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新闻] 已有9人宣布角逐英国首相,此前呼声最高的国防大臣不打算参选

[复制链接]
66 0
樱甜心晴 发表于 2022-7-10 13:34:54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观察者网 周弋博】
自约翰逊宣布辞职后,谁将继任首相一职引发外界关注。随着多名英国保守党人士陆续宣布参选,有英媒不禁感慨:候选人名单已经“越来越拥挤”了。
综合路透社、《每日电讯报》报道,当地时间7月9日,英国交通大臣格兰特·沙普斯、财政大臣纳齐姆·扎哈维、前外交大臣杰里米·亨特、前卫生大臣赛义德·贾维德、前国防大臣彭妮·莫当特正式宣布角逐英国保守党领袖一职,这也使目前的正式参选人数增至9人。
另据《每日邮报》消息,英国外交大臣利兹·特拉斯也将于11日正式开启竞选活动。而此前在民调中支持率最高的国防大臣本·华莱士则在推特发文称,自己已决定不打算参加此次竞选。
据报道,负责监督保守党领袖竞选的“1922委员会”将于下周制定竞选的具体规则和时间安排。因候选人数太多,该委员会将推动保守党议员先行投票,从而将候选人缩小至2名。
已有9人宣布角逐英国首相,此前呼声最高的国防大臣不打算参选 第1张图片
路透社报道截图
约翰逊宣布辞职后,已有9人宣布角逐首相
当地时间7月7日上午,约翰逊同意辞去保守党领袖一职。当天中午,他在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前向全国发表辞职声明时表示,自己已任命新内阁,将留任到保守党选出新的领袖以及首相为止。
对此,《泰晤士报》在网站头版写道:“游戏结束了。”文章认为,约翰逊若继续执政,将是“一个错误”,因为他已经失去了政党和国家的信心。
紧接着,英国媒体将目光投向了谁是新任英国保守党领袖与首相的话题上,争相报道起了各方宣布参选的消息。
综合英媒消息,早在7月6日,担任英格兰和威尔士总检察长和北爱尔兰总检察长的苏拉·布雷弗曼就开始公开呼吁约翰逊辞职,并宣布自己会参加下任保守党领袖的竞选,从而成为此次竞选中的首位角逐者。
已有9人宣布角逐英国首相,此前呼声最高的国防大臣不打算参选 第2张图片
苏拉·布雷弗曼
7日,英国下议院外交事务特别委员会主席汤姆·图根哈特在《每日电讯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宣布参选,还特意将曾作为英国陆军成员参与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经历拿出来宣传。
已有9人宣布角逐英国首相,此前呼声最高的国防大臣不打算参选 第3张图片
汤姆·图根哈特
8日,英国前财政大臣里希·苏纳克与城镇升级、住房和社区部分管地方政府、信仰和社区的前国务大臣凯米·巴德诺奇宣布参选,两人此前均在“平彻事件”引发的“辞职潮”中,因对约翰逊执政能力感到失望而辞职。
作为内阁大臣级别的重要人物,苏纳克的辞职也是这场英国政坛“地震”的首批参与者之一,还曾在辞职信中直言自己和约翰逊在经济政策上存在明显分歧。
已有9人宣布角逐英国首相,此前呼声最高的国防大臣不打算参选 第4张图片
凯米·巴德诺奇(左)与里希·苏纳克
9日,又有5人先后决定参选,即英国交通大臣格兰特·沙普斯、财政大臣纳齐姆·扎哈维、前外交大臣杰里米·亨特、前卫生大臣赛义德·贾维德与前国防大臣彭妮·莫当特。
其中,亨特曾与约翰逊在2019年的保守党领袖竞选作为最终候选人而角力,最终在全党投票中获得了33.5%的支持。
已有9人宣布角逐英国首相,此前呼声最高的国防大臣不打算参选 第5张图片
格兰特·沙普斯(左)、杰里米·亨特(中)与彭妮·莫当特(右)
贾维德也是前述“辞职潮”中选择放弃约翰逊的重要官员之一,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约翰逊政府的“垮台”。
而被约翰逊火速任命以接替苏纳克财政大臣职务的纳齐姆·扎哈维,则在上任的不到24小时内,与一些内阁重要成员共同前往唐宁街10号,劝说约翰逊辞职。
《泰晤士报》7日头版更是表示,有消息人士透露,扎哈维几个月来一直在与盟友秘密行动,为拿下保守党领导权做准备。
已有9人宣布角逐英国首相,此前呼声最高的国防大臣不打算参选 第6张图片
赛义德·贾维德(左)与纳齐姆·扎哈维
此前呼声最高的国防大臣已明确不会参选
据《每日邮报》消息,除上述9人外,英国外交大臣利兹·特拉斯将于周一(11日)正式开启竞选活动,将承诺减税并解决英国的生活成本危机。
在前述“辞职潮”爆发期间,特拉斯曾明确表示自己不会选择辞职。据《卫报》报道,特拉斯还称将“100%追随首相”。
而在约翰逊发表完辞职声明后不久,特拉斯在推特上发文称,“首相做出了正确的决定。约翰逊领导下的政府取得了许多成就——脱欧、疫苗和支持乌克兰,我们现在需要冷静并且团结,在找到新领导人前继续执政。”
已有9人宣布角逐英国首相,此前呼声最高的国防大臣不打算参选 第7张图片
利兹·特拉斯
值得注意的是,7月7日,英国分析公司YouGov发布最新民调显示,英国国防大臣本·华莱士目前最有可能成为约翰逊的接替者,成为下任保守党领袖。
YouGov的这份快速调查共走访了716名保守党员,其中,华莱士的支持率居首,得票率13%,紧随其后的是莫当特,得票12%,苏纳克(10%)和特拉斯(8%)分列第3、4名。
不过,华莱士于9日在推特上发文称,自己已决定不打算参加此次竞选。
“经过慎重考虑,并与同事和家人商量后,我决定不参加保守党领袖竞选。我非常感谢所有承诺支持我的议会同事和其他成员们。”
“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抉择,但我的重点是我目前的工作和保护这个伟大的国家的安全。我祝所有候选人好运,并希望我们迅速回到我们都被选出来解决的问题上。”
已有9人宣布角逐英国首相,此前呼声最高的国防大臣不打算参选 第8张图片
趋同的竞选口号:减税,降低生活成本
据报道,特拉斯并不是唯一提出“减税”和“降低生活成本”等竞选口号的人。
据英国天空新闻网(Sky News)消息,扎哈维就在宣布参选时表示,“我的目标很简单:给我们这一代人提供机会,给所有英国人提供机会——无论你是谁,无论你来自哪里——从而稳定局面,稳定经济。”
沙普斯也向《泰晤士报》表示,如果成功当选保守党领袖,将在上任后的100天内制定紧急预算计划,包括为最弱势群体减税,并向能源消耗高的企业提供政府支持。
亨特和贾维德也承诺,当选英国领导人后,将把对公司的税率削减到15%。
“我们不能承受不减税的后果。”贾维德称,他将回调约翰逊政府在4月份增加的社会保险缴费率。
“坦率地说,税收太高了,党内正在形成一种共识,即必须降税。”图根哈特在宣布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应该立即扭转最近的社会保险缴费率提高政策,让辛勤工作的人和雇主保留更多的钱。燃油税也必须降下来。”
相较之下,苏纳克仅提出“希望恢复人们对政府的信任,重建经济并重新团结整个国家”,并未提出自己的经济政策计划。
路透社分析称,苏纳克在担任财政大臣期间,曾提出了庞大的政府预算案,使整个英国面临沉重的税收负担,这也使他的竞选处境颇为艰难。
今年5月,英国政府宣布将对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征收25%的能源利润税,同时出台一项150亿英镑的一揽子计划,向难以承担飙升的能源价格的英国家庭提供支持。
苏纳克当时表示,英国民众正面临“生活成本危机”,能源公司却获利丰厚,因此英国政府决定采取这项“临时的、有针对性的”利润税政策。
另据路透社6月22日援引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报道,英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上月升至9.1%,达到了1982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英国也因此成为七国集团中CPI涨幅最高的国家。英国央行则表示,到10月份,英国通胀率将超过11%。
已有9人宣布角逐英国首相,此前呼声最高的国防大臣不打算参选 第9张图片
英国近几十年的通胀统计 图源:BBC
英国保守党:竞选人数太多,需尽快减至2人
事实上,在已经决定参选的9人和预计大概率会参选的特拉斯之外,还有多位保守党议员表露出了参选意愿,预计未来还会有人陆续参加首相之位的角逐。
有别于此前几次保守党领袖竞选,此次竞选中各方“跃跃欲试”的情况确实较为少见。路透社更是直言,候选人名单已经“越来越拥挤”了。
在2016年的英国保守党领袖选举中,虽然也一度有9人参与角逐,但有4人因没有足够支持或其他原因中途退选,剩余的5人中也有先后有2人被淘汰和2人推选,导致特雷莎·梅自动当选当时的保守党领袖一职。
而在2019年的选举中,仅有8人参选,经过五轮保守党议员的投票筛选后,最终由约翰逊在全党投票中击败亨特取得胜利。
据路透社报道,在这次的竞选中,负责选举监督工作的“1922委员会”将于下周制定竞选的具体规则和时间安排。因候选人数太多,该委员会将推动保守党议员先行投票,从而将候选人缩小至2名。
“很明显,我们想要做的是,在相对较早的阶段,淘汰一些显然不会获得足够支持的候选人。”1922委员会的财务主管杰弗里·克利夫顿-布朗表示,“我认为即使是候选人本人也会认可这一点的。”
布朗称,未来可以通过增加提名所需的其他保守党议员的签名数量,以及提高候选人进入下一轮必须获得的选票门槛来实现候选人的筛选。
“我认为,在7月20日议会休会之前,我们将能够制定出一个程序,明确筛选出两位候选人。”布朗说,“我们应该会在10月份的党代表大会之前(完成这件事),也或许在那之前就会有最终答案。”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篇:一个字:乱!英国之乱也许只是西方乱局的先兆
下一篇:英国新首相之争拉开帷幕 多人加入角逐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2 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