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育儿] 中学家长与小学家长的最大区别

[复制链接]
27285 0
一号男嘉宾 发表于 2023-11-13 21:09:07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一个读者朋友,孩子小升初,让我把她从小学交流群里转到中学群。
没想到过了半个月,她又要求转回小学群。原因是中学家长都不怎么说话,哪像小学家长交流热烈。
的确,分享欲和表达欲,中学家长和小学家长有着很大不同。但这只是表象,背后的原因才值得深究。
有一个大家最常说的原因:随着孩子从小学升入初中,科目增加课业变难,家长越来越接受孩子普通。所以,似乎也就没心气再分享孩子的一切了。
今天中学群家长还在讨论:小学的成绩有一定欺骗性,语数英95分以上,甚至接近满分的,到了初一开考就撕掉了温情脉脉的面纱,发现孩子也就是全班平均分左右。
中学家长与小学家长的最大区别 第1张图片


接受不了吗?
那到了高中,有个别科目6、70分甚至偶然不及格你也得接受。因为高考才是彻彻底底的选拔性考试,就是要给学生做个区分——你好我好大家好?不存在的。
当然,不乏一些牛娃从小到大都很牛,家长都不用怎么费心,分享的时候说:孩子学习我都没怎么管——
这倒不是凡尔赛,但是这种经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无用的,借鉴不了。
如果孩子普普通通,指望着放养就可以变优秀,这个逻辑就大有问题,属于典型的因果关系倒置——是孩子自觉优秀家长才放养,而非家长放养孩子就能自动变优秀。
我发现不少人痴迷于讨论孩子的内驱力,当然也有一些方法激发孩子这方面潜力——我以前也分享过。
但我不会太过指望自驱力,其实特别有内驱力的孩子很多是天生的,而对于大部分普通孩子,你就是拼命培养他的内驱力也培养不出来。
就看看你身边的成年人吧,你队友,你家人,你同事……看看是有内驱力的人多,还是缺乏内驱力、随波逐流的人更多?
如果不是为了养家糊口,有工资和劳动纪律管着,是不是就不想上班也不想做事,只想每天躺平刷手机或东游西逛?
内驱力这件事,在成年人中有多稀缺,在孩子中就有多稀缺。
好逸恶劳是一种人性,培养孩子,其实一开始是离不开外驱力的。否则为啥接受小初教育是一种义务,学校需要纪律,作业需要督促,网络需要监控?一切都交给孩子内驱力难道不好吗?
普通人能正常运行,不堕落不沉沦不自毁,其实大多出于对外在约束的一种敬畏。孩子也一样。
所以对于大多数孩子,内驱力是个玄学,而外驱力却是个常态。越是普通的孩子,越需要外驱力,可能管一管就上去了,放一放就下去了。
中学家长与小学家长的最大区别 第2张图片


那孩子岂不是没主动性了?其实,培养习惯比培养内驱力更靠谱,良好的习惯本身就是一种内驱力。
因为,渴求稳定的秩序也是一种人性,积极的习惯就是一种稳定的秩序,足以克制好逸恶劳的本性。只有人性才能打败人性,就像用魔法打败魔法。
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不用调动思维和意志,就可以每天做起来。所以在小学阶段,除了树立底线意识和价值观,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比如: 
上课认真听讲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先做作业再玩耍
每日任务每日毕
自己整理书包和文具
保持锻炼
阅读习惯
…… ……
中学家长不爱分享,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科目骤增,学业变难,再加上青春期,不仅孩子要面对这三大挑战,家长也会发现:
培养孩子这件事变得更为复杂,不确定性增加,确定性减少。家长愈发困惑、茫然和痛苦,公共分享欲大大下降,更多是密友之间的私下吐槽和求助。
成绩固然还是很重要,其他课题也都逼到眼前,比如:
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值不值得为分数付出睡眠和娱乐的代价?
心理健康——弹性、韧度特别是面对挑战和失败的心态,似乎比起成绩更为重要。
孩子的人际能力、自主选择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等——学历是块敲门砖,但是能为孩子终身保驾护航的却是这些现实能力。
青春期让亲子沟通变得困难,孩子会出现一些叛逆行为,比起成绩问题更为棘手和紧迫。
中学家长与小学家长的最大区别 第3张图片


在这些课题屡屡冲击下,不少家长会来到一个重要的“反思路口”:
培养孩子到底什么最重要?是不是也可以接受孩子成绩一般?
我有一个朋友,在孩子高一时还不停抱怨:孩子喜欢体育,身体好,人也阳光,人缘很好,但是成绩就很一般,为啥就不愿意把时间多花在学习上呢?
经过“反思路口”,到了高三朋友与自己和解了:孩子有这么多优点,已经很棒了,到社会上应该也不会太差。再要成绩好,是不是要求有点高?
除了极少数六边形战士,大多数孩子不也和成年人一样,“买一送三”——优点不多缺点一堆,或者每样及格但是每样稀松。
如果要求样样都好,是不是有点苛刻呢?
完美主义真的特别容易产生焦虑到了中学,家长很难掌控局面,只能提供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资源和支持,至于结果如何就不能太较真,只有自己调整心态。
如果说小学生家长还能手把手做加法,中学生家长只能不断放手做减法,因为既要又要还要太不现实。有时情愿牺牲一些成绩换取孩子的身心健康。
与其说,中学家长接受了孩子的普通,不如说接受了孩子的不同——和自己的想像与期待不同。
中学家长与小学家长的最大区别 第4张图片


小学家长看着慢慢长大的孩子,想像孩子成长为自己期待的模样。
中学家长看着已经慢慢长成的孩子,好像这儿那儿和自己的想像都不大一样,但这就是鲜活的生命,虽然各种惊吓但也因此有了惊喜。
不管我们对孩子有何种期待,只要孩子能活成他自己喜欢的模样,不也非常值得庆贺吗?


上一篇:小心!你的“努力”正在让孩子,变得厌恶阅读
下一篇:冬季6大健康事项提醒!家有老人和孩子特别要注意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4-29 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