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养生] 带脉不通,小腹必胖

[复制链接]
44943 2
江上蚊子 发表于 2019-11-30 03:43:49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腹肥胖是件很让人头痛的事。在现实生活中,不仅仅体重超标的人会有随身携带“救生圈”的烦恼,就连一些明明看上去很苗条的人也会有小肚子凸出“疑似怀孕”的困惑。在现实生活中,不仅仅体重超标的人会有随身携带“救生圈”,造成腹部肥胖的原因有很多,不规律的作息导致内分泌失调,爱吃高热量食品、久坐不运动导致脂肪堆积在腹部等等。

带脉不通,小腹必胖 第1张图片

排除掉先天遗传与药物作用的因素,事实上,从中医理论来说,腹部肥胖往往是由人体一条特殊的经脉———“带脉”堵塞所造成的,因此,想要跟小腹上多余的肉肉说拜拜,首先就得让“带脉”变得通畅起来。

“带脉”堵塞=腹部肥胖

事实上,作为七经八脉之一的“带脉”,就像人体自身配备的一条腰带,其主要功能就是“约束诸经”。

腰带的作用是什么?就是为了让裤子不松弛,所以才会在腰部系上一条紧紧的腰带。

事实上,人体的“带脉”也有这个作用。

人体其他的经脉都是上下纵向而行,惟有“带脉”横向环绕一圈,好像把纵向的经脉用一根绳子系住一样,所以,带脉一旦堵塞,就会造成身体多条经络都堵在腰腹处。

很多人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腹部、腰部的赘肉越来越多,然后怎么减也减不下去。

其实,这只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带脉”堵塞了,力量不够强,不能再约束腰部及腹部赘肉的生长。

就好像我们的腰带坏了,没有办法扎紧裤腰一样,赘肉就会“噌噌”地长出来。
带脉不通,小腹必胖 第2张图片



“注意腹部保温,以免“带脉”瘀堵

注意腹部保温,少穿低腰裤、露腰装,以免造成“带脉”瘀堵。
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
腹部为阴,所有阴经都要经过腹部,如肝经、肾经、脾经等。
如果腹部着凉,很容易就会让带脉变得瘀堵起来,因此平时一定要注意腹部“保温”,不要让腹部着凉。
除保温外,还要做做艾灸等疗法保养,因为当人的内在阳气不充足时,必须借助外在力量来补充。
对于平时爱穿低腰裤、露腰装的美女来说,如果不想小肚子长赘肉,就要改变一下着装习惯了。尤其是夏天,即使再热,睡觉的时候也要把腹部保护好,盖上薄被。

经常推敲“带脉”可减肥通便

想要让堵塞的“带脉”恢复通畅,跟肚子上的赘肉说拜拜,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经常推敲带脉所在的位置。

带脉不通,小腹必胖 第3张图片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经常推敲保养带脉,好处多多。
一是有利于脂肪的代谢,减少赘肉的产生,尤其是对于腹部及腰部两侧赘肉的减肥更是有奇效。
二是可以增加肠道蠕动,对于便秘的人有很好的通便效果。
三是可以让经络气血运行加快,有调经止带及疏肝行滞的作用,可消除诸经在此处的血淤积热,对于腰部冰凉而常常感觉酸疼、痛经以及预防和治疗妇科疾病都有帮助。
除此之外,由于“带脉”上的三个穴位“带脉”(与经同名也叫“带脉”)、五枢、维道,又全都压在胆经上,所以敲击“带脉”又有同于敲打胆经,能够起到排除体内毒素的作用,经常敲打还可以祛除脸上的痘痘和痘印。
带脉不通,小腹必胖 第4张图片

另外多食杏仁、豆制品可让腹部变平坦。
现代科学证明,杏仁中所含的矿物质镁是身体产生能量、塑造肌肉组织和维持血糖的必需品。稳定的血糖能有效防止过度饥饿引起的暴食及肥胖。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END——

⊙版权声明:文章选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翃笙

⊙运营编号:YNZY0007


下一篇:客服工作人员 Part-time type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hjl28 发表于 2019-11-30 03:44:22 | 只看该作者
 
带脉不能约束诸经是个问题,但是如何约束是个关键,保温不是个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0ca53a0 发表于 2019-11-30 03:44:59 | 只看该作者
 
带脉本身有惰性,如何去掉其惰性是问题的关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16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