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的重大疾病医疗、医保政策和社会支持,大致是怎样的情况?

[复制链接]
29525 18
民生解难 发表于 2020-11-27 00:34:29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加坡、香港台湾的重大疾病医疗、医保政策和社会支持,大致是怎样的情况?


上一篇:未来几年,去哪些国家留学前景更好,性价比更高?
下一篇:瓦努阿图绿卡(永居卡)新政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18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北方一大汉 发表于 2020-11-27 00:35:22 | 只看该作者
 
新加坡的住院医疗保障有三块:
1) 政府推荐所有的公民和永久居民(PR)都加入健保双全计划(MediShield),保费从每个人公积金的医疗账户(MediSave)中扣。目前还不是强制,但普及率很高;2015年底MediShield升级到MediShield Life以后就将会是强制性的了。不过健保双全只是一个很基础的住院保险,只能部分报销住院账单,个人还要出相当一部分。

2) 公司给员工购买的集体保险里面一般也都会有保住院手术的部分,也是报销账单。不过公司给员工的住院保险一般保额不会很高,会有年度理赔上限(比如1万5),也会有员工的自付部分(比如账单的20%)。另外公司保险还有一点最有优势的地方是,可以买集体门诊保险,感冒发烧看门诊都可以报销,而这种门诊保险个人是买不到的。公司保险的局限性在于,一旦离开公司,就失去了公司保险的保障。如果身体健康还好,还可以自己去买下面第三点要讲的商业住院保险;如果一旦已经有了某些疾病,很大的可能是再也买不到住院保险或者现有的病不可以保。

3) 商业保险中的住院保险,是个人自己向保险公司申请。新加坡有五家保险公司有公积金局授权的可以提供与政府的健保双全计划相整合的住院保险,作用是在现有健保双全计划的基础上提升保障。比如AIA的住院保险AIA HealthShield Gold Max A及其副险HSG Max Essential A,可以提供私人医院单人间住院账单100%报销的保障,一年理赔上限60万新币,终身没有上限;如果住政府医院还有S$150或S$250/天的住院津贴。保费取决于受保人的年龄,比如21-30岁的上述最高保障保费是S$582/年,大约人民币2800左右。

另外解释一下住院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的区别和联系,这一点很多人不是很清楚。

上述的都是住院保险,作用是报销住院账单(包括住院费,手术费,药费等等各种住院的开销),住院的原因可以是生病(包括大病小病)或者受伤,最多100%报销,就是花多少都报销回来,实报实销,等于看病保险公司掏钱,防止过去的收入被一场病掏空。住院保险理赔的时候最重要就是需要住院手术的原始账单。

重大疾病保险则是如果被诊断为保险承保范围内的任何一种大病,保险公司一次性定额赔付,这个定额就是所买的重疾险的保额。比如买的10万保额,那么理赔就一次性赔10万,这跟看病花了多少钱没关系,不需要住院手术的账单,而是需要医生的诊断书。这种定额赔付的重疾险,跟住院保险没有冲突,它的主要作用是代偿未来的收入。受保人一旦得了大病,可能无法工作从而失去收入,即使医药费能由住院保险100%报销,还有护理费,营养费,各种生活费,这笔钱可以支持几年或者更久的日常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1996年6月09日 发表于 2020-11-27 00:35:45 | 只看该作者
 
香港医疗制度如下图:
 第1张图片

分为公营和私营两个部分,它们分工明确、互相补充,但出现很大漏洞。而这个漏洞直接导致了后来的医疗改革。可惜医疗改革从最开始的憧憬到现在,已经公认是无论怎么改变都是失败的。

先谈谈公营部分。老大是政府,而具有说话权利的是食物及卫生局。食物及卫生局负责指定计划和分配资源给旗下的卫生署和医院管理局。卫生署很简单,有很多联合的医疗中心和专科诊所。而医院管理局负责管理公营医院,简单来讲就是向政府要钱然后有专门团队管理(所以上图可见,它与食物及卫生局是一条虚线,,好歹有独立经营的权利,只是常年亏损)。

醫院管理局現時管理42間公立醫院和醫療機構、47間專科門診及73間普通科門診。各醫院及門診按其所屬區域,劃分為七個醫院聯網。

下图是香港公营医院分布图。(医院管理局网站找到的)
 第2张图片

普通科门诊看病,小事就给三天的药,回家。有事情,就去看专科,或者住院。

公营医院有致命的弱点,本人深有体验。

第一,效率低。公营医院收费便宜,市民过度依赖公营机构。

以下引用均以港币计算,人民币请大约乘以0.8,不用谢。

服務收費急症室每次診症100元
住院服務(急症病床)入院費50元,另每天100元
住院服務(療養、復康、護養及精神科病床)每天68元
專科門診(包括專職醫療服務)首次診症100元,其後每次診症60元,每種藥物收費10元
臨床腫瘤科診所及腎科診所日間程序及治療每次80元
普通科門診每次45元
敷藥及注射每次17元
老人科、精神科及復康日間醫院每次55元社康護理(普通科)每次80元
社康護理(精神科)免費
社區專職醫療服務每次治療64元

你一定会觉得,好便宜,白菜价对吧!普通科门诊才45元,所以,要看病请在早上6点前到医院门口排队亲!

收费便宜,导致了很多市民有事没事都会选择公营医院。私家医院太贵了,伤不起。

当然,如果是要做一些很详细的检查,请排队,等上一年两年的时间。有一朋友月经不调,持续了半年,去看需要抽血什么的,排期排到第二年的10月份。过年的时候,一回家舒服的吃了一个月妈妈做的饭菜,月经就正常了。

第二,成本高。人满为患,医疗机构负担很重。

这个也是致命的弱点,很多情况下,可能只是小病,都请你住院。特别是老人家,住院打吊针很正常。可是,是不是真的甚么情况都住院,那就不一定了。住院可以很好的检查申请的状况,可很多情况不是必要的。

我外婆,在2006年底,身体不适。说是头痛,擦了老人家必备的黄X益没有效果,想去深圳看中医喝点中药。当时大姨量了她体温,很正常,并表示会第二天请假陪她去。可是,外婆等不及了,当天早上就去了公立医院看。下午,我两个阿姨赶到医院,外婆已经被插喉,昏迷不醒。

我的外婆,一个不会粤语的客家老人。在一个寒冷的冬季,只是想可能开点感冒药或者是打个吊针。医生见她呼吸不是很顺畅,建议住院插喉,外婆不懂甚么意思就答应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外婆没熬过去新年,在1月底就去世了。所以,我写下这些话,需要回忆那些过往的点滴,承受多大的痛苦!这就是为什么我会更新得这么慢。

后来,医院给了一份报告,说是诊断失误。我的两个阿姨、我妈妈、舅舅,都没有上过大学,看不懂英文的报告。一朋友建议打官司,说这样闹大了,医院会赔很多钱。但是,家里人还是很传统的,没有下文了。

这样住院的,加起来一共花30多W,当时港币才开始贬值而已。当然,最后几乎都是政府掏钱的。再想想一顿茶餐厅午饭价格的普通科门诊,政府一年要倒贴多少钱进去!

综上两点,去公营医院便宜,看病的人很多,稍微大一点的病情就要住院,导致了医生根本忙不过来,运营成本在不断增加。

再看看私营部分,私营一般有三大部分:私家医院、私家医生(包括西医和中医。其实基本也是大街小巷的小诊所)及康复中心(官方版本是:诊疗所)。

政府对它们拍照的管理也很严格。注册的私家医院有11家,诊疗所107家,还有注册西医、中医的,所有资料都在网上有公布,不会被骗。

私家医院和诊疗所价格不用多补充了,反正就是不便宜!

而注册西医、中医等私家医生,自己开的小诊所,一次看病大约150起,三天的药。更重要的是,私家医生可以开医生信,告诉雇主此雇员今天不舒服,来看病了,要放一天~三天的假。有点小钱,不介意花三顿饭的价格看看自己身体出什么问题的人,都会选择私家医生。总不会去排队,排着排着就病倒了。

私家医生对于很多有工作的人而言,是最快捷的看病方法;而私营医院更适用于有保险的人士。所以,问题来了,穷人会去公营医院,职业人士会去看私家医生,有保险的人直接去私营医院。请问,中间层的人怎么办?

公私营失衡的现象出现了。其实,这也是当前香港医疗改革的重点问题。一方面是公营医院成本高;另外一方面就是希望有政策向中间那群看公营麻烦、看私营又小贵的人群考虑;还有一部分是希望看公立医院的人可以去私营机构看病;最后当然是希望私营也赚钱就合家欢乐。

医疗券的推行可以说是相对成功。

政 府 在 2009 年 1 月 1 日 推 出 為 期 3 年 的 長 者 醫 療 券 試 驗 計 劃 , 試 行 加 強 長 者 基 層 醫 療 服 務 的 新 概 念 。 在 試 驗 計 劃 下 , 年 滿 70 歲 的 長 者 每 人 每 年 會 獲 發 5 張 面 值 50 元 的 醫 療 券 。 試 驗 計 劃 旨 在 通 過 提 供 財 政 誘 因 , 讓 長 者 選 擇 最 切 合 他 們 需 要 的 私 營 醫 療 服 務 , 包 括 預 防 性 護 理 服 務 , 藉 以 輔 助 現 有 的 公 營 醫 療 服 務 , 例 如 普 通 科 門 診 和 專 科 門 診 診 所 。 醫 療 券 是 在 現 有 公 營 醫 療 服 務 以 外 , 為 長 者 提 供 的 額 外 選 擇 。

把老年人(上面引用资料所示的长者)引导私营医疗服务机构,减少公立医院的压力。这样的补贴是合理也是有效的。公营机构对每位患者的补贴很多,用这些钱还不如补贴他们去私营机构看病,重要的是,公营机构补贴的这些钱还少于补贴患者在自家医院看病的钱。双赢啊!

颇受争议的就是医疗改革。说得很好的就是改革的主要重点——加强公营及私营医疗机构合作,以解决公共医疗需求与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

方案一 社会医疗保障
方案二 用者自付费用
方案三 医疗储蓄户口
方案四 自愿私人医疗保险
方案五 强制私人医疗保险
方案六 个人健康保险储备

好像很简单对吧,每个都似乎不错!但是嘛……

方案一 社会医疗保障,有没有钱都参加,其实要自己出钱哦!自己出钱!!反对。
方案二 自己出钱,穷人也要出钱,哪有那么多钱啊亲!反对。
方案三 个人医疗储蓄户口,我用完了怎么办!反对。
方案五 强制我买医疗保险,可是我很穷,没钱!反对。
方案六 怎么还是保险,都要自己花钱,反对!

你懂了么!在香港这个纠结的社会,一旦涉及自己就的利益,一旦要出钱,就很多反对声音。所以,入选方案是第四个自愿私人医疗保险。

自願嘛,买不买都行。反正有钱就买,没钱就不买。等等……这个,好像,似乎,和现在状况一样啊!还是去公营机构看病,继续去;有保险的,去私营吧。那个……这样和之前没变化不能叫改革啊。

这就是Hong Kong!

由于现在的班子非常具有领(bu)导(shi)能(min)力(xuan)的,所以认受性很合(bu)理(gao)。只要有人稍微反对,就尽量少(bu)去(gan)推行那些有争议的政策。心里只会觉得,只要平安度过自己的任期,捞个平庸的名声也就万岁了。

于是,什么都解决不了!所以,这样的拉锯,导致医疗方面,依然是公共医疗需求与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社会两极化严重!

回答完毕,纠结的我删改了很多次。一直纠结要不要把这个结论写出来,感觉写了就没什么朋友了。其实,我很爱知乎,每个题目都很认真回答,尽量不得罪权贵,唉~希望这个答案可以好好活着。

参考资料
1. 香港政府一站通:香港医疗体制
GovHK 香港政府一站通:香港醫療體制簡介

2. 医院管理局网站
醫院管理局

3. 医疗券
醫療券 - 長者醫療券計劃背景

4. 论医疗改革——自愿性医疗保障计划,孙启峰著
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3/12/30/58662

5. 医疗改革咨询文件
掌握健康 掌握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少45 发表于 2020-11-27 00:36:21 | 只看该作者
 
以下用皆用人民币计算
台湾的医保制度是全民健保,每个月缴费,与薪资挂钩,比如换算成人民币,台湾月薪最低4000,那就每个月缴快40+,如果月薪是一万,每个月要缴150+
然后拿着健保卡,所有跟健保挂钩的诊所医院,基本上小病急诊只要不特别要求开自费的药,那就只需要挂号费,诊所20-30不等,普通医院急诊挂号100,医学中心急诊150,医学中心门诊100。
门诊挂号采用预约挂号,也可现场等,不过一般人都用网路预约挂号,因为毕竟要排好几天,那比较急的病就直接挂急诊。一般常见病药都是不用钱,诊断需要的一般检查也是免费的。
重大疾病方面,当然也是有商业保险可以选择,单说健保部分,住院的话有健保房,不过医学中心的健保房一般不太容易排到。癌症之类的需要用自费药品的还是需要自费,可是像生产,阑尾开刀这种手术都是健保给付,具体到哪方面还需要查查资料,但是满足普通人的一般疾病已经足够。住一个月的医院结账完只花200的事经常有。
这样看起来是不是特别美好,换句话说就是咱们看病不要钱啊
可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台湾这几年,健保的弊端越来越严重,大家动不动就跑医学中心,小病也挂医学中心急诊(比如经常会听到说我心情不好我想来挂号之类的欠扁的话),导致急诊爆满,那个爆满的情况就是跟救护车说医院已经满床了不要送病人了,可是救护车一定要送(有时候是家属要求)那就只能把救护车上的担架扣押下来,那这台救护车就废掉了,因为没床啊,地上躺着椅子上坐着,满满的连走廊都不放过,再加上医护人员薪水跟工作时数完全不成比例(因为是责任制)导致医护人员流失只能关病房,结果急诊的病人没办法送去病房,只能一直等床,呆在急诊形成恶性循环。现在几乎每个医学中心的急诊都是如上情况
还有一个制度就是,健保给付,现在需要评估看医生是不是有多给病人做什么手术或者检查,如果有,那就对不起医院你自己买单,可是这个没法算在患者头上因为人家早就结账走人了..初衷是好的,可问题是,评估的人..对医疗系统根本了解不够深入,经常乱驳回申请。所以现在造成的现状是如果到院前死亡,那医院是有盈利,那手术没救活就死或者救活了那医院都是赔钱的..然后转嫁给医师,然后医师不干了就走人,自己出去开诊所或者干脆换职业了,像牙医或者医学美容这类的。
现在妇产科医生都快没了你们知道么...外科也岌岌可危,高雄长庚能做心脏手术的医生只剩下三个还是两个了你们信么,而且都老头子了,没人愿意接手,台湾流传一句话是赚钱第一卖冰,第二告医生,不是医生怕苦怕累,而是真的环境逼得人呆不下去。尤其急诊。被称为血汗医院真不为过。
当然,还有现在健保根本就是入不敷出,打肿脸充胖子看能充到哪一年吧
利益相关:急诊医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vereesa_xi 发表于 2020-11-27 00:36:38 | 只看该作者
 
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新加坡的医疗体系吧。

1. 总体结构

 第5张图片

先来一张总略图。新加坡全国的医疗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级。

最底层的,是遍布全岛各地的基础医疗单位,包括社区医院(Poly and Community Hospital),诊所(GP),和护理院(Nursing Home)。这些医疗单位是病人生病时可以造访的第一层机构。绝大部分我们平时常见的毛病,比如感冒,咳嗽,小伤小痛什么的,都可以先去这些机构。

上面金字塔的中间那段,就是新加坡的各种综合性医院。如果一些毛病在诊所或者社区医院看不好,那么就需要诊所医生写推荐信,将病人送去综合性医院向专科医生进行就诊。

 第6张图片

上面这张图,显示的是新加坡全岛所有的公立政府医院。新加坡的医院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大部分新加坡人都会首先选择去公立医院就诊,也有一部分新加坡人和老外会选择去私立医院看病。

在一开始上面的那张金字塔图片中,你还可以看到顶端有个小尖。那是一些专科医院,比如癌症治疗中心,精神病治疗中心等。

 第7张图片

总体而言,新加坡的医生数量(和人口相比)是比较少的。如上图显示,在发达国家中,新加坡的人均医生数量处于末端。因此如果没有一套有效的系统,很有可能会发生人满为患,医生不堪负荷的情况。

上面提到的这套系统,可以有效的将病患分流:一些不是很严重的疾病,在诊所和社区医院那一层就可以应付,因此无需去大医院占用宝贵的医疗资源。当然,新加坡也有医生短缺以及病床不够的问题,政府正在着手增加医院和医生的培训数量。

2. 医疗效率

总体上来说,新加坡的医疗水平还是比较高效的。

 第8张图片

比如上图显示的彭博社做的世界各国医疗效率排名表(2014年)中,新加坡位列第一。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新加坡花小钱办大事:政府对于医疗的支出非常少(和其他国家相比),但是达到的健康水平还不错。

 第9张图片
比如从上面这张图表中你可以看到,新加坡政府在健康医疗方面花的钱非常少(约占GDP的4%),但是人均寿命却比较高。相比之下,美国属于另一极端:花钱多,但是效果也好不到哪里去。当然,政府花钱少,这也意味这私人花钱多。我在下面的讨论中就这一点会有更详细的展开。

 第10张图片
医院的效率也可以从医院急诊室的平均等待时间来分析。比如上图显示的是新加坡几家大型的公立医院急诊室就诊的平均等候时间:你可以看到平均在1-3小时之间,个别医院在某些天会达到4小时等候的高峰。

 第11张图片
社区医院相对来说要好一些。比如上图显示的是新加坡各大社区医院挂号以及就诊需要等候的时间。平均来讲挂号在10分钟以内,就诊等候在半小时以内。

3. 医疗费用

上文提到新加坡的政府在医疗方面支出甚少,那么这也意味着私人要负担更高的医疗费用。下面就来讲一讲这个问题。

 第12张图片
首先新加坡的医疗支出和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确实是螺蛳壳里做道场。比如上图显示,新加坡政府人均医疗开支1200美元左右,而美国则达到7200美元。相反的,新加坡医疗费用的67%需要私人负担(自己掏腰包或者公司保险),而英国则只有12%。

 第13张图片
那么新加坡人是如何支付医疗费用的呢?主要靠以下几个(见上图):

1.政府补贴:如果是新加坡公民去政府医院就医,那么政府会在医疗费用上给予一定的补贴;
2.医疗储蓄(Medisave):每个人都有医保户头,靠平时省吃俭用存在该户头里应付医疗开销;
3.医疗保险(Medishield):所有新加坡公民都强制入险,应付最基本的重大疾病和住院开销;
4.医疗基金(Medifund): 这部分主要用来帮助贫穷人士,在付不起医药费时给予帮助。

 第14张图片
上面提到医疗储蓄(Medisave):每个新加坡人大约要存每个月薪水的8%-10%左右进这个户头以备未来的医疗开销,如果薪水高了,缴纳额会有一个上限,这个缴纳额是强制的。

 第15张图片
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医疗费用是家庭支出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费用之一。随着新加坡社会越来越老龄化,这部分支出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上图中显示,新加坡家庭大约有5%的支出用于医疗目的。有一点值得指出:在过去几年,医疗费用的上涨是比较快的,高过平均通胀率。

 第16张图片

有些朋友问到新加坡住院的费用,上面这张表显示的是公立医院平均住院费用。一般来说单间的话,每天的住院费在1200新币左右,而如果是4人间的话每天大约800新币。

 第17张图片
私立医院的话,类似的病房收费就要贵很多,大约每天3000新币左右。

4.总结

总体来说,新加坡医疗的特点是:没有免费医疗,政府负担少,民众需要自己承担一部分医疗费用,效率还算可以。对于新加坡医疗的批评是:作为一个发达国家,竟然没有像其他那些发达国家那样(比如英国)提供免费医疗。

当时的一个典故是李光耀携夫人柯玉芝前往英国访问,突然在伦敦四季酒店中风需要急救。但是英国的医院虽然免费,效率却比较低下,李光耀夫妇等救护车等了40分钟,等检查又花了2小时。鉴于对英国医院的不信任,当时紧急飞往伦敦的新加坡医生决定冒险在李夫人的脑部停止出血后,把她送回新加坡治疗。

李光耀后来说:“我们必须从英国的制度汲取教训,不应该提供免费的公共服务。因为这会严重削弱公职人员的服务精神,使公共服务被公众滥用,服务的效率大降,受苦的将是一般老百姓。”

当然这永远是一个带有争议性的话题:国家是否应该提供免费医疗,如果提供的话如何保证效率,等等。新加坡也在不断实践,做出新的尝试。

希望上面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http://weixin.qq.com/r/ZzuIkLbE5euarfLz9251 (二维码自动识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神之幻想归来 发表于 2020-11-27 00:37:23 | 只看该作者
 
想起之前看到的一条微博,作者是新加坡中央医院的医生、前协和医生。
不知道有没有跑题,但确实很感慨。
 第31张图片

刚刚发现陈净医生最近在中青报发表了一篇文章,专门介绍新加坡的医疗制度,写得很棒。需要说明的是,香港的医疗制度和新加坡极为类似。
链接在这里新加坡各阶层人都鼓励子女从医
全文黏贴如下:

新加坡医疗制度一向以高效著称,它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近日,新加坡中央医院内科医生陈净向记者介绍了她眼中的新加坡医疗运行机制。

中国青年报:新加坡财政对医疗的支持情况如何?
陈净:新加坡卫生部2015年的财政支出显示,医疗卫生支出占新加坡GDP的4%,低于中国的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在发达国家中也属于支出比例很低的。但这4%的支出却能覆盖绝大多数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最基本的医疗保障。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浅显地说,新加坡的制度可以说是“以富养穷”。经济越困难的病人所能报销的医疗费用比例越高。而经济条件富裕的患者,会不惜经济上的花费来获得更优质的服务,甚至完全自费或由商业保险支付。新加坡财政的医疗支出虽然不多,但能够把有限的医疗支出用在刀刃上。这样的医疗制度不但能让全民医疗得到最基本的保障,也能为有经济能力的群体提供优质的服务,并且把医疗作为产业来实现盈利。

中国青年报:在新加坡看病花费高吗?
陈净:公立医院无论是病房还是门诊,都是分等级的。比如住院,病房分为A1、B1、B2和C级。A1是单间,床位费每天约400新币(约合人民币1849.4元),一切费用都由患者自付,400新币在新加坡够住一晚五星级酒店。C级是9人间病房的床位,没有空调,床位费每天35新币(约合人民币161.8元),政府补贴可达75%。虽然病房环境有很大差别,但病人们所接受的医疗并没有太大区别。因为医院会把不同等级的病人随机分配到同一个医疗小组,一个医疗小组会同时负责不同等级病房的病人,以保证公平性。
    如果一个经济困难的病人保健储蓄账户的金额不足了,也没有经济能力去购买私人医疗保险,那他会不会由于欠费而被中止治疗呢?答案是否定的,至少在我的行医生涯中没有碰到过。新加坡公立医院采取的是先服务后付费的方式,费用由医院先垫付,住院期间三餐免费,住院费用在出院的时候才结算。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会有社工协助调查他们的经济情况,申请相应的补助。财产调查会非常仔细,防止有人钻空子。
    不过,这样的制度也有它的弊端。由于先看病后付费,不少病情已无大碍、无家可归的病人用种种借口住院,把医院当酒店。我曾经负责的一个病人的入院主诉是“3天未排便”,在治好后又住了好几个月,经过社工的帮助,才送去了养老院。

中国青年报:新加坡医生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如何?
陈净:新加坡的医生收入是相当可观的。根据新加坡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的数据,毕业生中位数月薪为3200新元,而医学院毕业生的中位数月薪达5000新元,在所有专业中位居第二,仅次于法学院。新加坡私立医院的医生收入远远高于公立医院。政府为了鼓励医生留在公立医院服务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和当地的医学毕业生或者在海外上医学院的新加坡人签订合约,政府补助高额的医学院学费,而受助者必须在公立医院服务满一定的年限才可以去私立医院。新加坡公立医院的医生不能同时在私立医院执业行医,这样保证了医生能全身心投入医院的工作,也不会过度疲劳。一个医生的收入基本上可以满足一个普通家庭的开销,也不需要多点执业。
    在新加坡,医生社会地位很高,受到普遍尊重,社会各阶层的人都非常鼓励子女做医生。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女儿就是当地有名的医生,著名歌星孙燕姿的妹妹也是一名公立医院的医生。我身边不少同事出身都非常显赫,有新加坡最高法院法官的儿子,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富商的子女。不过医学院入学竞争非常激烈,只有最优秀的毕业生才有可能进入,而且医学院的学费也非常高。新加坡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医生这个职业拥有精英地位。

中国青年报:新加坡有看病难的问题吗?
陈净:新加坡实行严格的分级诊疗制度,有效分配医疗资源。病人需要看医生,首先要到家庭医生或者政府诊疗所(类似国内的社区医院)首诊,经过医生的初步筛查,如果认为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到综合医院进一步诊治,就会写推荐信,病人拿着推荐信才可以预约综合医院的门诊或急诊。而且根据病情的危急程度决定需要的等待时间。有一次我患皮疹,直接预约了综合医院皮肤科,去医院后前台一定要我出示家庭医生的推荐信,不然就不能报销,只能全额自费。
    即便如此,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医疗资源的稀缺,新加坡仍然存在看病难的问题。在公立医院预约专科门诊,一般都要等上一两个月的时间。在我曾经工作过的一家公立医院的急诊,病情轻微的患者等待护士接诊需1小时,等待医生需3小时50分钟。正因为如此,有不少患者不愿等那么长时间,就花更多的钱去私立医院看病。但是医院对病情危急的病人的诊治是非常及时的,需要住院的病人能在当天100%被安排入院。

中国青年报:新加坡医院环境和医生服务态度如何?
陈净:新加坡被称为花园城市,医院的环境也很整洁、精致。一楼大厅一般有咖啡厅、快餐店、甜品店,还有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和供休息的长椅。门诊大厅的患者在等待就诊时可以看一些宣传片,快排到时会有信息提醒。新加坡公立医院都实行预约制,门诊大厅没有通宵排队挂号的现象。而且在新加坡看病是实名制,只有提供个人的证件才能挂号,倒号卖号的“黄牛党”在这里没有市场。
    医院非常重视医生的服务态度,年轻医生会接受专门的和患者沟通交流的培训。来自患者的评价是医生奖金高低的衡量指标。得到一定数量好评的医生,能佩戴名字镀金的胸卡。无论你是多有名的教授,发了多少文章,都无法改变你胸卡的颜色,只有来自患者的好评,才能让医生的胸卡闪闪发光。

中国青年报:新加坡的医疗建设是怎样利用互联网的?
陈净:新加坡全岛的公立医院都进行了联网,在门诊急诊病房所做的检查、开过的药、出院记录都能快速查询,所做过的影像学资料例如X光、CT、核磁,不仅能查到报告,还能看到高清图像,非常方便。患者看病并不需要拿着厚厚的化验单和影像学资料,医生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到患者此前的就诊情况。
    医生开药、开化验检查都是电子化操作。在查房的时候,医生每人拿着一台笔记本电脑,一边查房一边开医嘱。等看完了病人,该约的检查也约上了,该给病人用的药也已经及时地用上了。

中国青年报:新加坡的医疗还有其他让您特别有感触的地方吗?
陈净:让我感触很深的是,在新加坡,医生只需要做医生专业的事。医生出门诊绝不仅仅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个团队在合作。无论资历多浅的医生,都会有助手,这个助手会负责叫号、量血压、预先调出病历资料、安排检查以及预约下次门诊。药剂师会跟患者详细解释每种药吃多少、怎么吃。如果患者需要饮食方面的指导,医生可以请营养师会诊,营养师会给出详细的饮食方案。如果患者负担不起医疗费用,社工会帮助协调解决。医生可以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去完成更多只有医生才能完成的工作。
    在中国,医生评职称需要写很多论文。在新加坡,住院医师进入专科并无论文要求,但住院医师进入专科培训之前,都需要做一个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项目。我的同事做的项目是如何利用电子系统进行有效的医生交接班,他们小组还被选派到美国去参加国际会议来推广这个项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猛男大锅锅 发表于 2020-11-27 00:38:03 | 只看该作者
 
学生,新加坡待了5年。学校买的保险,一年还是一学期50几,看过两次病,一次是不小心摔破了头,去医院七七八八加起来300多,全报了。一次是痔疮,去动小手术,1000多也全报了。手续很简单,材料备齐寄到保险公司,一个月钱就到账了。我们有同学腿断住院的,也报销了,每种病的报销额度不同,大概最多5000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嚴家大小姐 发表于 2020-11-27 00:38:39 | 只看该作者
 
香港虽然说公立医院基本不花钱不过那排队真是无力吐槽…

所以香港几乎人人都买保险的…一般是住院和重大疾病两种…这样好歹还能去私立医院看看…

要是得个大病等公立医院排队…排到了估计人都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有锚的飞船 发表于 2020-11-27 00:39:12 | 只看该作者
 
补充说明一下新加坡非公民或PR的情况
(背景:中国护照 在新加坡的公司工作 拿EP)

医疗条件:在新加坡的看病经历没有某几个答案说的那么惨 我也不懂为什么
总体来说我对新加坡的医疗条件还是挺满意的 探望住院的朋友 即使是NUH的多人病房 条件也是很好 还有营养师每天配餐

医疗保险:我不是公民或PR所以没有公积金 我没有横向比较过其他公司为员工购买保险的情况 以下信息代表性不明确

--------------------以下为医疗保险具体情况------------------
我的公司为所有正式员工提供三种医疗保险,员工自己的保额公司付,员工配偶如果需要,公司补贴70%。每月每个员工公司需要出数百新币的保费。保险都是AIA的。

第一种医疗保险叫international health plan 这个保险cover在全球所有国家的公立医院看病的费用(住院和门诊;上限320万新币每年,所以基本视作无上限)。birth control药是不cover的,但是中医推拿整骨就cover。这个保险的保费对26岁的人来说是3500新币每年,保费按年龄和病史调整。

第二种是maternity insurance只给女员工,生孩子的住院和手术费用有数千新币的额度,顺产的额度比剖腹产的低,但都足够cover新加坡最好的公立医院的费用(miss carriage也有赔付)。保费不知。

这两个保险都是先自己付钱再跟AIA报账拿钱,一个月内到账。公司有专属的AIA经理人,报销或咨询他就到办公室帮忙办理,不麻烦。对了这边体检不是公司组织统一做的,体检是第一个保险每年可以cover500新币,去哪个医院随你。

第三种牙医保险,每人一张保险卡。去新加坡全岛几十间牙医诊所,只要不是牙齿美容项目,一般的洗牙补牙拔牙出示保险卡就ok不用先垫付。保费不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qwerttyyuu 发表于 2020-11-27 00:39:21 | 只看该作者
 
有幸安排去台湾坜新医院参观,花了一天时间实地触摸台湾的医疗体系。记录在专栏:台湾能做到有爱的医疗,大陆为什么不能? - 学医笔记 - 知乎专栏  截取一部分作为回答。
大陆想做正在做的医疗改革,台湾也曾经历过而且做得很成功。
台湾于1995年实施『全民健康保险』,简称『健保』。运行机制非常类似我们的医保,也是实行由政府管控的医疗保险。不同的地方在于,台湾90%的民营医院和诊所都可以用健保。能做到这点很不容易,说明他们有很好的控费机制。
这个机制的核心就是『核删』。我们知道每个医生开的药单,如果已经执行,是不能编辑的。药单里面需要保险报销的部分,会由健保局派专人审核(很可能是其他医院来审),如果发现是乱用药、乱开检查,会直接把这个报销单在报销列表中删除(当然还可以申请复核),医院这块的损失只能自己垫付。
基于这个审删制度,台湾正在推行一个很有意义的『云端药例』。就是把病人在各个医院开过的药单和检查单都放在云端,每个医生给病人诊断的时候都可以查到,以减少过度医疗。
假设一个病人因为昨天去看王医生,做了一个检查,诊断完成并且给开了一周的药,今天再去看李医生,李医生可以在系统看到王医生开的药单。李医生的诊断就必须参考到王医生的诊断。这样的效果在于,如果李医生的诊断跟王医生没有大的差别,那么,李医生再给病人开另一种药来治这个病,就需要有非常充分的理由。否则会被核删。同样,如果短时间内要做一个同样的检查,也是可能会被核删的。
 第33张图片 在保留医生诊断自主权的同时,用保险的反馈来控制医生权力的滥用。这个制度下医院的运营要求非常高,改革过程中已经有一大批医院倒闭,留下的医院的利润率其实也不高。
大陆的医保也有类似的制度,不同的是台湾健保不光有制度,执行力还很到位。这里面的差别可能就不只是医疗制度的差别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16 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