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热门] 为了绿水青山,中国拒绝洋垃圾!欧美懵了……

[复制链接]
229 0
jia5210 发表于 2018-1-4 08:02:44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去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完善进口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管理。



根据这份实施方案,2017年年底前,我国将全面禁止进口环境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固体废物;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



中国在宣布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后,西方措手不及。因为,很多垃圾出口国没有充足的基础设施,难以充分实现对废旧物品及垃圾的回收利用。

美国Oregon州的一家垃圾回收站,新闻标题用“chaos(混乱)”来形容因为中国禁令而导致的美国目前垃圾回收状况。



该回收站的三位负责人在垃圾山前,一脸无奈。据了解,980吨垃圾本来在一个星期以前就应该到中国的,现在还在回收站。



没有中国买家,美国西北部的“回收品”成了垃圾。

由于一直出口中国,根本没有相应回收的基础设施,White City垃圾站的“回收站”一个星期就爆仓,被堆到外面风吹日晒。




这些东西,按照美国标准只能是废料,他在等着政府批准他填埋这些垃圾的申请。当然,他也只是众多申请回收站的其中一个。

去年,他们光塑料废品就向中国出口了100多万吨,价值数亿美元。突然的禁令,一时半会儿吃不消。

美国一家环保组织曾作过一个调查:把 200 个追踪器放到了美国的废弃电子产品上,发现大部分跨海来到了亚洲,其中10 件来到中国内地, 36 件留在了香港


电子垃圾追踪器的轨迹图


据调查,香港每年进口“洋垃圾”的总量超过300万吨,是全球超大的电子垃圾集散中心。当然,之后这些垃圾可能还会运往其他地方,未必在香港处理。


堆放在香港新界的电子垃圾


欧洲也在焦虑。中国再也不是“垃圾处理场”了,下一步怎么办?



欧洲正在焦急地讨论大约3,000,000吨的塑料垃圾要往哪里放,因为之前相当比例是出口中国的。号称世界文明中心的欧洲,一边高唿环保,一边却产生着全世界相当比例的垃圾。

在比利时一家回收站中,滞留着大量原计划该在中国的塑料垃圾。


  欧洲媒体:〔这些垃圾)一定不可避免要有个去处。啥去处???

从2012年起,英国向中国出口了2,700,000吨的废塑料,占英国总塑料出口的2/3。而中国的禁令,意味着英国可能需要立刻增加每年35万吨的垃圾处理能力,才能弥补缺口。


  中国禁止洋垃圾进口,英国面临垃圾处理危机。

中国为何全面禁止洋垃圾?

中国在送交WTO中的文件表示,一般可回收利用的固体垃圾中,常掺杂有为数不少的高污染垃圾与危险性废物,污染中国环境,为了保护环境与人民的健康,中国要调整垃圾进口法规,拒收高污染的固体废弃物,禁令将于2017年年底生效。

曾有媒体报道,在中国某小镇,充满着垃圾处理作坊,而这些垃圾大都是进口的。



非法垃圾处理作坊,工人用手分拣垃圾。



太小的孩子,妈妈工作时只能背背上,脸上爬满苍蝇。



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会被扔在路边,就地焚烧,黑烟笼罩整个小镇。



除了河流,洗完垃圾的水,还能去哪里?

看完这些,你对禁止外国垃圾进口,持什么态度呢?

据报道,2016年中国接收全球约一半的垃圾,进口超过700万吨废塑料,总值达数十亿美元。我国进口“洋垃圾”问题屡禁不止,而这其中,有合法的,更有非法的。



有专家表示:“走私‘洋垃圾’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存在暴利。国外一包数百件的旧衣物,可能不值几个钱,但偷运到中国后,经过分拣整理,每件能以几十甚至数百元价格出售。”

如今,这一切都正在改变。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更多!




央视网送流量,点击图片领取!


更多热文
中央军委首次举行开训动员大会!习近平向全军发布训令
考研培训竟高达20万元?!天价“押题班”,“忽悠”还是另有内幕?
告别“贫雪”!全国堆雪人预报地图发布!快来解锁堆雪人新姿势!

责任编辑:肖潇
来源:央视网综合本台视频、中国经济网



下一篇:从中获百万暴利「咖啡致癌」幕后推手是谁?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17 0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