做“补偿性”;还有意外伤害医疗也是属于医疗险,但它往往是和下文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搭档出现,是类似于跨界明星了。
        (2)疾病保险——重大疾病保险是其中一个分支,不多说了。还有一些针对性比较强的“特定疾病保险”,比如当年非典爆发时,就有保险公司推出了“非典险”
        (3)收入补偿保险——因疾病导致无法工作带来的收入损失补偿,相对少见。比如我前面提到的“失能保险”,其本质也就是收入补偿。
        3、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包括:
         (1)、普通的——只要伤害因素属于“意外”,造成的合同约定的后果,都赔。一般是死亡或全残;
        (2)、特定的——只负责合同指定的原因造成的意外死亡或全残。比如以前有公司推出过“煤气泄露险”就属于这类。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
        意外伤害险主要就是针对那些发生概率不大,但是一发生就要付出惨痛代价的风险的,所以不贵,但是非常重要。

今天从6点多7点前打字到现在,累的够呛。今天就到这儿了。挂一漏万,一定存在失当或谬误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20140112早晨补充:这个话题如我在前文中所言,其实很大,如果真的延展开,作为一节学期课程都没问题。所以适可而止,没有其他原因的话就不再做更深入的补充。有一些朋友也在评论区提出过问题,我尽可能地做出了解释和建议,希望能够有所帮助。知友@刘永亨也贴出了一些图片信息平【http://zhi.hu/YobY】并授权我可以放到我的回答里,在此表示感谢。另有一位知友私信我咨询个性化的问题,很有代表性,在得到他同意后,在不泄露个人信息的情况下我也会将我的针对性回答公布出来。在没有特殊原因发生的情况下,后续补充的内容可能就是知友们提出的问题,以“问答”形式展示出来,我个人不会再做更深入的介绍了(其实是藏拙,嘿嘿……)。再次感谢各位的支持鼓励。

——————————20140113晚补充关于“身有疾病能够投保吗”的回答——————————
经过私信沟通,感谢这位知友的体谅,同意了我将他提出的问题以及我的回答略作修改后公布出来供大家参考。为保护个人隐私,就以Z先生指代这位知友。
Z先生请问:我目前已知患有某种肝病,35岁左右,自由职业者,那我在商业保险方面还有哪些对自己今后比较有利的操作方法吗?你提点建议也行,对这些完全是小白。谢谢!
:谢谢信任。购买商业保险除了要有缴纳保费的能力,同时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身体是健康的。私下说起来,至少是没有查出身体有严重到足以叫停合同生效的问题。

合同成立的前提是双方要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比如说你在投保某重大疾病保险前,保险公司会让你在《投保确认书》上勾选和填写一些个人信息项目,其中就包括既往病史等等,然后保险公司会进入核保过程,核保有三种结果:
        承保(核保通过),加费承保或特别约定承保拒保
承保:就不说了,等着拿保险合同就行了。
        加费或特别约定承保:是指①加费——你的风险值较高,所以要比一般客户多交风险保费;②特约承保——保险公司和你书面约定将某些高风险的承保项目剔除出去。
       拒保:如果保险公司认为你的身体状况不符合某产品投保要求,那么你填写的此项产品的投保申请会被拒保

在这里我要简单介绍一下保险公司是如何核保的,我不涉及客户核保核赔这方面工作,但一些基础的内容可以和你交流交流。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是没有精力对每一位投保客户都去查其过往医疗史的,所以要求客户“如实告知”其既往疾病史;也不会让每一位客户都出具体检报告,而是划分年龄段(比如50岁以上必须体检,40-50岁抽检等,各公司有不同)。《保险法》修改后,十六条规定了“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但同时第五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自保险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2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必须在合同成立前,到合同成立两年内发现客户是否有故意或过失未如实告知,否则保险合同继续有效
但是我要提醒的是:保险公司针对性的检查和风险控制能力也是很强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健健康康的时候购买保险,真正发现问题了再去考虑买保险,恐怕就来不及了。

所以我的个人建议是:
1、寻找一位负责任的保险代理人,向他咨询你的病情能否投保。如果公司不能直接承保,能否加费投保或者附加特别告知?附加一条“如果由于你的身体现状而直接引发的风险,保险公司免责”之类的特别约定,这样保险公司“可能”会接受。此外我说找一位“负责任”的保险代理人,原因在于有些代理人的素质的确不行,甚至有人为了追求业务达成,欺骗客户说隐瞒病情投保没问题,最后客户真的生病了却理赔无门,这种案例有新闻报道,可自己百度。
2、刚才是就你目前最担心的健康问题给的建议。接下来说说非健康险。还有一些保险产品,即使身体不太健康也是可以投保的,比如意外伤害险,纯投资类的理财险,以及其他的一些不涉及健康要求的产品,可以具体咨询保险代理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凰释莱 发表于 2021-3-18 05:47:20 | 只看该作者
 
这估计是知乎上有史以来第一套从出生到死亡的家庭保险方案。该方案中的重疾险保额均未考虑通货膨胀和个人收入变动因素,请大家根据个人情况自行调整,且假设所有人为标准体。
现在越来越能体会到“产品大同小异”的意思了。为避免广告嫌疑,隐去产品名称(但这些产品均为本人仔细看过条款无坑的产品,部分重疾险可以结合@李元霸 的回答对照着看)。还望大家重点关心投保思路,理解后自行选择放心可靠的购买渠道,按图索骥,有经验的业务员一看便知。



10岁的“退掉”应该是“停掉”,懒得改了。
意外险目前已知的能买到80岁,没单独说明。
 第25张图片
 第26张图片
 第27张图片
 第28张图片

评论区里有人说讲解一下:
1、保障为主,全部为消费险,没有任何储蓄险(包括带身故责任的终身重疾险)。接受不了“没出事保费打水漂”的可以不用看了。
2、人生的前半段每10年增加一次保额或修改一次保险配置,绝对很!有!必!要!别指望一上来就买个终身险就能保你一辈子。
3、该买的买,该退的退,该换的换,人生的每个不同阶段有多种需求,注意家庭角色的转换、保额与家庭责任的匹配、保险类型更改。
4、看到最后401K账户的金额,还有人想买终身寿险或者储蓄型终身重疾险的吗?长期(>20年)投资年化3%的收益率其实很轻松就能实现的。
5、估计大多人还是死盯着重疾险看,没发现意外险是从出生一直买到死或者买到不能买,而医疗险也只是在最青春的阶段暂停了10多年(当然你可以一直买下去)。
课后小作业:
1、0岁时买的20年期重疾险和10岁时买的20年期重疾险,能不能互换一下?跟现在这种方案相比,哪个好?为什么?
2、如果有病史而不符合健康告知,线上买不到这些产品或者需要线下投保,有哪些线上产品也支持线下投保,或者有哪些线下产品替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Pink! 发表于 2021-3-18 05:48:11 | 只看该作者
 
用保险保障自己的一生,这几个字看起来简单,实际内容很多。
虽然这个问题内容很多,但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保险和保障自己一生两方面来看。
话不多说,我们马上进入分析阶段。
有任何疑问,都可以随时在评论区留言或直接来咨询我啊~
 第33张图片 图片来源:幸运学社 公众号


首先我们来具体了解下,关于保险的各个方面。
1、保险的作用
在现代金融观念中,保险是作为一种规避风险的理财工具。
简单来说就是用相对较少的钱来规避大的经济损失。
当然,对于消费者来说,杠杆越高的保险也就越理想。
保险有这等好处,为什么还有人说保险是传销,保险是骗人的呢?
大部分说保险坑的人都是因为销售误导而引起了很多理赔纠纷。
试想一下,自己花了这么多钱买一份保险,到了需要它的时候,却说理赔不了,这不气死人。
虽说销售误导是一部分,但几乎所有理赔失败的案例,都是因为投保人不清楚自己买的保险。
连自己买的是啥,保障的内容是啥都不知道,这就不能说人家保险坑了。
2、保险安全性
买保险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会担心保险产品的安全性。
在这点大可放心,保险的安全性极高。
所有的保险公司都由银保监会这个高强度的监管机构单独照看着。
银保监会又能怎样保证保险安全性?它有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
这个制度要求保险公司在每个季度,年度末都要提交相关的财务报表。
从而进行压力测试,确保保险公司在99.5%的概率下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会倒闭。
因此,对于保险安全性,我们大可放心,有银保监会这个大佬在,不会有问题的。


说完保险相关内容,我们再从各个险种来分析如何用保险保障自己的一生。
1、保险中的四大险种
    重疾险
重疾险最大的作用就是进行病后疗养和弥补经济损失。
一旦罹患重病,停止工作是必然的,而且经济收入也随之中断。
这时,重疾险就能帮你承担很大一部分经济收入带来的损失。
    意外险
意外险主要用来抵御往后的日子发生率较高的重疾。
现在一年期的意外险每个月十几块就能买到,相比起重疾险还是很便宜的。
但是,意外险通常只有在意外伤害导致全残、身故时,才能领取保险金。
    医疗险
医疗险作为医保的补充,医疗费用扣除医保以及免赔付,便可得到100%报销金额。
甚至有一些医疗险还有垫付功能,可以大大缓解经济上的压力。
最重要的是,市面上的医疗险并不贵,上百元就可以买一款性价比高的医疗险。
    定期寿险
无论是谁都会经历生老病死,对于老年人离世,对家庭的经济影响可能没这么大。
但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支柱来说,突然的离世,留下给家庭的可就是巨大的经济压力了。
而这时,如果家庭支柱真的不幸去世,寿险就能帮他以另一种方式把爱延续下去。
2、如何保障自己
我们所说的人身险也就是以上所说的4种保险。
了解完这些险种,我们再来分析下如何合理配置保障。
合理配置保障无非就是遵循以下原则:性价比高,保障充足,重在当下。
其中最需要注重的一点就是重在当下。
也就是根据自身收入、未来规划、车贷、房贷等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才是最重要的。
关注公众号【幸运学社】,一个专注于理财+保险的斜杠团队。对理财或家庭保险规划有疑问,可以在公众号后台留言咨询~
更多保险指南:
    幸运学社:重疾险花样百出,重疾险你选对了吗?一文教你如何选出最适合的重疾险~幸运学社:全网最全「重疾险」测评,哪一款「储蓄型重疾险」最适合你?幸运学社:全网最全「医疗险」测评,哪一款「百万医疗险」最适合你?幸运学社:全市场最良心的少儿重疾险测评|没有重疾险可以坑害我的宝宝幸运学社:保险应该怎么选?四大险种(重疾险,寿险,医疗险,意外险)到底值不值得买?
 第34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酸辣面 发表于 2021-3-18 05:48:48 | 只看该作者
 
保险和投资同样作为金融工具,其实有很多互补或者相互替代的部分,只考虑保险,很容易导致保障低效和资源浪费。
在实际生活中,投资是能够与保险互补的,当投资净值超过一定临界值后,也能带来很强的抗风险能力。假如我每月能用投资产生 1 万元的被动收入,那我的抗风险能力一定就要远高于工资为 1 万元的情况,因为投资带来的被动收入不会受到生病、误工等情况影响。
当我们已经进入或者计划在未来进入这样的被动收入状态,就势必要重新考虑保险组合。怎么让保险和投资配合起来,这是考虑的重点。
比如医疗险和重疾险等常备险种,是防止我们因病致贫的根本保障。把保险和投资放在一起考虑,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在这一章中我想着重回答以下核心问题——做投资的人应该怎么买保险?当我们掌握一定的投资技巧和工具以后,看待保险会有哪些不同之处?
两条线看价值变化

投资者买保险的思路和普通人买保险有什么区别?我们来看图 4.1 中两条线就知道了。
 第37张图片
图 4.1 保险与投资的价值随时间的变化
如图 4.1 所示,保险的价值最高点在起始点,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价值不断下降。而投资的价值变化和保险正相反,投资的早期价值很低,本金少,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但是投资越到后期价值越高,复利累积效应越来越明显。
那图 4.1 中的这两条线告诉了我们什么?
保险关注中短期,投资关注长期。不能指望保险能够解决长期尤其是终身问题,也别想着刚刚开始投资就能马上产生稳定的被动收入。后文我会反复使用这两条线,因为想让保险买得更划算靠的就是它。
比如重疾险,相比于终身保障,我更推荐保障期限为 30 年的。30 年以后,保险本身的价值就已经所剩无几。同样是 50 万元的保额,如今觉得绰绰有余,但是等到我七八十岁,很可能因为通货膨胀不够用。终身险只是心理安慰,其实保不了终身。
你可能会问,那我 30 年后的保障怎么办?答案在第二条线上——投资。保期 30 年的保险比终身保障要便宜不少,如果把节约下来的保费用来投资,30 年后会有大大的惊喜,积累下的投资大概率会超过保险的保额,怎么还会愁老了没有保障?
为什么保险要早买  
早买保险是个两头赚钱的好事。保险越早买越便宜,真生病以后很可能就买不了保险了,这是大多数人的普遍认知。现在我们还要用图 4.1 中的两条线来补充说明。
为什么保险要早买?因为早期我们的投资价值还没有涨起来,处在一个非常脆弱的时期。早期最怕的是什么?是损失本金,今天失去的 1 万元,未来很可能价值 5 万元、10 万元甚至更高。在投资理财的早期,保险乍看上去保的是健康、是生命,其实保护的也是我们的投资本金。
保险越早买价值越大,而保险越早买也越便宜,所以是两头赚钱。
保险是消费不是投资  
保险并不是投资,增加抗风险能力的同时也在增加负担,不要想着保险能够让我们占便宜。
关于保险策略最恰当的比喻,我认为是——头盔 + 防弹背心。保险就好比防护工具,没有防护工具就上战场等于自取灭亡。但问题是防护工具也不能穿太多,否则就失去了灵活性,反倒更容易被歼灭。
所以问题来了,哪个防护工具没有会要命,不穿戴不行,最好还不要影响灵活性?头盔和防弹背心,护头、护心即可。
保险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的原则就是只买刚需,其他的一概不要。省下来的钱,要么做投资,要么把刚需保险升级。
总结如下:
• 保险只买刚需,刚需买到最佳,其他的不要买。  
• 保险关注中短期,保障期限在 30 年左右性价比最高,长期保障靠投资。  
四大类刚需保险的作用详解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除了五险一金的社保以外,我们一般还需要四大类刚需保险,分别是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和寿险。要选择自己适合的保险,首先有必要彻底弄清楚不同保险的保障内容。
在判断保险的时候容易出现一个误区就是只看保险保障的出险情况,比如生病要用到医疗险和重疾险,所以这两个保险就是保障疾病。其实这是不对的,保险是在对应风险出现时分担我们的财务所面临的不可预料的压力,而不是保障这个风险本身。
医疗险保障的主要是出现重大疾病时分担沉重的医疗费和住院费负担。重疾险保障的主要是出现重大疾病导致失去工作能力时,补偿随之而来的收入缺口,本质上是生活费,而不是医药费。对于医疗险和重疾险的误解非常普遍,稍后我会具体介绍。
意外险保障的情况稍微复杂,因为意外导致的问题可大可小,主要就是意外事故导致的对应开支。
寿险,主要为定期寿险,主要保障的是对家庭一方因疾病或意外身故导致的收入缺口进行补偿。这个保险因为和身故直接挂钩,所以许多人会避讳,但是我个人认为寿险其实是非常重要的险种,重要性甚至高于意外险。稍后我也会详细介绍。
从保险的刚需程度来说,我建议的配置顺序是:医疗险、重疾险、寿险、意外险。
不同险种所保障的风险不同,我们可以有效地分析自己对保险的需求程度。一个例子就是,对于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的人来说,重疾险和定寿险就都可以不再投保了,因为财务自由以后已经不存在收入缺口的问题,只要本金在、收益在,收入就不用发愁,也就不存在收入缺口的风险。
不同险种能不能相互替代

有些保险的保障范围是有一定重叠的,比如寿险和意外险都保障意外身故,再比如医疗险和重疾险都会在生大病时提供赔付。所以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不同险种能不能相互替代?
要系统地回答这个问题,我建议从我们上文所讲的不同险种所保障的风险入手。如果一类保险可以完全覆盖另一类保险所承担的风险,或者满足了自己的全部保险需求,就可以考虑相互替代,否则就不行。
比如大家常常问到的医疗险能不能代替重疾险,以此为例来看看具体的判断过程。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医疗险和重疾险都属于健康险范畴,都是在生病的时候用到,很容易出现混淆。当然,答案是非常确定的——不能相互代替,因为这两类保险所保障的其实是完全不同的风险。
医疗险不能代替重疾险  
先说医疗险为什么不能代替重疾险。
医疗险是一个比较热门的险种,最大的优势是杠杆足够高,几百元的保费能够得到上百万元的保障。医疗险像社保一样实报实销,花多少医疗费就对应理赔多少(或者某些情况下更少一点)。
这里我们需要抓住的重点就是医疗险只理赔医疗费。但是我们生病期间所需要负担的不仅仅是医疗费,更重要的是如果生大病,这段时间不能工作就会产生很大的收入缺口。
生病没有了收入,但是生活还要继续,这部分缺口是没有办法使用医疗险来弥补的。餐饮、教育、房租、房贷每一项都是刚需开支。而这些开支只能用重疾险来弥补。相比于医疗险,重疾险是生病以后直接给你一笔钱(保额),可以自行选择资金用途,这是重疾险的最大用途——补偿生病期间的收入缺口。
除此以外,医疗险还有几点需要注意一下:保费不恒定,后期会越来越高,甚至超过重疾险;不能保证续保,这个值得多说几句,因为会直接影响到我们选保险。假如突生大病,又正好赶上对应产品下架不能续保,此时换其他保险产品很难,到时就举步维艰了。
重疾险也不能代替医疗险  
同样地,重疾险也不能替代医疗险。产生医疗费的情况可能多种多样,比如意外事故需要住院或者手术,但是如果没有导致重疾险中所约定的重疾,这些费用无法得到赔付。
更关键的是,用重疾险去覆盖医疗费是非常不明智、不划算的。因为重疾险的杠杆倍率比医疗险低太多了。重疾险 50 万元保额,一年保费要几千元到一万元,而医疗险 400 万元的保额,保费往往只有重疾险的 1/10。
所以总体来说,医疗险和重疾险的分工是很明确的——医疗险管生病期间的医疗费,重疾险则相当于生病期间的误工费,补偿收入。重疾险的理想保额是高于当前的总负债和两三年生活开支。
只要我们想清楚各类保险所保障的具体风险,再考虑前面所说的「保险只买刚需」原则,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结论。
保险的保障期限买多久最划算

介绍了四大刚需险种,解决了买什么的问题,现在我们来详细看一下如何买,带着中短期思维买保险和直接买入终身保险到底会有多大的区别。
保险价值最大的时期是中短期,在投资价值增长到可以充分发挥作用以前,使用保险对抗风险就是一种刚需,既是保护我们的健康,也是保护我们的投资本金不被挪用。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16 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