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分享] 如何改变不甘于现状而又不思进取的状态?

[复制链接]
6858 20
黑色枫叶 发表于 2020-12-31 16:24:54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改变不甘于现状而又不思进取的状态?


上一篇:超级脑洞挑战赛:如果食物有灵魂,食物在被吃时都会想些什么?
下一篇:人类有没有可能是被设计出来的?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cnz21 发表于 2020-12-31 16:25:48 | 只看该作者
 
我有个主意。

拿出一张纸,列出来你现在拥有的东西,时间,健康,学历,技术,设备... 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每个一行,不用分类,不用排序,列出来就行。

再拿出一张纸,列出你想要的。事业,家庭,金钱,运动,大的,小的,长的,短的,都可以,越具体越好,每个一行,不用分类,不用排序,列出来就行。

把它们贴到你每天都会看到的地方,左边贴有的,右边贴要的,中间有点距离。

 第1张图片

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

左边,是你的技能树,右边,是一群大Boss,玩法很简单,你不断的丰富你的技能树,直到有一天,你能打败右边的某一个Boss,然后就把它划掉。技能可以不断增加,Boss也可以加新的进去。

 第2张图片

右边是努力的方向,左边是前进的脚步,有的目标太远,boss太大,任何努力都显得微不足道,于事无补,这正是我们不愿动手的原因。Boss 打不过,怎么办?

练级!

丰富左边的技能树,这才是你真正的目标,先别管右边的怪物们啦,它们只是方向,你去练你的级,跑你的步,背你的词,进步了,就记下来,时候到了,功夫深了,自然就把右边的怪物干掉了!

这个游戏的名字叫《Lif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赞歌100082661 发表于 2020-12-31 16:26:10 | 只看该作者
 
我是来终结这个问题的!

更新:这么快我就感受到了崽们的热情,收藏变成了点赞的3倍qwq
本文略长,但我希望你能认真看完。我有300%信心帮你改变这种状态。
其实这种状态很正常,绝大部分你身边的人都会有。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二八定律: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成为那些20%的人的绝定因素,绝对不是聪明、资本,而是对自己人生的掌控力,而这个掌控力,在自己生活中,体现为执行力。
如果你真正看懂了这篇文章,就能超过你身边80%的人了。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你的刀妹
作者:刀刀刀刀刀刀妹
 第5张图片 大纲在这。
01

消除对自我改变的误解



“走出舒适区”的鸡汤听多了,改变的心愿攒成了小山,每天在迷茫和焦虑中彷徨前行,就等有一天从床上跳起来,投入全新的生活。


又或是,喊着要减肥30斤,每天变着花样做减脂餐,打卡减肥操,却由于没有达到目标,灰心气馁,某天就突然放弃了。


过段时间,一看爆文里说“放纵如山倒,自律如抽丝”,好特么有道理!于是吭哧吭哧起来把冰箱里的陈年鸡胸肉拿出来煮了,但没过多久又放弃了。


改变的决心千篇一律,跌倒的姿势花样百出。



久而久之,诗和远方遥不可及就罢了,还意外收获一堆负面情绪。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憎恨鸡汤文,它们默认那些“没有走出舒适圈”的、“懒惰”的人,只是没有开始尝试变得自律,却从没考虑过一个可能:


改变自己本身就是一个难题。


1、改变本就极易失败。


《改变心理学》书中提到,改变的尝试很容易失败。不管想得有多美,多达95%的尝试都会失败。调查也显示,一个人在成功之前平均至少会尝试10次。


刀妹在每次发誓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一星期后,凌晨三点半就会躲在被窝里被沙雕微博逗乐。第二天早晨一边哈欠打得下巴都要脱臼了,一边自责自控力不够。
这是很正常的。


2、你的负面情绪一点也不“负面”


改变的真相之一就是:你已经意识到自己别无选择,必须做点不一样的事情。


而你的迷茫、不安、焦虑、脆弱,甚至恐惧,这些我们避之不及的“负面”情绪,就是你改变的契机。


回想一下,经过一段时期的颓废之后,是否时常感受到迷茫?觉得自己的生活毫无意义,或是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用在对的方向上......往往是为了让自己不那么难受,我们才重新拾起目标,继续向前走的。


某不知名心理学家Prochaska JO早在1982年就提出了一个跨理论模型,他指出,一个个体是否能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取决于每个阶段的认知过程。


 第6张图片

在第一阶段,我们倾向于忽视问题,否认问题,但却也多亏这些让人不快的,甚至触发了更多无意义的痛苦的负面情绪,我们开始意识到改变的必要性,最终不情愿地放弃了明显不适合我们的策略。


3、接受改变的反复复复复复复复复复复


再仔细看看上面那张图,你会发现什么?
改变的行为被画成了一个圆,而『恢复原状』与『准备改变』这两个阶段互相衔接。


而在我们的认知中,一次成功的改变往往是『下定决心』--『开始改变』--『改变成功』那么简单。所以当我们功亏一篑,往往也会有巨大的挫败感与愧疚感。
醒醒吧。


改变本身就是反反复复的。失败本就是改变的一部分,我们要做的唯有接受它。


 第7张图片



4、正视负面情绪


以前当我觉得迷茫甚至焦虑时,总是急不可耐地评判自己,认为自己太浮躁,不够勤奋、不够自律、不够优秀。但现在我意识到,迷茫不是什么坏事情——


它其实只是一个没那么温柔的提醒,告诉你:是时候出发了。


我会一直告诉自己:“你不用一直表现得那么积极,伤心、生气、烦躁、沮丧、 恐惧和焦虑,都没问题,有情绪并不意味着你是个负能量的人——它只意味着你是人类而已。”


坦然地接受自己的情绪,不去评判它,只默默观察,它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它因何而起,又何时结束。总之,让它们对生活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同时正面影响开到最大。






02
找出不改变的理由


前几年一个名词大火,叫舒适区:


舒适区(Comfort zone)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舒适区,又称为心理舒适区.。




但,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走出舒适区”是个伪概念。
当我们意识到应该走出舒适区时,不论是自我管理的觉醒,还是被鸡汤文督促,都意味着:


这个舒适区它不舒适了。


如果你可以一边看《2019年我30岁,攒够第一个100万》的理财课软文,一边坦然面对自己这个月2000的花呗账单;
一边阅读《会这个技能的毕业生,正在偷偷超越同龄人》的爬虫技能课,一边安心躺下蒙头大睡——
这样的心态,已经超越大部分同龄人了,根本不用走出舒适区。


1、膈应区


而大部分人,目前并不在舒适区,刀妹称之为“膈应区”。




 第8张图片

有句歇后语可以准确形容膈应这种感觉,叫“癞蛤蟆爬脚面,不咬人恶心人”。


在膈应区,你可以按照以前的活法——今日随缘熬夜,明日佛系养生。早饭啥也没有,夜宵烧鸡啤酒


可熬夜完毕迎着清晨第一缕曙光闭眼,脑子里总回放着微博上看到的“熬夜猝死“新闻;


吃夜宵的时候想着体重秤上只上不下的数字,突然也觉得手里的烧烤不香了。


这种状态就像是舒适区和非舒适区之间的灰色地带,你知道你需要做出改变,但你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


2、二次收益


但明明觉得膈应,为啥不能往前爪巴爪巴,找到自己的舒适区呢?这里涉及到一个概念:『二次收益』


即使是最自暴自弃的行为,也能享受到某些隐藏的好处,这就是“二次收益”。通过这些隐藏的正反馈,你的行动就被日复一日地强化了。


这样说起来可能有点抽象,上一点具体的栗子:


这个现象最初是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观察到的,那些歇斯底里的病人似乎总是依赖于自己的疾病而不是倾向于做出改变。患者们享受自己被关注的感觉,借此逃避工作和责任,同时他们可以不用耗费精力去控制自己的情绪,理直气壮地对外表现出暴躁的一面儿不用考虑后果。
“毕竟我是一个病人啊”,他们这样想。


所以即使经过系统治疗,他们的病情本该有所改善,但部分患者看起来还是萎靡不振。


这和处在“膈应区”的我们多像。


我们并不是有意识地抵触改变,也并不是不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但对于改变之后的路和未知的东西,我们既纠结又不安。


一旦抓住了不改变的理由,我们就不想放手。


3、分析自己的二次收益
上文提到,任何行为在某些程度上都可以给自己带来好处。即使放弃这种行为的好处很多↓


 第9张图片



BUUUUT!!
赖床的好处——






 第10张图片

不得不承认,这个看起来很鬼扯的『 二次收益 』是真实存在的......


自己不愿放弃当前行为带给你的好处时,首先要确定自己的二次收益,问问自己“这些在别人看来充满负面影响的行为模式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好处?”


只有找到了你的二次收益,才能试着从更源头的地方解决问题。比如我为了让自己减少赖床的时间,会关掉手机自问:“难道赖床真的让我觉得很舒服吗?”


对。
舒服死了。


当然,通过科学合理的办法,解决赖床什么的也不在话下啦。想看这部分的小伙伴可以先扫码关注,以后会写喔~


03

学会制定合理的计划


不得不提一下3+2法则~

制定计划的好处多得数不过来,不要让“我要开始减肥了”这样美好的愿望和你放过的屁一样过三分钟就烟消云散,这样实在是太亏了!

由于本篇篇幅已经很长了就不赘述了,想了解的小朋友可以看一哈我的这篇回答。


让制定计划像长胖一样简单!

学会用科学的方式改变和用正确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失败真的很重要。研究表明,一个人失败的次数越多,自信心就会越受影响,未来的成功可能性也就越小。
文章看到这里已经过半啦,看到这里,证明你也是一个愿意深度思考的人,不如点个赞把这个回答mark一下再继续看。

下面继续~
04
烂开始原则


上面分享了要坦然面对改变过程中的“半途而废”,那么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在达到半途的路上更轻松呢?


而下面要分享的『 烂开始原则 』,就是一个秘密武器,它被称为是三分钟热度患者的青龙偃月刀。


我们从小相信“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好的开始却不是十全十美的开始,在初次尝试时就用力过猛的人,容易把激情和干劲也永远留在开始的那一天


人们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而低估了行动和坚持的难度,这也是为什么笔记本第一页的字迹永远最工整,而你这辈子最熟悉的英语单词就是abandon。


所谓烂开始,和我们的认知恰恰相反,就是按照最低标准去执行你的计划。


比如我想养成看书的习惯,计划一年看完30本书,那么计划的第一天,我只看5-10页,就算完成了目标。往后每天都慢慢增加页数,到了第15天,每天就能自觉地啃下100页啦。


再比如,为了让自己在最短时间内看到健身成果,我挑了一个马甲线课程,第1天锻炼5分钟,第2天锻炼7分钟,到后来每天固定在15分钟,偶尔会以允许自己偷懒,这样半个学期下来就有很明显的马甲线啦~


生活中很多要坚持的事都是一样的,从最低的标准开始,就能比别人更容易享受到坚持的红利。


05
找到维持改变的甜头




正确的心态,合适的方法,趁手的小技巧都已经具备啦,改变可以随时开始~但不要急,还有一个小小的催化剂。


改变的动力有正负两种。前面讲的焦虑等负面情绪,就是促进自己改变的负催化剂。这一段呢,着重要讲的是正催化剂,也就是——


不断人为设置奖励来强化自己的行动。


像刀妹有一个(超幼稚)的方法:


我呢,给自己买了100张刮刮乐,其中50张刮开后是“谢谢参与”,另外50张分别分为一、二、三等奖,分别对应着不同金额的奖励,只要刮到奖项,我就可以解冻一部分的零花钱去买喜欢的东西。
一等奖设为100rmb,二等奖是50rmb,三等奖为20rmb,在每一个目标达成之后,我就可以在箱子中摸一张刮刮乐,如果刮到一等奖,就意味着我可以解冻100rmb的零花钱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若是目标没有达成,那么除了刚需之外的资金全都是被冻结的。


 第11张图片 (类似这样的tb上很多,自己制作也是可以的)


当然这也不是设置奖励的唯一方法,大家可以多开脑洞,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种。


曾经看到一个故事,颇有感触:


游客在游乐园和工作人员说:“我好幸运,能看到一头狮子一直坐在一块石头上。你们是怎么样把狮子训练得这么有耐心的?”
工作人员坦白道,他们没有训练狮子做任何事情,而是控制石头的温度,让它冬暖夏凉。


其实维持改变就是这样的原理,有吸引力的激励机制对于保持自制力和履行承诺是很重要的。我们做的任何事,哪怕是不健康的习惯,都是不断巩固的结果。


哪怕你有了一点点进步,都要让自己尝到一点甜头。


这个甜头刚开始可以是外界的奖励,比如奖励自己一杯奶茶,一集电视剧,也可以是你改变之后给你带来的正面效应,比如开始坚持背单词之后可以不看字幕就看懂喜欢的美剧,或者在朋友面前装x成功…….


在知乎经常看到有人提问,“怎样逼迫自己学习?”


其实要想办法重复甜头,给自己找一个冬暖夏凉,愿意待着的地方,比逼迫自己有用多了。


06
分析回弹的原因




不管前面的准备做得多充分,也许某一天你的坚持突然就失败了。


坚持吃减肥餐一个星期,周六突然想吃肯德基,虽然吃的时候也没觉得多好吃,但就是忍不住。
坚持六点半起床两天,第三天就在床上躺到十一点。


这些看起来是很让人气馁,甚至让我失去了重新开始一次的勇气。但自从了解了『 跨理论模型 』,我突然释然了。


也许,一次一次地现出原形,本来就是改变的一部分。


焦虑除了徒增痛苦和自我怀疑之外,还挺没意思的。


如果你在为自己尝试改变却失败的经历而烦躁,解决方法真的很简单:不要烦躁。


要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但也接受自己在成功之前可能会失败。
在那么多次尝试改变自己的精力中,我真正学到的是一个心态:允许失败发生吧


于是现在,我给自己3次失败的机会,每次回弹之后分析失败的原因,重新调整作战计划,才能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最顺应人性的改变计划。






好啦,说了这么多,复盘一下这节课的知识点:
 第12张图片

写这篇文章,花了8个小时,如果你觉得有收获,希望你花1s点个赞,顺便再关注一下我吧~
我经常在知乎给好回答点赞,这样以后就会收到很多类似的高质量推荐,稳赚不赔~
如果还没吃透,可以先马住,日后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直接回来在评论区问我
07

后记



这个颠簸的时代,“成为更好的自己”已经成为本世纪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需求,焦虑销量那叫一个节节走高供不应求。


有很多人宣称着“不做欲望的奴隶”,转头却成为了“自律的奴隶”。无论是“让梦想叫你起床”的鸡汤派、让你见见“凌晨四点的北京”的鸡血派,还是教你以各种姿势打通升迁之路的厚黑学,皆是如此。不过是刚出狼窝,又入虎口——


换了一个坐标焦虑罢了。


这里并不是说焦虑一无是处,它也是你改变路上的催化剂之一。可重要的是,你对待焦虑情绪的态度,决定了它是你的绊脚石还是踏脚石。


有很多人的焦虑,其实已经超过了推动自己进步的范围。


他们在面对焦虑的时候,更多是恐惧,而不是接纳和思考。
想的是“好烦啊好烦啊好烦啊我该怎么办怎么会这样他们怎么这么厉害我怎么如此垃圾啊啊啊啊好烦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那么希望手机前的你看完这篇文章,能够做到这样想:


“焦虑是正常的。我只是一个有情绪的人类而已,为了缓解焦虑,我可以像以前一样把这种情绪写在日记本里。练马甲线的计划可以提上日程啦,不如现在就放下手机做一个1分钟的平板支撑吧~”


2020,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有能力改变自己的人。


 第13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我是王毛 发表于 2020-12-31 16:26:25 | 只看该作者
 
你想背单词,却困了,你想学习,却选择了玩游戏,说明你经常偏向于选择感官的即时满足,也就是喜欢拖延。
先上一句干货:战胜拖延症,不能靠蛮力,而要靠制度!
我今天给大家讲的内容,它是战胜拖延症的一个制度。而且,这个制度不是干巴巴的、僵硬的条文条款,而是一个游戏化的机制,是一个和拖延战斗的游戏。我称之为「熊猴大作战」,让你轻松就在游戏中战胜拖延症。
 第23张图片
1. 战拖不能靠蛮力
 第24张图片
人人都有拖延症,或轻或重;拖延症是难言之隐,迁延不愈。刚开始一个工作的时候信誓旦旦,信心满满,充满构想;要开始工作的时候,就东搞西搞,安慰自己「反正时间还早」;结果到了快到交活的截止时间,才开始恐慌,哭着把事情做完。之后,痛心疾首地反省「下一次绝对不能这样拖延了!」结果,下一次依然如此恶性循环。
战胜拖延症,不能靠蛮力,而要靠制度!
 第25张图片
为了避免陷入「拖延-自责-更拖延」的怪圈,我们一起来开启自己的熊猴大作战吧!。
 第26张图片
2. 熊猴大作战
将拖延症比喻成猴子,来自美国人 Tim Urban,他做过一次非常棒的关于拖延的 TED 演讲。
 第27张图片
为什么每个人都是或轻或重的拖延症患者?因为,人生就像在大海上扬帆航行,去探索未知的新大陆。大多数情况下,大脑中理性的化身,一个理性决策者在掌舵,他着眼未来,制定长远计划。但是,所有理智决策者的身旁,都还站着一个及时行乐的小猴子,它一直活跃得很,不断要抢这个舵的控制权。
 第28张图片
脑子里的这个小猴子,很明显是个比喻,指的是人脑里的边缘系统。人是非常复杂的动物,人还有两个大脑。除了所有动物都有的旧皮层和边缘系统,这是人的第一个大脑。人还有第二个大脑,就是新皮层,它是人之为人、经过进化选择成为万物灵长的决定性生理机制。
 第29张图片
大部分时候,掌管理性小船的理性决策者,它代表人之为人的第二大脑。为了更萌一点,我用一个小熊来比喻一下。所以,小猴子,是代表本能、感官和情绪的第一大脑。理性小熊,是人的第二大脑。
所以,当我们拖延的时候,大脑里发生什么情况呢?
当你在犹豫到底是背单词还是刷微信的时候,犹豫到底是看一部柏林金熊奖好电影,还是把观众当猴耍的国产娱乐烂片的时候,犹豫到底是按照之前的计划出去跑 5 公里,还是在家宅着吃薯片刷美剧的时候,你的大脑里,小猴子都在和小熊在抢夺人生小船的船舵。
 第30张图片
理性小熊着眼未来,顽皮小猴活在当下;理性小熊制定理想计划,顽皮小猴要立刻满足,追随自己的感官和娱乐需求;理性小熊知道要走出舒适区,坚持去做困难的事情,创业维艰,才能找到人生的新大陆,而顽皮小猴只在于轻松快乐,它要有趣,它要在人生大海上随波逐流,做一个「有趣的灵魂」。
 第31张图片
所以,每个人的大脑,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次熊猴大作战。自制力更强大的人,小熊比小猴更强壮,能更多次抵制及时行乐的诱惑,去延迟满足,一步步去实现自己的长远目标;而其他人,尤其是重度拖延症患者,理性小熊的勇武不足,但是顽皮小猴却身手矫健,古灵精怪,每次都能巧妙找到一些借口,利用一些自我欺骗、自我感动的技巧,控制住人生小船的船舵。
我们这个游戏,就是要通过延迟满足(Delayed Gratification)的刻意训练,加上量化机制和奖惩反馈,让我们大脑中的理智小熊越来越勇武强壮,让顽皮小猴的捣乱和破坏力得到约束。
三条规则
所以,「熊猴大作战」的规则很简单,只有三条规则。
 第32张图片
这就是我们熊猴大作战的一个实际案例。一家人,或者任何一个团队,怎么一起玩熊猴大作战,一起战拖,一起进步。家长给孩子言传身教,通过家庭行动,不断深化感情,还一起通过「延迟满足」的训练去提高孩子和自己自我控制的能力。
 第33张图片
首先,是计分规则。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sweet0421 发表于 2020-12-31 16:27:09 | 只看该作者
 
先记住一点:你不是懒,也不是不自律,只是你渴望上进,却没找对方法,去用理智驯服大脑。
我们的大脑就像小朋友,你越强硬跟它说:「我不准你葛优躺吃鸡不求上进,你立马给我去学习运动好好自律」,它就越叛逆。而黛西这套方法,能让你的大脑乖乖听话,心甘情愿地思进取,想不优秀都难哈哈~
接下来请大家挺直腰板,认真耐心坚持看完,我保证这篇回答能解决你有上进心,却一直无法成为行动上的巨人的长久难题。相信我,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第45张图片 老规矩,上大纲,先点赞再取走哦~
一、思维蜕变的3大误区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在讲解解决方法前,让我们先从源头来分析,造成我们出现「脑子里是上进青年,身体却是积极废人」的三大进取误区:
1. 不知觉的「虚假希望综合征」
「虚假希望综合征」是在《自控力》提出来的概念,指的是我们为了缓解糟糕的现状,下定决心改变,但并没有付出实际行动,或者放弃计划后,再次决定改变的非良性循环。如下图所示:
 第46张图片 恶性循环的怪圈会牵制住前进脚步。
你会做出各种“心理慰藉”的事情:
看到大神推荐书籍就赶紧下单购买,买回来后放角落生灰……
看到颜好身材好的小姐姐,办健身卡励志减肥,却用成了年度洗澡卡……
决定早起,加入了打卡群,晚上照样打开王者喊着杀他,决战到天亮……
为什么很多人初期立起的各种壮志flag,最后却多以啪啪打脸收尾呢?
因为短期快感在作祟啊!「伪立志」能给我们及时满足感,让大脑瞬间兴奋起来,内心充满希望,仿佛已经看到变瘦暴富更博学的自己,让大脑产生「已经改变成功」的良好错觉。然而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变。化。
“下决心”是改变过程中最容易的环节,也是最难坚持的环节。大声喊下口号,就能吓一吓坏习惯,这是大脑「狐假虎威」的初级招数,却使很多人轻易上了当。
2. 结果导向的固定思维
当你开始想改变后,来看看你定下的计划是不是这样的:
夏季来临前我要瘦20斤;
这个月我要看完四本书;
3个月内我要掌握1w个单词……
这都是结果导向的目标,做法确实没错,完全符合smart原则,问题在于目标设得太大了!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让自己动起来,而「超人计划」会让你过度注重结果和现状的差距,给大脑带来不断的阻力。
想一想,在锻炼前大脑想着:离目标还有18斤;背单词时想着:还要背9k个单词……久而久之,每天被压力逼迫着坚持,你会非常痛苦,斗志逐渐减弱,最终趋近于零。
被迫自律是不会自由的,一蹴而就不可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可取。
真正可持续的长期计划,是把大目标拆解成一个个更易完成的小目标,让大脑乐于接受,顺利完成后从中得到良好反馈,再体会到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拥有源源不断的行动力。


3. 追求完美的拖延症
很多人肯定有这样或是类似的经历:计划每天看30页书,好不容易坚持了一段时间,因加班或身体不舒服等各种不可控因素中断了几天,就开始觉得计划完整性受到了破坏,最终选择放弃。
这是心理学上的「all-or-nothing」(满分或零分)现象,与「破窗效应」非常相似:日复一日保持一个行为,只要一次破坏就会功亏一篑,全盘皆输。
用非黑即白的思维看待事情——要么成功,要么失败,这种想法并不正确。越追求完美,只会让你越容易选择放弃,用逃避来解决问题,以此低估自己的能力。
不要破罐子破摔,换个角度想:哪怕一个月只做了5天,也是一种进步,因为做了总比不做强。持续和稳定性的努力才是可取的,再小的努力乘以365天,都是一笔巨大的收获。
以上就是我们想改变自己时最容易掉进的3个进取误区。
其实大多数人出现不甘现状的情绪,进而想做出改变的念头,都来源于外部刺激:大神逆袭的故事、喜欢身材好的自律达人、深夜的突发念想等等。
当看到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就会突然间痛恨自己的平庸无奇,于是盲目想速成别人的结果(战术),却忘了学习他人成功的真正核心要素(战略):长期且坚定地做好每一件事。
庆幸的是,我们已经清楚自己的坏习惯,只是不知道如何改进。接下来我会提出具体解决方法,能看到这的同学真的很棒,先给自己点个赞继续往下看,坚持就是胜利~
二、破解问题的根源关键

造成三大误区的本质是什么呢?——大脑天性短视,在增大行动阻力。
我们每天的行动都是「动力-阻力」博弈后的结果,动力超过阻力就会去做,阻力超过动力就会逃避放弃。而大脑是懒鬼,喜欢旧环境的安全感,抗拒新世界的变化,一旦你要改变,它就会感觉到危险,立刻联合行身体加大阻力,一直跟你说:不要改变,一切照旧才是最好最舒服的!
所以我们不能闹出太大动静,让大脑发现我们的意图,学会用低成本的「微量行动」去哄骗大脑,行动一定要过小、小到毫不费力就能完成,你才有可能动起来!
那怎么办呢?
很简单,设置一个小小的触发开关,只要摁一下,就能找到脉动状态。
接下来我所讲的每一条方法,都是让大脑爱上进步的开关机制,让你用过小的阻力去提高行动力,在成就感中前行,而不是在挫败感中前进一定要看下去,不然就可能错过了适合你的办法啦~为了方便你能随时看到,再次提醒,可以先点个赞防回答走失哟~
三、进取的正确方法

1)聚焦单个习惯
永远不要贪多!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别把计划变成KPI。
想想每天计划要有:看书、学ppt、写作、背单词、运动等十几项任务,结束时只会有「终于完成了,明天又要来一次,好累啊」的想法。这不是自律,完全是自虐啊。
《习惯的力量》说过:成功并不需要做对一切事情。
所以我们的目的是把重要事情做好,而不是处处都要做得完美无缺,别把每个小时都填满,变成机器人运作日常。超负荷的高效,不可能长久,不要考验自己的意志力,它经不起考验。
就像黛西每天都会留出固定时间阅读,可却从不觉得痛苦,就是因为读书这个习惯已经成为我的大脑放松方式,而不是任务和折磨。
当然看什么书也很重要,希望养成阅读好习惯的同学,我精挑细选了200本高质而又不失趣味的人生必读好书,关注公众号「黛西巫巫」跟大家一起分享~
敢对自己狠的女生,到底有多赚?记得从最简单、最感兴趣的习惯开始,按照我下面所说的步骤不断重复,直到内化成日常化习惯,不再刻意控制后,再去叠加下一个习惯。
2)最小行动化
开始培养习惯时,先养成天天做这件事的次数,再追求做这件事的质量和强度。
方法三原则:
1)每天至少1次,也只需要1次
2)每次不超过30秒
3)设置能轻而易举的开始行动
举个例子方便理解:每天看30页书,你会觉得很痛苦,需要下定决心才能开始行动。但如果是每天看一页书,轻轻松松就能看完,就会简单很多。
这个「一页读书法」和「最小行动法」的精髓在于:不用强迫自己去达成目标,而是通过最小最简单的行为,让你立刻行动,毫不费力地完成任务。
如同拖延症的解决方法:先做5分钟再说,5分钟后大脑进入状态,大脑就会要求你继续做下去。
3)建立行为触发器
理查德·塞勒说过:我们大多数计划,往往都毁于微不足道的小习惯。
很多习惯没能进行下去,不是因为我们懒,而是因为忘记了或者没有推力。
分享大家一个方法,用「一……就……」的句子去建立行为触发器,重复提醒大脑,该完成新习惯了。
我就是这个方法受益者,成功养成了多个习惯,比如:一洗完澡就涂身体乳。
之前洗完澡后因为看书、回复消息、聊天等琐碎事情,导致身体乳闲置了半年,这怎么行呢,女孩子得要皮肤滑滑香香的呀,之后我就用这个方法,非常有效提醒大脑,现在每天都会涂身体乳。
生活中有很多习惯可以套用,一起床就刷牙(这不是废话,小时候父母就是经常说:一起床你就要去刷牙哦,才养成了这个最牢固的习惯);一脱完鞋就铺开瑜伽垫运动,一看到知乎好回答就点赞(哈哈)……
这个方法可以从生活方面开始,慢慢纠正生活上的坏习惯,再过渡到学习、工作等难度较大的习惯,循环递进,不断锻炼加强大脑耐力。
Ps:我们还能通过环境提示,在冰箱、书桌等地方,用便签、纸条等辅助工具增强记忆。让环境成为一种助力,推动我们去行动。
想看书就沙发、卧室、餐桌等经常出没的地方放一本书,保证随手都能拿到,把阻力减少到最低限度,这能帮助形成肌肉记忆,亲测十分有效~
4)维护良好感觉
在感觉良好的时候,停住,不要再进行下去。
这一点可能出乎你意外,但十分受用,能传递给大脑一个信息:「这个习惯很有趣、我愿意进行下去」,让它真正喜欢上这个习惯。
道理很简单,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一个包子吃得很香,十个包子吃得痛苦,边际效用上升到顶点后都会迅速下降。而大多数人在下降后还会硬逼自己进行,以为这才能锻炼意志力,巩固好习惯,却没想到会让大脑感觉到厌倦、烦躁、无趣,最后把兴趣扼杀在根源。
拿看书举例,刚开始看书时,兴趣在「上升区」,进入状态后,大脑在汲取知识时在「平稳区」;时间长了,大脑感到疲倦和乏味,兴趣递减到「下降区」;一旦到最低位,你还在逼大脑看完这几十页,它开始抗拒,进入「负效应区」。
学聪明一点,每次在「平稳区」「下降区」的交界处停住,去做别的事情。
就像我这么多年来能始终坚持自律,也不是像自虐一样逼迫自己,因为真正长久的自律是快乐而健康的。如果在改变时你总是困难重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黛西巫巫」,我把我成功在半年内实现逆袭,轻松养成习惯性自律的超实用方法同你一起分享~
敢对自己狠的女生,到底有多赚?要记得跟小说电视剧的操作一样,在最精彩的时候,跟自己说一句:我们下集再会~这样的体验感才是最佳的。
四、好心态的长期助力

加强上面四个方法的系统练习,你就能开始动起来,慢慢改善现状。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瓶颈、特殊事情,造成进度停滞,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挫败,导致情绪低落。
这都是正常的,因为真正的改变,能够持续下去的改变,都是前进三步退后两步。这里我分享三种好心态,帮助大家缓解情绪,正确认知自己的进步,同时提高培养习惯的效果。
1)接受自己的普通
大家都是普通人,接受自己的普通,一口子吃不成胖子,饿一顿也瘦不到苗条。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看待自己的付出,会容易打乱任务节奏,让你怀疑自己的坚持是否有用。
想要早起,不是让习惯2点睡14点醒的你,明天就能6点起来。而是1点睡12点起、0点睡11点起的循环递进中,不断改进。允许失败、允许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允许不理性的犯错,接受现在的自己,同时也完善现在的自己。
我再分享个「事情6789」的原则,能帮你减轻负面情绪:
常规事情做60分:如日常运动、家务;
紧急事情做70分:如老板突然给你的任务;
重要事情,关系到成长的事情,做80分:如工作晋升、给客户作回报;
特别重要事情,关系到命运的事情,努力达到90分:如选工作、培养技能等。
做好这些,等你真正行动时,往往会完成得更出色,因为你不想刚好及格。
2)时刻跟踪奖励
研究显示,拖延之所以带来负面结果,不是因为拖延本身,而是我们产生「我真差劲,又拖延了」的自我否定,用苛责和批评来会怀疑自己,带来挫败和沮丧感。
与弱点和欲望的长期搏斗中,决定输赢的,除了困难的难度大小,还有我们对苦难的态度。
要学会自我打气,在失败的时候告诉自己:“没关系,我是普通人,至少比之前进步了,加油!你还有机会,来!让我们想一想问题出现在哪里,我们下次避免,去做得更好。”
不需要紧绷自己太久,一周要放松一天,去吃想吃的东西、买想要的礼物,看想看的电视,当做坚持的奖励。每周都有盼头,才会享受这个过程。
记住这一点:任何值得做的事情,做得糟糕也值得做。
3)转换思考角度
当你还是控制不住自己,还是想选择安逸,怎么办?
不如转换角度,静下心来想一想: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一种痛苦和另外一种痛苦中做选择。
举个例子:一种是暂时健康饮食,少吃多动,忍住口腹之欲的痛苦;一种是向欲望妥协,暴饮暴食后站在体重上的痛苦。
我们没法逃避痛苦,只是在两种痛苦中选择一种。只是两种痛苦的区别在于:短暂快感给我们持续痛苦;暂时痛苦给我们延期快乐。
这么想或许能让你清醒一点,更愿意控制大脑去做更好的选择。
以上方法就介绍到这里,我知道很多同学上述方法都看懂了,但行动起来却发现自控力总是不够用,我这有篇关于自控力的回答:自控力极差的人如何自救?,一起食用会更系统有效哟~
另外,黛西需要提醒一点,有些事情你现在不做,永远都不会去做,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积累而成的。
生活中那些越来越好的人,不是因为他们聪明,也不是勤奋,只是他们坚持每天晚上睡觉时,都比早上聪明了一点点,变得越来越自信,战斗力和执行力也越来越强。
你只要现在行动起来,就能战胜80%的人,因为很多人仍旧不会行动,而你正在慢慢赶超他们,加油吧,因为小而明智的选择+坚持+时间=绝对的不同啊~
最后,分享几句我很喜欢的话送给大家:
1.我坚信,人应该有力量,揪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泥地里拔起来。
2.当下每一次想要努力的念头,都有可能是未来的你,在向现在的你求救。
3.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做任何事都能从中发现乐趣,这是两种很了不起的能力。我们一直在追求前一种,可能真正实现前一种的途径,只有后一种。
花了两天敲出来的回答,觉得有用就点个赞吧,这样我才有动力写出更多对你有帮助的干货鸭~
黛西希望你们能一直不放弃精进自己,另外,如果你想要认识我,可以到我的公众号「黛西巫巫」做客,我把自己最珍贵的经验积累与你一起分享:
比如很多同学都好奇黛西是怎么样快速成长的、平时看什么书、有什么读书方法和私人书单、黛西如何连续高效学习工作10个小时,却依然精力充沛的秘诀、还有我是如何从英语小白逆袭成学霸的、怎么样做到数十年如一日的自律,欢迎关注公众号「黛西巫巫」,我跟大家一起分享 ~
敢对自己狠的女生,到底有多赚?推荐我一篇7万赞的回答,让你走出迷茫死循环
人是怎么废掉的?
推荐一篇帮你提高10倍学习效率的超强学习方法:
怎么才能心无旁骛地学习?
长期早起的超多好处和源动力,都在这里了:
长期六点起床是种怎样的体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凌準╃字JUN团 发表于 2020-12-31 16:27:15 | 只看该作者
 
 第49张图片 1.

“自由意志”这种错觉的存在,往往会令我们高估自身的能力,而忽略了整个时代和环境对个人的作用。


在2019年之前,许多年轻人的言论和社会风气总体都是挺积极向上的。2016年的时候我去了杭州,那时互联网行业无比繁荣,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能够迅速的获得职业发展,相信遍地都是机会。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知识付费行业也勃然而兴,无数的大V用精致化、专业化的文章推崇着“个人提升”,无数的年轻人热衷于“自我成长”。

在这样的风气中,人的“自由意志”的作用被无限夸大。你不成功就是因为你自己不努力,你没有钱是因为你不够自律,你得不到异性的青睐是因为你不够优秀。
然而一旦大时代的增速放缓,甚至陷入存量博弈时,机会缩减,薪资骤降,竞争陡升。


于是舆论的风向又一下子趋向了消极,热门的话题变成了现代年轻人的生活可以有多“丧”,变成了求职如何艰难,变成了程序员35岁被裁员的焦虑,变成了一年又一年考公务员的人数激增,变成了一遍又一遍的重复“阶级固化”的话题。


当人们享受不到大时代的红利,体会到自身的渺小对抗生活的艰难时,才会明白所谓的“自由意志”究竟是何等的无力。

2.


在大的时代背景下,个人的意志和努力是非常无力的。
但其实不论是面对何种情况,我们自身的意志基本都是十分“无力”的。


“对自身的某些情况十分不满意,这令我们非常痛苦。想要改变,却又始终无法付诸行动。于是日复一日的重复着这种明知痛苦却又无法解决的状态。”


这样的情况其实是非常常见的,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不加思索的就认为自己具备操控自身行动的能力,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而从未睁开眼睛看看现实。


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多数时候并不能够控制自己的行动,有些人明知吸毒会死,但并不能戒毒;你明知明天要早起上班,但是凌晨两点仍旧无法停下打游戏的手;你知道要大胆地去追求,才有把你喜欢的小姐姐推倒的可能性,但还是永远都不敢迈出那一步;


这种情况反映的是:我们的“思维”与整体的“心理结构”产生了一定的「脱节」,就如同一个公司里面,只有一个运营总监感受到了公司的危机,这个总监拼命的想让公司迅速运转起来,但是其他人并不听他的,而是继续混吃等死。
我们的理性思维能力,就是这个比喻中那个孤独的运营总监,你虽然能够认清现实,但是以一人之力无法如臂使指的操控整个公司。

你的理性思维能力,也无法如臂使指的操控你整个自身,你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也无法随意的操控自己的行为。


在经典的积极心理学著作《象与骑象人》一书中,乔纳森·海特用骑象人来比喻我们的理性思维功能,用大象来比喻我们的情感,情绪,基因,生理惯性等那些不受我们直接操控的部分。


这种“意识很清楚,但做不出行动”的状态,呈现出的就是每个人几乎都会有的内在的分裂:心灵与肉体的分裂,理智与情感的分裂,左脑与右脑的分裂,控制化与自动化的分裂。


不过这种分离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理性不自觉的慢慢脱离于情感,理性与外界沟通,并逐渐浸泡于社会规则之中时,形成了理性自身的一套逻辑,这套逻辑往往与你自身的情感和潜意识,会有不兼容的地方。


最典型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环境对人造成的“物化”,人们开始追逐资本并按照资本的逻辑去看待和“使用”自身。 在此种情境下,人自身被变成了为了达成“功利化”目的的一个工具,功利化的结果,是造就了情绪的僵化、死寂、无法流动。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现代社会爱情成了一种奢饰品,人们不再是依靠感受去享受爱情,而是依照房产多寡,薪资高低,颜值的量化分数等这些标准来进行选择。


我不是说按照这些标准择偶就是错的,我只是阐述心理学层面的一个事实:一旦情感被量化,情感本身就会产生扭曲。

人们会时常感到自己莫名其妙的产生了许多无法释放的情绪,这些情绪又无法被自己厘清,我们往往弄不明白为何会产生这些糟糕的感觉。

其原因就在于:情感在一开始就被扭曲了,因此它无法再被你纯粹的理解和接受。


记住这一点:理智严重脱离情感的结果,就是你会发现自己产生了许多自己不能“理解”的情绪。


在心理咨询中的体现往往是,来访者会告诉你,他“知道”自己产生了某种情绪,或“知道”事实是怎样的,但却始终“感受”不到它们的存在。


3.


当我们的理智沉浸于物质化的标准之中时,“理性欲望”就会被指数级的放大,你很容易在与别人的对比之中感受到恐慌、焦虑;并下意识的认为,在这些物质化的评判标准中,通过所谓的“努力”,使自己上升到更高的阶层,就是焦虑情绪的解决之道了。


但其实不是,这是一种错觉。 被焦虑驱使的动机,会驱动你驶向更大的焦虑。被平静和满足驱使的动机,才会驱动你驶向更大的平静。


就像在大象身上的那个骑象人,无比着急的挥舞着鞭子试图驱使着大象赶紧爬到山上,但是大象有它自己的方向,它不会因为你的焦虑就任凭你驱使。

往往你越是着急,越是使唤不动这头任性的大象,你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离目标毫无寸进,焦虑就会越来越强烈。


4.


“我总是被别人忽视,这令我很痛苦。我知道提升自己在社会标准中的水平,就能解决我的痛苦了。但是我宁愿沉浸在痛苦中也不愿意付诸行动去提升自己。因为我觉得我虽然痛苦,但是我习惯的、我会在这种痛苦中感到一种轻松。或者告诉自己只要不在乎别人的忽视,这样我的痛苦就消失了。”


很多人都不明白,其实我们的“情绪”本身就是一种「功能」,情绪本身不是需要被解决的问题,也不是我们要针对的对象。 虽然我们习惯使用正面、负面这样的二分法来对情绪加以区分,但事实上情绪本身非常复杂,正如我们虽然“感觉”到很「痛苦」,但是痛苦的作用之一就是消除道德压力。

我们会认为自己很痛苦,已经受到“惩罚”了,所以不付诸行动,不做出改变也是合理的。

这就是为什么“痛苦”反而能令我们感到轻松,因为痛苦可以起到对内疚、自责等情绪的“抵消作用”


因此,如果我们一直沉浸在“痛苦”中,就可以一直“抵消”自己的错误、无能等这些罪恶的感受。


情感自有其运作逻辑,它本身会尽其所能的达成“大象”内部的平衡。


这种“超我”与“本我”的冲突,其实自古以来都在困扰着人类。 那些成功学、不断给你打鸡血的公众号所做的事情,其实本质上是令你无限认同于由外部世界的规则内化于你心中的那个超我,将你的本我消灭,从而令你成为一个纯粹的功利者。


而诸如佛道教的某些宗派、和一部分心理学流派在暗示的强调你更多的向本我认同,从而挣脱超我的束缚。


至于我的看法呢,是这样的:超我的束缚要打破,但也不需要认同于本我那些纷乱复杂的欲望,接受社会规则和本能欲望的存在,但并不完全认同于它们,而是超越它们,成为你自己。


5.


向超我认同的社会环境,最典型的就是我大明,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其实社会环境很压抑。


向本我认同的社会环境,最典型的就是当前非洲某些国家,深陷于混乱无序、彼此斗争、滥交懒惰的泥潭里。


一个向超我认同的人,会非常理性、功利、且压抑,它会变成一个追名逐利、或不断的为了满足别人的欲望而活的工具;
一个向本我认同的人,他可能成为纵欲无能的堕落之辈,也可能成为性格天真自在的沉迷于自己热爱领域的天才,这要视乎你的精神基因是什么样的胚胎。


而最痛苦的莫过于即强烈的向超我认同,又同时强烈的向本我认同的人,这个人会被社会规则和自身欲望两种截然相反的力量不断拉扯,他的内心会长期处于“努力维持一个摇摇欲坠的破碎花瓶”的疲惫状态中。


你希望在社会规则中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了不起的人,又希望能够完全的随心所欲;你幻想当中最美好的状态是“随心所欲的、不负责任的、不受别人约束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同时还能以此获得世俗成就,以及别人的崇拜、赞美、和认可。


并不是说一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人就不能获得世俗成功,其中的关键在于,那些同时被超我与本我的欲望拉扯的人,他们虽然声称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他们强调的重点在于:能够“不负责任的、随心所欲”的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随便举个例子,譬如说这个人是程序员吧,他虽然喜欢编程,但他希望能够公司不给他布置工作任务、可以让他自己随意选择想做的项目、当他不想做的时候随时可以退出、没有人给他设置deadline、还可以拿一份体面的高薪。


但是很显然,这样不切实际的欲望根本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超我与本我这二者之间具备着本生性的矛盾。


6.


囿于人类思维中根深蒂固的“二元对立”,它导致我们在阐述事物时不可避免的必然要落入相互对立的某一段。


一个深陷于超我与本我压迫和撕扯之中的人,他能接收到的建议,往往要么强调让他认同于超我,要么强调服从于本我,倘若给出了一个中立性的答案,人们往往也会因为自己潜意识中的偏好不自觉的偏向某一端去。


但真正的答案其实就是中性的,你既需要摆脱超我的压迫,即需要意识到那些诸多的社会规则与道德性的要求没必要令你过度执着;也需要超越本我欲望的控制,你需要看清我们的本能其实非常任性,并不具备复杂的高级智慧,因此也不可能过度的自我放纵。


借用释迦牟尼的话来说,就是“不执于二边”。


渴望别人的认可而不得,因此非常痛苦,这种痛苦本身要看破,要意识到对别人认可的过度渴望不应成为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因为懒惰或颓唐而使自己长期深陷于碌碌无为的枯燥生活中,这种颓唐懒惰也是需要被改正的。


但是这种“离于二边”的状态该如何达成呢?


我只能够告诉你第一步该怎么做,在第一步完成之后,没有人能告诉你答案,需要你自己的寻找。


第一步是要先对你的内心进行清理。


我们每个人都因为几十年的生存惯性,而令我们的头脑被各种社会规则塑造的欲望、和被便捷的互联网引导释放的本能冲动被塞满了,而且你是如此的习惯和适应于被这些欲望和本能控制的状态,以至于你甚至会感觉这些欲望、这些本能冲动就是你自身。


那些渴望获得别人的认可,渴望取得世俗成就,渴望住大房子开劳斯莱斯戴劳力士的欲望一刻也不停的刺激着你,挑逗着你,它们不断的催促着你去令他们获得满足。


但是你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过那种大脑放松,内心一片轻松,没有紧张记挂的事情的状态了? 你的内心没有装着这些欲望时,你才能渴望的认清它们,才能清醒的感觉到自己当前想做点什么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一旦你的大脑被欲望填满时,你就没有清楚地认清自身,认清现实的能力了。


就好比你的军队已经不知不觉间全部被你的敌人给策反了,你领导着这样的一支军队,是不可能获得胜利的。 所以你要给自己放个假,让自己可以远离各种你过去所习惯的刺激、所习惯去思考的问题、所习惯去追求的事物,放下欲望,放下担忧。

不要用“我做不到”、“我不知道怎么让自己停下来”、“哪怕我给自己放了假还是会不自觉地想过去一样思考”来作为借口,我们的大脑具有惯性,这种惯性需要你有意识的去给它踩下刹车。


一旦你发现自己在思考和过去一样的内容时,就有意识的停止,转移你的注意力,去关注别的。


给自己5~7天的时间闭关,用来清理过去的习惯性经验在你身上的痕迹,让那些旧有的模式逐渐退却,让你的大脑保持在一个清醒的、轻松的的状态里。


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该怎样让旧有的惯性模式被清理,那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不要做任何计划,买一张去你喜欢但没去过的城市的机票,飞过去玩个七天。


通过突然性的浸泡在新环境中,也可以对你的旧有心理模式起到一个清洗的作用。


有人会问,我感觉你说的这个方法和一开始的问题根本没有什么关系,难道按照你说的这样去做,就能够解决我的问题了吗?你到最后也没有说出这种状态究竟要怎样解决,我的痛苦要怎样消除啊!


是的,我说的方法并不能够解决你的问题,因为这是“你自己”的问题。


对于头脑中已经塞满了各种理论、建议、成见、和观念的你来说,再多给你一些所谓的“建议”、不管它多么的完美而全面,其实都对你不可能起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


这些建议最大的作用,是当你因为自己的“问题”感到焦虑时,可以读一读他们、假装你会按照这些建议去做、然后把你的问题给“解决”。


但事实上你知道你其实永远不会真的按照第一步、第二步、第N步那样的步骤去执行的,因为如果你有这样的执行力,你其实一开始就不会被超我与本我的冲突所困扰。


所以,不要急于去“解决”问题,而是先让你自己具备解决问题的状态。


当然,以我多年的咨询经验来看,当你让自己的心理垃圾被清空,你不再无意识的被旧模式操控时,现在所谓的“问题”,往往都已经不再存在了。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炼己者 (fengxuwake),获得我的更多高质量文章。
微博:炼己者风墟 Sina Visitor System


纠结无法改变的东西怎么办?敏感的人如何在生活中避免过多的压抑自己?如何整合内心的冲突和混乱,构建、形成自己稳固的人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13553241411 发表于 2020-12-31 16:27:56 | 只看该作者
 
先上结论:你不是不想改变,也不是没有尝试过付出,而是你的方法没用对,妄想通过意志力来驱使身体。


已经不知道第几次看到这样的问题了,每每看到这类问题就很扎心,还有这么多善良的小可爱停留在了原地,不知道如何改变。


卖力付出般完成工作,还是抵挡不住下班后的空虚感;
考研了三次还未上岸,在第四次开始前已经提不起劲;
办了健身房的一年卡,还是抵挡不住街角的烧烤摊啊。


这般反复让你痛不欲生,每次快要逃出这个怪圈时,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把你给拉了回来。
接下来请大家挺直腰板,杜绝干扰,认真耐心地把这篇回答看完,我凭借着以下这个方法,对现状发起了冲击,挣脱了不思进取的这个怪圈,并持续向上迸发。
相信我,用合适的方法解决所谓的难题,能让你走不少弯路。


 第51张图片

01

大部分人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改变是要“逼”出来的。他们会通过网上各种渠道,查阅相关领域的文章,把里面的干货提炼出来,摘抄在一个精致的小本本上,然后根据自己整合汇总的笔记,开始制定自己的宏伟计划。


    雅思7.5早上6点起床年前存够5万块找到一个男朋友/女朋友


要是按照SMART法则,这个计划的设置,好像没有什么大问题。当你去执行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无从下手,找不到切入点。
然后你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准备给自己来一管子鸡血,“不行,这肯定是我还不够努力,我得再逼逼自己”。
说实话,我是真不愿意看到你们那么难受,还要强迫自己。(摸摸头)


你意志力强一些的话,就能熬个5-7天,意志力不好的,三天都不用就打回原形了,紧接着就把收藏夹点赞的回答全部取消,反手就是一个举报反对二连击。
(我相信你不会这样对西柚的,因为我不是鸡汤答主啊啊啊)


02

你有思考过一个问题吗?
改变这回事,本来就是反人性的。
我把真相告诉你,并不是因为我想挨打,而是为了帮助你早日走出误区。


这也是为什么,你在做了那么多付出后,还是失败的原因,没有人能够在一开始泯灭自己的人性,尤其是最难搞的——懒惰。


 第52张图片

懒惰作为七宗罪的小伍,它能够占据你的精神主导地位,不断地诱惑你踏入消极的深渊,阻止你往上爬,而七宗罪恰好是天主教教义中对人类恶习的定义,按照严重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和色欲。


我并不是在传播什么宗教理念哈,而是这个概念对于我们改变现在这种状态是在太太太太重要了。


你有没有想过,你之所以不能改变,是因为其他的恶性不够强大?
你可能有点懵了,“西柚你怎么回事啊我是来学习正能量积极反馈奥利给,你怎么就成了恶性在线教学呢?”你先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03

反人性的做法,会让你的身体产生极度不适,因为你通过大脑的前额叶发号施令,也就是通过你的控制系统,给自己的身体下达不“和谐”的指令,这个 “和谐”只是相对的,因为它利用理性的思考制止了你的下意识行为。


打个比方,你想要通过减肥去获得更完美的身材,去赢得那一声声悦耳的“美女”。这是别人对你的美的一种认可。


本质上,你想要获得这种美,是因为你对它有一种贪婪在里面。人类即使还没看到美食,哪怕有一丝香气滑进鼻腔,也会勾起我们的食欲,于是暴食就开始行动,让你对美食产生一种贪婪的感觉。
拒绝美食本就是一种反人性的行为,它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满足你的饱腹之欲。
简单来说,就是你对美的贪婪能否战胜对美食的贪婪,在决出胜负的那一刻,大脑就会做出反应,潜意识里形成了“美更重要”这样的概念。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小姐姐喜欢通过节食,甚至不吃东西来获得苗条的身材,因为她们对于美的贪婪已经到了一种病态的程度,西柚温馨提醒,要想获得苗条的身材还是得通过科学的方式哟。


 第53张图片 让大家醒醒神嘿嘿~


04

人的本性就是贪婪,但没有贪婪社会就不会进步。——卡耐基
在此之前,我跌跌撞撞,不停尝试各种方法,把自己“逼”到那种状态上,可是过了几天,现实又给了我一大棒子,让我瘫坐在床,然后继续重蹈覆辙,坚持,失败,坚持,再失败


说实话,人是真的不能太佛系,得贪婪一些。我看到同龄人都开始安排房子了,那我贪图别人的能力,现在的我没有,但是我可以学。人不能说不会,男人更不能说我不可以:)


市面上那么多反人性的文章,教你怎么自律,以意识控制肉体,说的那么高大上,扪心自问,这些方法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
从长期来看,做回自己,顺应人性,这样做的效果反而会更好。在这里我有两种方法传授给你:


1. 你妒忌别人拥有什么,你就去习得什么


公众号屡次刷屏的《学妹毕业三个月,月薪超过五位数》,这类文章比比皆是,贩卖焦虑的同时,更能唤起人们的胜负欲,你心里气不打一处来,她凭什么月薪五位数呢?


你带着好奇点进去看,发现这是一篇广告文案,学习了XX,就能获得了月入五位数的能力。
你可能会马上大呼“啊这都是骗人的,就是在搞饥饿营销”。
不是的,产品的开发必然响应了某些市场需求,既然你妒忌所谓的“小学妹”有月入五位数的能力,那就自己去学,超过她,没有什么比超过别人后获得的成就感更爽了。


2. 你想要更多,那就适当放弃一些不必要的东西
大多数人以为自己朋友多,路子也就多了,老拿这点来吹嘘,“我有一个朋友多牛逼”,说实在话,那是别人牛逼,和你真没多大关系。
长辈们的“毒鸡汤”依旧历历在目,所谓的“出来多认识点朋友”,早已随着时代变化,成了“路子多了,朋友也就多了”。


在你有能力给别人提供价值前,那些狐朋狗友除了在你装逼的时候吆喝几声,还有啥用呢?出来喝酒酒钱都不带结那种,看着多糟心啊。
还不如把这些时间花在提升自己身上,多看两页书,写多两行字,享受下独处的时光,和自己来一场深层次的交流。


我特别不喜欢和别人去争论一些观点,在现实中,我多数情况下都会选择让步,即使我和他争论明白了,我所获得的成就感也只是自己给自己的,并没有任何其他收益,浪费的是我自己的时间,说到底,一看就血亏的事情赶紧溜。


特别是男孩子,在这个年纪除了脸,还有什么呢?要是长得还不帅,不多看点书提升气质和修养,不多运动练就一副好身材,你让女孩子以后馋你点啥?
文章看到这里,说明你已经开始深度思考自己会特别在意别人哪些优点了,不妨花上1秒钟点个赞,把这个回答mark一下再继续看。
咱接着瞧~


05

那我们在制定计划上,可以遵循什么原理呢?答案还是继续遵循你的人性。
在你肚子饿的时候,就不要逼迫自己去运动了,免得倒在路上,别人扶你又不是,不扶你又不是,给他人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就得不偿失了。
关于计划表的制定,我只说几个重要的点:


    第一步要轻阶段性目标按劳分配奖赏制度复盘


1. 第一步要轻
顾名思义,就是计划的第一步要稍微简单一些,是那种伸伸手就能做得到的,如果以SMART法则那般设立宏伟的计划,基本上你的改变还是会以失败告终。


为什么我要把它放在第一步?因为它很好地顺应了你懒惰的人性。
在执行的过程中,慢慢叠加,而不是把鸡血都打在了第一天,后面的计划实施也就越来越气馁。
打个比方,今天写作我只写50个字,明天再写100个字,以此类推,不能说每天增加50个字到最后365天增加好几万字,不是的,得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计划。


2. 阶段性目标
以天为时间单位的计划表,或许不能让你很明显地感受到成长,毕竟每天计划的事项多是一些碎片化的信息整合,从长期来看,对自身的成长有一定的局限性。


倘若你以周、月为时间单位,给自己立下阅读曝光过5K、点赞过1K的量化指标,当你为之而努力时,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会非常迅速,而且这也会让你在每天的计划中对未来有了一些憧憬和期待。


3. 按劳分配
这个按劳分配,其实是按照自己的精力来分配计划中的任务。
因为每个人精神充沛的时间不同,有些夜猫子他是在晚上才有精力去完成高强度的工作,而早鸟人喜欢在白天早起,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高强度工作。
比如我自己是个早鸟人,那我会把撰写文章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放在早上,因为那是我精力最充沛的时候。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精力充沛时间,可以在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分别试验你的专注力,再根据这个试验得出的结果来制定计划就OK啦~


4. 奖赏制度


这个制度的建立大家也见怪不怪了,通过奖励机制的建立,为自己的正向循环提供一些积极反馈。
我们的大脑还是一个爱吃糖的小朋友,相较于躲避惩罚,不如让他主动追逐奖励。


有时候我们不愿意工作是因为大脑判断出这件事情不能立马获得收益,就会选择放松偷懒。有了奖赏的设立后,通过这种方式刺激大脑,才能让他在你的成长路上,发挥不容小觑的实力。


5. 复盘
很多人都不太重视复盘这项工作,嫌它麻烦,其实人在工作一天后对自己的表现做一个总结,能够清晰地发现自己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思考如何改善现状,让自己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表现得更加完美。
成长本来就是一件反复无常的事情,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及能力,那不就离你的钱越来越近了。


06

不要担心枯燥无味,等你从小目标开始,通过自我激励的方式,你的大脑会慢慢习惯,会给你更多的正向反馈,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事无巨细,你可能会问,要是过了两天我坚持不住了怎么办?除了以上提及的内容,还有一点,你可能会在中间失败几次。


好不容易养成的早起习惯,因为周末的原因,硬生生把早饭拖到了午饭;坚持了五天的夜跑,在第六天却没有忍住诱惑,对街边的烧烤摊下了狠手。
你可能会对此感到惋惜,甚至开始准备自暴自弃,我想对你说,没关系啊,如果你又把这当一回事了,岂不是又把自己“逼”上自律


我上面论述的内容,一切都是基于人性的角度出发,胜败乃兵家常事,本就没有什么一帆风顺,失败本来就是改变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你成长路上的一种调和剂,能够把你从悬崖边缘上再拉回来。
你看,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引导,都不过是手段,能够达成最终的目标就好啦~


07

总结一下:


顺应自己的人性才能做出最好的改变;
让自己的恶性战胜另一个恶性;
妒忌别人拥有什么,你就去习得什么;
你想要更多,那就放弃一些不必要的东西。


写这篇回答改了4遍稿子,花费了我5个小时,如果你觉得有所帮助,希望你能花1秒时间给我点个赞,顺便再关注一下我。


还有哦,我总是给优质回答点赞,这样,知乎才会给我推荐更多优质的内容。
如果这篇文章你还没get到,可以先马住,方便日后拿出来翻阅吸收消化。


我是西柚,成长问题解决官,方法论大集合者,希望帮助更多迷茫的小伙伴在成长路上升级打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Wendy军军 发表于 2020-12-31 16:28:56 | 只看该作者
 
让自己的努力与世界连结,你就会感受到努力的意义。
以作品为导向,而不是以努力为导向。
如果你觉得自己书读的少,那就给自己设定“写书评”的目标,而不是“读一百本书”。
每读完一本书,就尝试写书评,哪怕刚开始觉得文笔不好,但也要写,不要有心理负担,不要追求完美,把你的感触自然的写出来。
如果是读小说,你甚至可以给自己设定“写短篇小说”的目标,平时读书的时候,带着“写短篇小说”这个心,平时也可以从生活中有意识的汲取一些灵感。
如果你带着这颗“要写小说的心”,用不了多久,你心中就会有一些想法,这时,你就可以把你构思好的情节写出来。
写出来之后,如果自我感觉良好,可以发表在贴吧上,豆瓣上,知乎上。
如果运气好的话,会受到一些好的评论和点赞,这些他们积极的评价,会成为你强烈的驱动力。
如果你学编程,那就给自己设定一个“开发一个微信贪吃蛇小游戏”为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去学习。
知识是网,网上的点有不同的权重,点和点之间有连接,而同类的点也会更倾向于聚集在一起,形成团簇。
你一定喜欢在某一天,给你喜欢的女生分享一个微信小游戏,并说“我开发的小游戏,喜欢吗?”
这给你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远不是普通的努力可以企及,于是你为了做出成品,主动去寻求知识,寻求框架,以点拓展,并且捎带的把其它的一些相关知识也学了,一个月后,你成功写出了这个贪吃蛇小游戏,分享给了你的朋友,你的朋友给你竖起了大拇指。
你学习英语,那你有没有仔细想想,你通过学习英语,能做什么你以前做不了的事?
如果你不想英语能给你带来的赋能,只是单纯的说“我要学习英语,我要学好英语”,这句话空荡荡抓不住。
英语能给你带来的赋能很多,通过学习英语你可以加入公益性质的字幕翻译小组,或者翻译一些开源项目的英文文档。
英语也可以让你具备读英文教材的能力,于是阅读英文教材,便成了你的目的之一。
如果是我练英语听力,我就会尝试给一些没有字幕的英文视频加字幕,搬运到 b 站,顺便还学习一些剪视频的技术,如果做的好的话,甚至有可能成为一个有一定粉丝量的 up 主。
我一直不提倡“过度计划”。
你只要知道你要做什么,目的是要做成什么,然后仔细想清楚,你离做成这个,还缺乏什么知识,还缺乏什么能力,然后去补足这个能力即可。
如果你翻译字幕发现很多单词不认识,那你就知道你缺乏的是词汇量。
如果你发现你听不懂,那你就知道你缺乏的是听力练习。
知道差什么了,就努力的去补足这点,等补足了,再去翻译一下试试。
不要过度计划,不要追求完美。
不要等着把所有单词都背会再去读英文小说,这是不要追求完美。
不要规定好每个小时都做什么,这叫不过度计划。
做事的过程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过度计划的人,总尝试还没做,就要预先考虑到可能遇到的问题。
大纲列的再久,不下笔写,灵感也喷不出来。
忘掉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时刻谨记耕耘的目的是为了收获粮食,于是你就会去关心用什么种子,关心耕耘的方法,关心天气,让自己具备实战的能力。
野外的动物生存能力往往比家养的更强,因为他们习惯了在充满不确定的环境中生存,他们目的性更强,技能也更加实用,学到的知识通过实践发生自然的用进废退,没用的知识会淡化,有用的知识会强化加深,这个过程叫知识的自适应。
野外的动物没有人照顾,所以遇到问题,都会自己去想解决的办法,而不是求助于他人,或是产生依赖情绪。
所以总结一下就是如下几点:
    目的明确:通过努力给你带来的赋能,做出可分享的成果性作品。不要追求完美,知识的学习不是线性的。计划要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多问自己应该怎么办,不要有依赖情绪。
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_力哥丶 发表于 2020-12-31 16:29:45 | 只看该作者
 
超强超强干货!99% 的人都不知道原来改变会那么容易!!!
刷到这道题的你是不是也曾立下flag 要干成一件事,但中途有种种原因导致想做的事无疾而终?
或是认为改变靠的是意志力,不成功就是意志力不够?
马爸爸曾说过:“改变是如此困难,但唯有改变,才可能成功。”
接下来我将告诉你《原子习惯》这本书的方法,很简单,实操性强,只要按着步骤实行,人生就像开挂似的!
 第57张图片 本文2800字,可能需花3分钟阅读,但却会让你受益一生。相信我,这个方法真的很有用,认真阅读本文,准备开始咯!
 第58张图片 01、「每天进步1%」

真正驱使你改变的是习惯,不是意志力,你习惯了用电脑打游戏而不是学习,习惯了打开社交app而不是学习app,我说对了吗?
选择,只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去改变。
改变,是给自己一个扔下去做的理由。
爱因斯坦说过 “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习惯对刚开始要改变的人来说会有点难坚持下去,但长期下来还是会有很大的帮助的,因为习惯能带来复利。
今天的你比昨天进步了1%,一年下来就会有着37倍的成长,如果今天比昨天退步1%,成长速度也就是零。
不管现在的选择是比昨天进步1% 还是比昨天退步1%,可能当下看起来这个选择不重要,但是这些选择会决定你是谁、你会成为谁。
 第59张图片 习惯是自我的复利行为,1年、3年、5年之后,好习惯的价值一定会远远超过坏习惯的价值。
别忘了一个小举动是足以改变生活的。
时间是会放大成功和失败的,无论现在的你是否成功都没关系,重要的是你现在的习惯决定你余生的道路。
像我这种学音乐的很常会因为曲子中某个小节特难拉就不想练了,但是想着想着我已经开始了第一步,为什么不接下去让自己比昨天进步1% 呢?
一样的,无论你是学生还是上班族,今天的你比昨天进步1%,长期下来你就会比同班同学或是同事来的厉害了。
02、「提示越明显越好」

生活中有许多习惯是随着时间而变成的行为,像是习惯了先刷牙了再穿衬衫、习惯了出门前喷香水、习惯了不用脑袋就能自然走到公司。
大脑天生偏好节能,最好每件事都花最少的节能去完成,累计几年后的人生,就会把这一切都称之为「命运」。
习惯是一种重覆足够长时间所形成的,是从经验中学到的捷径,某种意义上来说,习惯就是你以前解决问题所用的记忆。
想要培养好的习惯,就必须把你和好习惯的距离拉近,把坏习惯的距离拉远。
 第60张图片 有个研究团队就做了个实验,他们想了解环境对于人的行为会有多大的影响,他们改变了医院内的超市环境摆设,在多出放置了矿泉水,让客人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拿到矿泉水。
3个月后超市内的销量上升了25%。
所以这实验告诉我们:有时候你以为你控制了自己的行为,但其实环境也会对你的行为产生一定的程度。
想要培养阅读的习惯就把自己正在看的书放在客厅明显的地方,坐在沙发看到书就会增加阅读的动力而不是拿起遥控器。
大方坦诚的给别人认可。例如当你在知乎上看到不错的回答时,不要不好意思,勇敢直接的点个赞让我知道你来了,给出鼓励不仅能够温暖他人,也能够很大程度上帮助自己。
03、「让习惯更有诱惑」

动机越有吸引力,越可以养成习惯。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垃圾食品会使人丧失理智?你是知道它是对身体不好的,但还是会难以自制,想要一口接一口。
人类花了几十万年在荒野中狩猎食物,大脑已经演化成十分重视盐分、糖分和脂肪。
这些具有高密度卡路里的食物,在原始生活的大草原上非常罕见,因为他们不知道下一餐会在几时,所以才会尽可能多吃。
如今我们身处在充满卡路里的环境,食物非常充足,但你的大脑依旧渴望卡路里,因为大脑的奖赏中枢已经大约五万年没变了。
食品科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创造更能吸引消费者的产品。
企业砸下数百万美元,找出薯片最爽口的脆度或是研究出饮料最佳的气泡量,所以现代食品工业的策略恰恰应验了:「让习惯更有诱惑」。
 第61张图片 书中有个方法叫Habit Stacking,就是把「想要」的行为和「需要」的行为配对。
I、 做完「目前的习惯」之后,我要执行「我需要的习惯」
II、做完「我需要的习惯」之后,我要执行「我想要的习惯」
我想要刷知乎但是我需要做运动:

I、 做完「从口袋里拿出手机」的动作之后,我要「做15秒平板支撑」
II、做完「15秒平板支撑」之后,我就可以「刷知乎」了
我想要看NBA 但是我必须学习:

I、 做完「吃饱饭洗好碗」的动作之后,我要「学习」
II、「学习」完之后,我就可以看NBA 了
习惯是多巴胺驱动的回馈回路。多巴胺升高,行为的动机也会随着提升。
能促使我们采取行动的,是对奖赏的期待,并不是奖赏的实现,期望越大,多巴胺的峰值就越高。
04、「让行动轻而易举」

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是透过不断重复,来达到自动化的。
想要养成新的习惯就必须重复同一个动作,来激活与该习惯相关的神经回路。
最有效的养成习惯方式是实践,而不是计划。
我们都知道从小事情做起会比做大事情来的容易,就像要做30分钟瑜伽就必须先把瑜伽垫拿出来,接下来就把书中介绍的两分钟法则介绍给你们啦。
 第62张图片 The Two Minute Rule,是把想要做的事情分割成2分钟就能够完成的,从最简单的方式去行动,目的就是为了能让你有个开始。
举个例子,
跑马拉松这件事看起来很难,但把它拆解成每天跑十分钟就好,然后再给自己两分钟穿上运动鞋让自己开始这个习惯,这样看起来是不是就很容易完成了。
一个小小的动作可以在几秒内就能完成,但在几分钟或是几个小时它仍会继续影响着你的行为。
想知道更多的法则可以点进去看哦,干货满满。
人是怎么废掉的? 05、「让奖赏令人满足」

人类是喜欢即时反馈的生物,像电脑打字要有“哒哒” 的声音你才会有打字的感觉,拍照的时候要有“咔嚓”的声音你才有拍照的感觉,其实这些设计都是为了迎合人类的天性。
在祖先还在原古时代的时候,每天都要面对生死的决定,任何一个决定都会产生即时效果,所以大脑认为即时回馈是理所当然的。
来到我们的社会,是属于延迟回馈的环境,现在认真读书是为了考上好大学,工作认真是为了升职加薪,但我们的大脑还停留在原古时期,很容易为了满足「现在」而抛弃「未来」。
现在抽根烟能得到立即放松,得肺癌或许是几年后的事情,半夜肚子饿了就吃方便面,发胖也是几个月的事情。
 第63张图片 行为改变的基本法则:带来立即奖赏的行为会被重复,带来立即惩罚的行为就会消失。
让自己的努力过程可视化,像打王者排位赛看到自己累计了四颗星还差一颗就能上钻石一样,王者就是抓着了这点让你一直沉迷在游戏里。
所以要让你在执行好习惯的时候就能立即感受到回馈,比如说运动了就把10块钱存起来,运动10次就可以得到泰式按摩作为奖励。
什么?!运动十次才得到一次按摩的机会,也不算即时回馈吧?
其实大脑真正得到的即时回馈是来自于看着金额逐渐增加的小猪储钱罐,每次运动之后都会有一笔收入的视觉回馈,可以使大脑上瘾,得到泰式按摩。
让过程可视化,即时回馈你的努力。
让行动后的奖励,令你满意。
你不试着去努力改变,咋知道你自己能那么厉害呢?
信念改变思维,思维改变心态,心态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习惯,习惯改变命运。
时间会改变一个人,会改变很多事,我希望你选择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生活选择你。
我是 @荟儿  ,一个正在努力学习中文的马来西亚姑娘,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回答,关注我,从此你我不迷路~
我的更多精彩回答戳:
有哪些高情商的聊天技巧?有哪些实用的心理学技巧 ?什么是爱情?你还期待爱情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心心q734570011 发表于 2020-12-31 16:30:2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做不成事,并不是因为愿望不够强烈,也不是因为意志力不足,而是因为默认天性太过强大。这与我们的大脑结构有关。
从大脑开始,重新认识自己,我们会再「进化」一次。
三重大脑
人类能成为这个星球上最高等的生物,完全仰仗那智慧的大脑。在人们眼中,它精密无比,堪称完美,科学技术发展至今也无法完全解开它的秘密。然而事实证明它并不完美,甚至问题重重,这些问题也正是让我们感到无能和痛苦的根源。要想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了解大脑的进化历程。
起初,地球上并没有生命。但在数十亿年前,远古的海洋中出现了一些「复制子」,在进化的力量下,它们逐渐成为单细胞生物,接着又演化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之后动物这条分支进化成各种原始鱼类,遍布大海。
约 3.6 亿年前,它们开始向陆地进军,地球进入属于爬行动物的时代。为了适应陆地生活,爬行动物演化出了最初的「本能脑」。本能脑的结构很简单,只有一个原始的反射模块,可以让爬行动物对环境快速做出本能反应,比如遇到危险就战斗或逃跑,遇到猎物就捕食,遇到心仪的异性就追求等。爬行动物既没有情感也没有理智,体温随外界变化的特性也让它们无法在寒冷的环境中活动,但依靠这种简单的本能反应,它们不仅生存了下来,一些动物还活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比如鳄鱼、蜥蜴、蛇等。所以很多学者把本能脑也称为原始脑、基础脑、鳄鱼脑、蜥蜴脑,或者干脆叫爬行脑。
到了大约 2 亿年前,哺乳动物开始登场。它们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不仅让体温保持恒定,还进化出了情绪。有了情绪的加持,哺乳动物就能在恶劣的环境中趋利避害,大大提升了其生存优势,比如恐惧情绪可以让自己远离危险,兴奋情绪可以让自己专注捕猎,愉悦情绪可以增强同伴间的亲密度,伤心情绪能引来同情者的关爱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喜欢把猫或狗当成宠物,因为这些动物很容易和我们产生情感上的交流,懂得取悦和照顾我们。相应的,哺乳动物的大脑里也发展出一个独特的情感区域(边缘系统),脑科学家称之为「情绪脑」。在哺乳动物中,猴子经常被人类当作观察和实验的对象,因此情绪脑通常也被称作猴子脑。
直到距今约 250 万年前,人类才从哺乳动物中脱颖而出,在大脑的前额区域进化出了「新皮层」。这个新皮层直到 7 万 ~20 万年前才真正成形,成为一个无与伦比的脑区,它让我们产生语言、创造艺术、发展科技、建立文明,从此在这个星球上占据了绝对的生存优势。人类沉迷于自己独有的理智,所以把这个新的脑区称为「理智脑」,当然,也有人喜欢称它为理性脑或思考脑(见图 1-1)。
 第71张图片
图 1-1 人类的三重大脑
大家都知道《伊索寓言》中「农夫与蛇」的故事,故事讲述一位农夫在寒冷的冬天发现路边有一条冻僵的蛇,他心生怜悯,把它放到自己怀里,用身上的热气温暖它。蛇苏醒后非但没有感恩农夫,反而咬了他一口。农夫临死前后悔地说:「我怜悯恶人,我该死,应该受报应。」事实上,如果这位农夫懂得一些大脑知识,就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了。蛇这种冷血的爬行动物根本就没有发达的情绪脑,它不知感恩为何物,只会依靠本能行事,遇到危险要么战斗、要么逃跑;而愚昧的农夫竟然以为蛇和人类一样有善恶之心,会知恩图报,结果使自己命丧黄泉。
可见我们人类与这个世界上的其他动物已经迥然不同,在我们的大脑里,由内到外至少有三重大脑:年代久远的本能脑、相对古老的情绪脑和非常年轻的理智脑。
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些,只是凭感觉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只有一个大脑,而人类仅仅比它们聪明一点。这种错误的认知使我们像那个救蛇的农夫一样,经常做一些愚蠢的事情。
高低之分与权力之争
很显然,我们的大脑并不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由不同模块「堆砌」而成的,就像一台七拼八凑组装出来的电脑,主板是老的,显卡是旧的,中央处理器却是新的,所以它们在一起工作时必然会出现很多兼容问题。
令人欣慰的是,高级的理智脑是我们人类所独有的,它使我们富有远见、善于权衡,能立足未来获得延时满足,从这个角度看,本能脑和情绪脑确实要低级些。不过我们若是因此而沾沾自喜,未免高兴得太早了,因为理智脑虽然高级,但比起本能脑和情绪脑,它的力量实在是太弱小了。细数起来,理智脑弱小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16 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