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新闻传播考博 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传播学考博解析 ...

[复制链接]
47277 0
bin1163ok 发表于 2021-12-24 21:45:34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2年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招生目录:

新闻传播考博 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传播学考博解析 ... 第1张图片
一.网上报名
请在2021年10月11日09:00-12月6日17:00
二.提交报名材料
网报成功后,申请人向我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寄(送)达以下申请资料:

  • 北京大学2022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网上报名并缴费成  功后,方可在报名网站下载报考登记表,打印后须在第2页和第3页上签署本人姓名;
  • 身份证复印件;
  • 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报名时须提交所在培养单位研究生院或研究生部的证明信,入学前须补交学历和学位证书复印件,审核通过后方可报到注册;只有学位证书而无毕业证书者,报名时须提交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只有毕业证书而无学位证书者,报名时须提交硕士毕业证书复印件;学历学位证书在国(境)外院校获得者,报名时须提交由教育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复印件);
  • 毕业(在读)院校的正式成绩单原件;
  • 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可提供学位论文摘要和论文目录等)、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
  • 个人陈述(含对报考学科专业的认识、拟定研究计划,3000字左右,模板下载网址:https://admission.pku.edu.cn/zsxx/bszs/bssqkh/index.htm);
  • 两封专家推荐信,须分别密封并由推荐专家在封口骑缝处签字(专家须为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副教授(含)以上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称者,模板下载网址:https://admission.pku.edu.cn/zsxx/bszs/bssqkh/index.htm);
  • 外语水平证明复印件。请提供以下至少一种证明:
①英语
a)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成绩60分及以上(提供成绩单,2018年1月-2019年1月参加考试);
b)国家英语六级考试500分及以上(2017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
c)托福(IBT)100分及以上(2020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
d)雅思(A类)6.5分及以上(2020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
e)国家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合格证书(2017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
f)在母语为英语的国家或地区参加过英文授课学位项目学习并获得学位(2017年9月1日后获得)。
②小语种(只包括学校规定的法语、德语、日语、俄语)
a) 在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四个国家获得学位,并使用相应国家母语撰写学位论文(2017年9月1日后获得);
b) 在国内高校就读法语、德语、日语、俄语专业获得学位,并使用相应语言撰写学位论文(不含二学位,2017年9月1日后获得)。
9) 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还须提交在报考学科、专业或相近研究领域的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的2篇以上学术论文(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或已获得省、部级以上与报考学科相关的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5名)的证书。
【重要说明】
1)纸质版申请材料信息必须与网上申请信息完全一致,不一致者视为无效报名。
2)本院只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3)材料寄(送)要求:
①上述材料请按顺序整理并用抽杆文件夹固定(不要装订),装入档案袋内(其中1-8项为必须提供的材料),请确认材料齐全后再寄(送)。材料不全者视为无效报名。
②在档案袋封面用黑体字注明以下信息:考生姓名、电话号码、申请专业、申请导师。
③于2021年12月15日下午5:00点前寄送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31室,以当日寄达时间为准,不以邮戳为准,逾期寄达者视为无效报名,不予受理。
④材料寄(送)地址: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31室(邮政编码:100871;电话:010-62758122)。
⑤仅在网上报名,未寄(送)或未按时寄(送)材料者,或只寄(送)材料而未进行网上报名者,不予受理。
⑥为保证材料准时到达,仅接受EMS快递,并注明“博士申请材料”。申请材料一经收到,恕不退还。
四、选拔方式
1. 新闻与传播学院收到考生的报名材料之后进行审查。
2. 初审
在2022年1月,新闻与传播学院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材料,从外语水平、专业基础、研究潜力等方面进行初审。根据审核结果和当年招生计划,原则上按照3:1的比例择优确定进入考核的候选人,根据生源情况可适当增减;3月前在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站公布具体复试名单、时间等详细信息。
3. 复试
复试时间预计在3月中下旬,复试方式、具体复试细则请关注本院网站发布的复试通知。
进入复试后,申请人须提交身份证原件、学历学位证书原件以及外语水平证明原件等材料,并按照院系要求进行核查。持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者,还须同时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原件供核查。如院系对学历学位证书或外语水平证明等材料有疑问时,申请人须按照院系要求提交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
申请人应当在本院公布的考试时间和地点参加复试,未能按照规定参加考试的,视为弃权。
五、录取
1. 各招生专家组在考核成绩均及格的考生中按照学科和导师的计划招生人数按照总成绩高分到低分录取;
2. 如果某位导师没有录取任何考生、或者其录取的人数低于计划招生人数,该导师的招生名额可以转给本专业其他导师或其他专业。
新闻与传播学院招生博士生导师简介
一、程曼丽
简历: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执行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岗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应急管理学会舆情专委会主任,同时兼任国内多所高校新闻传播学院客座教授。出版《〈蜜蜂华报〉研究》《海外华文传媒研究》《对外传播及效果研究》《国际传播学教程》《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从国际传播到国家战略传播》等著作、教材,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
研究领域:
新闻传播史、国际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博士招生方向: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之列宁研究(2022年招生)
二、陈
简历:
1983年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担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广告学系主任,新媒体营销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兼任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负责人,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等。
承担教育部后期资助重大项目《中国乡村调查》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广告产业中国模式的理论建构研究》,出版《大众文化与当代乌托邦》(1996,作家出版社)、《当代中国广告史(1979-1991)》(2010,北京大学出版社)、《创意传播管理》(2012,机械工业出版社)、《关键时刻战略—激活大数据营销》(2013,中信出版社)、《中国乡村调查-农村居民媒体接触与消费行为研究》(2015,高等教育出版社)、《超越营销—微博的数字商业逻辑》(2016,中信出版集团)等。曾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研究领域:
1.广告学
2数字营销传播
3.品牌传播
博士招生方向:
1.广告理论与实务
2.品牌传播(2022年招生)
三、陆 地
简历: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国内首位)。曾任中国青年报、北京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记者、主任编辑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现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大众文化学会节庆礼仪研究会会长、中广联广播电视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写作学会会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当代传播》《新闻爱好者》《新闻与写作》等全国新闻核心期刊的编委。1998年以来,承担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十余项,横向课题多项,发表周边传播、广播电视与新媒体以及文化产业等方面的论文350余篇,专著、编著、译著、诗著等20部;2004年被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现中广联)评选为全国“十佳”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
研究领域:周边传播理论与应用、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传统文化与创意产业。
博士招生方向:
1.广播电视研究
2.周边传播理论与应用研究(2022年招港澳台、留学生)
3.节庆礼仪文化与新闻传播研究
四、师曾志
简历:
  在北京大学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1年留校任教至今。现任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留校任教至今主要担任公共传播、媒介与社会变迁、跨媒介叙事与传播等本科生、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
研究领域:
1. 媒介与社会变迁
2. 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
3. 新媒介赋权与认知传播
4. AI应用与生命传播
  主要研究成果:出版编著《新媒介赋权:国家与社会的协同演进》《新媒介赋权与意义的兴起》《生命传播:自我·赋权、智慧》《现代出版学》等专著,在《北京大学学报》《探索与争鸣》等刊物上发表文章百余篇,其中多数为核心刊物。
  曾在新西兰泰国、新加坡、韩国、瑞典、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访学、讲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博士招生方向:
媒介与社会变迁(2022年招港澳台、留学生)
五、陆绍阳
简历:
曾先后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中央戏剧学院影视系,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0年度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北京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
兼任全国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2018-2022年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会长。
专著《中国当代电影史》曾获北京市哲学社科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委精品教材奖。《视听语言》获北京大学优秀教材。论文三次获得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三等奖。多次获得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当代电影论坛”优秀学术论文奖。
研究领域:
影视文化研究、电影产业研究、视听语言研究。
博士招生方向:
影视文化与产业(2022年招生)
六、陈汝东
简历:
    陈汝东,山东省利津县人,博士,1995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曾任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教授;现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兼任全球修辞学会、全球话语学会、国家传播学会等的会长,先后兼任国际现代语言文学联盟(FILLM)助理秘书长、理事,国际修辞学史学会(ISHR)理事、美国卡耐基国际事务伦理委员会(Carnegie Council)委员等。
著有《社会心理修辞学导论》、《对外汉语修辞学》、《认知修辞学》、《语言伦理学》、《传播伦理学》、《新兴修辞传播学理论》、《修辞学教程》等;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了“新兴修辞学交叉学科前沿理论研究”、“受众伦理研究”等国家、教育部基金项目。先后讲授“汉语修辞学”、“传播伦理学”、“传媒发展史”(本科生)、“传播学史”、“社会心理修辞学”、“传播伦理学研究”(硕士生)、“传媒伦理与法规政策研究”、“新兴修辞传播学前沿理论”、“当代话语学前沿理论”、“国家传播学”、“中国修辞学思想史”(博士生)等课程。
曾多次应邀到英国牛津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以及韩国、保加利亚、瑞士、意大利、法国等国的大学研修、讲学,并多次应邀在国际修辞学史学会等国际学术组织的年会上做大会主旨演讲。(参见《北大学人》,《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年第4期;《学者风采》,《江淮论坛》2012年第3期、2015年第2期;《国际修辞学研究ꞏ学者介绍》第三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等等)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为修辞学、新闻传播学、语言学等的新兴交叉前沿学科,近年的学术兴趣包括国家修辞学、国家传播学、全球话语学、传媒伦理与法制、媒介文明史、比较修辞学等;
博士生招生方向:
1.当代修辞传播学理论与应用;
2.传媒伦理与法规政策;
3.话语学理论与实践;
4.国家传播学(2022年招生)。
七、胡
简历: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政治学博士。致力于在文化、技术和政治的交叉点中发现有趣的东西,特别是解放性的文化实践,网络和网络社会理论,数字经济与管理,以及人的主体性。
在进入北京大学之前,胡泳拥有11年的平面媒体经验和6年的电视媒体经验,是《三联生活周刊》的主要创办者之一、中国财经电视节目的创新者之一。
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和新媒体研究的人士之一,发表论文多篇,有多种著作及译作。著作《网络为王》(1997)是国内首部全面介绍互联网的诞生、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的专著;著作《海尔中国造》(2001)是最早的中国企业研究著作之一,获《经济观察报》评选的“2002年影响中国商业界的20本书”之一;著作《张瑞敏如是说》(2003)获第13届浙江树人出版奖;著作《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2008)获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
2017年,获得全球首个商业思想家排行榜Thinkers50颁发的Thinkers50 Digital Thinking Award提名。2018年,被Thinkers50选入“Thinkers50 雷达”名单,名列可能对未来组织机构的管理和领导方式产生深远影响的30位世界思想家之一。
讲授课程:新媒体与社会;网络政治学;互联网认知;社会科学的经典与前沿;专题片与纪录片创作。
研究领域:
1. 中国当代纪录片
2. 新媒体与社会
3. 网络政治学
4. 数字经济与管理
博士招生方向:
新媒体与社会(2022年招生)
八、许
简历: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健康传播专业硕士项目负责人,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现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健康产业发展传播分会副会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传播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宣传和风险交流专家组成员,国际公关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社科及省部级项目十多项。目前是十九届五中全会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研究与数据库建设(21ZDA230)子课题负责人,2021年外文局重点项目“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国际传播研究”负责人。曾连续六年主办“中欧对话:媒介与传播研究”国际研究生暑期班”(2014-2019),连续三年召开“医疗、人文与媒介:健康中国与健康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大跃进运动中的政治传播》、《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概论》(参编)等专著5部,发表健康传播、政治传播、舆论研究相关论文几十篇。
曾授课程:健康传播研究、健康传播案例实践、传播学概论、新闻传播导论、跨文化交流学、舆论研究、传播话语分析、媒介政策与媒介治理。
研究领域:
1. 健康传播
2. 政治传播
3. 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
3. 风险沟通与媒介治理
博士招生方向:
健康传播与媒介治理(2022年招生)
九、陈开和
简历: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本科、硕士,香港大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兼任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奖和长江韬奋奖评审专家库成员。曾担任新华社国际部国际评论编辑室副主任(挂职)。讲授《世界新闻史》《媒体与国际关系》《全球化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课程,曾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体系的构建》《中国发展道路中的价值理念及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我国对外传播文化软实力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列宁思想研究》等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研究领域:
1.中外新闻传播史
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3.国际新闻传播
博士招生方向:
1.新闻史论
2.国际新闻传播(2022年招港澳台、留学生)
十、王维佳
简历:
200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传播学博士。毕业后先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2019年获评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17年获评中宣部、中组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际传播界别);国家互联网舆情中心特约研究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理论专家库成员;国家高端智库中信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2014年起担任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先后四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多次获得北京市、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科研教学奖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等四十余项课题。长期与中央及地方政府合作进行传播治理问题的研究。
出版《媒体化时代:当代传播理论的反思与重构》、《作为劳动的传播:中国新闻记者劳动状况研究》等专著和译著,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主要研究领域:1、国际传播的历史与理论;2、发展传播的理论与实践;3、传播政治经济学;4、中国大众媒体与社会变迁
博士招生方向:
国际传播与发展传播(2022年招港澳台、留学生)


上一篇:新西兰有推荐好的公立高中吗?
下一篇:新西兰机械或者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毕业在当地好找工作吗 ...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2 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