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财经] 掉进“仙股池”里的渤海银行 后背有些发凉

[复制链接]
17928 0
星空下的心愿 发表于 2024-4-19 17:05:22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4月15日才从港股退市的渤海银行,无论市值、股价、市净率,甚至还高于这家总资产1.73万亿元的全国股份行。
美好与糟糕,光明与黑暗,正走向天堂与正直下地狱——历史上的4月15日,就像狄更斯所总结的,从来拧巴。
所以,在这一天,班廷与贝斯特共同发现了胰岛素;雷蒙·克罗克开出了他第一家特许经营麦当劳;影响深远的中国希望工程和世贸组织也都正式启动。也还是在这一天,泰达尼克在与冰山相撞后沉入了北大西洋;英国希尔斯堡足球惨案直接导致96人丧生;而五年前的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那个标志性尖顶拦腰折断轰然坍塌。
不会重复却又惊人相似。4·15这种怪异而矛盾的气质,再次在2024年的中国资本市场得到了验证。原本是“国九条”出台后的首个交易日,结果,最多时4600家上市公司股价下挫,但三大指数偏偏全线飘红。有人将此形容为“涨出了股灾的感觉”,“牛灾”的定义不胫而走。
所幸,A股中某些大牌银行仍能体味到“希望之春”的快感。4月15日当天,工建中农四大国有行分别录得1.88%、1.56%、2.23%及2.1%的涨幅;而“招平兴宁”即所谓的市场化银行四大新贵,也各自有2.21%、2.29%、1.81%和0.76%的全天升势。
就没有人处在“绝望之冬”?怎么可能!
4月15日晚间,锦州银行(00416.HK)公告,其H股的上市地位将于当日办公时间结束后撤回,8年H股征程至此成为历史。这,也是21世纪以来港股市场(包括A股市场)上第三例银行私有化案例。当然,相比于创兴银行和永隆银行,锦州银行退场更多出于无奈。毕竟只2018-2021年间其合计亏损已达65.73亿元,还是账面上的。
掉进“仙股池”里的渤海银行 后背有些发凉 第1张图片


1997年,在当地15家城市信用社与城市信用合作社联社整合改制基础上,锦州银行以一家城商行面目施施然亮相,并于2015年12月7日在香港上市。敲钟当日开盘价为4.67港元/股,而至2023年1月20日最近一次停牌,该行股价下滑并定格在1.38港元/股,且再未恢复港交所交易。
数据显示,锦州银行H股于截至最后交易日的90个交易日、180个交易日和360个交易日内的平均每日交易量,仅占已发行H股总数的约0.00015%、0.00010%和0.00007%。
死水,未必起微澜。
其实并不突然。早在今年1月26日,资产超8000亿的锦州银行即发布退市有关公告。同时,该行此前已正式收到辽宁金融控股集团的全面现金邀约收购。而更早之前,该行因业绩问题只出具了2022年中期报告。
作为一个曾经被视作高风险的“坏孩子”,锦州银行事实上给外界留下的深刻印象有二:一是“铁公鸡”;包括IPO和两次配售,该行8年里共募资227.8亿港元,而除去30.62亿港元历年分红,实际上从投资者口袋合计套走了197亿港元。另一个则是“穷大方”;仅依靠4块灵壁石(虚假评估为11.06亿)就给中青旅实业放出8亿短期贷款,“石头记”骗局一时震惊中国银行界。
76年前,夺取锦州是解放战争中辽沈战役最终宣布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而仅隔三个月,皮帽子入关,四野29个小时攻占了天津城,将平津战役推向高潮。天津距锦州461.9公里,有意味的是,中国最年轻的一家全国性股份行,渤海银行的总部正设在这里。而它,也恰是本土10家上市股份行中唯一在港敲钟者。
唇亡齿寒。注意:当锦州银行以1.38港元/股的低迷表现退隐时,渤海银行(9668.HK)股价甚至已从三年多前的5.6港元/股一路跌成“仙股”。仍是2024年4月15日,该行收盘价为0.99港元/股,即较高点足足蒸发82%以上。港股市值仅剩61.39亿港元,总市值也只175.8亿港元,不仅垫底10家上市股份行,且只有排名第一的招商银行的五十分之一。
可别忘了,锦州银行挥手作别时总市值还有192.95亿港元,较其高出9.7%。而两者本都低至尘埃中的市净率对比,渤海银行是0.14;锦州银行:0.24。依旧看看股份行大哥招行,从0.7升至0.92,近期正欲重新回归1PB阵营。
门面难看也就罢了,后院火势亦不小。很长一段时间内,渤海银行在忙不迭将曾经的座上客——恒大、泛海、泰禾等知名地产商一一诉上公堂。仅2023年,该行就状告恒大250余次,平均一天半一次。
此外,低位徘徊的资本充足率和高企的不良率也成了渤海银行常被诟病的硬伤。近日,该行刚刚获批发行的15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多少也印证其补充家底的紧迫。
就怕连悲伤还没觉出,便已到了边缘。当中国正式步入债务大出清周期,曾经依托一块牌照就可以把钞票生意做的风生水起的银行业,终于将告别那个“流着奶和蜜”的时代。
而此时尚坚守在维多利亚港的渤海银行,望着东北老乡的背影,又是否会后背发凉?
赴港上市,成也地产
从1987年4月8日招商银行诞生,到2005年12月31日渤海银行成立,中国12家全国性股份行至此悉数就位。除广发银行和恒丰银行外,其余10家目前均已登录资本市场,其中最年轻的渤海银行,也是唯一赴港上市者。
2020年7月16日,渤海银行在总部天津以网络连线方式于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并由该行时任董事长李伏安、行长屈宏志敲响开市锣。发售价为每股4.8港元,与该行当时的每股净资产大致相当(2019年末,该行每股净资产为4.35元),募集资金总额约为134.70亿港元。
应该说,这是时任董事长,亦是史上第三位董事长李伏安的最高光时刻。李,湖北江陵人士,长期服务于央行,2003年转入银监会,并一路升至“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2015年即锦州银行上市当年6月,其空降渤海银行挂帅。相比该行前两位舵手,李也是首个没有天津背景的“一把手”。
掉进“仙股池”里的渤海银行 后背有些发凉 第2张图片


彼时正意气风发的渤海银行,在招股阶段就已获得九名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约5.2亿美元(约合40.3亿港元)股份,相当于新发行股份的三成左右。九名基石投资者分别为宜昌东阳光健康药业有限公司、香港华丽有限公司、浙江荣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荣盛房地产发展(香港)有限公司、深圳市翠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津联(天津)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承德建龙特殊钢有限公司、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从基石投资者所处行业而言,除了涉及租赁、钢铁和石化,至少有浙江荣盛、荣盛发展香港、新奥集团和翠林实业4家企业深度介入了房地产行业。这,也为渤海银行日后多次踩坑“地产雷”埋下伏笔。
其中,浙江荣盛为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公司,拥有荣盛石化和杭州盛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0余家子公司,是一家涉及石化、化纤、房地产以及物流贸易等多领域公司;而荣盛发展香港则是上市公司荣盛发展旗下公司,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
而这种重化工业与地产双线并进模式,与渤海银行另一家重量级股东盛虹控股相当接近。甚至,只是因去年接棒浙江广厦成为新晋CBA球队冠名商曝得大名的东阳光,同样以新材料和中成药两个貌似毫无干系的行业“两条腿走路”。这大概是民企大佬在某个时点对于“赚快钱”和“挣慢钱”的直觉式布局。
站在荣盛发展背后的创始人和实控人,系生于江苏南京、发家于河北廊坊的耿建明。1996年,已然34岁的耿建明毅然放弃城建局下属建筑公司的工作,下海创业并在廊坊市开发区成立了荣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随着后来荣盛房地产逐渐壮大,耿建明也因此成为了知名的廊坊富豪。然而,近年来荣盛发展与众多同行一般陷入了困境,仅两年即亏损72亿,市值缩水高达80%。
另一位基石投资者,王玉锁掌控的新奥集团,也是“廊坊系”成员。其主要产业包括能源、健康、文化旅游和房产置业等,旗下拥有新奥能源、新奥股份等4家上市公司。
至于是时名不见经传的翠林实业,倒是老虎扮,事实上该公司与恒大的关系殊为亲密。
彼时,翠林实业的股东为自然人王忠新和深圳市嘉惠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而由王担任董事长的深圳翠林投资集团,其公司总经理王忠明同时出任了恒大集团深圳公司的董事长。王忠新与王忠明二人同为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沂山镇王家泥沟村经济合作社股东。这至少说明,两人即便不是直系亲属也是亲近的同村乡里。
除了高层人员关系密切,深圳翠林系和恒大还存在交叉持股关系。据媒体报道,恒大集团是深圳翠林投资大股东,持有60%股份;而翠林投资又持有恒大地产深圳公司17%股份。 2016年,恒大集团剥离粮油、乳制品及矿泉水业务,细扒接盘的三家内地公司股权结构和核心管理层信息可以发现,背后多次隐现王忠新、王忠臣、王忠奎、王忠武、王忠君、王忠明这6位同姓“忠”字辈人士。
种种蛛丝马迹说明,在渤海银行赴港上市之初虽未明确提及恒大之名,但确已处处留有恒大之痕迹。
除了恒大,还有泛海。渤海银行上市之前最大的bug是存在信托持股。最终,天津信托将其持有该行8.06亿股转让于泛海实业,同时再由其认购银行非公开发行的5.95亿股,股比合计高达9.4862%。
而许先生、卢老板,不用多久就将证明砒霜与蜜糖有时只是一个事物的两面。
诉房企,求“回血”!
木钉把墙壁钉坏了。墙壁大声嚷道:“我什么坏事也没有做,你为什么钉我?”木钉回答:“肇事的不是我,而是后面狠狠敲打我的人。”——来自《伊索寓言》
截至2023年末,渤海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8%,较2022年末上升了0.02个百分点。若放到9家已公布年报数据的股份行中来看,这个不良率高居第一。
掉进“仙股池”里的渤海银行 后背有些发凉 第3张图片


不良率高企的背后,是渤海银行多次踩坑房地产贷款的血泪史。截至2023年年末,该行房地产业不良率为3.65%,较之2022年末的2.87%增加了0.78个百分点。不良贷款金额也从26.57亿上升至32.29亿,毫无悬念成了该行不良贷款金额最高的行业——要知道,渤海银行去年的归母净利润总共才50.81亿元。
掉进“仙股池”里的渤海银行 后背有些发凉 第4张图片


其实,“不幸”的银行并没有太大差别。按照央行统计口径,六大国有行的个人房贷规模长期占据全国七成市场,而就在2023年,六大行个人房贷余额总量出现“史上”首次负增长——同比大降了5166.26亿元。背后所折射的房地产异变,已一目了然。
如同坊间所言:死道友不死贫道。为了回血,渤海银行显然决意和昔日的VIP们撕破脸。
首先绕不开的,自然是身为股东“姑表亲”的恒大地产。据恒大2020年年报披露,渤海银行是其主要往来的20家银行之一。根据天眼查信息显示,仅2023年,渤海银行各分行与恒大地产相关联的涉诉案件就达250余起,涉诉案由大多与票据纠纷、票据追索权纠纷相关,还有少量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服务合同纠纷等,渤海银行方均为原告,而恒大地产方已经被执行的涉诉金额则高达5000万余。
然后,便是当年股东泛海系的20亿借款违约案。2024年1月23日,据彼时还是“*ST泛海”的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披露,原告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行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为由,将泛海控股及其相关公司诉至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涉及金额超过20亿元人民币。根据渤海银行向法院提出的财产保全申请,裁定冻结被告名下银行存款约20.2亿元或者查封、扣押其他等值财产。
掉进“仙股池”里的渤海银行 后背有些发凉 第5张图片


该案要追溯到近六年前的2018年11月。泛海控股境外全资附属公司中泛集团有限公司向渤海银行申请了不超过2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结果前者自是未能完成相关债务偿付,渤海银行遂提起诉讼并要求泛海控股等相关方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同样是在这一年,渤海银行与当时还保有上市身份的泰禾集团所控股的福州新海岸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下称“新海岸公司”)签署借款合同,约定向后者提供贷款16亿元至2021年3月到期,由泰禾集团、黄其森、叶荔等提供连带责任保证。
泰禾集团于2010年借壳上市,曾实现年千亿元销售规模,市值也一度突破500亿元。2020年7月,泰禾集团宣告债务违约;2023年6月5日,由于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触发强制退市规定,*ST泰禾股票停牌,并于2023年8月11日正式摘牌终止上市。
2024年3月11日晚间,泰禾集团公告显示,因新海岸公司未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渤海银行提起诉讼并请求判令新海岸公司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罚息等费用合计19.43亿元,泰禾集团、黄其森、叶荔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连续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运气,只能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除了房企们带来的烦恼,国美集团也为渤海银行近年来不良率的走高贡献了“kpi”。截至2022年,国美来自超过20家银行和信托公司的有息负债合计280.56亿元,而第一大债权人正是渤海银行,风险敞口高达70余亿元。
合并不良金额计算,归母净利润不足51亿元的渤海银行,对公不良贷款金额竟然高达104亿,即为前者的两倍有余。如此背景下,该行资本充足率长期低位徘徊就变得理所当然。
根据9家已披露2023年年报的股份行数据,渤海银行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58%和8.17%,为9家中最低;其10.01%的一级资本充足率则感谢因浙商银行的9.52%垫背,险险升至倒数第二。
掉进“仙股池”里的渤海银行 后背有些发凉 第6张图片


面对充足率吃紧的窘境,渤海银行选择发债补血。2024年4月7日,该行发行15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的计划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二级资本。据悉,2021年该行还发行过不超过9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券。
三六九等对号入座,存贷款业务“入不敷出”
按照各家最近的资产规模排序,12家股份行可以分为三档。第一档为总资产在8-12万亿元之间,包括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其中招商银行规模最大,超过11万亿元。
第二档为总资产在4-8万亿元之间,分别是平安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第三档为总资产在1-4万亿元之间,列队的有广发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和恒丰银行。其中,恒丰银行以1.44万亿元总资产垫底,渤海银行则以1.73万亿元稍胜一筹。
从各项经营指标来看,渤海银行所属座次与资产规模分档基本保持一致。
观察已发布2023年业绩数据的9家股份行 ,除了总资产规模略高于尚未上市的恒丰银行,在其余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项目中,渤海银行均敬陪末座。
2023年年报数据显示,去年渤海银行总资产规模17327.34亿元,刚过前一名浙商银行31438.79亿元之“腰线”;营业收入249.9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55%,降幅高居第二,仅次于平安银行;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50.81亿元人民币,同比锐减16.81%,只略优于恒丰银行23.74%和兴业银行15.61%的降幅。
掉进“仙股池”里的渤海银行 后背有些发凉 第7张图片


拆解来看,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以“吃利息”为主营业务的渤海银行,利息净收入大幅下滑22.16%。2022年,该行利息净收入占总营收约86%。到2023年,利息净收入大幅下降至70%左右,其非利息收入占比也在去年跃升至接近30%。然而,尽管非利息收入增长高达93.63%,但以其目前在总营业收入中的份量,依然是无力回天。
即便整个中国银行业的净息差都处在下行通道,却总有更“扯后腿”的那个。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数据,2023年中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在1.69%-1.74%之间,2022年底为1.91%。而渤海银行更是在低位下降:2023年该行净息差为1.14%,相比2022年下降了0.36个百分点。
可见,无论是净息差值还是同比下降幅度,渤海银行都明显落后于行业整体水平。
再次放在9家已公布2023年年报数据的股份行中进行作比,渤海银行176.46亿元的利差收入不到领头羊招商银行2146.69亿元的十分之一,甚至较未上市的恒丰银行还少了二十多亿;而高达22.16%的同比降幅,更是该阵营内唯一两位数式下跌者。
掉进“仙股池”里的渤海银行 后背有些发凉 第8张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渤海银行利息净收入的大幅下降绝非偶然事件。2021年和2022年,该行利息净收入分别下降了12%和10%。这至少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近年来渤海银行在存款吸纳和贷款发放的主营业务上,“头重脚轻”的问题已日趋严重。
面对负债端的巨大压力,渤海银行别无选择——存款利率一降再降!何况,其原先的市场标价本就高出同规模股份行。
根据官网公告,从2023年9月1日至2023年12月25日不到四个月时间内,该行已然二度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定期存款所有期限和类别的产品年利率无一例外,全部下调。其中,整存整取类的三年期和五年期产品年利率持平。由此可见,曾经的揽储业务是渤海银行的“面上贴金”,如今似乎成了要退避三舍的“麻烦精”。
掉进“仙股池”里的渤海银行 后背有些发凉 第9张图片


掉进“仙股池”里的渤海银行 后背有些发凉 第10张图片


然而,即便经过了连续下调,渤海银行的整体存款利率在12家全国股份行中仍是最高的。该行三个月、半年、一年、二年、三年、五年期的存款产品利率分别为1.23%、1.49%、1.65%、1.90%、2.30%和2.30%,其余股份行对应产品利率多数为1.20%、1.45%、1.65%、1.80%、2.00%和2.05%。可以想见,来自净息差的巨大压力对于渤海银行来说还将持续。
掉进“仙股池”里的渤海银行 后背有些发凉 第11张图片


一边是高成本的负债端,另一边却是赚钱能力在萎缩。不妨看两组对比:去年,渤海银行零售营业收入占比为34%,但零售利润占当期总利润只有9.14%;而2021~2023年,该行零售利润期内贡献度分别为37%、52%、9.14%。短短一年光景,To C端赚钱能力竟然掉了逾42个百分点。
发生了什么?
麻烦的是,上述现象或还在继续,且头疼的绝不止渤海银行一家。根据央行数据,2024年一季度我国的人民币存款增加了11.24万亿,而贷款仅增加了9.46万亿,表明新增存款中有不少都没能贷出去。对于中国的银行业来说,这就意味着来自存款端的支付成本没能完全转嫁出去,此时银行吸收高成本存款的意愿自然会下降。
三年、五年期的大额存单,无疑是高成本存款项目的代表。近日,作为头部股份行的招商银行已打响“第一枪”,宣布停止发行三、五年期大额存单。对此,该行服务热线的解释是,目前三年期、五年期大额存单额度不足,后续会视整体资产负债情况制定产品发行计划。据市场消息,部分银行正在陆续跟进此类措施。
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当全行业开始为新周期内如何定位、如何确保盈利能力殚精竭虑之时,从《繁花》到正在热播的《追风者》和《城中之城》,中国金融业变迁却在成为备受关注的影视主题。于观者而言,有些是与历史初相逢,更有一些,则试图重温旧梦。
在滕肖澜原著的《城中之城》中,有这样一段楔文:“像银行单据上的那串数字,后面零再多,终究要前面那个实打实的数字撑着。否则就是泡沫,就是梦。这与普通的梦还不同。梦醒那刻,真正是一败涂地。”
还是再说个4·15魔咒的故事吧,好在这次不是发生在中国。
2024年4月15日,当天越南股市VN指数一度大跌4%。而个中原因,据称是一份内部文件显示,截至4月初,越南央行已向该国第五大银行西贡商业银行注入237.2亿美元(约合1700亿人民币)的“特别贷款”,这相当于该国全年GDP的5.6%,外汇储备的四分之一。在此之前,受越南女首富张美兰非法集资事件曝光影响,西贡商业银行发生严重挤兑。
作为越南最大民营地产企业万盛发集团的大Boss,张实际持有该行90%以上股份。目前,张美兰已被胡志明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
罪名之一:违反银行经营活动有关规定。
掉进“仙股池”里的渤海银行 后背有些发凉 第12张图片



上一篇:敲骨吸髓!二手房暴跌的幕后推手,我们终于搞清楚了!
下一篇:自称“高龄产妇人士”,去年已秘密生子?51岁郑秀文回应了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2 16:57