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留学申请 64 | 一文搞定海外申博的所有困惑(含北美官方录取 ...

[复制链接]
49128 0
求舔大神 发表于 2022-8-14 16:27:18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点击蓝字
关注获取更多力量与方案
本文目录
一、个人情况说明
二、硕士和博士申请的核心差异
三、全球博士申请对比及混申时间线
四、北美2020Ph.D官方录取数据分析
五、七类不同申请者增加录取率的策略
六、常见申请细节问题Q&A

共7600字,预计阅读20分钟。
表面看是申请,本质上是一次闯关体验。

一开始对申请结果感到意外,逐渐分析背后的原因后觉得逐渐有迹可循。试图总结规律,提炼要点,让大家对影响录取的因素,以及对申请难度有直观的感受,并且针对不同背景的人提供不同策略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希望我的申请过程和反思能鼓励到你。
一、个人情况说明
【申请结果】
非常感谢曾经给我发offer的老师、在申请过程中遇到的热心前辈、感谢来自GISphere社区的资讯和帮助。原本拿到UIUC Ph.D. offer,但因为10043禁令美签被秒拒(体验了一把被历史改变命运的荒唐与神奇),所幸赶上了港校换offer的末班车,在现在导师的帮助和支持下顺利入学,最终来到PolyU的department of land-survey and Geo-informatics(LSGI). 非常喜欢现在的环境,城市校园很美好,同学老师都很优秀,方向资源也很丰富,欢迎各位申请来当校友!详细的申请和面试过程可参考知乎文章: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7928233/answer/1682053705

留学申请 64 | 一文搞定海外申博的所有困惑(含北美官方录取 ... 第1张图片


留学申请 64 | 一文搞定海外申博的所有困惑(含北美官方录取 ... 第2张图片

【背景介绍】硕士和双学位都需要写毕业论文,当时受基础背景和指导环境所限,所以成果非常普通,但让我有了开始的起点以及相关的思考,也积累了相关技能。在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技能缺陷、思考倾向、研究品位、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等,也成为我想要转专业申请的契机。或许从自己曲折和拉胯的探索和尝试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需要接纳由于环境和起点的局限产生的弊端,莽撞地开始、拙劣地完成、不停止地自我批判与持续修正。这也是一个“不完美”的样本能得到的最大的启发。走得姿势不好看,也总比原地踏步强。
【申请劣势分析】缺乏海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转专业因此相关学科基础薄弱、没有高质量的相关研究领域的论文。
【申请优势分析】学历背景较好强大的自驱力和热情、对研究的持续反思精神、敢于承担风险、表达能力、搜集信息能力、主动积极。
【为什么境外读博】①原专业不契合我的能力模型且行业前景较差,经济条件不允许申请境外的转专业硕士也无法通过考研切换赛道 ②当时市场上没有符合我未来预期的工作机会 ③想要继续提升数理及钻研技术的欲望 ④自身的性格和能力与读博的生活状态和对人的要求是比较契合的 ⑤一段较为自由的时光可以让我尝试自媒体热情 ⑥海外读博本质是一份工作也能较好地满足经济诉求 ⑦想要再尝试探索更多可能性(当时原本想当高校老师,后来发生了改变。)⑧适合境外的生活状态。
我认为对于个体而言读博本质上是拥有一段相对自由的时光,是长远人生规划中的一部分。需要同时考虑你个人性格能力、期待的生活状态以及机会成本。当初隐隐约约不那么理直气壮的决定,现在的我觉得非常明智。破除用完美主义的视角来做决定,而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一个相对正确的选择就足够,因为世界和你个人的处境都不太可能是完美的。事情很多时候也是动态发展的,个体在人生节点上能够摄取到的信息也是有限的,接纳自己的人生轨迹是一个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研究方向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都会随着你对自我的认识、现实需求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读博指向的也不是单一的学术之路,或许可以用更加多元的视角来看到读博这件事。

二、硕士和博士申请的核心差异
「弄清楚招生的目的,筛选的指标,不同指标实现的难易程度,自己掌握的资源,就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最容易的路径」

Ph.D最核心的是如何让对方相信你是一个能为课题组带来科研贡献的人。这个筛选目的导致以下几个要素成为被录取最核心的指标:大佬强推、国内与国外老师的强connection、长期的海外科研获得海外老板亲自认可和信任,高质量一作论文的发表,研究方向的契合以及相关研究经历,因为这些是最有信服力的证明方法。但其实这些不同指标实现的难易程度对于同一个个体来说是不一样的,同时所需要投入的资源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让一个人国内985/211的同学单枪匹马写出一篇高质量一作肯定比去海外实验室科研获得老板认可要更难,反而后者被录取的作用会更大,因为没有比亲自长期相处更有说服力的证明。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负担高昂的交换或者硕士费用。总而言之,可投入的金钱资源越少,就需要自身硬通货更强。

MS项目除了研究型MS(录取很难)都是以就业为培养导向,是学校收入的重要渠道。所以MS项目倾向于招收学习能力较强(高三维),职业目标清晰(好的文书和丰富履历),有利于学校就业数据的学生,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教育经费支撑学校发展(给Ph.D的TA,fellowship等)。

三、全球博士申请对比及混申时间线
我当时是香港、新加坡和美国混申。没有申请欧洲的原因是因为欧洲奖学金除岗位制phd(神仙打架且注重背景匹配度)外大部分需要申请csc。所以考虑到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奖学金申请难易所以选择了香港,新加坡和美国。香港的奖学金类别也很多,具体可参考我的这个视频介绍:https://www.zhihu.com/zvideo/1430580783900233728
最主要的是HKPFS(神仙打架,高绩点+高水平论文+院校背景+国奖)及postgraduate scholarship(大部分录取学生的资助来源)。香港的postgraduate scholarship能满足在港生活,不减免学费(基本上在4w港币一年)。美国的奖学金也是能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免除学费。
香港各校的录取门槛根据每年的申请者数量、质量、你陶瓷的老师、不同院系有很大关系。比如今年香港由于申请人数剧增,所以不乏大量欧洲和美国Top ms(Cambridge,UCL,top30等)申请者。很多申请香港的人,心里还是想冲一冲美国的phd,但一般香港的老师都会需要你在一月下旬到二月尽早给出是否接受offer的回复,而此时美国的phd offer可能还没结果,所以背景非top同学可能存在还在等待美国的结果的时候就需要回复是否接受香港的offer。香港的部分学校有early round(大概5,6月由committee筛选通过),如果进了early round对于后续陶瓷老师有优势(因为不需要再被committee筛选,会被老师认为是优势)。
新加坡NUS基本上是NUS research scholarship(每个系的名额不一样,名额较少)或者老板的项目资金并且NUS不能免学费去申请CSC,因为申请CSC的前提是学校出具wAIve学费的无条件录取证明。国内C9前5%学生,高质量论文,高三维基本上比较稳,大概在过年左右会受到面试。NUS整体是commitee和教授混合式,如果是professor权利较大可以直接捞人,名额较少,特别是资金较少的领域例如建筑学院。NUS需要写research proposal(rp)且邮寄材料(部分院系),申请截止较早,需要尽早准备。(也许会询问是否收到其他学校的offer,如果有的话会improve your standing during the evaluation)
【港新美混申的时间管理问题】11.10-11.15准备nus的rp,11.15-12.1准备cuhk,12.1-12.20准备美国的网申。重点:因为新加坡和香港需要准备rp(一般至少2页),所以需要尽早准备,花费时间较多。最好是能够在正式申请之前获得导师给予你rp的一些修改意见或者面试,这样成功概率较大。需要根据导师的反馈情况权衡花费在港新的时间以及北美院校的时间。(北美院校虽然不需要rp,但是需要花更多时间在选校,选项目,选老师,陶瓷,网申,针对学校改文书等)。对于港新美混申的同学来说,平衡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我当时投入在港新学校上的时间过多,美国院校的选校和选项目极其不充分(由于欧洲也需要交rp,同样适用于英美混申同学。)

四、北美2020Ph.D官方录取数据分析
「数据均来自手动在各校官网的research中检索admission statistics或每个院系admission介绍下,有些学校将所有的program录取数据统筹在一起,有的则在每个院系页面介绍大致申请人数和录取人数。」

选择了cs,chemistry,architecture(or humanities)三个方向,尽量囊括不同的tier的数据,但是由于top50之后的官方几乎没有找到统计数据,所以只能大致描绘tier2左右录取比例。若想要知道一个院系的招生规模,可以去翻阅相应program下的people,筛选phd candidate,通过目前整个院系在读的phd数目可以大致推断招生规模。一般来说,招生规模和faculty规模成正比,一般来说一个老师一年最多招生1-2名学生,一个院系的招生规模对于录取率有极大影响。有时会由于没有funding而暂停招生,所以陶瓷的最大作用是首先明确你在sop(statement of purpose)中的老师今年招不招生
CS Ph.d录取数据

留学申请 64 | 一文搞定海外申博的所有困惑(含北美官方录取 ... 第3张图片


top5申请人数较少,同等tier加州院校录取率低因为申请者多。top50左右的公立常春藤录取率显著提高。但大体上CS由于申请人数众多,录取人数也较多,院系较多,tier1-tier2申请率基本维持10%~15%左右。
Chemistry Ph.d录取数据

留学申请 64 | 一文搞定海外申博的所有困惑(含北美官方录取 ... 第4张图片


录取率基本在20%~30%。属于典型申请人数中等,录取人数较多的工科类。(没有CS卷)
Architecture and Geography Ph.d录取数据

留学申请 64 | 一文搞定海外申博的所有困惑(含北美官方录取 ... 第5张图片


可见对于humanities类的小领域,基本上一个专业只录取2-3个人,所以基本上是美硕直接申请。对于没有海外经历的国内本硕想直接申请难度很大,录取比例比CS还低。对于理工科小领域(GEOG),录取率和CS差不多,top院系收大陆学生可能2人左右。
这个对比分析很有趣的给了我们两个提示:①录取难度与专业类别极度相关,主要是由于申请者的数目以及招生规模两个要素。②小众领域的招生规模实在太少,录取率竟然比卷成鸡肉卷的CS还低,使得没有海外经历的国内本硕几乎没可能,所以选择申请方向很重要。③非卷王类理工科项目的录取比例基本大于20%,由于数据限制,没能获取到更多tier3学校的录取数据,读者可自行查阅。
关于录取难度的反思:在10月份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会申请建筑的phd,但是一方面我知道建筑的北美phd几乎都是有美硕,其次我对于建筑学的研究领域的研究兴趣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最终在研究兴趣和个人背景的指引下申请GIS系。最终会被录取我觉得有几个因素非常关键:①没有海外背景的我如果硬申招生规模极小竞争极大的小众领域大概率全聚德,正是由于我切换到了招生规模较大的理工科院系和方向,使得没有海外学历的我拥有了机会。②UIUC为top30左右的公立研究型院校,地理位置较为劣势,所以录取率属于较高的tier2。③UIUC的专排和综排较为均衡,适合我这种背景比较均衡没有明显短板,但是缺乏美国学历以及海外科研强推的自力更生选手。比如UCSB、GMU、UMD、PSU、OSU、UW-Madison都属于Geography专排非常高的学校,这些选校的竞争也很大。美国phd申请除了公认的top10,其余学校的申请难度与专排以及导师强相关,因为Ph.D更看重是该院系的研究实力及老师个人的能力,而非综排。比如GMU的phd可以去UW-Madison当教职,ASU的phd也可以去UIUC,UMD当教职。在申请过程中,大家也会对于这一点倍感深刻。
海外交换且最好保持进组科研一年以上获得教授的强推或者利用教授的connection推荐对于phd申请的作用是最大的,此外论文发表情况、该院校的专业排名和综合排名、院系的招生规模、当年申请者的数目和水平、该院系往届录取学生的背景、院校的地理位置对于录取率都有较大的影响。为了评判个人的录取可能性,可以翻阅院系主页在读phd学生的profile来评估他们的招生偏好。由于phd申请受影响因素较大,多申无妨,只要建立了客观的心理预期后就不要过度妄自菲薄。

五、七类不同申请者增加录取率的策略
①普通自力更生选手:国内top10-20本硕无海外经历无connection+各项指标均衡没有短板+>=1pub——非内卷专业top50左右公立学校概率较大【运气/时机/实力】
②大神自力更生选手:国内top985本无海外经历+高三维前2%+强科研成果论文2-3篇【凭实力说话有希望申到非tier1大牛】
③国内top5or强势项目(例如武大GIS/哈工大航天/北航计算机)+高三维+丰富海外科研经历(交换,暑研,online research)且强推+论文N篇——综排or专排teir 1大牛老板
④国内老师强connection:强connection抵过一切除强commitee制(top10)
⑤长期海外科研获强推的陆本选手:中外合办项目(3年国内+2年国外获海外ms项目),gap RA一年,海外交换进组科研 1年,online research获推荐信等——老板和自身实力决定,非强commitee制若老师认可留任概率大,但注意要找靠谱人品好的老师,以免被视为劳动力。数据点:本科3+1中外合办,Gap year UIUC RA一年,获offer。
⑥国内本转学至美本/美本:top50美本+高三维+科研强推+高论文——top10学校
⑦国内本科+国外top ms+进组科研强推:同5类似,可弥补本科学历差距,若老师认可其研究能力,留任概率大【其实和找工作实习一个道理,亲自接触的靠谱概率远大于只看你的申请材料,对于本科实力稍弱的同学,这条路是较为可行的跳板道路,但是对于内卷愈发强烈的top校申请,还是需要个人的实力以及长期规划为基础,在申请ms的时候要考虑到留本校phd的概率,可通过观察往届录取学生的CV来评估难度。
一条路需要动用家庭资源去海外交换,用自身实力获取认可。一条路是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拿硬通货来证明自己。选择哪条路都需要付出持久的努力。在规划之前,可以先思考有哪些选择,自己更适合什么,有什么资源可以合理化配置,或许能够获得更好的结果。对于第①类自力更生的选手而言,尽早加入本科院校的课题组,产出成果或者与学长学姐合作都是较好的方法,如果本科时间有限,利用更充裕的国内研究生时间产出成果之后再申请也是合适的选择,也需要储备申请资金,因为申请阶段的花费较高,包括文书修改、专业咨询、语言考试、申请费等等。即使是纯DIY申请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撑。方法和路真的很多,资源和背景并不阻碍实现目标,与其抱怨不如付出更多努力抓住身边的资源和机会。希望我们都能逃脱出外界的评判标准,找到自己的心之所向。

六、常见申请细节问题Q&A
Q1

强committee制与非强committee制?
强committee制指的是教授和AP的权利受限制,无论是面试还是决定录取的权限上都是以committee为主。强committee制一般是指北美top10学校,特别是top5。而top30以后的学校,ap和prof都有较大的权利,一般是申请者在文书(sop)中指明感兴趣的教职,然后相应的老师会审核材料,最后由professor面试申请者,确定shortlist提交给committee,最终由committee和professor共同决定名单。
Q2

教授和Assistant professor的差异?
非强committee制的Assistant Professor(AP)相比于professor会更尽早确定优秀学生,陶瓷时会更积极地联络以及确定意向。有时候实力强劲的AP对学生的要求可能反而高于Professor,有些professor可能更看重你的潜力而非目前的成果。professor可能会在最终审核材料的时候再决定对谁发起面试,在陶瓷的时候更倾向于是模板回复。此外,不是所有的Professor都还招学生,而AP一般都会积极招学生,所以需要先套磁发邮件问心仪的老师是否有招学生的意愿。(要看老师有没有经费以及名额)
Q3

录取的玄学体现在哪些方面?
所谓的玄学其实指的是那些无法被完全量化并且有一定偶然性的机遇。比如说你的跨学科的背景正好是这个课题组所需要的,比说你的文书中所体现的品质正好是打动这位老师的,比如说你的研究兴趣和某位老师的特别匹配,比如说今年正好这个项目的申请人数变少从而你的背景成为第一梯队。除了基础资料之外,面试的时候你们沟通的顺畅程度、老师对你软实力的查考、你所散发的人格魅力都成为影响结果的要素。这些都是无法预测的偶然,我们只需要做好我们需要做的准备工作,释放出最完整和真实的自己,等待属于我们的机会就可以了。
Q4

要多申请学校吗?
尽早开始选校定位,最好6月份开始准备,10-11月开始陶瓷。别想太多,想申就申,不要心疼申请费,也不要玻璃心猜测结果,你永远猜不到!
Q5

学校接受自费读吗?
去年UMN的GEOG就因为funding原因只招收有external funding的学术。自费读博会降低录取的难度,也可能可以去更好的学校(特别是欧洲、新加坡、香港)。如果自身是可以接受自费读博的话,可以明确发邮件给每个院系的advisor询问。
Q6

套磁重要吗?
套磁对于了解老师是否招生以及老师对你的态度是很重要的。我当初花费了很多时间陶瓷,因为我每套磁一个老师,我都需要读几篇他的论文还需要做笔记。但后来,实在时间不允许,也就缩短了套磁准备的时间,在套磁的质量以及数量上需要权衡一下。不要因为老师的回复邮件不够积极而放弃申请(搏一搏单车变摩托)。此外积极地约老师聊天的过程中也可以学到很多,当时我主动约了UMN的朱递老师交流,还积极参加了UT-Austin的焦俊峰老师组内的讨论会,在过程中对于不同老师的研究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获得了很多真诚的建议而受益匪浅。
注意事项:一个院系最多一次只能套一个老师,不回复的话可以一周之后再发一遍。如果还不回可以尝试套磁新的老师,套磁邮件不要模板化尽量走心,如果老师主页写了不要套磁就不要套磁】
Q7

需要找中介吗?
申请的过程也是一个检视自己的过程,而不应该看作是一个达成目标的手段和过场。我个人认为知乎付费咨询是一种非常低成本但高质量的咨询,且能精准地匹配到相关领域的前辈。当时对于转专业申请茫然无措的我获得了康学长提纲挈领的帮助和鼓励。我认为不需要找中介机构,但是可以找一个你所申请的领域的mentor。我认为mentor的指导意义在于,把关你的重要节点,可以及时回答你的一些疑问,在你状态不佳的时候继续督促你去做一些事情,帮你评估不同的状况以及选校,最重要的也是一种心理上的陪伴。申请季的时候我们都很焦虑很害怕,如果有一个人可以支持你鼓励你我认为对于心理上是很重要的。文书的修改可以寻找已经在海外读phd的学长学姐修改也可以找自己海外美本的同学进行润色。对于一些专业型文书,比如rp以及ps可以寻求提纲挈领性的指导,当然自己全面handle更好。这种几乎DIY的模式也需要自己是非常主动的类型,因为所有的事项都需要自己独立完成,mentor只是起到一个把关以及顾问的形式存在。毕竟如果连这种能力都没有,那么确实可能不适合申请PhD。

后记
在博士申请中,导师的性格三观、研究方向、拥有的资源、研究能力、辅导学生的模式、院校专排很重要综排只是参考一个愿意为你着想,考虑你的未来发展与热情,会不断地鼓励你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的导师远比任何标签都能更切实地提升你的读博体验和生产力,将精力放在创造上而不是情绪内耗上。(给老师疯狂打call,刘信陶老师主页:https://geoxlab.github.io/)文字中的tier分级也只是粗略分级,各个tier学校中都可能出现几万引用量的大佬。Top校对于海外经历的要求之高,若无法拥有海外交换,则需要拥有更强的自身硬实力,难度较大。

个人能力和眼界有限,只是尽力讲自身的思考和总结,文中难免有描述不准确和疏漏的地方,希望降低有志于读phd的同学的信息门槛。什么都没有的我们,也能拥有选择的自由。不要害怕,只要能接受失败的结果,冲就完事!

当初冒着失学风险也没有预料到能收到录取,当初收到录取的时候也没有想到10043会阻断我的希望,如果不是10043禁令也不会想到原来香港这么适合我,感激经历的一切让我无比珍惜现在的生活。感激一切让我敢于做真实的自己并激发更大潜能的人和事,此处重点感恩我的父母、发给我offer的王老师、热心善良的导师刘信陶和支持我的挚友!

人生或许真的就是一场盲盒,你能做的或许就是去打开它并努力珍惜,而不是抱怨它不是隐藏款。
码字不易,若有启发,点个在看!
也欢迎转发给有申博需求的朋友!
LET'S MAKE A DIFFERENCE!
申请上博士只是一个开始,
更应该珍惜这份幸运。
让当下和未来都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公众号/知乎/B站|卷子很甜
欢迎关注 每周更新 不断成长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个人知乎查看更多干货分享


关于我们
GISphere留学指南项目由全球GIS相关专业学生于2019年9月成立。本项目旨在分享海外院校GIS相关专业留学的前沿信息,加强我国海内外GIS相关专业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GIS学科及产业发展。旗下子项目包括:
  (1)GISInfo留学项目网站,全面介绍海外GIS相关院校、专业及项目信息;
  (2)GISphere公众号,分享海外院校GIS相关专业学生的申请经验及就读体验;
  (3)GISource环球资讯速递,实时发布最新海外院校GIS相关硕士、博士等招生信息;
  (4)GISpace社区讨论群,为GIS相关专业的海外学者和学生提供交流平台;
  (5)GISalon圆桌讨论,和学长学姐“零距离”聊聊留学的那些事儿。
官方网站:https://gisphere.net/。请扫描公众号关注:


上一篇:美国租房“避坑南”|美国留学租房最全攻略请收下!
下一篇: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并未准确定义先进制程的范围,这 ...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11 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