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英国为什么会在短短百年时间从日不落帝国地位下降到如今的境地?

[复制链接]
29592 20
qiang11 发表于 2021-5-30 00:06:47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题


上一篇:英国伦敦桥恐袭事件 市政厅陪审团:2名受害者被“非法杀害”
下一篇:英国警方突袭的大麻农场原来是比特币矿场 正在从电网中偷电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12ss_gsc 发表于 2021-5-30 00:07:07 | 只看该作者
 
此处谈三个见解:
1. 因为日不落帝国并不是以征服与统治为中心的建制,而是殖民与贸易,为的是反哺不列颠

利益权衡,对以联合王国为中心的利益权衡 ,这是整个帝国建立的动力也是解散整个帝国的驱使。
这种权衡的例子,远的不说,说近的,爱尔兰。
你会好奇一点,爱尔兰离不列颠如此之近,但却比印度更早脱离伦敦的管制。明明爱尔兰与不列颠还是有很多相似的啊。
但最匪夷所思的就是,伦敦是把爱尔兰当殖民地管的。这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在于,亨利八世的爱尔兰国王地位,是1541年,新教徒占主导的爱尔兰议会赋予的合法性,此前亨八只是教宗派给爱尔兰的“领主”。亨八致力于把英国国教新教化,但我们都知道,爱尔兰的主要宗教信仰是天主教。
 第1张图片 亨利八世
爱尔兰与苏格兰的合法性区别就在于,苏格兰是确确实实由苏格兰国王接管英格兰王位合并的。爱尔兰人此前一直认为爱尔兰的统治者是教宗,领主是代理人。
这里涉及一个当时的主权观念问题:君权神授。这种说辞是国王贵族,世俗建制权利合法性的来源之一,也可以说是当时的主要来源。近代政治思想史,实际上可以视为一部国家观念再造史。
1598年,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朝詹姆斯六世,后来任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撰写《自由君主制的真正法则》及《国王的天赋能力》,这是英国君权神授的一个重要代表。
 第2张图片 詹姆斯一世
但要注意的是,此处的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这是什么神?自然是天主教会定义的神。世俗权利与教会权利的纷争可以远溯教皇格拉修的“一鞘两剑论”,后来经历圣托马斯的重塑,其主要观点就是:世俗律法的合法性来源于“上帝律法”,亦即一种自然律,这种律法的诠释与俗世代表就是天主教教士阶层。在英国一个典型的代表就是坎特伯雷大主教在《坎特伯雷故事集》里的故事。
到了14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路易四世与教皇之争,马西利乌斯的主权再造,16世纪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谈君主如何面对新征服的子民。欧洲的政治哲学才开始慢慢摆脱所谓的,世俗权利都是为了压抑人的原罪云云的教会说辞。合法性塑造的出路也不再限于血缘与教皇的声明。
话说回英国
 第3张图片 查理一世
宗教改革一直都是查理一世任内的大话题,清教徒觉得查理一世一心想搞天主教,而且他在苏格兰搞宗教改革的时候没把持住,爆发了第一次主教战争,这场战争看似赢了但是输了。种种问题积压,最终在1642年爆发英国内战。1649年清教徒砍了国王的脑袋。苏格兰的天主教徒们怒不可遏,于是成立了雅各布派想要帮詹六的后人(逃去了法国)复辟。
所以!《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直接规定:英国王位不得是天主教徒,只能信仰英国国教,如此一来,之后的英国国王全部都是新教徒国王。
《1707联合条例》联合王国国王对苏格兰的合法性以文件的形式确立,苏格兰的合法简单,毕竟玛丽二世是詹二的女儿,按理也有苏格兰的法统关系。
 第4张图片查理一世五子女,玛丽二世是最左那位。查尔斯二世是摸狗头那位。
但是,基于此上,大家大可想一下,英国对爱尔兰的统治合法权来自新教徒,当时爱尔兰大部分人是天主教徒,王朝换了三番四次。对爱尔兰统治的合法性,或者说,正当性到底何在呢?
直到《1800年联合法令》,联合王国(英格兰与苏格兰)对爱尔兰都是共主邦联的关系。乔治三世在法令颁布前都只是不列颠联合王国国王与爱尔兰国王双重身份。
但很不幸,在爱尔兰岛上,甚至时至今日,最大的争端,利益分配,阶层划分,都是围绕着天主教和新教的对立进行着。即使1800年联合之后,联合王国对爱尔兰的行政掌控还是依靠以爱尔兰总督为代表的爱尔兰新教徒(主要是地主)。
这实际上与殖民地无差。
英国对于各个殖民地普遍采取的管理模式,类似于罗马和帝国行省。威斯敏斯特委任总督,总督对威斯敏斯特和英王负责,但总督没有规定的义务对殖民地上的英王子民们负责。总督实际上依靠以其他殖民者为中心的殖民精英管理殖民地。这样一来,殖民地精英事实上有很强的自治性,这与英国对殖民地们———“生产资料”的定义是有极大冲突的。这冲突就显露在美国独立这事儿上,其直接导火索是:乔治王加税。总督乖乖遵旨,但殖民地精英不肯。
在爱尔兰,19世纪中叶的马铃薯病(爱尔兰单一种植土豆)让爱尔兰爆发了爱尔兰大饥荒。这不止是天灾,还是人祸:苏格兰移民去的新教徒地主、当时执政的辉格党对饥荒不管不问,让其疯狂蔓延,这种行径更加损害了联合王国对爱尔兰统治的合法性。
为什么我要说爱尔兰,并且围绕合法性、正当性来说。原因在于,欧洲的统治正当性不止只是中国观念中的:良政赋予权利。欧洲还需要通过程序正义,法理的扯皮,宗教信仰的磨合,等等一系列步骤。
这也说明一点:当欧洲人,至少英国人把某处当做殖民地的时候。与其说英国殖民者没法塑造合法性,不如说他们自愿不寻找超出“征服者”这个头衔之外的合法性(正当性)。殖民某处的根本目的不是统治某处,而是满足国内卡比投李斯特,和欧陆强权们抢夺世界市场。
与其说殖民地是某国的一部分,不如说殖民地与殖民地上的人民是某国的生产资料。大英帝国与其说是大英帝国,不如说是不列颠岛与北爱尔兰以及他们资本主义发展中,在世界这个“大矿场”里发掘出来用以抢占世界市场的“生产资料”。
英国对于殖民地的这种“生产资料”认识,也可以从英国对印度的统治一窥究竟。英国在印度的统治主要围绕各个土邦的王公,各个上流精英,或收买或击败,通过上层社会的认同与臣服获得“印度皇帝”的正当性。然后立马就是建立公司,赚钱,当做与欧陆其他强权竞争的工具。至于对殖民地的建设与其他行为,很多时候只是围绕“赚钱”这个究极目标而进行的。
既然是只是用来赚钱的生产资料,那么当使用生产资料的边际成本高于边际收益时,你会如何?既然是生产资料,那么它们应该是个派生产品,它们始终是围绕着不列颠这个公司的“市场状况”而被殖民,维系殖民,放弃殖民。那么当不列颠的工人阶级们说他们不想要帝国只要黄油和面包的时候,又会发生什么?
拒绝印度独立的成本远大于保留印度在帝国内的收益时,不就有了甘地和平击垮帝国的神话与蒙巴顿条约了么?
对于殖民地统治的合法性,连这些殖民者自身都要打一个大问号。所以当澳新加的白人移民精英塑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合法性,而且其合法性远比西敏寺所谓的“殖民地”合法性牢靠的时候,1931《威斯敏斯特法案》就应运而生了。
维系一个合法性低的权力,成本是高的吓人的。想一想英国在北爱尔兰部署了几十年的伞兵与皇家海军陆战队花了多少钱,再想想如果英国死磕爱尔兰不走,一个世纪的IRA爆炸、暗杀、汽油瓶,会让英国付出多少代价?及时止损在很多情况下确实是种不得不倚仗的智慧,而且一开始英国的殖民格局就小了。
2. 因为日不落帝国太大了

承接上述的殖民地合法性论述
我们不得不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殖民地都在20世纪20年代后开始陆续独立?
日不落帝国在世界上各处的胜利与扩张,实际上是捆绑帝国与殖民地的绳子。大英帝国本身就塑造在与欧洲大陆上各个势力斡旋的胜利之上,比如:七年战争。实质上各个欧洲帝国与他们殖民地之间都是这种状态。帝国事实上不是在统治殖民地,而是把他们当做与其他帝国争夺市场的工具。
我争夺市场越厉害,殖民地越听话,我争夺市场越顺畅,我对别的帝国优势更大。别的帝国对我威胁小,那我更能保持我的殖民地。以此循环......
这些个帝国的光辉与荣耀要建立在与无数挑战者的血与泪之上。如果是挑战者的血,那你笑出泪,如果是你的血,那不好意思,你疼得哭。
 第5张图片 举个例子,南美西班牙殖民地。1817年秘鲁就独立了,1825年以玻利维亚脱离西班牙为“美洲独立战争”结束的标志。西班牙帝国实际上也如问题所言,在百余年间迅速没落了。但1808年的伊比利亚半岛发生了一件不可忽视的大事----半岛战争
 第6张图片 弗朗西斯科·戈雅:《1808年5月3日》
大英帝国在十九世纪晚期是当时的老大,也因为这种老大的身份,无论是欧洲哪家,只要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和它有关。比如:俄土战争、近东问题,以至于,克里米亚战争。那时候不存在简单的“双边”关系,只存在狼群和狼群的关系,所以,本来只是奥斯曼和俄罗斯的事儿,英法撒丁都掺和了一脚。
你可能会问在这段时间,为什么英法总是在一起做这些事?我个人理解,这就是个囚徒困境,英国掺和了法国不掺和,法国gg。法国掺和了英国不掺和,英国gg。最后的纳什均衡就是英国法国都掺和。
1870年,因为其他国家工业化,英国的生意也不好做了。虽然因为出口服务(如银行、保险和船运),英国没出现贸易逆差,其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比例从1880年的四分之一下降到1913年的六分之一。
再到后来,阿尔萨斯洛林,斐迪南大公,这些和英国半毛钱直接利益都没有的事,导致了一战爆发,但英国还是参加了一战
 第7张图片 一战对于英国来说是个分层,它比布尔战争来说更意义重大。现在每年11.11号,英国都有战争纪念日。
它是傻么?不,它不得不参加。
在参战的时候,如果你是阿斯奎斯,你会知道不参加的后果是直接的,立即显现的。参加之后,战争如何进行是可以后期掌控的。
这种不参加后果大到足以让英国下赌注参战。
参战之后则要面对另一个权衡:战败与惨胜,你又选哪个?
这种权衡,在二战时又发生了一次。
 第8张图片 这种不得不去损耗自己实力的行为,恰巧就是,大英帝国太太太太大了的结果。这种大不止是逼迫它为了维系自己地位去参战,还是它大到无论发生什么国际事件都算作某种形式上对它的利益的重新分配———在欧陆上其他地方的列强,一旦要扩张,就会踩到大英帝国的鞋跟,就必须和大英帝国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而且,欧陆列强也并没有比大英帝国有多少差距。在独立的新兴南美殖民地,坐拥一方天下的美利坚与盘踞,虎视眈眈的欧陆列强间,大英帝国疲于奔命,面对应接不暇的风波与挑战。
但不列颠人是会做生意的,它没有像西班牙一样无动于衷。
1926年的帝国会议与《贝尔福宣言》提出,英国和已经从殖民地变成自治领的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等,“地位平等,任何方面互不隶属,唯有依靠对英王的共同效忠精神统一在一起”。
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案》,正式宣布英联邦是一个自由结合的自治领联合体,只依靠对英国国王的共同效忠精神统一在一起。
1949《伦敦宣言》,英联邦成员由需对英王效忠的原则演变为英联邦成员“接受英王为独立成员国自由联合体的象征”,英王是“英联邦的首脑”。这些操作让它还保留了一个与前殖民地保持关系,输出影响力的,叫做“英联邦”的建制。
 第9张图片 3. 帝国内部利益分配的问题

这章标题很大
内部 利益 分配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参考:
Larry1914:为什么上世纪80年代苏联还没有解体,里根撒切尔就敢砍社会福利呢?

Larry1914:如何看待新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失败与没落?

Larry1914:如何看待科尔宾被工党暂停党员身份并开除党内职务?

英国有成为冷战第三极的可能吗?如果不能要怎么样才能成为?

记得知乎这阵有个问题是:什么时候大国崛起和小民尊严是对立的了?
我想维多利亚时代后的英国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一边是伦敦平民窟里预期寿命30多岁的北英格兰人,
一边是在格洛斯特郡住带house的小贵族。
一边是fight for the King的农民工人儿子,
一边是死了一代人之后继续有钱的卡比投李斯特。
你如果是那个时候的英国人,你明明是帝国公民,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公民,结果呢?打了一战打二战,打得一穷二白,冬天烧不上煤,圣诞节吃不上肉。退伍了,弹震症了,心理有问题了,你还得回工厂一天十几个小时打工,乌烟瘴气。得了风寒肺结核,死了,伦敦烧个煤烧出毒雾霾,上班吸了下,死了。上层的贵族,卡比投李斯特们照样花天酒地。你会不会质疑以你的血泪打造的大英帝国,其中90%利益都被本来日子就不错的人攫取了,这到底值不值得?
要知道,旅居英国的老马都发现了,这些上层阶级之间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利益是相通的。毕竟,大家年轻时候都在康桥下泛舟过,叹息桥下穿过华服。别提什么哈罗公学的往事......
 第10张图片 在一战后的英国,帝国已然山河日下,但不妨碍这些王公贵族有钱人,继续声色犬马,花天酒地。
米字旗飘满全球关不列颠大部分人什么事儿呢?圈地运动反而让日子更加不好过了!?那不好意思,前有卢德份子砸工厂机器,后有宪章运动十年自行放假,再后来,Labour唱着红旗歌,带着工人兄弟们占领了威斯敏斯特。
 第11张图片 在1945年~1976年的“战后共识”中,有一条就是:大家默认,帝国不见了。
这种帝国内部的分配不平衡,帝国内部的诉求差异,各个阶级对英国未来的不同憧憬。与第一点第二点里应外合,相辅相成。在战后十几年间,把之前的帝国建制重构一番。
实际上伊莎二世就是这段时间的一个核心人物,她游走于各个英联邦国家之间,努力剥离“殖民帝国”的形象,重塑一个现代化的英联邦。
值得一提的是,直到现在,英国不同阶级对于英国的形象与发展方向的认识与追求也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西南天狼 发表于 2021-5-30 00:07:13 | 只看该作者
 
加个一句话总结:
英国乃至西方的霸权源自于工业革命带来的物质文明和意识形态上的先发优势,英国霸权的衰落根源在于没能在殖民时代扩张自己的基本盘,以至于在先发优势逐渐消失后遭遇到资源禀赋的限制,西方依旧还能保持霸权,核心原因在于美国还能调配其丰富的资源维持发展……
正文:
如果你有一支一百万人的军队,靠他们能管理一千万人吗?可以。
那一亿人呢?也还可以。
十亿人呢?费点劲。
100亿人呢?别逗了……
这就是原因:人口。
英国如今的全国人口为6600万,而121年前的1900年,也就是八国联军的时代,英国本土人口就已经达到了4000万……英国的崛起,或者说西方的崛起来源于工业化带来的人口爆炸,使得其有充足的力量来统治殖民地,尤其是由于宗教,文化,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等思想加成,西方国家面对非西方国家人民时表现出的凝聚力更强。
八国联军的时代,英国本土有4000万人,沙俄有1.75亿人,美国有9000万人,法国德国有5000-6000万……这都只是本土人口,是具有相当内部凝聚力的现代民族。而反观大清的所谓四亿人口,还是一盘散沙,有待整合的状态,与之对应的是西方列强加上殖民地的总人口。可以说,在八国面前,大清根本算不上人口大国。八国联军侵华,是猫吃老鼠,而不是蛇吞象。在列强面前,大清才是小国,不是国力意义上的小,而是资源和人口规模上都小。
然而大英的衰落也由那时起。英国不同于美国,没有美国大量的本土资源,这使得其人口增长很快就面临了限制。而印度大起义后,英国白人在殖民地还面临诸多种族冲突问题,移民意愿极小,使得英国这不能通过开发殖民地完成核心人口的扩张。这就使得英国没有能力通过自身力量去管理庞大的殖民地体系,只能不停地给殖民地的本土势力放权,而这种放权本身又刺激本土势力产生独立自主的野心。与此同时,德国,俄罗斯,美国的人口可是在不断增长的。其结果就是,英国对殖民地管理能力衰弱的同时,其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却在逐渐加强。
而随着第三世界工业化的推进,非西方国家的人口也由此暴涨,使得殖民地管理问题加剧。工业化带来的民族主义等思潮,又加速了大英帝国的崩溃。这一切的结果就是大英帝国在二战后把自己的殖民地丢了个干净。
在竞争对手(德国,美国,苏联,日本,中国)实力日益增长的同时,英国其本土发展却走入了困境,那就是资源限制和城市化生活方式带来的人口衰退。从1900年的4000多万,到如今的6600万,英国的人口在这100多年里仅仅增长了一半略多。而作为对比,这一时段,日本增长了一倍多,美国,中国增长了两倍多,印度的人口增长了将近三倍,非洲和阿拉伯国家更不用说。这意味着英国在失去了当年的先发优势之后,人才基数还在不断萎缩,相对竞争对手的差距更是越来越远,地位的下降就不难理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垭殇 发表于 2021-5-30 00:07:59 | 只看该作者
 
国土都丢光了,各省独立,就剩一个京畿和北直隶,人家北直隶还想分裂跑路。
丧权辱国到如此程度,乔治六世堪称老佛爷重生,丘吉尔首相可谓李中堂再世。
等伊丽莎白隆裕继位,大英也不剩啥好东西了,就是个空架子。
和鞑英的结局一比,才能发现我鞑清下限还真的高。
真别笑我大清,慈禧和李鸿章水平比乔治六世+丘吉尔强的不知道哪里去了。
晚清那一手烂牌,清军战斗力连南美非洲土著部落都不如,结果重伤不死,也没解体散架,这份政治功力着实不可小觑。
不过说到底,鞑清和鞑英治理模式和政治思维就不一样,这也部分决定了两者下场的不同。
大清沿袭传统中华农耕文明,圈地扎根,长期改造,以求安稳统治,四海升平。
但大英是典型的海洋文明,崇尚贸易与利益,其统治也多是代理人模式,也就是土官治理,没有完成基本改土归流。大英对各殖民地的联姻控制也非常有限,血统不融合,辈分不清晰,导致英国王室长期悬浮于各殖民地之上,不能真正扎根。
我其实原来就说过,海洋文明和游牧文明再性质上有很大相似度,大英的船舶,就是蒙古的马匹。
海洋民族与游牧民族都一样四处流动,依靠船或马生存,船和马也是主要战斗工具,两者也都崇尚商业,重视贸易和科技,统治模式也都是代理人模式。
当年大元最开始的主要统治方式就是委托治理,朝廷确定各地税收额度,当地代理人足额缴纳就行了,其他朝廷基本不管。
大英帝国对殖民地也使用的类似方法,因为省事,整不明白农耕文明的哪一套体系,甚至英国自己的职业文官制度,在19世纪中期才开始建立,等二战后才基本定型。
真仔细看看欧洲史和草原史,就会发现二者有极大相似度,在传统中国文明眼中,确实都是无文明,无制度的夷狄之流。其迅速崛起主要是因为赶上了一波科技高潮,但文明底蕴依旧过于浅薄,西装革履也掩盖不住一身屌丝气息。
蒙古人打到亚欧大陆西端之后,大元朝不到百年正式灭亡,退回蒙古高原。
英国人打到亚欧大陆东端之后,大英帝国不到百年也正式灭亡,退回英伦三岛,也完全不稀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丶感同身受 发表于 2021-5-30 00:08:57 | 只看该作者
 
什么境地?之前的殖民地大多数都保留了和英国良好的关系,这些国家的国民对英国同样抱有好感,使得英国可以以退为进,继续保持大国的地位。举例来讲,英国的第一枚核弹就是在澳洲试爆的(45次核试验21次在澳大利亚领土上进行);交通要冲直布罗陀的属民对英国是忠心耿耿的;还有马六甲海峡周边的国家,如新加坡,更是与英国关系密切。
相较于苏俄对东欧的殖民统治,冷战后,东欧各国、原苏联的一些加盟国对俄国的切齿痛恨,已经很好了。更不用提倾囊相助结果换来反目成仇了。笑话人家。
 第22张图片 英联邦范围
相关回答:
二战后英法的殖民地是怎么失去的?为什么英国早期到处有殖民地,却不怕割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酥糖 发表于 2021-5-30 00:09:18 | 只看该作者
 
具体可以参考这个回答:
英国为什么会在短短百年时间从日不落帝国地位下降到如今的境地?首先
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是基于殖民地总督不向殖民地负责,而向帝国议会负责。这种体制本身就缺乏起问责性,出于地理因素,帝国议会难以问责,总督在殖民地基本处于大权独揽,并且不需要向任何人负责。
所以随着殖民地人口的增加,管制难度的增加,成立责任政府的需求就会越来越高。所以英国分别在英属北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地开始成立责任政府,赋予其自治领地位。
一旦开始赋予其自治权,实际殖民地成为独立国家的趋势就不可逆转了。


其次,英国殖民的目的同法国不一样,法国是希望把殖民地变成本土,而英国殖民的目的单纯只是为了做生意,反哺不列颠。
对于它来说,能继续做生意比维持殖民地重要的多。
英国深知殖民地变成独立国家的趋势不可逆转,所以英国主动赋予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独立国家地位。如此一来,英国依然还能和上述各国继续做生意,维持其影响力。
如果最后独立国家的成立是以革命方式实现,那么英国是很难继续维持现在的影响力的。


另外,我不知道题主这个问题时想嘲讽还是啥。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衰落的帝国,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德意志帝国/纳粹德国,苏联,奥匈帝国;还有亚洲的蒙古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
无论曾经多么辉煌,衰落的时候往往只需要几十年甚至几年的时间。
就连我们历史上所有伟大的帝国,秦,汉,唐,崩溃的时候也让我们陷入了长期战乱。
英国的确没有以前强,但你不可以把现在的英国机械的等同于大英帝国的唯一继承者。
现在大英帝国真正的继承者不光是英国,而是全世界所有的盎格鲁撒克逊国家和英联邦核心成员(五眼联盟,甚至可以加上新加坡,南非,印度)。
世界上没有不衰落的帝国,大英帝国也是一样。现在的大英帝国已经不在了,但是帝国曾经构建起来的世界秩序,如今依然掌握在曾经大英帝国的继承者们手里。这些依然掌握世界秩序英语国家组成的利益共同体,其实就是大英帝国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言天涯海角 发表于 2021-5-30 00:09:45 | 只看该作者
 
原因很简单:先天不足、后天缺德。
大嘤的核心,还是在于其本岛,而它的人口,始终又受到了限制于约束,地盘小、人口少,这样就造成了日不落帝国头轻脚重的情况,其统治是不稳定的。大嘤数百年来通过军事力量和外交上的纵横捭阖,稳住了局面,已经算是不错。
高卢鸡等欧洲大陆势力与英国人对掐,阻挡了大嘤踏足欧洲大陆,局限于英伦三岛,领土、人口均无法得到有效的扩张。海外殖民地发展得再好,统治中心扩张不起来,得到的不是帝国的稳定,很可能是分离主义倾向。同时这种格局还存在一种隐患:强大的地方势力,在帝国的强盛时期可以脱离出去,而当帝国衰落后,即使是弱小的地方势力,同样会有自已的想法。前者的典型如美国,后者如印度、澳大利亚等国。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各个国家间的实力代差明显,再辅之灵活的经济外交手腕,往往能以小克大,以弱胜强。譬如当年西班牙、荷兰、葡萄牙什么的,也能混得风生水起,照中国某位名人的话讲就是: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但随着时间的延续,各国的实力逐渐拉近,代差没有那么明显,人口、领土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虽然大嘤可以在理论上征集所有殖民地的力量,但真正可靠的,还是以英伦本土为核心的武装力量,总不能指望印度去打主力。这么一来,大嘤的弱势更加突出,龙虾兵们虽然还是天下无敌,但已经有了颓势。
此所谓:先天不足。建议狠狠的为法兰西等国呱唧呱唧!
现在我们再谈谈后天缺德的问题,这其实是互为因果:正因为先天不足,所以才依靠后天缺德来弥补。本土范围狭小,核心人口数量太少,这种格局,无疑是不利于工业发展的:市场太小。
所以,大嘤建立起了一套复杂的贸易(殖民经济)体系。简言之:英伦本土为核心区,在技术和生产领域掌握绝对的主导权。帝国的各殖民地,一方面可以为核心区提供廉价的原材料,同时其广袤的领土和众多的人口,成为核心区工业产品的倾销地。反之,如果失去了殖民地,整个国家的经济支柱就会受到严重打击。
所谓的世界大战,其实就是为了争夺殖民地,争夺原材料产地和市场,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本国的工业发展和制造。其实一战后的德国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世界前列的工业国,失去殖民地市场后,都成啥德性了。但汉斯和高卢鸡幸运的一点在于,他们是欧洲大陆国家,还是可以调整过来的,虽然没有了殖民地,欧洲可还是有不少国家可以啃肥肉的 —— 今天欧洲内部的许多分歧,其实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根源,所谓“反复横跳小丑国家”,从某种意义讲也是真的悲剧。
现在回到英国,它不是欧洲大陆国家,吃不到肉。失去殖民地,于英国而言,就只能走技术或知识产权路线,这条路不行了走金融路线,都特么走不通的话,没准就只能做回海盗的老本行。
为什么导师会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也是这么个道理:这是一种非公平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走到最后,必然是列强互相争夺市场和资源,爆发大规模战争。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列强们发现继续这么搞不行了,硬刀子砍一点也不文明,且效率低下,危险性高,所以才建立起了现在这种“软殖民”模式。
总之呢,这是一种缺德的,脆弱的发展模式,顺便说一下,中国是可以摆脱这种发展模式,走和平共赢发展道路的:因为中国自身就是一个超级大市场,仅靠自身正常需求,就能让人赚得盆满钵满。
所以,我们现在成了“挑战世界秩序”的大恶棍。
至于大嘤的未来,并不看好。
1、所谓的大嘤建立体系,大家都说英语云云,不靠谱的。美利坚痛扁英国人,联手苏联瓦解英法殖民体系,难道美利坚不属于大嘤体系,说的是中文么?
2、大嘤越来越缺乏建设性,破坏性更强,光有破坏没有建设是不行的。它现在甘当美国的马前卒,无论是在美国的对欧战略,还是对华战略,扮演的是建设者呢,还是破坏者呢?
3、大嘤要是好了,你让欧盟怎么办,脱欧保平安么? 大嘤越成功,说明欧盟越失败,这个矛盾,根本无法调和。
4、帝国的衰落,需要过程,大嘤作为一个老牌帝国,其衰落也不过数十年,报应那有那么快的。顺便说一下,“天下皆行大嘤法”,有人觉得很牛逼,但我觉得真不是什么好事 —— 六月债还得快,作法自毙的可能性很大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我君君 发表于 2021-5-30 00:10:20 | 只看该作者
 
因为英国没能牢牢控制住殖民地。缺乏大一统的远见卓识。即使丢了美国,如果能控制住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让这几个国家成为一个整体,那就有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亿几千万的人口。影响力绝对不是现在能比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bin1163ok 发表于 2021-5-30 00:11:15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挺搞笑的,英国是欧洲国家里最精罗的国家,虽然咱盎撒巴斯特跟罗马没有半毛关系,(可能也就诺曼贵族还有点拉丁传承)但早在阿尔弗雷德大帝的时候就开始精罗,泡在池子里缅怀罗马皇帝的辉煌。
殖民时代后更是罗马的不行,小到剧院文化,大到建筑样式,宫廷,城市设计,通通罗马化拉丁化。以至于现在对罗马研究史料最庞大的记录就是英语文献。
从这一点来看,就可以窥见英国对殖民地的统治,其实就是很罗马式的。对那些人口众多的地区,英国不干涉本土的文化,只建立庞大复杂的关税系统,交了钱,你们爱咋咋。仍与当地统治者进行合作统治(比如印度)
对那些没什么人的地方,则是进行移民,盎撒化。这就是很典型的罗马式统治策略(这也是后期罗马崩溃的原因之一)
所以,英国能维持现在这样子已经很不错了,至少还剩下一个英联邦,英国贵族还能随意移民到海外领土上(英国民众也不难),国王也是加拿大等国的实际元首。算是找到了一条进行远洋统治的新路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綨綨 发表于 2021-5-30 00:12:02 | 只看该作者
 
英国最强盛的时期跟20多年前的美国一样,英镑金本位,全世界都爱用英镑,因为英国在全球都有殖民地,控制了全球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德国,法国甚至美国一开始只能给英国打工赚来英镑和黄金去兑换英国来定价的原材料。这样英国就可以躺着压低国内通胀,躺着赚一笔手续费,滥印钞票都没事→_→
但这样的英国逐渐失去活力,20世纪初全球科技进步就跟英国没啥关系了,很多科技发明都在美国德国那边创造,再经历一战和二战的摧残,英国的家底也耗完,负债累累,弱不禁风,美苏轻松就把英国的殖民地一个个搞独立出去,英镑金本位也垮掉,全球开始认美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2 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