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美国二季度实际 GDP 数据初值将公布,当前美国经济真实 ...

[复制链接]
96587 5
sha 发表于 2022-7-27 20:14:23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增长预测再遭下调 美国二季度GDP或再萎缩 官宣衰退还早?
  作为衡量整体经济健康状况的广泛指标,即将于北京时间周四晚间发布的美国二季度GDP数据,无疑牵动着市场的神经。
  在人们屏息以待最终的结果之际,国际评级机构穆迪(Moody’s Investors Service)在26日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将美国2022年的实际GDP增长率预测由5月的2.8%下调至2.1%;同时将2023年的GDP增长预测由此前的2.3%下调至1.3%。
  穆迪解释称,此次更新的预测将货币政策与金融环境紧缩的影响纳入了考量;预计美国经济将会大幅放缓,但仍可避免陷入衰退。报告还指出,美国宏观经济的波动预计至少仍将持续1年,但目前的经济基本面“依然强劲”。
  自今年以来,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内的大量机构纷纷下调美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预期。持续的高通胀环境与立场鹰派的美联储使得经济学家与分析师普遍认同,今年的美国经济增长料将持续放缓。
  尽管市场对黯淡的经济前景达成一定共识,但对于衰退的预测与判断仍存在一定分歧。美国经济是否已处于或正在步入衰退?二季度的经济增长数据或将能够提供更为详实的依据。
  二季度GDP或再现负值
  继美国一季度GDP意外萎缩1.6%之后,市场高度关注二季度GDP是否会再度录得负值。按照“传统”的定义,连续两个季度的负增长通常意味着美国经济已显著放缓,进入“技术性衰退”。
  目前,市场对于美国二季度GDP的预测仍有一定分化。
  据Bloomberg最新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逾30%受访的经济学家预计,美国二季度GDP将再次为负值。
  穆迪在周二发布的报告中表示,其预测经济增速的模型显示,即将公布的关键性数据——二季度GDP按年率或下降约1%。该机构指出,在更为精准的预测发布前,还有一系列额外的数据将陆续披露,但大概率不会改变GDP连续两个季度下降的结果。
  亚特兰大联储GDPNow模型于近日更新的最新预测也显示,二季度美国经济将继续萎缩1.6%。
  但也有观点认为,作为经济最大的推动力,美国消费者支出保持强劲,劳动力市场仍然紧张;拖累上季度增速的贸易逆差和库存也有所改善。鉴于此,美国二季度的经济表现仍有望优于一季度。
  美国经济咨商会认为,美国经济目前并未陷入衰退。虽然该机构于近日将2022年二季度的经济增长预期由1.9%下调至0.8%,但整体判断仍然较为乐观。
  咨商会在报告中指出,鉴于过去三个月间私人库存和贸易量的大幅波动,不排除二季度会连续第二个季度出现负增长;但同时强调,衰退意味着整体经济表现疲软,而目前还并没有看到这样的迹象。
  、  “技术衰退”不是真衰退?
  白宫之所以能够强调“技术衰退”并非真衰退,其最大的底气主要来自于美国持续保持韧性的劳动力市场。
  美国劳工统计局于7月早些时候公布的6月非农报告显示,美国6月季调后新增非农就业人口37.2万人,远高于市场预期的25万人,延续了今年以来就业增长的强劲势头;失业率为3.6%,与5月持平,仍维持在50年以来的低点附近。
  数据公布后,就业市场超出预期的强劲表现一度减缓了市场对经济已临近衰退的担忧。在失业率保持低位的情况下宣布经济衰退是史无前例的。因此,有观点认为,经济增长的步伐虽在放缓,但目前的就业增长情况如果急转直下,才会看起来更像衰退的路径。
  相关分析指出,由前美联储经济学家Claudia Sahm提出的萨姆规则,或同样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作为判断经济衰退的新指标,萨姆规则指出,当3个月平均失业率较前12个月的低点上升0.5个百分点时,就意味着经济正在经历衰退阶段。过去美国经济的衰退周期均符合这一情况。而截至目前,如以萨姆规则来判断,美国经济则并没有显现衰退的迹象。反之,其失业率自今年1月以来一直保持在低于4%的水平,并呈下降与稳定持平的趋势。
  但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也还没有经历过连续两个季度出现GDP萎缩后,最终判断没有指向衰退的情况。鉴于此,倘若二季度GDP真的为负值,对于美国当前的经济是否已步入衰退的讨论将变得更具争议性。
  毕马威首席经济学家Diane Swonk预计,将会出现两个季度连续负增长的情况,但她补充称,失业率也需要上升,因此,现在“还不是衰退的时候”。
  Manhattan Institute研究员Noah Williams表示,经济衰退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就业率出现下降。通常始于企业招聘放缓,但这种放缓目前还尚未大规模发生。
  “如果美国经济正在或即将进入衰退,那将是一场与历史上截然不同的衰退。”Williams说道。


上一篇:美国540亿芯片法案落地倒计时,台积电三星或10年不得对华投资
下一篇:(good电影)《壮志凌云2》北美次周走势惊人,市场表现与 ...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5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济艘鬃史 发表于 2022-7-27 20:15:16 | 只看该作者
 
梳理一下目前的逻辑
如果二季度GDP低于预期且为负值
则市场预计美国可能长时间陷入衰退(利空),同时预计美联储超预期激进加息策略会缓和(利多)
如果二季度GDP符合预期
则市场预计美国经济增长有好转迹象(利多),同时预计美联储后续加息策略会更激进(利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mqq 发表于 2022-7-27 20:16:05 | 只看该作者
 
我个人觉着环比 不能是负值,现在美国套路,先说负值 ,然后 高于预期,股市涨!!!先说美联储 涨息  100  然后涨75,不好意思 又是低于预期,股市涨!!!真牛逼! 再说美国经济,我个人也觉着看不懂 ,这条太难了!  
PS:美国的同比没有任何意义!就像中国的环比没有意义一样,如果看环比,中国可能这个季度比上个季度 环比增长30%,牛逼吧!!不用惊讶 ,因为中国四季的gdp 差距巨大,所以环比没有意义,同比才有!!可能下个季度环比 跌30%,低吧,国家要完蛋吗?? 同样美国 四季gdp 应该是没有太大 ,环比有意义!!!举个例子 ,怎么样 美国同比才能下降的,你算吧, 去年同一季度和 今年同一季度差一年, 就是增长四个季度后的第五个季度 小于 第一个季度,这种情况 环比 少说下降10% 以上,所以 同比下降在美国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 连续四个季度环比 负值 ,同比才会变负值!! 其实 说复杂不复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ydfzzah 发表于 2022-7-27 20:16:33 | 只看该作者
 
周四的GDP数据公布前,美国在给市场打“预防针”?
美国公布二季度GDP数据前夕,美国政府高官们频频“预警”。美国财政部官员们表示,哪怕本周公布的美国GDP数据显示连续第二个季度下滑,考虑到整体的收入和就业数据,经济可以说仍处于健康良好状态。
本周四美国将公布二季度GDP数据,虽然从市场的预期来看该数值有望获得正增长,为0.4%-0.5%的水平,但媒体调查显示,有约三成的经济学家预计数据有可能录得负增长。倘若如此,由于今年一季度美国GDP同比下降1.4%,那么这将意味着美国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
通常来说,如果一个经济体出现连续两个季度的GDP负增长,那么就可以将这个经济体定义为进入经济衰退。在美国,经济是否陷入衰退由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确定。该机构将衰退定义为“经济活动的显着下降,其蔓延到整个经济体并持续数月以上”。该机构内一个专门的小组根据包括深度、扩散和持续时间在内的标准进行确定。
美国财政部负责经济政策的助理部长Ben Harris和负责宏观经济的副助理部长Neil Mehrotra表示,衡量总收入(包括工资、商业利润、租金和利息收入)的国内总收入(GDI)指标,在今年一季度以年化1.8%的速度增长,而GDP在同期下降。虽然二季度的GDI数据要到8月底才能获得,但GDI的一些组成部分,包括员工薪酬、业主收入和租金收入,显示该季度有所增长。税收收入也表明企业收入增长强劲。
GDP的计算仅包括最终产品,虽然该读数在一季度为负,但这一时期的实际总产出增长2%,是经济生产更多“东西”的结果,这其中更多的是中间产品,未计入GDP读数中。
因此官员们认为,为了获得准确的对实时经济数据的理解,经济学家们需要查看多种经济活动指标,以推断出真实的增长速度。在新冠疫情期间,GDI的恢复速度明显快于GDP。“总体而言,我们认为数据强烈表明,目前并未陷入衰退。从收入、就业和整体生产来看,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长可能是不错的。”
近日,前美联储主席、现美国财长耶伦也反对将连续两个季度GDP负增长就归类为衰退。她表示,鉴于目前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如果NBER称美国经济衰退,她会感到惊讶。因为当每个月创造出近40万个就业岗位时,这不是经济衰退。衰退是一种涉及面广泛的经济萎缩,会影响到多个领域。我们目前还没有这种情况。
不过除了美国政府内部的人“嘴硬”,外面的人没有“手软”。对本次美国通胀判断准确的前财政部长萨默斯表示,美国不太可能实现软着陆,出现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很大。华尔街投行和诸多对冲基金经理们对美国经济前景表示悲观。多次成功预判美国衰退的美债市场,也频频亮起红灯。
点击此处,解锁更多资讯
原作者姓名:刘茜 原出处:华尔街见闻原文链接:美国要改经济教科书?美财政部:即便连续两个季度下滑,也不等于经济衰退

 第1张图片

 第2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huiyihyq 发表于 2022-7-27 20:16:55 | 只看该作者
 
再萎缩是啥意思,一季度萎缩了吗?
我记得一季度同比2021年一季度增长了3%以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我家晓梦美美哒 发表于 2022-7-27 20:17:11 | 只看该作者
 
二季度还没出来,咱们先拿一季度说事。
等二季度出来了,再更新。
本文是【补习班】的第三篇——用美国案例来解释GDP概念。大家如果喜欢这种方式,或者有什么建议,可以在文末私信。

 第5张图片
7月13日,美国劳工部发布最新物价数据, 6月CPI同比上涨9.1%,为1981年11月以来最大增幅,而环比则上涨 1.3%,创下2005年9月以来的新高。
不断上涨的高通胀把美联储搞得压力山大,美国上下都充斥着对衰退的担心。
那么美国的GDP是一个什么情况呢?
咱们来看一下数据。
6月29日,美国经济分析局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一季度GDP59810亿美元,增幅-1.6%,大幅低于经济学家预计的增长1.1%。

 第6张图片
对此,经济分析局的报告称,个人消费支出的疲软是本次下调的主要原因。
看上去,美国的通胀高企,GDP下滑,情况似乎已经是非常糟糕。
不过,别急。咱们把它去年一季度的数据翻出来核对一下。
2021年美国一季度GDP为53810亿美元,而今年是59810亿美元。二者相除的话,美国GDP的同比增幅竟然高达11.15%!
火力不要太猛,这哪里有半分颓废的样子。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美国到底是行,还是不行?
咱们今天就来解一解这个GDP。


首先,美国的GDP通报方式跟咱们不一样。
咱们通报的是同比,美国通报的是环比年化。
“环比”的意思是与上个季度去比——比如一季度的数据自然就是跟去年四季度相比;而“环比年化”的意思是将季度环比再换算成年率后进行通报。
所以,美国通报一季度GDP增幅是-1.6%,这是因为它与去年四季度相比出现了下降。
但如果跟去年一季度相比的话,GDP增幅就变成了11.15%,情况就跟环比呈现完全不同的结果。
其次,11.15%是包括通胀因素的结果。
大家都知道美国现在最大的麻烦就是通胀过高,其6月份CPI同比已经高达9.1%。
这大致相当于,哪怕实际GDP一动不动,那么名义GDP的增幅也会高达9.1%!
所以,如果对一季度GDP用不变价格(即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进行调整的话,那么美国一季度GDP同比增幅就会大幅下降为3.5%(注:数据来自中经数据)。
不过,尽管大幅低于11.15%,但其实3.5%放眼全球也已经是很好的成绩了。
现在我们可以来小结一下美国的经济状况。
美国经济目前虽然环比下降,但同比增长仍然十分强劲,所以美国经济现在并没有进入滞胀,而是只胀不滞。
不过,这个3.5%的实际GDP增幅也过于惊人了。
在眼下这个科技革命动能衰竭,各国艰难存量竞争的世界里,美国这么一个成熟的发达国家,居然还能保持这么高水平的增长,这无论如何还是让人感到有些违和。
那么还有其他原因吗?
不行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半成品不算。它是经济统计中最重要的数据之一,是世界各国经济实力排名的最重要标准。
GDP衡量的是一个流量概念,就是一年当中,你究竟有多大能力,能生产出多少价值的产品。
为了计算这个生产能力,人们设计了三种统计核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生产法,就是站在生产部门的角度,计算各部门(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之和。
按生产环节从头到尾的顺序,让所有部门排排坐,把它们的增加值依次加到一起,最后出现的不就是GDP核算的生产能力么。
收入法,就是站在各生产要素的角度,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之和。
收入法不关心中间的生产过程,而是直接把所有市场主体一年到头赚到的钱加个总,这样也可以算出GDP所关心的“最终商品的市场价值”。
我国的GDP核算就是以生产法为主,以收入法为辅。
支出法,就是站在使用用途的角度,计算总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
这个在宏观经济学中,有一个收入恒等式:
GDP=C+I+G+(X-M)
即:GDP=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美国用的就是这个支出法。
这三种方法计算的都是同一个东西,区别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理论上讲,排除统计口径和误差干扰的话,应该都是大差不差的。
但其实不然。
首先,支出法本身就容易出现高估。
这倒不是说数据造假,而是说支出法从方法论上来看,天生就要比生产法高估。
前面说了,生产法是把各部门各企业的增加值一个一个地加起来。
但是大家都懂得,因为涉及到缴税的缘故,增加值往往是会缩水的。
而且由于工作量的缘故,生产法需要区分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这两大类,然后再进行统计。
规模以上自然是重点统计核算对象,但规模以下瞒报漏报就在所难免了。
而支出法只需看好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这四大部门,就可以把GDP所需要的数据都囊括进来。
这样,漏网之鱼自然就会减少很多。
另一方面,支出法不论企业是否已经开始销售,也无论盈利与否,只要企业进行了消费或投资,其金额都会被计入GDP数据。
但生产法则要考虑企业是否有增加值,然后才能计算GDP。
所以说,支出法从方法论上来讲就容易高估GDP。
其次,美国的经济结构因为以服务业和虚拟经济为主,那么为了准确核算,美国就必须非常注重对服务业数据的统计覆盖。它的几次GDP核算调整都跟此有关。
比如2013年美国为了适应服务业的发展,调整了一次GDP核算办法。
调整前,研发投入和娱乐、文学、艺术产业的支出是成本,调整后,他们变成了支出法中“I(投资)”的一部分。
甚至连房屋交易的佣金、产权保险费、房检费和律师费、支付给州和地方政府的印花税以及支付给调查和管理服务的费用也都被资本化了。
而对房地产的折旧,则从平均使用寿命的80年按照典型持有期的12年进行了集中折旧,大大提高了当期的资本支出。
这些调整直接使其2012年GDP总量凭空增加了3.6%!
英国《金融时报》当天发表评论称,此次修订使人们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发生的“大衰退”有了新的认识,其深度并不像此前所认为的那样大,而复苏也比此前所认为的更加强劲。
效果立竿见影。
其实这些调整也不是没有道理,它是美国对知识经济发展的适应。
只是它客观上却忽略并加深了美国的空心化。
空心化

美国的经济学家鲍莫尔(Baumol)在其1967年的一篇论文中分析了一种现象:一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之后,服务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会不断提高,而经济增长率则不断降低。
他给出的解释是,一国产业根据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可以分成先进部门和落后部门。
先进部门的高劳动生产率和高工资会拉高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和平均工资水平,进而使落后部门的人员工资随之增长。
而相对增长的工资则会诱使大量劳动力涌入落后部门,增加落后部门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比重,使整体经济趋于停滞。
这就是著名的鲍莫尔成本病与增长病,简称鲍莫尔病。
在鲍莫尔的模型中,制造业是先进部门,服务业就是落后部门。对此,他举了一个莫扎特四重奏的例子来说明:三百年前的莫扎特四重奏要四个人演,三百年后依然要四个人。
所以,按照鲍莫尔病的解释,工业化国家的经济结构会越来越向服务业倾斜。
跟服务业膨胀相对应的就是制造业的被挤出——也即经济的空心化,和经济的停滞。
美国就是这样的情况。
美国现在的制造业有多怂呢?
就这么说吧,2021年美国的制造业增加值约2.5万亿美元,仅占GDP的10%。
而中国的GDP虽然仅为美国的七成多,但制造业增加值却高达4.86万亿美元,几乎是美国的2倍,约等于G7的合计!
所以,拿钢铁发电石油煤炭,或者高铁汽车港口造船新能源等工业数据,来做中美对比,已经意义不大了。
因为结果是显然的。

 第7张图片

这还是盖茨当年做的比较

咱们就拿美国擅长的服务业来作比较。
美国GDP的水分

第一次:消费对比

1、快递:
以普通文件为例,美国境内快递费用大概在27美元,我在境内发顺丰快递要23元人民币。
中国和美国的采购成本相当于0.85:1。

 第8张图片
2、理发:
女生理发的差别比较大,咱们以男生理发举例,这样更好比较一些。
美国理发20美元一次是很正常的,至少不能算贵;我在北京这边每次理发38元人民币。
中美两国采购成本相当于1.9:1。
3、餐饮:
美国8美元能搞定一顿工作餐,国内40元人民币上下。
中美两国采购成本相当于5:1。
4、衣帽:
美国买一件POLO衫20美元,中国大概150元人民币。
中美两国采购成本相当于7.5:1。

 第9张图片
5、交通:
纽约地铁单程票一口价3美元。在北京坐地铁上下班,起步3元,坐10站地的话要花6元钱。
中美两国采购成本相当于2:1。
叫出租的话,美国短程需要10美元,但随着距离的延长会迅速上升。北京短程需要15元,远程的涨价速度比纽约慢。
中美两国采购成本相当于1.5:1。
5、租房:
北京在市中心租一间一居室大概在8000元人民币/月上下。纽约市中心租房则需要4000美元/月。
中美两国采购成本相当于2:1。
美国的服务业占据GDP的八成多,毛估估大概18万亿美元的样子。中国服务业占比五成多,毛估估大概60万亿人民币。
如果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按照1:6.7来算的话,60万亿人民币相当于8.96万亿美元。
18万亿Vs8.96万亿。美中两国服务业实力对比相当于2:1。美国服务业实力是中国的两倍。
两倍!美国果然实力了得。
不过,我们也得问一下这18万亿美元能买到什么东西。
按照上面的比较,如果都去支付境内快递费的话,能买0.67万亿次境内快递。而中国服务业虽然只是美国的一半,但却可以买到2.6万亿次境内快递。
如果都去理发的话,18万亿美元可以理发0.9万亿次。而中国可以理发1.58万亿次。
如果都用去工作餐的话,18万亿美元可以买2.25万亿盒工作餐。而中国可以买到1.5万亿盒工作餐。
如果都去买POLO衫的话,18万亿美元可以买0.9万亿件。而中国可以买到0.4万亿件。
如果坐地铁上下班的话,18万亿美元可以上下班6万亿次。而中国可以上下班10万亿次。
如果是去坐出租的话,18万亿美元可以坐1.8万亿次。而中国可以坐4万亿次。
如果是去租一居室的话,18万亿美元可以租45亿个月。而中国可以租75亿个月。
由上可见,美国服务业虽然财富多,但架不住东西贵。所以18亿美元买到的东西往往还不如中国所采购的多。
只有在吃饭和穿衣方面,美国的财富优势算是显出来了,能够买到的工作餐是中国的1.5倍,能够买到的POLO衫是中国的2.25倍。这跟美中财富2:1的比例大体相称。
第二次:购买力平价法

当然,我自己挑选衣食住行来比较,有点儿以点带面了,代表性不足。
不过,巧的是国外有一个专门比较世界各地生活成本的网站,叫做NUMBEO。
它的数据由各地网友上传,很有代表性。
于是我用它的数据又做了一次比较。

 第10张图片

 第11张图片
从网站对比来看,华盛顿的6901.84美元跟北京的27000元人民币购买力相近,中美两国的采购成本相当于3.91:1;
或者,纽约的9091.18美元跟上海的27000元人民币购买力相近,中美两国采购成本相当于2.97:1。
我取个平均,中美两国采购成本相当于3.5:1。
换句话说,美国服务业18万亿美元的财富所能买到城市服务,跟中国用63万亿人民币买到的服务一样多。
这就热闹了。
合着美国虽然富,但都是纸面富贵,换成物资也没比中国多置办了多少东西。
而上面这个以生活消费水平为标准,对中美两国进行的比较,其实本质就是购买力平价法。
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购买力平价法给出的结果,中国早在2018年就以18.71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18.7万亿美元。
到2021年,中国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GDP为27.31万亿美元,比美国的23万亿美元已经超出了18.7%!
第三次:GDP的构成

当然了,肯定有人会说购买力平价法不准确。说购买力平价法所依赖的商品只是社会经济体所生产的万千商品中的一小部分,代表性不足。
那没关系。
其实美国服务业中占主流的部分是所谓的火灾部门(FIRE Sector,保险、金融、地产的统称)。
跟火灾部门比,生活支出只是一个弟弟。
以21世纪前20年美国的GDP增长为例,这20年美国的GDP增长中,火灾部门占了41.2%;近10年的GDP增长中,火灾部门占了49.37%;在近5年的GDP增长中,火灾部门占了54.04%。
分量极重。
而中国火灾部门的相应占比分别是13.84%、14.39%和14.91%。
火灾部门是典型的食利经济。
如果把它们排除的话,美国GDP只能剩下一半——12万亿美元,而中国GDP还剩下八成多——97.31亿人民币,折合美元14.52亿美元!
合着把食利经济排除之后,美国GDP总量还不如中国。
这回咱可是没有用购买力平价法,这里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用的是6.7。
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从我们对日常消费的对比,或者用购买力平价法,再或者是对GDP增长构成的分析,都显示出一个结论:
美国虽然富有,但由于成本高昂,他能买到的东西反而更有限。
尾声

尽管美国GDP水分比较大,但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恰恰相反,我们要清醒认识到美国的实力。
因为,GDP只是一个流量概念,美国建国246年积累下来的财富优势,不是别人短短几年就能够赶超得上的。
另一个让美国保持领先优势的是美元霸权。
尽管美国出现了严重的空心化,但美元霸权的存在可以从金融角度弥补美国制造业的逆差,甚至绰绰有余。
而这是以美元为中心其他货币为外围的国际货币体系运行的结果,是国际货币体系不平等不平衡制度的结果。
所以,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美国凭借丰厚的家底和美元霸权,仍然可以肆无忌惮地收割世界,继续充当世界警察,继续损人利己。
不过,正如我在美元霸权系列中曾经分析的,美元霸权在制霸天下的时候,也在内部制造着自己的敌人。
这个矛盾是内生的,所以也是不可阻挡的。
这矛盾在不停地发酵,直到最终反噬其主,掀翻美元霸权。
而那时由于时间的积累,美国的财富优势也将不再明显,甚至失去这一优势。
那时,世界才到了为之一变的时候。
塔哥FRM的公众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6粉丝

450帖子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16 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